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行善积德的人,生死的恐惧就少


   日期:2016/3/28 11:0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修行是要了生死。许多人对修行概念很迷糊,而且现在提"了生死"的很少。因为生是什么,死是什么。许多佛弟子说,我死后去极乐。如果你有这个观念,其实和天主教的天国观念差不多。据虚云老和尚考证,耶稣当年有去印度学习佛法,所以天国是跟净土思想差不多,只是更简单而已。但我想,你作为修道人,不是像基督教一样,只要接受就可以了。

  修道是一种觉醒,提起"了生死"。很少人会去想死的问题,不说死亡,就说病。会不会对未知,对死亡,对病苦充满恐惧。年轻人不怕死,因为阳气盛,所以年轻人可以慷慨就义。这个是血气方刚的影响。人到老年,就会越怕死,因为血气不足的缘故。生一场病,就垮掉了,病都了不了,更何况说了生死。

  修行和修养不一样。修行的目的是要了生死,得解脱。修养是要让你怎么做人,修福修慧嘛。但在了生死问题上,世间的福报和智慧都起不了作用。病苦一来,都手忙脚乱,更何况死苦。学佛人生病,进医院,交给医生折腾,这个是病苦。做不了主。病苦做不了主,死苦能不能做主。

  以前人修道,修道生死自如,想怎么死就怎么死,想什么时候死就什么时候死。不仅死的自如,生的也自如。想去哪里投胎就往那里投胎。像窥基大师,前辈子是罗汉,他就自己想去投胎做太子就去做太子。他的这个灵魂,才叫灵。但凡夫不一样,死亡是阎罗王勾着去,出生时,也是被逼无奈的出生,哪里有一点自由。所以修道就是要修这一块,要了生死。

  以前人修道,都注重了生死,人生苦,在于生命无法做主,被业力牵着走。但现在整个佛教教育系统中,这个了生死,以及怎么了生死的方法,就教的不多了。甚至了病苦,你都很难学到。懂得很多佛理很好,也算种种善根而已。但要了生死,就来真的。

  一般把了生死想的很困难,以为是罗汉才有的境界。但你还是可以了部分生死,或者说,对生死不再恐惧。这个是标准。心经中说,"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先对死亡,病苦不再恐惧,是我们目前要努力的。

  人生之苦,生之苦,已经忘记,死亡时苦,没有体验过,但恐惧死亡,你却知道了。死亡后的中阴身阶段,就是人在这个法界中孤独的漂泊,这恐惧,你目前也不知道。因为你忘记了,所以你不会恐惧。那能解决你这个恐惧的,有一个很好的媒介,他就叫:观世音菩萨。

  大家知道,储蓄这个概念,人类的业在于储蓄,你存很多钱,买房子车子,买保险。这个根源就在于你储蓄,而储蓄的根源,是恐惧。你对死亡,病苦,对种种不确定因素都充满恐惧。要除去恐惧,单单靠你学习佛教常识是不够的。不要以为,空空空,你真的能空掉,很难。所以现在学佛人,都落入了大脑思维,包括储蓄佛教知识,你有没有感觉,很多人总觉得自己学的不够,知识了解不多。你要了生死,就不是靠这么来了。

  修道要先放下,财关,色关,这两关要放下,就要先修。过不了财关,你修了很多福报,都变成钱,金银,死后就做土地神,或者做龙,来守住你修来的财富。那才是了脱不了。色关,贪着好看,福报大一些,清净一些,死后就到天上,天上天女围绕。但还不是了生死。但如果不说了生死,如果你财关过了,色关贪着细微了,你会轻松很多。

  前段时间写许多关于财富,你就要去做,慢慢修,自然过了财关,你过了财关,你福报才是真的大。财富布施出去,就变成福报了,而且贪着心小了,清净心就增长,至少能到天上享受天福。人间的浊气的执着,你就能了了。

  为什么观音菩萨能给你了生死,不是菩萨用神通给你拉到极乐世界去,然后叫了生死。而是你心中有观音菩萨,你不会恐惧。有些老人家,一辈子辛苦过来,养儿育女的任务都完成,他觉得自己尽责了,心安了,念念观音菩萨,病了也不怕,死也不怕,死了再来过,因为他行善积德后,灵性就产生这个光芒,生死无惧的光芒。

  法华经讲,人都是死不了的,死了再来,因为寿命无量啊。你想死,都困难。罗汉才是真的死,入涅槃。其他都是假死。但你明白了,如果功德不够,行善能力不够,你还是会有恐惧。尤其人在临终时,善根容易发起来,古人讲,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就是他善根,良心容易翻出来。如果曾经有愧对别人的事情,他就会过意不去,你想要死的自如。这需要行善积德的功夫。

  中国文化中,修道的功夫,就是四个字,行善积德。你不要小看,这个跟印度的氛围有差别。所以释迦佛说,印度那些罗汉,都是假解脱,有余涅槃,或者焦芽败种。你要知道,这些罗汉境界,神通都已经很厉害了,生死都自如了。佛陀为什么在大乘佛法里呵斥他们呢。因为他们功德不够,行善积德功德不够。哪怕你能生死自如,也没用,自己解脱不算解脱,大家都解脱了,才是彻底解脱。这个功德里头,就有行善积德的分。

  但你在行善积德时,就会执着功德,就导致痛苦。所以要不执著。那这里面就很微妙了,你又要行善积德,又要不执著。这两句话就是佛法的精髓了。没有行善积德,你灵性中的光芒发不起,你的不执著都是错误的。行善积德,就是观音菩萨的心了。

  诸位不要小看,许多人病得不安,死得不安,都因为行为上有愧对过别人。良心过不去,你会怕。真行善积德,灵性光芒绽放出来,对自己的未来都充满信心,死亡后去哪里,他都很有信心。所以学佛,先从行善积德开始,这个是老生常谈了,但真信心的人,却不多啊。否则,你就不会迷茫,我要找什么法赖修,修中阴身救度,修什么什么,都不用。可是你要激发起行善积德心,观音菩萨这个媒介就很重要了。

  为什么观音菩萨这么感应?这里面是一种大众行善积德的力量在里面。观音菩萨跟中国有缘分。达摩一来,就说,东土有大乘气象,这就是行善积德的观念很强。所以观音菩萨一来中国,自然就被中国人推崇。不管道家佛家修行,都是让人如此。因为中国有这个气候,而目前的印度,这个观念就不强大。大乘佛法在印度就很难流传,而被中国人接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行善积德       修行)(五明学佛网:行善积德       修行)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