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济群法师:迷的背后是什么


   日期:2016/3/24 13:5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众生有无始无明,但除了迷惑之外,其实还有觉醒的一面。事实上,这才是生命的最高本质,而迷惑只是无明的显现。就像雾霾,虽然遮天蔽日,但它是依托污染源存在的。一旦源头得到治理,虚空就能恢复它的本来面目。

  在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最容易感到痛苦?就是内心有烦恼、压力和焦虑的时候。反之,什么时候最容易觉得快乐?就是没有烦恼、压力和焦虑的时候。因为觉性会源源不断地散发快乐,在这个层面,生命是可以快乐的。这种快乐不依赖任何条件,不是因为得到什么带来的,也不是因为痛苦缓解后产生的,而是本来如此的。

  佛法告诉我们,佛和众生的差别,就在迷与悟的一念之间。就觉性层面来说,佛和众生是无二无别的。每个人都能成佛,都有觉悟本性。区别只是在于,佛菩萨已经断惑证真,而众生却充满迷惑,烦恼丛生。

  修行就是不断扫除内在尘垢的过程。其中,又有顿悟和渐修之分,是为不同根机者而施设的。每个人的迷惑烦恼不同。有人迷得很深,尘垢深厚,简直乌云密布,坚不可摧,即佛教所说的钝根;而有人迷得尚浅,尘垢很薄,只需稍加点拨,智慧光芒很容易透射出来,即佛教所说的利根。

  所谓渐修,就是有次第地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六祖坛经》中,神秀那首“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偈颂,就阐明了这样一种修行。每天不断清扫心地,使尘垢越来越薄,最终迥脱根尘,拨云见日。

  此外,佛教还特别针对上根利智者,安立了顿悟的修行。因为他们本身的尘垢很薄,轻轻一点就能通透。只要有明眼师长,在合适的机会,甚至能一击奏效,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在禅宗公案中有大量记载。

  总之,不论渐修还是顿悟,都是为了破迷开悟,开启那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觉性。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六祖坛经       众生)(五明学佛网:六祖坛经       众生)  

 吴润江上师:六祖坛经讲义 

 大寂尼师:无间地狱罪刑求一念间息苦暂住不得,除非业尽方得 

 大寂尼师:地藏菩萨连地狱都去救渡,末法的人道众生更易救渡 

 傅味琴居士:要有智慧眼 才可与众生方便(观世音菩萨圣诞开 

 傅味琴居士:恭礼弥勒不败尊 慈心常与众生乐(2007年弥 

 傅味琴居士: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 

 傅味琴居士:释迦佛为我们被业障所缠的苦恼众生特地讲了这部 

 傅味琴居士:大慈大悲愍众生,成就无上菩提道(2004年观 

 傅味琴居士:2005庆祝释迦佛成道并为海啸受灾众生息灾祈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