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请珍惜人身!你知道成为人的概率有多低吗?


   日期:2016/3/13 4:5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随着时光的流逝,此时我终于感受到了人生的短暂。如白居易的《花非花》中所说: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自然界是无常的,人生也是稍纵即逝的。

  佛教经论中,经常提到“佛法难闻,人身难得”。如《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从恶趣死复生彼者,如大地土;从彼死没生善趣者,如爪上尘。”论中有比喻:“大海中飘轭木孔,海底一只盲龟一百年钻出海面一次,当乌龟的头钻进木孔,那就获得了人身。”

  人生犹如昙花一现,获得如此难的人身这么一回,如果我们还不珍惜,那么我们就等于浪费了人身。《四十二章经》云:“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数日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食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间。佛言:善哉,子知道矣。”万法变迁犹如朝露闪电。

  实际上,世间万物无不刹那变异,我们人的身心,也无不在刹那变异。俗话说“世间无不散的宴席,无不调谢的花朵。”许许多多美好的事物都只是昙花一现,转瞬便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在此无常的世界中,没有一件事物永恒地存在于世。万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

  人既来世间,就有生命,就有生死;可生与死之间的距离有多长,我们却不知道,所以我们只有珍惜生命,提升我们精神,使之达到圆满的境界。我们现在必须放下一切,静下心来想一下:我们是想生生世世沉沦于茫茫苦海之中受生死呢?还是向觉行园满的大圣人学习,在不久的将来解脱三有轮回?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个不懂得人身难得意义的人,一个至今甚至从未想过“遮挽”一下时光的人,他对人生是自然不知道珍惜的。真正是为了出离生死苦海的人,必定会珍惜一分一秒,以求究竟的解脱。

  珍重人生

  得生人道难,生寿亦难得;

  世间有佛难,佛法难得闻。

  ——法句经·述佛品

  此偈是说:生而为人不容易,做人而长寿也不简单;生于世间能遇到佛很难,遇到佛又能听闻佛法则更难。如果这么多的难得而得,正好都加在一起,实在很幸运了。这是勉励我们,应当珍惜难得而已得的机遇,否则稍纵即逝,追悔莫及。

  这四句话强调人身可贵,寿命无价,有佛难遇,佛智难得

  有人认为生命或生存是一种无奈或折磨,也有人主张应当尽情冶游享乐。这两种人的人生态度,一是厌世、一是玩世,都不太好。人的生命就是一项福报,若能得到健康的身躯,且能活过一段较长的时间,实在是幸福的事。佛看一切动物都有佛性,都是现在的众生、未来的诸佛。

  但在一切众生之中,唯有人的身心,可以作为修道的器具,其他众生都不具备修福修慧的条件。惟有人类,有祸有福,有苦有乐。灾难及苦难的磨练,所以引起危机感,生起警惕心,改过迁善、悛恶向善之心也由此而起。因此,人比其他类别的众生幸运得多。既已获得人身,便要好好地运用。

  得生为人而又有长寿,也很难得,长寿即是福,不是用来享福,而当用来培福种福,可比短命的人多积福德,多长智慧,自利利他的机会也相对增加,因此更要以感恩之心来珍惜自己的寿命。

  世间要有佛出现很难,释迦牟尼佛住世,已是2500年前的事,幸好他留下了佛经,让我们依旧有佛法可用;但这也不容易,即使有不少人不遗余力地弘扬佛法,世界上能听到佛法又愿意接受佛法的人仍然不多。有人信了佛但并不了解佛法,不能如法修行,无法以佛法解决烦恼,也无法用佛法帮助别人处理问题。

  这个偈子是要我们珍重且充分地善用人生,来成长、充实、奉献自己。

  用佛法的观念和方法来净化自己和净化人间,才不辜负生而为人的此一人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