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原创

 洁身与净心


   日期:2010/6/14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在生活中,我们都有很多的好的生活习惯,我们每天都会洗脸,每天会洗若干次的手,定期的洗澡,洗的原因是要清洁身体的各个部位,不然长时间不洗会有细菌滋生,身体会有污垢,会发痒,有炎症。所以我们我常常清洁我们的身体,这是外在。

        在生活中,我们的大脑每天接收很多信息,正面的负面的,而这些信息每天都在不断的积累增长,我们是不是应该像洁身一样的净化一下自己的心灵呢,当然,这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内在。若是心灵中负面的东西多了会怎么样呢?告诉大家,内在的污垢不清除,人会生病,而且很难治愈。

        给大家说个浅显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人分为不同的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湿热体质,痰湿体质,瘀血体质,特禀体质,气郁体质,平和体质。

       气虚体质 比如这个人气虚了,表现为气不足,不够用。

       阳虚体质  怕冷不耐寒

       阴虚体质 怕热,老是口渴口干,表现为有很多内热

       湿热体质 就是吃了火锅口唇容易长包,长泡这类人

       痰湿体质 就是肥胖的,脑门油乎乎的那种

       瘀血体质 脸上有钞票纹,身上容易长斑,舌下静脉容易瘀紫发暗

       特禀体质 特殊的,容易过敏,起荨麻疹等等的过敏性体质

       气郁体质 容易郁闷的,抑郁的人

       平和体质 也不偏于阳也不偏于阴,身体处在一个平衡状态,体质状态非常好。

        以上九种体质,八种体质偏颇,也就是易生疾患的体质,除了不良的生活方式外,不良的心理因素占了更大的比重。而平和体质当世也是越来越少了。

       人们总说自己在一个非常有压力的社会里,有太大的精神压力。每天都与不同的人周旋,尔虞我乍是我们现代人的生存和生活方式,这怎能不生病呢,因为心先生病了。

        《黄帝内经》说的好,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者,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人体只有在一个不偏不倚的状态下,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做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呀。

        就拿气郁体质说一下,气郁体质常叹息,多由忧郁烦闷、心情不舒畅所致。长期气郁会导致血循环不畅,严重影响健康。 类似于现在的抑郁症。

      而抑郁的产生就是由于不健康的心理因素造成,心内的垃圾太多,又不懂得及时清理,久之则成疾。其他体质亦然。只有在健康的心灵指导下,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才能由偏颇的体质转变为平和体质。

      所以净心更重于洁身。

     无论中医也好,瑜伽也好,佛教也好,都是讲究净心的,无论选择哪一种方式,殊途同归,我们要把自己的心先管好,不见别人恶,只见自己恶,别人的不好,当下即刻警醒自己,现在人心不古,人们也缺少了思想规范,道德规范的指引,所以当下社会才会贪污腐败,偷盗杀人,纵欲邪YIN,坑蒙拐骗,人们又怨声载道,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心内让污垢蒙蔽了,无明了,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净心,最有效的途径和指导原则就是学佛,最基本的理论基础就是《三字经》,《弟子规》,愿大家都能净心成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心       指导)(五明学佛网:净心       指导)  

 傅味琴居士:以清净心为人说法,名为法施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九、用《楞严经》的思想来指导修定 

 陈兵教授:心识净化的进程及净心的妙用 

 妙莲法师:护国护仁 四、奉行佛道护民心净心 

 徐文明教授:以生命伦理作为生态文明的指导思想——徐文明 

 法界法师:《金刚经》释义 第二十三品、净心行善分 

 万行法师:定力(清净心)决定去向 

 陈兵教授:自性清净心与本觉 

 明奘法师:坐禅指导 

 温金柯博士:原始佛教指导悟道的方法--以《杂阿含经》所见 

 吴汝钧教授:《维摩经》疏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二、 

 吴汝钧教授:天台三大部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五、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