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索达吉堪布:何时可以超度亡灵


   日期:2016/3/19 15:4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 传法者的资格

  在共同学修佛法时,严格来讲,传法者必须是登地菩萨,或者要有一定的境界。这样讲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现观庄严论》讲传法者的法相时,也说真正能转法轮的是佛陀。假如没有佛的境界,一地菩萨以上,也可以断除众生相续中的烦恼,将自相续中的正法之轮,转入他相续中。而凡夫人传法,只能给别人种下善根,相似性地压服他们的烦恼,但不可能彻底根除。因此,传法者最好是一地菩萨以上。

  二、以前的藏地,不少人以传法为借口搞世间法,这样一来,他们没有从根本上尽除私心,就算表面上成办利他之事,也只是影像罢了,不能真正利益众生。故为了制止这种恶行,这里特意提高了对传法者的要求。

  有一次,阿底峡尊者的弟子,也向尊者请教:“何时方可摄受眷属?何时方可行利他之事?何时才可超度亡灵?”

  ● 第一个问题:何时方可摄受眷属?

  尊者回答:“证悟了空性并具足神通时,方可摄受眷属。”

  无垢光尊者在《禅定休息》 中也说:犹如羽翼未丰的鸟儿,不能自由翱翔于空中,同样,不具足神通的菩萨,想利益众生也非常困难。

  有些道友经常说:“我想下去建个寺院,您看我什么时候可以摄受弟子?”在这里,阿底峡尊者已经回答了:一是要证悟空性,二是要有天眼通、他心通等神通。当然这种要求很高,我们作为凡夫人,恐怕这辈子是没办法了。

  ● 第二个问题:何时方可行利他之事?

  尊者答:“自私自利之心断尽时,方可行饶益他众之事。”

  这是利他的最高标准,我们现在还做不到,但要想利益众生,可以事先观察自己:“今天我要做的事、要说的话,是为了自己?还是一心利他?”假如前前后后详细观察,都不是出于自私自利的发心,那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去做利他之事。

  ● 第三个问题:何时才可超度亡灵?

  尊者答:“获得见道之后,方可超度亡灵。”

  超度亡灵并非易事,必须要有得地的功德。不过大家也不必怀疑助念,道友们为亡者助念,即使不能完全超度,也可以帮助他脱离恶趣、得到人身,这方面有极大的利益。

  前段时间,有个助念小组在为亡者助念时,明明是医院出示死亡证明的人,却突然起来吐了一口血,之后倒下去才断气。看到这一情景,居士们以为是“起尸”,从此再也不敢去给亡者念经了。不过,我觉得这应该不是起尸,只是亡者体内残留的气动了一下而已。

  不过,类似的骇人事件,也是检查“我执”的方便。印度就有一种传统:有些修行人觉得已断除了我执,为了检验自己的境界,就会到恐怖或危险的地方,看“我”是否会突然出现。比如,有些持明者常去尸陀林,尤其是夏天,睡在腐烂膨胀的尸体旁边,以此观察“我”的活动情况。如果睡得特别香,没什么感觉,说明无我的境界很高;如果害怕或睡不着,那就说明我执尚未断除。所以,有些人若是自认为修行很好,好像证悟无我了,现在完全没有私心,统统都是利他心,那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检测一下。

  昨天,我去给老乡讲课的路上,途经一座特别特别高的山,往旁边一看是万丈深渊,天又在下雨,车子滑来滑去、滑来滑去。当时我好像有种正在翻下去的感觉,恐惧感油然而生。等车子到了平地时,才突然醒悟过来,发现自己平时似乎不太执著“我”,但刚才“我”却那么明显,实在惭愧!因此,修行人不要说大话,也不要傲慢。否则,真正为恐怖所逼迫时,自己的境界不一定有想象得那么高。

  话说回来,刚才阿底峡尊者说超度要得地,这是讲真实超度的界限,并不是说助念小组的每个人都必须是一地菩萨,否则就没有资格。我也常常告诉大家,学习佛法需要圆融,不然,断章取义的话,拿一两句的字面意思去遮止其他善法,这是很不如理的。

  其实,经论以及大德们的教言,是针对不同众生、不同场合而言的,理解它必须要有善巧的智慧,否则,一看到尊者这句话,就到处宣扬:“阿底峡尊者说了,见道后方可超度亡灵,所以不要去助念,我们没有资格!”这样讲就有失偏颇了。藏传、汉传都有助念超度的传统,难道所有人都不懂这一点吗?所以,佛法的真实意趣,一定要有深邃的智慧才能通达。

  说到阿底峡尊者,我想起他的一位上师阿瓦德达巴。这位上师比较特殊,有时候阿底峡尊者请他传法,他往往不传;有时候没有请他传法,他反而主动给你传。一次,他们师徒过一座特别狭窄的木桥,到了中间,上师突然回过头来,对阿底峡尊者说:“弟子你知道吗?修行中最关键的,就是没有证悟无我空性之前,取舍因果一定要小心谨慎!”阿底峡尊者将这句教言铭刻于心,不仅自己终身奉持,而且处处以此教诫弟子。

  但现在有些人却恰恰相反,只是稍微听闻过空性,听到过一点密法,就马上舍弃因果。曾经有个人编了很多“大圆满”的书,上面标着自己的名字,结果我从不同侧面了解,发现他根本不信因果,这是非常可怕的!

  ◎ 阿底峡尊者对传法者的忠告

  承接刚才所讲的内容,阿底峡尊者对弟子又讲了几句教言:

  尊者说:“如今五浊之恶世,非为装模作样时,乃为策励精进时。”

  末法时代,重视形式过于内在。但修行人不应装腔作势,只图人前好看,而应该时时策励、劝勉自己,日日夜夜精进修行。

  “非为寻求高位时,乃为置于卑位时。”

  有些人通过传法谋求名声、地位,自认为如何了不起,这都是颠倒的。此时应该身处卑位,穿着一般的衣服,过节俭的生活,默默无闻地修持。

  “非为摄受眷仆时,乃为依止静处时。”

  如果自相续丝毫未获得佛法利益,千万不可前往城市摄受眷属。否则,结果往往有悖于初衷,不但于他人无益,自己反倒被“摄受”了。

  曾有一位国外的上师,流着眼泪说:“有个修行人,他一直希求格西学位。获得了学位以后,他马上进入城市摄受眷属,但几天之后便还俗,被红尘给吞没了。”这的确是最悲哀的事情。因此,修行人应该依止寂静地方,这样才能圆满自相续的功德。

  “非为调化弟子时,乃为调伏自心时。”

  自相续尚未得到调伏之前,要调化弟子是很困难的。因此,现在是调伏自己的时候,不是调伏别人的时候。

  “非为随持词句时,乃为思维意义时。”

  现在不是耽著词句的时候,语言是否动听并不重要,用心思维和修行法义才最关键。毫无修行的人,口头上说得再好、形式上做得再如法,但相续若与法背道而驰,死时便无有指望之处了。

  因此,我们如今应反反复复思维“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等每一个道理,若能如此,才会生起稳固的定解和境界。

  “非为到处游逛时,乃为安住一处时。”

  个别修行人天天到处跑,今天朝印度,明天朝拉萨;去这个寺院,那个寺院;采访这位上师,探望那位上师;在这儿受个灌顶,到那儿问点问题……这样跑来跑去,跑习惯了以后,就不能静下心来修行了。一旦哪天要离开世间、面对死亡,扪心自问,自己有没有把握呢?

  以前很多高僧大德,终生只依止一两位上师,踏踏实实地修行,这是我们的典范。如果对自己的上师没有信心、没有清净观,那依止再多其他上师,也不一定有利。而且作为修行人,最好不要去城市,那里蛊惑人心的外境太多了,去了以后,能护持内心、精进修行的人极为罕见,所以大家务必要注意!

  摘自《前行广释》第一百零六课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超度       取舍)(五明学佛网:超度       取舍)  

 法界法师:生活禅和出世禅的取舍 

 妙量法师:玉树 我们在一起 -- 为玉树兄弟姐妹祈福超度 

 仁焕法师:超度的心要 

 仁焕法师:超度与品位 

 大安法师:答当处寂光,何必取舍和唯心净土、自性弥陀 

 雪漠:为人做人,都应学会取舍 

 慧净法师:戚继光诵《金刚经》超度部属的故事 

 卢志丹居士:取舍不慎,必入歧途 

 仁俊法师:从我法佛法中取舍明决--献给福严佛学院第八届结 

 宽运法师:闻者动容 见者同悲──香港佛教界啟建南丫岛撞船 

 慧净法师:慧净法师讲演集一 真正的大孝──以念佛超度祖先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三、公案 — 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