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原创

 觉慧普弘:心不动身要动


   日期:2016/3/24 5:0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经常会看到学佛人在一起交流,都很赞赏如如不动的境界,很愿意听修到如如不动境界的故事,曾经听到过,有学佛人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当然不会把原故事搬出来,在一个山村里有一户人家,母子二人,母亲大概三十几岁,是个学佛的,儿子大概七八岁左右。母亲大多数时间都在修禅,参禅打坐,自我感觉挺好的,心挺清净,认识她的学佛人对她的评价也很好,都感觉这人修得好,大家也愿意向他请教如何打坐修禅,如何修禅定功夫,她也很有耐心、很认真的告诉大家,修禅最怕受境界转,打坐的时候,无论外面发生了什么,都不要去管他,心若止水,外面下刀、下雨、下冰雹都和自己没关系,别动心,别听到或看到后就坐不住了,这样就是被境界转了,没有定力,一定要定住,不被境界转,那些都是魔考,每次的境界现象都是考试,真的不动了,就过关了,就是向上提升了,增长了禅定的功夫。

同修们听了感觉很有道理,都感觉这个女同修修得好,有定力,这个人每次打坐都是几个小时不动地方,打坐的时候,外面有人找,有人敲门,她都不去管、不去理会,无论多大的事都打搅不了她,同修都很佩服。找他的那些人都很烦恼,嘴里说啥的都有,心里说啥的都有,就是说好话的没有。

有一次她一个人正在屋里打坐参禅,外面有人急促敲门,邻居在外面心急火燎的呼喊着,快开门啊!你儿子在前山坡上玩的时候,我看到一条狼冲向你儿子,你儿子吓得哇哇大哭,狼就要咬你儿子了,你快出来把狼赶跑啊!快啊!她还在屋里打坐,纹丝不动,邻居非常着急的猛力砸门,紧急呼喊着,别打坐了,快救你儿子去啊,狼正在咬你儿子,不救他就来不及了,她还是没有动,邻居实在没办法,只好一边高声呼喊,有狼吃小孩了!一边飞奔着向小孩的方向跑去,村民们也陆续的赶到山坡上,只见一个不成形的小男孩,已经是肢离破碎了,已经死掉了。村民们都非常痛心,都在概叹着,太可怜了,太可惜了,有村民问,这是谁家的孩子啊?咋不看着点啊?离山这样近,明知道山上还有狼虫野兽,为啥不好好看护好孩子啊?这是谁家的孩子啊?孩子的邻居一直在哭,哭着告诉大家,这是我们家邻居的孩子。他妈在家里打坐修禅,我在家里就看到有一条狼冲向孩子,就去告诉孩子的母亲,可是她就是不说话,也不动地方,就在屋里坐着,无论我咋样喊叫,咋样砸门,她都无动于衷,这人一定是走火入魔了,一定是修邪了。村民们说啥的都有,骂骂吵吵,这人不是有病吗,修什么佛啊,连儿子都不要了,好长时间了,一直看他都不正常。神神叨叨的,古里古怪的,这哪是人啊,她不是人,她不够人,她是个混蛋,大家骂着说着,都很气愤。

有人说,走上她家找她去,大家都跟着去了,一路上说啥都都有,到他家门外敲门,边敲门边喊叫,骂骂吵吵,有哭的、有骂的、还有小声数啰的,说啥的、骂啥的都有,没一句是好听的,孩子的母亲就是不开门。过了好长时间,孩子的母亲打坐到时候了,起来开门,大家见她出来了,就你一言他一语,七嘴八舌的向她质问,大家都很痛心,孩子的母亲若无其事的,冷冰冰的说了一句话:死是他该死,他若不该死就死不了,该井里死河里死不了,他就该被狼吃掉,这是他的命,是他的因果。大家听后,都不说话了,没啥好说的了,都感觉这个母亲不可救药了,这人的心像铁一样,太硬了,这人真的不是人,都别理她了,从此以后人们都把她当成怪物一样,离她远远的。但:有一个和她一起学佛的人还觉得这个人很有定力,说的也很有道理,甚至还在不自觉的到处传颂,这人如何有定力,如何明理等。

从表面看,这为母亲做的挺好的,说的也很有道理,实则不然。真正的明理和有定功不是这个样子的。

这个人心肠如铁石,对她来说,心里面谁都没有,更没有半点慈悲心,更没有定功,更别说随缘了,她是著空了,也就是真的修偏了。

我们学佛人必须发菩提心,必须有菩提心,菩提心就是佛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里面就包含着善心,善念,当然是不执著善的善心、善念。一切随缘。

佛菩萨看到有人落水了,佛菩萨救不救他?不救。此不救并非佛菩萨不救这个人,佛菩萨是法身。佛不是肉身,不可能伸出手来救人。佛菩萨知道这个人有这个果报,有这样的业力,佛菩萨知道这个人的本性不会死,更没有死,这个人的善根福德因缘还没到,必须把业消掉,福报就该现前了,也许因为这些业力和生老病死等,死后会开悟,再遇到学佛人,听经明理,因学佛人助念,佛菩萨加持而成佛。或这人死后业力消尽,在投胎转世为人,发菩提心学佛,尽此一生成佛作佛。佛菩萨是在随缘救性,救这人的本性,佛菩萨时刻都在加持这个人,时刻都在救这个人,佛菩萨会在最适合的时候救这个人的法身慧命,此不救非不救,实则是真的救苦救难,佛菩萨不舍一人,不执著救人,随缘救度。

无论是谁,就是菩萨再来,以人身示现,也就是一个人,无论有多高的境界,多深的定功,修行到什么层面上,或说证得何等果位,只要人身还没舍掉,常人说的还没有死,也是一个人,只要是人,就得做人事。

如果在闭关修行,无论是修禅、修密或是修净土,无论修哪个法门,若是闭关净修,里不出外不入,就得在闭关之前,把和自己有关的一切事,都托付给一位或几位最可靠,最托底的同修,这个人既是护关又是守关的人,外面的所有事,这个人全权做主,把所有事都做得明白白,恰到好处,一件事都不耽误。

若闭关人有父母在,守关人必须替闭关人尽孝道,闭关人有儿女,守关人必须帮助教育抚养、照顾。若有同修有疑难,或有其它的事,守关人必须代替闭关人做好每件事。这样闭关人的所有事情,都不受影响,都得到了解决,这样闭关人才会有真正的清净心,闭关修行。也就是说,想要闭关或净修,必须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或者有人替做。若没有这样的条件就不能够闭关修行,更不可能做到闭关修行。

学佛人或修行人,在修行过程中必然少不了行善积德。非是执著行善,都是随缘,若是执著行善就不是很好,这叫攀援。随缘做法布施、财布施和无谓布施。最常见的就是放生印经等。见到有人摔倒扶一把,见到老人行走不便搀扶一段路,帮助孤寡老人等。这些都是最常见的,修行人都常做的事。

这些都可以做,都该做,为啥自己的儿子要让狼吃掉不去救呢?这不也是一件善事吗,而且是随缘去救,绝不是攀援,帮助别人是善事,救自己儿子一样是善事,而且是最该尽的义务。这是对儿子的监护义务。平时可以做事说话,打坐的时候没有特殊原因当然最好是平心静气,万缘放下,止语修心,有些事情可以作特例,这个时候就是个特例,都听过一句佛家常说的话,救人一命胜超七级浮屠,做事也要分个轻重缓急,也得随缘,缘是会变化的,不变的是清净的心,清净心是定,用清净心应对万事万缘就是定,怕把定功破了,就是没定力,更没有真的入定,就凭那位母亲打坐起来时说过的话就证明,她啥都听到了,也都知道了,也就证明根本就没有入定。那是形式的定,真正的入定是法身得到真正的恢复,就是一念不生的清净,这个身体就是个假壳,身体在坐着或卧着,无论啥样姿势,这个身体真的不能动,这里的任何事都不知道。或者身心合一,发生什么事都知道,内心清净,分得清轻重缓急,啥敢做,啥不敢做,啥必须当下就做,啥可以延缓再做,无论啥事,无论做与不做,内心都清楚明白,无有丝毫挂碍。那么,既然没有入定,也就是静坐而已,难道说打坐之时是定,其它时间不在定中吗?那么,这还叫定功吗?可以看得出,这不叫定功,而且不懂得啥是定功,定功就是清净心,时时刻刻都是清净心,遇任何缘任何事,心都是清净的,这就是定。时刻清净,看人看事就会了了分明,就会了达那人那事,就会达透人事的道,就会正确应答,正确应答就是智慧,这就是定生慧,这就是用智慧待人做事,能够用智慧做事,就是真的在定中,才是有定功。定不是形象,是内心真的清净,真的有智慧,有智慧就是真明理。若是怕人怕事搅乱心性,就是没有得定,遇事炼心,看看自己的心到底啥样,这个世界也叫五浊恶世,在浊恶中才会看得出是否真的心清净。

像上例所说的现象,难道就说是这个人放下情执了吗?是这个人不执著吗?是明白因果吗?这就是看破放下吗?说句实在话,都不是。若果真是做到了一切不执著、明了因果、看破放下,放下万缘,更得随缘。随谁的缘,所有大众,随所有大众的缘,站在大家的位子上,说话做事,贴近大众的生活,用智慧和所缘说话,随缘做事,大众会很乐于接近,很愿意听您说的每句话,随缘度众,不要做得和大众脱节、或另类,甚至不近人情。这样做就不尽情理了,更不合道理。那个孩子一定要救,用慈悲心,清净心去救,尽全力去救,能不能救下来,真的是孩子的命,真的是孩子的因果,救儿子是母亲的责任和必尽的义务,也是作为母亲最该做的,这是母亲的使命,就是母亲的天命,也是母亲的命,若不去救,母亲就把命丢了,就没命了,没有天命了,天命没了,天性就没了。当然就没有啥修德了。

让大众产生那么大的怨怒,以至于让大众对学佛产生对抗心理,或诽谤佛法,这是大众的错吗?不是大众的错,是学佛人的错,学佛人若都做好了,行好了,大众就会感觉到学佛的好处,感受到学佛人好,就会都来学佛,哪还会有和学佛人对立及诽谤佛法的人啊。

故事讲完了,故事中主人公的是是非非可见一斑,听故事的目的可不是看故事中主人公的是非对错,千万不要停留在故事中的对与错上,更不要从中看到某某人和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模一样,这又错了。故事是一面镜子,把镜子立起来,照照自己的心,从故事中觉悟到自己身上,或用故事中的现象作为借鉴,以利以后学佛不走同样的弯路,不犯同样的过失,这就是会听故事,就是得到了真正的利益。补充一句,此故事没有出处,只为剖析修行中的一些常出现的谬误而说,别把故事当真,能够受益才是真。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明理       禅定)(五明学佛网:明理       禅定)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禅修、禅学、禅观、禅定 (禅定波罗蜜) 

 傅味琴居士:修行要明理 

 傅味琴居士:谈烧香、礼佛、供养、学法、修禅定 

 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的人生与禅乐(虚空观 禅定学修前的开示 

 傅味琴居士:<数息观>带修禅定前开示 

 傅味琴居士:<调气观>带修禅定前开示 

 傅味琴居士:<循身观>带修禅定前开示(30~40) 

 傅味琴居士:<循身观>带修禅定前开示(20~29) 

 傅味琴居士:<循身观>带修禅定前开示(10~19) 

 傅味琴居士:<循身观>带修禅定前开示(1~9) 

 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禅定营--了解缘起性空,才能了解如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