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信愿法师:念佛行者余善不具决定往生


   日期:2016/3/25 8: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三十二段文仍然是法然上人所开示的法语。这段法语可以使我们很容易体会,念阿弥陀佛的圣号,决定能够往生极乐世界。法然上人完全继承善导大师,只要说到念佛往生极乐世界这件事,一定是用非常肯定的语气来做说明。

  法然上人《念佛法语》:

  「念佛行者,余之善根,虽一尘不具,决定往生。然而,不发菩提心何可往生?不持戒何可往生?无智慧何可往生?妄念不止何可往生?如是等之言者,不知此经也。」

  这段法语,如果没有从信与行详细圆满了解念佛往生的道理,没有从圣净一体同时看待佛法,必然对法然上人所开示这段法语,不是心中存着疑惑,就是难以相信,也许会对法然上人所开示的法语产生排斥也不一定。所以,要学习佛经的道理,或者了解祖师大德开示的真义,事实上对佛经祖论,要多方面广泛的探讨,不管对信或是对行,不管对圣道门或者对净土门,都是要面面俱到,这样才不容易误解佛经的意义,也不容易误解祖师所开示法语的真义。

  这段法语是出自《念佛法语》。《念佛法语》有很多很好的开示,法然上人无不注重在念佛决定往生极乐世界。《念佛法语》有诸多的开示在彰显信的道理,也在彰显行的道理,不管是说信或是说行,无非都是导归极乐世界,一生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教法,无论印光大师的开示,或是法然上人的开示,或是善导大师的开示,或者任何一位祖师大德的开示,一定会将往生三法信、愿、行说的详尽。事实上不论是自力念佛或他力念佛,不论是信心念佛或疑心念佛,要往生极乐世界,都必须做到往生三法信、愿、行。尤其是印光大师在《文钞》,对这样道理的开示非常的多。

  法然上人开示说:“念佛行者,余之善根,虽一尘不具,决定往生。”这样的道理决定不会错,可是不要用负面的想法,用自己的想法,来体会法然上人这样的开示,譬如既然念佛,余之善根,虽然一尘不具,那决定往生极乐世界,这样我就只念阿弥陀佛的圣号就好了,其它都不必修了,我也不必看经,也不必行善,也不必孝顺父母,也不必奉事师长,也不必吃素,也不必拜佛,也不必守戒,也不必行诸六度万行,这样不对!这样是误解法然上人的意思。就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念佛往生愿而言,确实念南无阿弥陀佛,就能往生极乐世界,纵然念佛以外的善根无有任何造作,连犹一微尘那么小的善根都没有修持,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圣号,决定往生极乐世界,就阿弥陀佛发愿要救度众生的立场而言,第十八愿是这样的道理,一点都没有错。但是诸位千万不要忘记,阿弥陀佛的摄生三愿,除了第十八愿以外,还有第十九愿,还有第二十愿。第十八愿是专修法门,第十九愿是杂修法门,第十八愿是阿弥陀佛的本愿,第十九愿也是阿弥陀佛的本愿,第二十愿也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只是第十八愿阿弥陀佛彻底大悲用果地名号,毫无条件对十方众生大悲不弃绝对的救度,阿弥陀佛实在是非常的慈悲。

  可是,第十八愿阿弥陀佛用名号,要令十方众生称念,阿弥陀佛发愿的本意,对十方众生绝对的救度。第十九愿也是阿弥陀佛的慈悲流露之愿,十方一切众生,有不少的人对专念阿弥陀佛是很难接受,阿弥陀佛的神通智慧,当然了解十方的众生,有的人是很喜欢杂修杂行,所以第十九愿的修诸功德,就是修诸八万四千法门的任何一个法门,这样的众生阿弥陀佛也要救度,所以专修的人阿弥陀佛要救度,杂修的人阿弥陀佛也要救度,所以用专修来排斥杂修,是不对的,相同的道理,用杂修来排斥专修也不对。佛法只在契机与不契机的差别,同样都是世尊从智慧流露宣讲而出,不管是禅宗教法、密宗教法、天台教法、华严教法,净土教法,事实上法法平等,无有高下,只在契机不同。但是在我们众生这方面来说,众生的根性千差万别,我们要修持念佛法门,往生极乐世界是容易的。同样是我们这样下劣的凡夫众生,要修持天台法门,进入禅定,观见所观之境,不管是修持大止观或是修持小止观,要断惑证真是不容易的。所以法无有高下,是平等无差,但是契机就有难易之别,因为众生机不同故。

  所以,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的念佛人,应该要对任何一个法门,都报以同样平等的信受,也就是对于任何一位三宝弟子,修持任何一个法门,都报以肯定赞叹的态度。但是要深刻相信自己是什么样根性的众生,适合修持什么法门,也就是要做到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所开示的几法两种深信。阿弥陀佛为了要救度下劣的凡夫众生,不堪断恶修善的众生,以果地名号绝对的救度,这就是第十八愿的根本精神。

  我们现在是世尊末法时代的凡夫众生,如果到了世尊的法运一万两千年都已经尽了,在灭法时代的众生,与我们现在末法时代的众生根性一比,更是下劣。因为现在是减劫,每百年减一岁,世尊当年住世的时候,人寿平均百岁,以世尊入灭两千五百多年来计算,每百年减少一岁,我们现在平均人寿七十五岁,佛法所说的道理,与世间法所说的道理是相应的。我们台湾人平均人寿是七十五岁,可说和佛法所说的道理,完全吻合。所以在减劫,人寿越来越少岁的时代,也就是五浊恶世的时代,众生的烦恼是越来越重。换一个角度来说,轮回是一世不如一世。现在身为父母的大多知道,子女很难教育,不听话,忤逆父母,做父母的非常苦恼,所以孩子不好教育,不就是说现在这一代孩子的烦恼,比父母这一代还要深重,所以往往有人会感叹,人心不古,道德沦丧。

  所以根性越下劣的众生,越不堪修持圣道教法,这样的道理阿弥陀佛的智慧,当然一清二楚,只是我们凡夫不容易了解而已。所以阿弥陀佛用名号对十方众生大悲不契的救度,以最下劣的众生为救度的标准,那表示阿弥陀佛的名号,对十方任何一位众生都要加以救度。十方的众生,有很多人的烦恼恶性确实非常的重,一辈子不曾行善,一辈子为非作歹,就如《观经》下品下生的机类,平生造作五逆十恶之罪。所以用念佛一法作为救度众生的本愿,是阿弥陀佛看清了一切众生,确实有的众生,实在是非常的下劣,烦恼很重,一辈子就是为恶不曾行善,所以法然上人说:“念佛行者,余之善根,虽一尘不具,决定往生。”就阿弥陀佛的救度妙法而言,这样的道理一点都没有错,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除了念佛以外的善根,不管是大小,甚至像一粒尘土的善根都没有,念阿弥陀佛,也决定往生极乐世界。为什么任何善根都没有造作,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决定往生极乐世界?因为名号具足诸行万善故,所以这句佛号确实是非常了不起的无上妙法。法藏菩萨以古佛的真心,修成六度万行,完成这句佛号的诸善万行一切功德,所以念南无阿弥陀佛,决定往生极乐世界。当然,决定往生,必定要具足往生三法信、愿、行,举出行一定是包括信愿,同样的道理,举出信一定是包括愿行,举出愿一定是包括信行。

  “然而,不发菩提心何可往生?”对净土经典没有深入了解的人,心里的疑惑就会认为,如果没有发菩提心,怎么会有可能往生极乐世界?“不持戒何可往生?”不了解净土经教道理的人,在心中会认为,没有持戒怎么可能会往生极乐世界?“无智慧何可往生?”对净土经典的道理不了解的人,也许就会这样认为,没有智慧怎么可能往生极乐世界?“妄念不止何可往生?”这点可说是大部分念佛人的通病,只要对阿弥陀佛的本愿没有相当深入的了解,对阿弥陀佛名号的救度还没有建立真实的信心,念佛人十之八九都会这样认为:念佛如果打妄想,不可能会往生极乐世界。诸位菩萨!你过去曾经这样思惟吗?念南无阿弥陀佛打妄想,这样怎么可能往生极乐世界?如果你曾经这样想过,那表示你对阿弥陀佛这句名号救度你往生极乐世界,还没有做到《观经》三心的第二深心。深心就是深信之心。

  那“没有发菩提心怎能往生?没有持戒怎能往生?没有智慧怎能往生?妄念不止怎能往生?”说出这四种的疑心代表一切疑心。“如是等之言者”,也就是上来这四种疑心的言语。“不知此经也”,法然上人说,心中有这四种疑心或者其它的疑心,会说出这种疑心的言语,就是不知道《阿弥陀经》的经义。“不知此经”所指的就是不了知《阿弥陀经》的经义。《阿弥陀经》往生因的经文,我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从这段《阿弥陀经》正宗分往生因的经文来看,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圣号,确实就是多善根多福德,一定往生极乐世界,因为这段往生因的经文前一段是说: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前面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后面才接下去说,“执持阿弥陀佛的名号,若一日至若七日一心不乱,决定往生极乐世界”,那不就是世尊自问自答吗?那不就是世尊在叙述,“执持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多善根多福德的道理”吗?所以从《阿弥陀经》这段往生因的经文,要往生极乐世界,确实就是执持阿弥陀佛的名号,并没有说到第二种修行。事实上,不只是《阿弥陀经》正宗分这段往生因的经文,没有说到念佛以外的第二种修行,将《阿弥陀经》的全文一千八百五十八字全部读完,你会发觉,在《阿弥陀经》世尊没有说往生的第二种修行,只说执持名号,也就是念佛。除了说念佛是往生因以外,在《阿弥陀经》的全文,没有说到第二种的修行。

  所以,就《阿弥陀经》的经义,来看法然上人这段法语的开示,法然上人并没有说错。你不要认为法然上人说错了,因为在《阿弥陀经》一千八百五十八字的经文,并没有说念佛一定要发菩提心才能往生,也没有说念佛一定要持戒才能往生,也没有说念佛一定要智慧现前才能往生,也没有说念佛一定要伏住妄念才能往生。如果念佛加上发菩提心才能往生,那么念佛与菩提心就共为往生的条件,那么阿弥陀佛在发愿,一定会将往生的条件说得详详细细,因为阿弥陀佛因地法藏菩萨是古佛,古佛的智慧要用果地名号广度众生,攸关众生往生这件重大的事情,阿弥陀佛绝对会说清楚,不会说的含含糊糊,不会说的模棱两可,让众生不能了解,到底念阿弥陀佛还要加上发菩提心才会往生,还是不必加菩提心就能往生;到底念佛还要加上持戒精严才能往生,还是不必加上持戒精严就能往生,阿弥陀佛的因愿文,绝对会说的很清楚很明白,不会让众生迷迷糊糊,不知道到底往生因是什么。

  诸位菩萨!将第十八愿的因愿文读一百遍,你就会发觉,第十八愿,法藏菩萨只用念佛一法作为救度十方众生的本愿,一点都没有错。第十八愿的因愿文,大家也非常的熟: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以第十八愿为本,来说明念佛往生这件事,如果念佛必须加上发菩提心才能往生,那么发菩提心,是往生的条件之一,法藏菩萨一定会在第十八愿因愿文,将发菩提心说清楚,法藏菩萨就会这样发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发菩提心,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可是法藏菩萨有这样发愿吗?没有!道理听到这里,也许你心中会生出这样的疑问:“那这样我就不必发菩提心了。”如果你这样想就又错了,我们念佛要往生极乐世界,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份心不就是菩提心吗?菩提心圣道门的解释,与净土门的解释有不同的地方。就净土门对菩提心解释的原则就是,你想要往生极乐世界,成佛度众生,那就是菩提心。念佛不是为自己而念而已,是为一切众生而念,因为念佛不是只为了要了办自己的生死,也为了要了办众生的生死,念佛不是为了自己要成佛而已,也要帮助一切众生成佛。

  念佛是大乘还是小乘?大乘!如果你念佛是小乘心:“我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成佛就好了,度众生那是阿弥陀佛的事情,度众生那是释迦牟尼佛的事情,度众生那是信愿法师的事情,这和我没有关系。”这样你的心是小乘心。你这份小乘心念佛,和阿弥陀佛的本愿不相应,因为阿弥陀佛用名号要救度你,阿弥陀佛对你的盼望,绝对不只是你一人往生而已,阿弥陀佛更希望你念佛,到了极乐世界成菩萨,乃至成佛,更能广度无量的众生。就以信愿是一位凡夫僧而言,我也不是希望你来听经而已,我更加希望下回你能邀请你的爸爸妈妈一起来听经,邀请你的先生太太一起来听经,邀请你的兄弟姊妹一起来听经,邀请你的子女一起来听经,最好三叔公九婶婆一起邀请来,我更希望你能够度越多人来听经闻法,大家都念佛往生极乐世界。诸位菩萨!你想看看,一家大小人人都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成为阿弥陀佛的菩萨法眷,都在极乐世界永远在一起,这样是不是最有情有义?所以你真的要孝顺父母就度你的父母念佛,你真的疼爱你的子女就度你的子女念佛,你真的善待你的另一半就度你的另一半也念佛,夫妻两个同样到了极乐世界,做阿弥陀佛的菩萨法眷,永远在一起,这不就是最有情有义吗?

  所以,念南无阿弥陀佛,纵然没有发菩提心也能往生,但是念佛的当下,要往生极乐世界,成佛度众生,就要做到发菩提心。

  持戒也是同样的道理。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人,虽然不一定要持戒精严才能往生,因为如果加上持戒精严才能往生,那法藏菩萨在第十八愿发愿,就一定会这样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持戒精严,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可是法藏菩萨有这样发愿吗?没有!道理说的圆满一点,才不会有人用负面的心态来听闻,造成误解:那念佛既然不是以非持戒不可,那我念佛就好了,我就不必持戒了,这样我杀生、偷盗、说谎、邪YIN也没有关系。这样不对!如果什么都没有关系,到最后就连没有往生都没有关系了,就再继续六道轮回了。念佛人可以杀生吗?念佛人可以偷盗吗?念佛人可以妄语吗?念佛人任何五戒都要遵守,十善都要修持,甚至诸位在家菩萨,要更进一步持守在家菩萨戒,为什么?很简单的道理,因为这句名号南无阿弥陀佛,有法藏菩萨持戒的功德,所以持戒念佛和破戒念佛,虽然阿弥陀佛都同样慈悲救度,但是持戒念佛与阿弥陀佛的佛心相应,破戒念佛与阿弥陀佛的佛心不相应。如果你是阿弥陀佛,你希望十方念佛人持戒念佛还是破戒念佛?当然是持戒念佛。所以,事实上“不持戒何可往生”虽然是疑心,不是以持戒作为决定往生的条件之一,但是我们念佛人要断恶修善,才更能与阿弥陀佛的佛心相应,这样圣道门与净土门的道理,就一体不二,就非常的圆满。

  “没智慧何可往生?”我经常向诸位报告,我有一位很好的在家法友,年纪与我相当,我们两个好像兄弟般,他常常都在说这句话:“信愿法师!我告诉您,念佛若没有开显智慧,不可能往生极乐世界。”他常常说这句话,我就问他:你有开智慧吗?“没有。”那你念佛吗?“有。”那你会往生吗?“不会。”这样每天都在念佛,不会往生他也每天念佛。不是说他念佛不会往生,事实上他对这句佛号的了解不深入,也就是他对阿弥陀佛的信心不足。如果念佛必须要加上智慧开显,才能往生极乐世界,那法藏菩萨在第十八愿,一定就会这样发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开发智慧,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可是法藏菩萨有这样发愿吗?没有!事实上,我们如果没有禅定的工夫,要开显自性智慧是难之又难。没有禅定的工夫,智慧怎么流露?自性的般若妙智慧,是从禅定之中流露出来的。诸位菩萨!你有禅定的工夫吗?你我都没有!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心妄念纷飞,虽然人坐在蒲团,身体是如如不动,但是内心早就动了,想东想西,想天想地,想汤瓢想饭匙,有动吗?有动!既然有妄动就不是禅定了。没有禅定怎么会有智慧?如果念佛一定要念到智慧心现前才能往生极乐世界,那么你我想要往生极乐世界都非常的困难,这样念佛就不是易行道,就会成为难行道,这与阿弥陀佛的本愿不相应。但是,念佛的目的,最后还是要开显智慧,为什么?因为每一位诸佛如来都是开发自性般若。

  般若翻成汉语,就是智慧的意思,但是般若不译成智慧,就是说般若会让众生感觉比较神圣,因为世俗也常常在说“智慧”这个名相,会使佛弟子误会,佛法所说的智慧,和世俗法所说的智慧是一样的。事实上,世间法所讲的智慧,指的是聪明。聪明和智慧一样吗?不一样!智慧是本性所流露的,聪明是意识心所流露的,一个是有作一个是无作,一个是有为一个是无为,意义完全不同。

  那么,念佛将来成佛,当然也就是开显自性般若,智慧满分。每一位诸佛如来智慧都是满分,慈悲也是满分,阿弥陀佛是如此,释迦牟尼佛也是如此,药师佛也是如此,十方诸佛莫不如此。

  “妄念不止何可往生?”这一点是一般念佛人的通病,我念佛心中会打妄想,怎么可能会往生?这一句话最能凸显出念佛人对阿弥陀佛名号救度的疑心。有的人念佛听人家这样开示:“念佛若是没有念到伏断妄想,不可能往生极乐世界。”听到这样的开示,对净土经论没有深入了解的人,内心就开始担心烦恼,看看自己念佛的念头:“念佛会打妄想,这样我要往生极乐世界,不可能,这样我何必要念?所以我改修其它的法门。”

  台北有一位女众老菩萨,我去台北弘法的时候,她就专程到我的面前要问我这个问题,因为她念佛好几年了,有人跟她说:“老菩萨!妳念佛会打妄想吗?”她说会。“这样妳不可能会往生极乐世界。”她念佛已经好几年了,听人家这样说,她的内心非常的烦恼,所以看见信愿电视的弘法,她要当面问我这个问题:“信愿法师!念佛会打妄想,真的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吗?”我说:道理不是这样子。告诉妳这样的道理,那表示他对净土的教法还没有相当的深入。“信愿法师!如果念佛会打妄想不能往生极乐世界,我就准备不要念佛了,要改修其它的法门。”我跟她说:老菩萨!妳尽管好好的念,我敢跟妳保证,念南无阿弥陀佛,妳打妄想,只要妳做到往生三法信、愿、行,一定往生极乐世界。

  如果念佛要不会打妄想才会往生极乐世界,不会打妄想就是往生的条件之一,法藏菩萨在第十八愿一定会这样发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不打妄想,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法藏菩萨有这样发愿吗?没有!若念佛一定要不打妄想才会往生极乐世界,我们都不必修了,现在就可以收起来了,为什么?我们都不可能念佛念到不会打妄想。事实上,念佛要念到不会打妄想,十法界只有佛一人才做得到,等觉菩萨,如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这些了不起的菩萨,还有最后一品的无明未破,这品无明叫做生相无明,生相无明就是自性最初的一念妄动。所以等觉菩萨,是非常了不起的圣人,所有自性沾染的妄想去除,到最后那一念的妄动还没有去除。那我们呢?我们的妄想一大堆,犹如乌云一片,是不是这样?是,我们都是。不是只有你,我也是,大家都是,因为大家都是乌鸦,天下乌鸦一般黑,不是说你这只乌鸦是白色的,如果乌鸦是白色的那不叫乌鸦,那叫做白鸦。

  阿弥陀佛是用名号要救凡夫,阿弥陀佛的智慧了解凡夫本来的下劣面目就是打妄想,才用果地名号要救凡夫,要求凡夫念佛不可以打妄想才救度,那阿弥陀佛不就是在刁难凡夫众生吗?所以念佛会打妄想、不会打妄想,都一定能往生极乐世界,这样才符合阿弥陀佛发愿要救众生的本意。

  念佛虽然打妄想,也能往生极乐世界,是来自阿弥陀佛的无碍光明普摄绝对救度。但是我们念佛人究竟的目的,也是要透过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一心称念,成佛还是要将所有的妄想去除,将所有的烦恼扫除。我们的烦恼有见思、尘沙、无明。所以念佛能够伏住烦恼,了不起,要向他学习、跟他赞叹;甚至念佛能断烦恼的人,更是了不起,要向他学习,跟他赞叹。阿弥陀佛的名号,对念佛不打妄想的人,当然绝对救度,阿弥陀佛对念佛会打妄想的众生,更是悲愍、更要救度,这样是真实的净土教法。所以念佛能够多念,不打妄想,是对的。教导我们念佛不要打妄想,这样开示的道理是对的,不是错的,因为我们的烦恼使得我们生死轮回,我们的妄想使得我们流浪三界,所以用这句佛号来代替妄想,也就是觉明妙行菩萨对我们念佛人的开示:“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菩萨的开示绝对没有错。

  能持名者 光明寿命 同佛无异

  但是,现在是在说往生这件事。就往生这件事,阿弥陀佛要救度众生,成就众生的慧命,如果你是阿弥陀佛,用名号要成就众生的慧命,用名号要救度十方众生是以凡夫为本,你要救度众生的条件,会订的很高或是订的很低?一定订的很低!这是我们凡夫很容易体会到的道理。

  所以《阿弥陀经》跟我们说,阿弥陀佛的名号,可以使称念的人往生极乐世界。在《弥陀要解》,蕅益大师这样开示:

  「当知光寿名号,皆本众生建立,以生佛平等,令能持名者,光明寿命,同佛无异也。」

  这段法语蕅益大师将持名所得到的功德,与阿弥陀佛同样无量的光明、无量的寿命,说得实在是非常的好。

  为什么没有修念佛以外的善根,只念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决定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因为阿弥陀佛这句名号诸善万行的功德,有光明无量、有寿命无量。《阿弥陀经》世尊就是以光明无量、以寿命无量,来解释阿弥陀佛的名号。光明无量就是在空间对十方众生绝对的救度,寿命无量就是以时间对三世的众生绝对的救度,空间无尽故,时间无尽故,众生无尽故,阿弥陀佛的救度也就是无尽。所以,大慈大悲的阿弥陀佛要救度十方众生,十方的众生不管有菩提心或是没有菩提心,慈悲平等救度;阿弥陀佛要救度十方众生,十方众生不管是持戒或破戒,平等慈悲救度;阿弥陀佛要救度众生,十方众生不管是有智慧没有智慧,慈悲平等救度;阿弥陀佛要救度众生,十方众生不管念佛会打妄想不会打妄想,仍然慈悲平等救度。阿弥陀佛的救度确实就是如此,但是我们念佛人,如果能够透过这句佛号的执持称念,发菩提心行菩萨道,那更与阿弥陀佛的本愿名号相应;念佛人如果能借着这句佛号执持称念,持戒精严,那就更与阿弥陀佛的本愿相契相应;念佛人如果能藉这句佛号执持称念,开显如来的智慧,那更与阿弥陀佛的本愿名号相契相应;念佛人如果藉这句佛号执持称念,伏断妄想,那就更与阿弥陀佛的本愿名号相契相应。这样道理就讲的很圆满,不但把净土门的道理彰显出来,也把圣道门的道理彰显出来,不但说到信心的念佛,也指出疑心念佛的行者内心的相状。希望经由信愿如此的开示,闻法之后能够破疑生信。

  但是要将法然上人或善导大师、或印光大师、或任何一位祖师大德的法语,都要这样如此详尽圆满的解释,那一节课能说的道理实在不多,能叙述的法语实在不多。但是,说法者确实有责任不要让人听了误解,因为在凡夫众生的心中,听到空的道理执着空,听到有的道理执着有,听到信的道理执着信,听到疑的道理执着疑,听什么道理执着什么道理。听到净土的道理,就会容易执着净土的道理,而排斥圣道的道理;听到圣道的道理,就很容易执着圣道的道理,而排斥净土的道理,这是凡夫众生下劣的真面目。所以有时候信愿对佛经或者是祖论的开示,为了要说的比较圆满,多费唇舌,讲经进度缓慢就是这个原因。

  如果能够帮助对阿弥陀佛名号救度有疑心的人破疑生信,成为一个纯情无我信仰阿弥陀佛名号救度的念佛人,一生老实念佛不退,往生极乐世界,那信愿说法的目的就达到了。祝福大家,一心念佛,往生净土,南无阿弥陀佛。(选自《决定往生语录》)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信愿法师       往生)(五明学佛网:信愿法师       往生)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大寂尼师:如何证明临终往生净土? 

 大寂尼师:临终、中阴身、作七、度亡开示(如何对往生的亲友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 

 郑振煌居士:净土安心法门——弥陀大愿摄众往生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十六、“往生”的修习与实践——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十四、临终的解脱与往生——说“ 

 杨云唐居士:无我与往生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朝向西方路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妙莲长老主持佛七弘法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特稿选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