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信愿法师:具真信愿,毕生坚持十念,决定往生


   日期:2016/4/5 8:1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五十八段文,重刻龙舒净土文题词并序。

  《印光大师文钞正编》:

  当南宋时,吾宗先德,有龙舒居士,名日休,字虚中者,乘愿再来,以身说法,虽在尘俗,不纳妻室;虽入国学,不履仕途;发挥儒佛之心宗,教授具信之子弟。又欲同人,咸生净土,作为此书,普遍倡导,言浅而典,理深而著,俯顺劣机,循循善诱,曲尽婆心,无所不至;恐其畏难不入,故以晨朝十念,作普摄群机之最胜方便,待其渐入渐深,如得佳肴,既知其味,则日用云为,自能拳拳服膺,唯佛是念,非限于一茶之顷,以为定章也。倘能具真信愿,毕生坚持十念,决定往生。

  这一段文,印光大师介绍,王日休所著作的《龙舒净土文》,里面说到十念绝对可以往生极乐世界的道理。王日休是南宋时代的人,非常了不起的一位在家大德。如果诸位在家菩萨,也能向王日休居士学习效法,那我跟你讲,你也绝对可以往生极乐世界。

  龙舒居士,王日休,南宋龙舒人(龙舒就是现在的安徽舒城),字虚中,又号龙舒居士,原为国学进士,所著六经训传达数十万言,一日弃之,专修西方净土之业,布衣蔬食,日课千拜。著有《龙舒净土文》十卷劝世,简易明白,览者无不信服。一夕厉声念佛,久之忽曰:“佛来接我也。”屹然立化。

  虽然很简单的对王龙舒的介绍,可是我们对他却是非常的赞叹,也很佩服。一个在家大德,能够专修净业,而且著作《龙舒净土文》,劝人念佛求生极乐世界。

  《龙舒净土文》写得并不深,一般识字的人,大部份都可以看得明白。我们前面介绍过印光大师的略传,印光大师就是受了王龙舒的《龙舒净土文》影响,而一心念佛,后来治好了眼睛的毛病。晚近台湾的净宗在家大德李炳南老居士,也是受了《龙舒净土文》的影响,进入念佛门,自行化他,都是以净土为归。所以《龙舒净土文》影响了许多人念佛修行,往生极乐世界,功德无量。

  王日休是一位国学进士,著作六经训传,达数十万言,可见得学问相当的好。可是王日休遇到了佛法之后,就把儒学通通放下,专修西方净土之业。这种人就是真心要往生极乐世界,修持净业,一心念佛。我们学习念佛法门,就是要效法王龙舒居士的这一种精神。

  一般人把心完全的放在念佛,一心求生净土,并不多见,许多人都是杂行杂修。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也念佛,也学习净土的教法,但是内心里面并不是真心诚意的想要往生极乐世界而念佛,所以还会想要东学学西学学,学了很多世法或佛法,心不在阿弥陀佛的名号上,反而荒废了念佛的光阴。

  我们可以看中国净宗的许多祖师,他们在学习念佛法门的态度上,他们都是很积极、很精进而且很专一。极乐世界的觉明妙行菩萨,他在《西方确指》这一本书告诉我们,学习净土法门就是要做到两个字,第一个字“专”,第二个字“勤”。修学念佛法门,你能把这两个字做到,那你的道业一定能成就,决定能往生极乐世界。专就是一心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勤就是精勤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专、勤这两个字,如果你能做到,那我想你也一定能跟王龙舒居士一样,很自在的往生极乐世界。

  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当他进入念佛门一心修学的时候,把其它世间法的学问通通放下,专修净土。

  “布衣蔬食,日课千拜”,真的很有心要往生极乐世界,所以才会力行。前面几段文我们都探讨到印光大师的开示,决定要往生极乐世界,就是把往生的三法信、愿、行做好。信就是深信,愿就是切愿,行就是力行。力行就是精进的念佛,王龙舒居士很精进的念佛拜佛,日课千拜,每天礼佛一千拜,这是非常的精进。

  王龙舒要往生之前,有一天晚上,大声的念佛,忽然讲了一句话,“佛来接我也”,这时候他一定就是亲眼见到阿弥陀佛了,所以当他讲出这一句“佛来接我也”,就站着走了。

  我所助念过的亡者,超过一千个人以上,我还没有助念过临终自在站着走的。助念过自在往生的、正念分明的、预知时至的、烧出来舍利子一千多颗的,这些我都遇过,但是我还没有遇过临终断气的时候是站着走的,这是相当的了不起。我们从《净土圣贤录》也看到,有一位荆夫人,她在临终也是站着走的,也是相当的了不起。我们不要说临终能够念佛念得很自在,站着走,我们能够念佛念到临终,见了阿弥陀佛来接引,然后讲了一句话,“佛来接引我了”,或者象黄打铁一样,临终要走了,讲一首偈颂法语,跟大家劝勉——“叮呵当当,久炼成钢,太平将近,我往西方。”如果临终是正念分明的,或者说了一首偈颂法语劝勉大家的,或者见到佛来迎的,或者见到莲华来迎的,都百分之百往生极乐世界。

  我们从《佛祖统纪》以及《净土圣贤录》、《往生集》,这些记载往生的传记,看到有许许多多人,在临终还没有断气的时候,就以凡夫肉眼亲见阿弥陀佛现前迎接、或者亲见观世音菩萨现前迎接,完全符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第十九愿临终接引愿。而且我们从净土的经论及往生的实例看到,念佛人,当临终还没有断气的时候,见到佛菩萨现前迎接,心情都是非常的法喜,而且几乎都是马上跟着佛菩萨往生到极乐世界。

  所以,我们念佛人,只要在平时好好的用功修行,一心念佛,做到往生三法信、愿、行,将来临终见了阿弥陀佛,我们虽然不一定能够像王龙舒居士这样自在站着走,但是只要见佛现前了,内心一定非常欢喜,一定正念分明、心不颠倒、意不凌乱,往生极乐世界,因为行者在临终见了佛菩萨,心情会非常的法喜,而且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会放光摄受临终者,令临终者的所有一切障碍排除,正念往生。所以,在平时一定要好好的用功念佛。

  我们看到王日休居士,以在家大德这么自在,立化往生极乐世界,确实我们应该要生起赞叹与效法的心,尤其对诸位在家菩萨而言,更是无比的鼓励。所以在家人不要妄自菲薄,自我看轻:“我是一个在家人,我念佛能往生极乐世界吗?”不要轻视自己,也不要轻视念佛教法。一心念佛,将来你见到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是一定的、是决定的。

  “当南宋时,吾宗先德,有龙舒居士,名日休,字虚中者,乘愿再来。”这是印光大师对王日休居士的赞叹。“吾宗先德”就是净土宗的先德,可见印光大师对王龙舒也非常的敬佩。印光大师跟王龙舒的因缘也很深,所以印光大师遇到《龙舒净土文》,就进入念佛门,一心念佛修行。“乘愿再来”,就是印光大师把王龙舒当作是佛菩萨示现在家人,在人间弘扬念佛教法,广度众生。当然我们没有神通知道王日休是不是佛菩萨示现的,我们也没有看到有传记记载王龙舒是哪一位佛菩萨示现的再来人,印光大师这里说王龙舒是乘愿再来,这是对王龙舒的赞叹。

  “以身说法,虽在尘俗,不纳妻室;虽入国学,不履仕途”,这是叙述王龙舒的生平事迹。我们从这几句话也可以知道,王龙舒居士确实很了不起,以自己念佛临终立化,往生极乐世界,来证明确实有阿弥陀佛,确实念佛能往生。如果诸位在家菩萨当中有任何一人,能够像王龙舒那样自在,在临终见到阿弥陀佛,还没有断气的时候,就说出“佛来了”,那我们就更可以肯定,真的有佛。而且在临终还没有断气才能讲话,如果断气了就不会讲话。在临终还没有断气叫做当生,如果死掉了,进入中阴身,就已经是次生。所以念佛法门是当生见佛成就的法门,一点都没错,我们从王龙舒居士的往生实例,也可以得到印证。事实胜于雄辩,实例就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王龙舒居士虽然是在家人,不纳妻室,不结婚;一生专修净土法门,行为与心思,几乎就是跟出家人一样,这是相当难得。我们生生世世就是不肯好好的学佛、修行、念佛、用功,所以对于念佛修行很生疏,就算遇到佛法,遇到阿弥陀佛的名号,还不是很熟悉,甚至根本无心学习、无心闻法、无心念佛、无心求生极乐世界。如果一般人追求感情的心,来追求念佛往生极乐世界,要往生极乐世界,我想应该都没有问题。谈感情的事情,不用别人鞭策,也不用别人鼓励,自然就会很有兴趣,但是学佛,有许多佛弟子是经常要有师父们的鞭策和鼓励。在台湾有的佛教徒,学佛学得实在让人不敢恭敬,因为有人发心开车到他家,接他去道场共修闻法,他都不愿意。

  所以,我们要想看看,自己为什么会生生世世,一直到今生今世,还在六道轮回受苦?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往生到极乐世界去了?生死轮回不是没有原因的,往生净土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诸位菩萨!如果你真的有心想要解脱生死,往生净土,王龙舒居士就是你很好效法的对象,向他学习,淡泊感情,也不想当官,换句话说,王龙舒居士对感情、对名利、对权势都没有兴趣,每天认真的拜佛念佛。一天礼佛一千拜,没有费两三个小时,那是不可能的,何况如果再念佛、再诵经或者研读经典,用功时间就更久。

  我们可以从简短的龙舒居士的略传,了解王龙舒确实是一个有心修行要了办生死的人,说不定真的就是佛菩萨示现一个在家人,要来启发在家俗人,好好的用功修行。事实上,有不少的佛菩萨,在人间度化众生,是示现居士身,像弥勒菩萨所示现的傅大士就是一个在家人。所以在三宝门中,不是只有对出家人恭敬而已,对在家人也要恭敬。在家菩萨,更不要认为自己是一个在家人,有工作、有家庭、有许多的尘事牵绊你,其实你只要有心,在家人学佛也可以学得很成功。我们从中国许多历代的在家大德传记知道,有许多在家大德,他们是很了不起的,像《金刚经讲义》的江味农居士,像学习唯识学得很好的杨仁山居士,李炳南老居士也是在家人,学佛都学得非常的好,都是很值得在家人学习效法的。

  “发挥儒佛的心宗,教授具信之子弟。又欲同人,咸生净土,作为此书,普遍倡导。”“同人”就是同样念佛之人。王龙舒居士化他的悲心殷切,所以希望别人也都能念佛往生净土,所以著作了《龙舒净土文》这一本书,总共有十卷,许多开示法语,讲得非常好,也记载了许多往生实例。这一本《龙舒净土文》,信愿个人也看过好几遍。

  “言浅而典,理深而著,俯顺劣机,循循善诱,曲尽婆心,无所不至。”这是对《龙舒净土文》以及王龙舒的老婆之心简略的叙述与赞叹。《龙舒净土文》确实是“言浅而典”,虽然文字并不非常深奥,但是意本佛典,也就是说,所说的道理,跟佛典所说的道理是一样的。“理深而著”,有部份的道理讲得很深。很深就是法义非常的高妙,不是文字的艰深,而是法义的高妙。

  王龙舒因为很有学问,所以知道众生之中,有人可能没有办法每天像他这么精进的用功,所以在《龙舒净土文》里面,提倡十念法,就是底下印光大师所要介绍的。

  “恐其畏难不入,故以晨朝十念,作普摄群机之最胜方便,待其渐入渐深,如得佳肴,既知其味,则日用云为,自能拳拳服膺,唯佛是念,非限于一茶之顷,以为定章也。”晨朝十念法,就是在做早课或者做晚课的时候,因为工作非常的忙碌,没有办法早晚二课用很多的时间来念佛,所以施行十念法。十念法,因为实在很短,能够做到,所以对工作忙碌的在家人而言,非常的适合,或者对初学念佛法门的行者而言,非常的适合。

  十念法就是,一口气不管念几句佛号,一口气把佛号称念出来,念多少算多少,念十口气。藉这样短暂的念佛,摄受妄念。譬如深深的吸一口气,然后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吸气呼气这样一口气,念若干句的佛号,不一定要念的很多。而且印光大师在《文钞》也提倡这十念法,慈云忏主也提倡十念法,都是为了对工作忙碌、没有空多念佛的净业行人而设施的方便法。最重要就是,不要为了念多憋气,反而伤了身体。所以十念法,一口气念若干佛号,并不求多,也不求快,因为一求多,自然念的速度就会很快,这样反而容易伤身。所以十口气的佛号称念,就是十念法,念完十口气的佛号,回向,就做完了功课。

  慈云忏主提倡十念法,与王龙舒居士提倡十念法,其实最初的目的,都是要让一些达官显要、国王大臣们,在日理万机之余,用十念法修持念佛法门。

  我们现代人,每个人因为环境的不同,有的人时间很多,有的人为了三餐、为了家庭,确实非常的忙碌,但我想再怎么忙碌的人,只要有心,早课或晚课,念十句佛号,不是一口气念若干佛号,而是直截了当的念十声南无阿弥陀佛,一句一句的佛号慢慢的称念,连续不断: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佛号,几秒钟而已,然后念回向文,就可以去上班了。

  有心最要紧,养成每天早课、晚课念佛的习惯。修行的习惯养成了,就如师父常讲的,把念佛跟吃饭、睡觉一样当成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每天要吃饭,每天要睡觉,每天要念佛,不管念多或念少,时间一久,就养成念佛的习惯,自然就有念佛的惯性作用,生处转熟了。我们无始劫以来,对于念佛的修行很生疏,这一生每天用功念佛,功夫用得深,假以时日,自然就会很纯熟。所以,每天用功念佛非常的重要。

  因为晨朝十念,是普摄群机的方便法,所以修学念佛法门,渐渐深入了,“如得佳肴”,知道了佳味,那么“日用云为”,也就是日常生活之中,自然能“拳拳服膺,唯佛是念”,也就是当你养成念佛的习惯,就如同每天的吃饭、睡觉一样,时间到了你自然肚子饿,会想要吃东西;累了,自然会想要休息;今天如果没有念佛,就好像浑身不自在。如果你念佛念到这样的地步,我想,你在日常生活当中,会很自然的念佛。尤其念佛法门的起行,非常的简易方便。诸位在家菩萨!你在家里做家事,也可以修行念佛法门,不一定非得专程拨空到道场来才可以念佛,譬如你在家扫地,可以一边扫地一边念佛,或者一边洗衣服一边念佛,或者一边炒菜一边念佛,饭菜煮出来之后,就是阿弥陀佛加持的,吃了全家健康长寿。念佛法门就是这么殊胜。

  有的男众在公司行号上班,所从事的工作没有什么危险或者必须要聚精会神,有的工作是可以一边从事一边念佛;有很多女众在公司行号里工作,所做的事情是很机械式的,其实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念佛。如果在工作职场上,念出声音来会影响到他人,我们可以心念,也就是默念。心里头念佛,别人不知道。

  我们台湾有一个女众菩萨,她刚开始学习念佛法门,她的先生非常的反对,她非常的苦恼,跟我哭诉:“师父!我先生不让我念佛,我觉得念佛很好,我念佛他就很生气骂我,‘念什么佛’,我偏偏念得更大声,他就打我耳光。”我说:那你就是要领不对,你念佛觉得很好,表示你很有善根,可是你先生反对你念佛,你又为了念佛跟他吵架,那表示你善巧不够,而且你这样很难度你先生跟你一起同修。你从此以后,在你先生的面前,默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你先生也没有神通,他怎么知道你内心在念佛?

  所以,修行念佛法门,非常的方便。如果你懂得善巧,我想时时处处都可以念佛。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告诉我们,时处诸缘、行住坐卧,都可以念佛。印光大师在《文钞》讲得更多。许多净宗的大德所开示的念佛法语,都讲了许多念佛的方法,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地点,都可以念佛。印光大师在《文钞》也曾经讲过,到洗手间去也要念佛,但是不要念出声音来,心里头默念,为了表示对阿弥陀佛的恭敬,洗手间总是不净的地方,心里默念就可以了。洗澡的时候也可以念佛,那时候身心非常自在,没有束缚,心里头念佛,不要念出声音来。所以念佛法门很好修行,我上洗手间的时候,心中经常是默念佛号。

  你在家里,可以在你的客厅、或者书房、清净的寮房,摆上一台念佛机,时时聆听念佛机的声音,心里跟着念。我在还没有出家的时候,就是时时身上带着一台念佛机,一心随着念佛机念佛号。如果有人就默念,没人就念出声音来。

  王龙舒居士写了这一本《龙舒净土文》,当然是希望能够摄受国王大臣,或者高官显要,乃至于工作非常忙碌的人,能够实行十念法。如果念佛成了习惯,知道念佛的好处,自己就会慢慢的增加念佛的功课。尤其诸位在家菩萨,如果你现在还在工作上班,你也一定要好好的做早晚功课。刚开始做早晚功课,佛号不要念太多,功课不要定太多,因为定太多做不完,反而形成一股压力,甚至退失道心。

  所以,我鼓励在家人做早晚功课,就从十念法开始,念十句佛号,很快就结束了,几秒钟而已,你会觉得没有压力。如果念了一段时间之后,觉得原来念佛这么好,你对念佛法门越来越了解了,你自己就会慢慢的增加功课,这样道业就会慢慢进步。王龙舒在《龙舒净土文》提倡十念法,也是这样的用意。印光大师说,等到念得渐渐深入了,“如得佳肴”,不必“限于一茶之顷,以为定章”,当你尝到念佛的法喜滋味,你就会越来越想念佛,你自然就会越来越想要念佛。当你吃到你很喜欢吃的东西,你会不会想要多吃一口?一定会。所以,当你尝到了法味之后,你一定会增加念佛的功课。

  “倘能具真信愿,毕生坚持十念,决定往生。”印光大师讲得非常的肯定,如果能够具足真信切愿,而且毕生坚持十念,也一样决定往生极乐世界。所以不要以为佛号念得少,一口气念几句佛号,每天早晚功课就是十念法,这样念佛很少,怎么能往生?不要这样想,为什么?因为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本来就是对于多念与少念的众生慈悲平等救度。第十八愿因愿文,法藏菩萨誓言: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乃至十念”,既然用“乃至”不定之词,表示多念的众生与少念的众生,阿弥陀佛通通慈悲救度,所以不要以为念少就不能往生。

  如果从十念法慢慢的精进,建立起修学净土的信心,反而一辈子能够坚持念佛修行,最重要的就是不要退失道心。祝福大家,一心念佛,往生净土,南无阿弥陀佛。(选自《决定往生语录》)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信愿法师       信愿)(五明学佛网:信愿法师       信愿)  

 净界法师:信愿是智慧的观照力 

 净界法师:信愿具足判定的标准 

 净界法师:往生与否在于信愿之有无 

 净界法师:你直接去念佛就能够信愿具足,我实在不相信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二部分 略述信愿行 

 蔡惠明居士:信愿行是净业三资粮——学习梦东大师语录的体会 

 张秉全居士:发大菩提,生真信愿。竭诚尽敬,唯佛是念——印 

 张秉全居士:信愿持名,是多善根,多福德,决生净土。 

 张秉全居士: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张秉全居士:一心不乱往生乎?信愿持名往生乎? 

 亲佛法师:佛七开示 第三讲 净土三资粮——信愿行 

 仁焕法师:理解“信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