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原创

 觉慧普弘:找人好处是成佛妙法


   日期:2016/3/30 5:4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找人好处,就是不怨人,就是聚万灵,找到他人好处后,按照他的人好处去做,就是聚他的灵,若看那个人好,一心就做那个人,就是活托生,人都是死后托生,其实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托生了,托生谁了?就托生成那个好人了。若是看哪个古人好,就按这个古人的好去用心,去做,就叫夺志,夺古人的志,就是立了这个古人的志,行了古人的事,就是做了古人的事,当下所做就是这个古人在做事,当下就是这个古人了。成圣成佛都不难,夺圣佛的志,当下就是圣佛了,即心即佛,看佛是如何用心,佛无心,佛看所有人、所有众生都是自己,所有人、所有众生的心就是佛心。佛无我无心。当下做到和佛一样的用心就是佛了。看佛是怎样做的,当下照佛所做的去做,当下也就是佛了。这就是即心即佛,即心做佛。夺王老善人的志,做王老善人的事,就是王老善人了。夺阿弥陀佛的志,做阿弥陀佛的事,当下就是阿弥陀佛了。

以前不会看人,专看他人的不好处,现在把它调过来,专看他人的好处,专找他人的好处。心要立志,非得找到他人的好处不可,尤其要找到自己曾经恨怨、讨厌过人的好处。实在找不到好处的人,就得从反面找好处,就是坏人恶人也都有他们的好处,就看会不会找,就看会不会看,这个世间没有一点好处都没有的人,只要真心去找就一定能找到,真找到了就好了。找好处就是挪界,从身心两界挪到意界,若找到圣佛的好处,照样去做,就是挪到志界。

现在大多数人专看他人的缺点和毛病,自己很烦恼很苦,他人的心里也不好过,当然,日子就不会好过,都在深深的苦海里生活。

比如,有两个人,从陌生到初识,相互间越看越和得来,越处越投缘,很快的就发展成朋友了,成朋友后不久,就发现对方有缺点,对方爱耍心眼,爱占便宜。光玩嘴,越来越发现这位朋友不咋地,当然,后来朋友做不成了,可能还会反目成仇了。

再比如,现在的年轻人处对象,刚开始看对方哪样都好,又好看,又帅气,又懂人心。两个人一拍即合,成对像了,在一起没多久,就发现对方很多坏毛病,太任性,太烂,太邋遢,太脏,没志气。不懂人心,不会关心人,太自私。后来只好分手,分手后见面能够说句话的还是好的,很多后来反目成仇,终生不说一句话。

现在的夫妻,丈夫或妻子,没对外人说过对方不是的人太少了,妻子说丈夫如何不好,丈夫说妻子如何不好。后来夫妻间没话说,没有心里话。有心里话都和外面人说,现在网上聊天的成年男女大多数都是这样,在家庭上,在夫妻间,都有烦恼,都有苦水,都对网友说心里话,都希望在网友那里得到心里的安慰。只有网友才能懂得自己的心。家中的另一半已经不懂自己了。实不知,网络里面的才是虚假的,网络里面的和自己是一样的,当初都是看对方好,才和对方结的婚,后来就不看对方的好处了,看到的都是对方的毛病。就这样在心里把对方否了,不和对方合心了。对对方产生了厌烦。说话烦、做事烦、碰自己一下更烦。因此,一说起自己的另一半,就很不舒服,很多怨言。这些怨言都是拿来对他人说的,现在没说过对方是非的人不多了。没说过自己儿媳妇或姑爷子是非的人也不多了。

是他们不好吗?若是他们真的不好,自己怎会和对方结婚。是儿媳妇不好吗?若真的不好,怎会让儿子和她结婚。是姑爷子不好吗?为啥把女儿嫁给人家。当然不是对方不好,正是因为当初看他们都好,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后来怎会变得不好了?是自己专看他人的缺点毛病了。

很多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也不一定是真的,几乎都是看错了,听错了,自己想错了,是自己的心发生了扭曲,自己的心偏了。自己的心变了。还不知道,还以为是他人变了,他人不好了,他人都错了,他人对不起自己。

这样的例子很多,类似这样的事情也很多。现在的大多数人心里都很烦,心里都很苦,甚至时刻在恨怨恼怒烦中过日子。真的是在深深的苦海地狱里中而不自知,更不知道自己是如何下到苦海地狱之中的。

有一位同修拜过二三十位出家人为师,一般出家人在这个人眼中是没地位的,这些出家人都是名山名寺院的僧人,都是有名望的,甚至有何特别能力的。她是见到好的,有能力的、有名望的就拜师。到后来,这些师父都被这个人给否掉了。到处说这些师父如何不好。这些师父们真的都不好吗?若都不好,他们的名望都是怎样得到的呢?其中也许有个别人不一定完美,这些人中也一定会有好的吧。为啥当初拜人家为师,因为他们真的很好。为啥现在又把他们否掉了呢?他们都不好了。这个好与不好,是怎样划分的呢?就是自己的心念,被自己否掉的那些人还是那样有名望。可在自己的心里,那些人一下子变成名望扫地。每天在找善知识,找到一个,否掉一个。找到二三十个,否掉二三十个。还在继续找善知识,眼睛越来越高,对善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样还能找到善知识吗?就是找到了,再找到几位,那几位以后还能是自己的善知识吗?很难说,很难不被否掉。现在这个人苦恼的很。

为什么他们都从善知识的地位一下子都变成了啥都不是?为什么好朋友变成陌路人?为什么心目中最完美的恋人,变得不完美。为什么和睦的家庭变得不和睦。为什么他人总有是是非非?自己真的是完美之人吗?就没有其它人议论过自己的是非对错吗?这些问题真的值得反思,该问问自己了。

王老善人曾有这样一段经历,他老人家和几位善友走到某处,请求留住。那处人不允,最后那处人给王老善人他们一些圆蘑粉条,王老善人和善友们拿着圆蘑粉条往外走,走出去后,王老善人哈哈大笑。有人说,看把你乐的,给你一些圆蘑粉条把你乐成这样。王老善人说,我不是乐这个,人人都在请神请佛,神佛都到家了,又给撵出来了。

说看把你乐的,给你一些圆蘑粉条把你乐成这样。不难看出说这句话的人,有嘲笑王老善人之意。他以为王老善人见不得好,给点好处就高兴,就乐。他确实看到王老善人拿着圆蘑粉条,确实听到王老善人乐了。可他看到听到后就以为王老善人见不得好处,谁给点东西就乐。这个想法,这个评价,是不正确的,这是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的,用自己的心念感觉的,都是自己的心念,都是个人知见。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都不真,是自己看错了、听错了、想错了,评价错了,还来嘲笑人家就更错了。反思一下,是他人可笑还是自己可笑呢。

由此可知,我们看某人某事,对他人的评价又能有几件是正确的呢?又有那一次不是看错了、听错了、想错了呢?又有哪一个念头是别人的而不是自己的呢?以为别人是那样想的,实不知,不是那人的想法,都是自己的想法,自己以为别人会这样想,把自己的想法当成他人的想法了,对他人的评价就可想而知了,都错了。是自己的心太过狭隘,心量太小,看他人的心量就不比自己的大了。自己是站在自己的层面上看的,听的、想的。

《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大光王的妙光城,心量广大的人,利益一切众生的人看此城就非常广大,妙宝庄严。心量小的人看此城,就是普通的一座城。

没上学的小孩,看谁都是小孩,希望每个人都和他玩。幼儿园的小孩看谁都是幼儿,希望所有人都和他一起数一二三。只有把学问学得圆满之人才会把所有人的学问层面看的出来。看得清楚,看得准。

王老善人说,身界人看谁都和自己一样,都争贪。心界人看谁都和自己一样,使机弄巧,斗心斗志,耍心眼。意界人看谁都大意包含。只有志界人才能够把所有界面之人看透,看准。不会看错。而且没说。

由上可知,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层面上看他人,用自己的心念猜测他人的想法,还不知道是自己猜测出来的,还以为就是他人的想法。大多数人都有烦恼有不开心,就证明都没有到志界。志界人好也没说歹也没说,就是没说。大多数人都有说,有烦恼。所以都没到志界。志界人没有五行性,也就是没有脾气禀性。看人做事都是用智慧。其它三界人都有五行性,就是有脾气禀性。意界人看谁都高兴,这些人看人有不高兴。心身两界人专门用心,心就是脾气禀性,也就是说,心身两界人专门用脾气禀性说话做事。志界人全真。意界人真中假,心界人假中真。身界人全假。

通过学习善法佛法,才知道以往真的都是自己错了,常被境界转,常动念头,经常怨人。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界面上,做着自己界面中之事,说自己界面中的话,每个人都对,让身心两界人说志意两界的话,做意志两界的事是不可能的。每个人是好是歹都对。若是都已经没说了,也就都是佛了,就不是学佛人修佛人了,而是作佛。既然是学佛人,就一定有不足之处,错误之处。不合理之处,说错话之处、做错事之处。这个对错,看是用啥来衡量,用志界来衡量,就都对,因为志界人没说,志界人看谁都对,谁说啥都对,谁做啥都对,错也对,对也对,没错没对。都在自己的层面说话做事,哪能不对,真的都对,都正常。就好比,小孩子说小孩子话,做小孩子事,大人说大人话,做大人事,都对。不能说小孩子错了,不能怪罪小孩子不会说大人话,不会做大人事。他们说的做的就是小孩子那个阶段的话和事。当他们长大的时候,想让他们再像小时候那样说话做事,他们都不会了,都不可能了。无论小孩或大人所说所做都对。只是小孩子还没有成人,还不会说成人的话,还不会做成人的事,不要勉强孩子说大人话做大人事,不要替他人着急,小孩子到成年人的年龄自然就是成年人了。到时候自然就成了。成了就会做成年人的事了。若三岁孩子,所说所做都是成年人的事,能把成年人吓死。比如一个三岁男孩,非娶媳妇不可,取了个三岁的媳妇,第二年生个六斤多重的孩子,你说可怕不。

不要替他人着急,不要盼他人好。还没到时候,到时候自然就都好了。就像小孩子,还是小孩子,到时候自然就长大了,别盼小孩子长大,别替孩子长得慢着急。盼也没有用,若没到长大的年龄,硬让他们长大那是不可能的,着急也没用,盼也没用,不但不起作用,还会起反作用,弄得大人着急上火,小孩子不开心不快乐。为啥会替孩子着急上火,就是不明白孩子成长的道。真明白了,还会替孩子没成人着急吗?当然不能了。没见过哪位爹妈非逼着三岁的孩子经商挣大钱的。因为,所有的父母都知道其中的道理。

那么,盼同修好,替同修着急,或者看同修做错事了,说错话了。这和成年人说孩子不会说成年话,不会做成年事有啥区别吗?没有。都是一样的道理。看着都是成年人,都是同修,在一起学习,甚至有的已经学了几年、十几年。无论学过多少年,学到的、得到的不一定和学龄成正比,不一定和年龄成正比。学佛的成绩,主要与累生累世修行所积累的善根有关,若累生累世都没学过佛的人,让他学佛很难,他不谤佛都很难。若前生没学过佛的人,今生能够听学佛人说几句话,到寺院溜达溜达,到处看看,有意无意的念一声阿弥陀佛,就很好了,像这样的人都是初种善根的人。能够学佛之人,几乎都是多生多劫学佛累积的善根所致。善根小的人发心就小,善根大的人发心就大,善根小的人明理就慢,善根大的人明理就快。看每个人的发心和明理速度就可以看出前世的善根大小。

所以,在学佛团体中,有很多同修,年龄有大有小,都在一起学习,有的学习速度快些,有的慢些,有的发心大些,有的发心小些,有的比较懈怠,有的比较精进,都正常。精进的人在精进,不精进的人也在精进,看着某人一点都不精进,实在讲,就这样对某人来说,已经是很努力了,很精进了,再让他努力精进,他就不会了,想使劲,就是使不上劲,不会使劲,他也想好,也想成佛。就是速度提不上去,其实不是不努力,不精进,他做的都很好,是他的善根小些。有些人的善根大些,这个人的善根小些,这个理明白了,还怪某人不努力、不精进、不发心吗?不怪了。不怨了。他们很努力了,很精进了,他们在慢慢的累积善根,慢慢来,不着急,快的正常,慢的正常。还替他们着急吗?不替他人着急了。还盼他人好吗?不盼他人好了。现在明白了,实际上他们都已经很好了。

每个人都很努力了,不能再替他人着急,不能再盼他人好了,替他人着急、盼他人好,实质上是说人家不好,说人家没好,人家怎能好。替人着急、盼人好就是管人,就是用绳子牵着人,用念头牵着人,这样做自己不清净,被管的更不清净,本来就没有清净心,还被增加了一些念头,心就更不清净了。正是帮了倒忙。管急了,被管之人还会起怨心,甚至会有恨心,所以王老善人说,怨人是苦海,管人是地狱。管一分,别人恨一分。

有人家里很穷,孩子不上进,当父母的天天着急,天天盼,盼家好,盼孩子好。急到一定程度、盼到一定程度,就变成恨了,恨家不起,恨铁不成钢,恨子不成龙。想想,天天怨家恨家,怨孩子恨孩子,家和孩子能好得了吗?当然不会好了。这样的父母能好得了吗?也不会好了。弄不好都会急出火来,恨出病来,不但好不了,可能还会大祸临头。那么,是哪里错了,替人着急,盼人好不好吗?都是为他人着想啊,都是对他人好啊,这难道都错了吗?是的。这样做真的不好,真的都错了。不可以替他人着急,不可以盼他人好。自己好了才是真的好。自己还没好就盼他人好,他人怎能好得了。光替人着急有啥用,自己没学会就想让别人会,别人怎能会,自己还没学成就教人,希望他人和自己学习,快点成就,那是不可能的,自己成了算,自己成了,他人自然的照着成功的样子学,也就自然都成了。自己没成,让他人学啥,自己没好让他人怎好。必须把念头转过来,自己学习,自己明理,自己成就。哪能自己学习他人明理,哪能自己学习他人成就。这是不可能的。谁学谁明理,谁明理谁成就。自己学自己用,学了是用在自己身上的,是修正自己的,不是修正他人的。不能自己学了不用让他人用,不能自己学了让他人明白。没学的时候还好些,学了以后,看谁都不对,看谁都不如法,实际上就是自己没学明白,是自己不如法。

那么,为啥会看他人错了,他人说错了,他人做错了呢?用什么来衡量的呢?是真明理了后,用正确的理来衡量的吗?那就看看正确的理是啥样的,真明理就是成就,在善法里就是志界,在佛法里就是成佛。现在就从善法说,身界人都是别人不是,好怨人,从不认自己不是。心界人分别不是,从口头上认不是,好怨人,专看他人不是。意界人争不是,大意包含,看一切都正常。揽一切不是,不是是自己的,他人没有不是,真认不是。志界人没说,没有不是,达透因果,一切为众生,无人无我,人我一体。知道所有人的心念,知道所有人的根性,知道所有人的层面,哪能怨人,一切都对,所以没说,一切都好,没有人不好。

为什么替人着急,为什么盼人好,就是以为自己好了,他人没好。以为自己行了,他人不行,自己学会了,他人还没学会,自己会做了,他人还不会做。以为自己比他人强。问问自己,真的比他人强吗?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层面上,都是用人心说话做事,自己替人着急、盼人好,不也是人心吗?自己和他人有啥区别吗?没有。都是用人心。真的没有区别吗?有啊。这个区别很少有人能够看得出来,很少能够有人能够意思到。有什么区别?区别就是不如他人,他人比我强。自己不如他人还不知道,他人比自己强还看不出来,还以为他人不如自己,这该有多愚。到底是啥区别?自己有急的心,替人着急的念头,盼人好的心,这都是妄心,都是杂念,都是外心,就是心外驰。心往外看。最该做的是,用已经明白的理,修正自己的心,内观心性,正持己心。使自己内心清净。现在不是,心都在外面,整天的都在想着他人没好,他人差远了。他人不如法,替他人着急盼他人好。这是修行吗?这是修正自己吗?这是修心吗?不是啊,都反了,把心用反了。

替人着急,盼人好,就是用人心,就是心界人,替人着急,盼人好,就是有急心,就是有急火性,就有怨人心,他人若不听话,自己就会有烦恼,就会有恨,恨他人不听劝。实际上,自己还在心界,也就是自己还不明理,以为自己明理了,以为自己好了,实不知,自己还不如他人,他人没有替人着急,没有盼人好的心,没有烦恼,更不会恨怨人,更没有外持的心。是自己的心不清净,他人的心清净,也就是说,他人比自己好,自己都不知道,还以为他人没好,还在帮助他人,他人早就好了,自己看不出来,自己在心界还不知道,所以看谁都在心界,看谁都没好,替所有人着急,心界人,就是用人心想事、说话、做事的人。

那么,再看看他人真的不如自己吗?他人学了啥,懂得啥、会做啥暂且不说,就说他人明显的好处,无论你说啥他都接受,你说他差远了,他感觉自己真的差远了,你说他没学好,没做好,他真的觉得自己没学好,没做好。他什么都能够接受。他没有替人着急,没有盼人好的心,没有看人不好的心,没有感觉比人强的心。这些个念头都没有,这些妄念都没有。只是在努力的学习,努力做到修正自己。虽然知道自己学得不好、做的不好,一直在努力。而且佩服所有的人。认为所有人都比自己学得好,都比自己做的好。认真的向所有人学习。

由此可知,盼他人好,替他人着急,以为他人不好,实际上,他人比自己强多了。自己还不知道,还以为他人不如自己,真够愚的。看清他人在哪个层面很好,最该做的是,一定要看清自己在哪个层面上,看清自己到底好没好。自己还在用人心想事,用人心做事,用自己的心想人,用自己的心看人,都是个人知见,怎能看准人,自己都没把自己的位子定准,怎能给他人定位。真好了的人没说,自己满心都是说。说的还都是他人。眼里看着他人,心里管着他人,他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看着,都管着,监督者,心都在外面,哪是在修心,那是在修自己的心,一直在修他人的心。这样可不是在学佛,这怎能算是好。这样下去就真的不好了。该觉醒了,别继续太愚了。

最该做的是把念头改过来,找他人的好处。为什么找他人的好处,因为太苦了,太烦恼了,心里全是看人家的不好处,哪能不烦恼,哪能不怨人。烦恼怨人能不苦吗?心在深深的苦海地狱里。能好得了吗?没个好了。

要想好,怎么办?找好处,专找他人的好处,这是从深深的苦海地狱里往外拔民。找他人好处就是向上挪界,从身心两界向意志两界挪界。从极苦处向不苦、快乐,清净自在的方向挪界。

以前专看他人不是,专门怨人,怨人家不好。看谁都像仇人似的,看谁不好就生气,看谁不好心里就难受,气得肚子鼓鼓的,胀得难受,就是得了大肚子病。气得心里难受,心里憋闷,心里阴沉,心里胀痛,前胸胀闷,前胸疼,心疼。

找好处就是不怨人。找到他人好处了,就不怨人了,他人的不好处也知道,但不再为这些烦恼了。找好处就是认不是。感觉到原来都是自己不好,他人都很好,自己看不到,只看他人不好,还以为自己比他人强,还以为比他人好。实不知他人比我好,他人比我强,他人比我清净。

找到他人的好处了,自己的念头就少了,心回归了,心清净了。这就是向上提升了,就是向上挪界了。找好处就是挪界。

找好处很好,若把他人的好处用上就更好了,只是找到他人的好处,只能把自己的心态转变,不苦了,不烦恼了。把他人的好处用上,用到自己身上,那才叫妙,把他人的好处挪到自己身上来,就变成自己的好处了,把所有人的好处都找到,都挪到自己身上来,自己不就是集所有好处于一身的好人了吗?这就是快速提升,快速向上挪界。

找好处就是翻世界。以前看谁都不好,心里烦恼,整天怨人,自己整天在苦海地狱里,现在找到他人的好处了,不再怨人了,心里不苦了,不烦恼了,当时就从深深的苦海地狱里出来了。这不就是把世界翻过来了吗?把心念转变过来就是翻世界。找好处就是翻世界。

看每个人就好比看在灯光下的大圆玻璃球一样,只看闪光的一面,就对了,只要我们把,玻璃球转动起来,对着灯光看,不就是处处闪光,处处放光吗。干嘛非得钻到圆球底下,专看阴暗的一面,这样看越看越暗。看人也是一样。

想要去习气去禀性,把脾气禀性去掉,想要化性,就离不开找好处。不找他人好处的时候,看啥都烦恼,看啥都不合自己的心,看谁都不顺眼,自己说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自己的内心反应,都是脾气禀性当家。真找到他人的好处了,自己的心就舒服了,那些现象都没了,心平气和,看啥都合心了。心清净了,脾气禀性都没了。这不就是去习气化禀性了吗?把脾气禀性都去掉了,找好处真好,

学习善法的人,特别是学习很长时间善法的人,没事的时候该问问自己,自己是否真的在学习善法,自己的起心动念,自己的所言所行,真的都在道中吗?把自己的心念和善法对比一下,把自己的所言所说和善法对比一下,把自己的作为和善法对比一下。就会得到结论。看看自己是否想对了,是否说对了、是否做对了。自己是否在道中,就一目了然了。

认清他人是聪明,认清自己才是智慧。若还认不清自己,以为认清他人是不可能的,所谓的认清,看清楚某人某事,都是妄谈,都是自己的个人知见,都是用自己的习气禀性想出来的,看出来的,得到的结论都是自己的个人知见。要想认清他人,就得认清自己,要想看清他人就得超越他人。要想看他人是否开性、开悟,就得自己开悟,自己若没开性、没开悟,就评价他人是否开性、开悟,就是妄谈,换句话说,若真的有开悟之人,也认不得。更看不出来。

做活计是心作活计。无论是哪个层面的人,做哪个层面的事,看是身体在做事,实际上是心在做事,心在哪个层面上,就在用哪个层面的心在做事。所以要修心,心好了就会做活计,心若不好,就不会做活计。若是做到,无人无我,人我一体,真正做到无我了,也就是没有我的心了,就不在用心做事了,完全用智慧,随缘做事。

找好处就是成佛的妙法。真会找好处的人,专看所有人的好处,所有人的缺点也都知道,有缺点都正常。找圣贤人的好处,找到圣贤人得到好处的方法,把这个方法用在自己身上,用来修正自己的心,真的用上了,按照圣贤人的方法做了,当下就是这个圣贤人了。若看哪位神佛好,就找到这位神佛的好处,找到这位神佛成佛的方法,照样子修正自己的心,照样子去做,当下就是这位神佛了。看王老善人好,就把王老善人成为善人的方法找到,把方法用上。就是把自己的用心换成了王老善人的用心,用王老善人的心用心,用王老善人的心做事,就是把王老善人给挪到自己身上来了,就是夺王老善人之志,就是做王老善人之事,当下就把自己的界面挪到志界上了,当下就是王老善人了。若看阿弥陀佛好,就发阿弥陀佛的心,一切为了众生,柔和忍辱一切众生,慈悲一切众生,不执著一切法,一切法空,做到无人无我,人我一体。真正的无我。心里一句阿弥陀佛,念念是阿弥陀佛。一切所行都是为了众生。当下用心就是阿弥陀佛的用心,当下所做就是阿弥陀佛在做。即心即佛,即心做佛。真找好处,真会找好处,真的把他人的好处用上,真的是成佛的妙法。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找人好处       成佛妙法)(五明学佛网:找人好处       成佛妙法)  

 修行的第一步从转性开始:找人好处,赞美,欣赏,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