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洛桑陀美仁波切:怎样成办圆满俱足一切功德的修行人身


   日期:2016/4/10 9:0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二、思惟别者,谓由远离十种不善,虽定能获善妙所依,然若成一圆具德相,能修种智,胜所依者,修道进程,非余能比,故应成办如此所依。此中分三:①异熟功德,②异熟果报,③异熟因缘。﹞

  如果能远离十黑业,一定可以获得善妙的所依之身。换句话说,这个果报体一定不是恶趣身,一定是善趣身。但我们的目标不单单如此,是要靠着这人身去修「种智」,就是指佛的智慧。走佛道所要依靠的身体要非常地好,如果有了这样圆具德相之身,修道的时候就进步得非常快,远远超过其它之身,所以我们应该要成办圆满俱足一切功德的修行人身。了解这个道理以后,就像前面说的,数据很清楚、很明白地摆在眼前以后,我们选定下述这样的一个人身。它的内涵分三部分说明:一、异熟功德,首先说明这样的果报体有什么功德。二、异熟果报,说明这样的果报体有何作用。功德指的是整个的体,果报是它的功效。三、异熟因缘,说明积了什么因才能感得这样的果报体。现在我们看这个报体整个的总相:

  【◎ 初中分八:一、寿量圆满者,谓宿能引牵引长寿,如其所引,长寿久住。二、形色圆满者,谓由形色显色善故,颜容殊妙,根无阙故,众所乐见,横竖称故,形量端严。三、族姓圆满者,谓生世间,恭敬称扬,诸高贵种。四、自在圆满者,谓大财位,有亲友等广大朋翼,具大僚属。五、信言圆满者,谓诸有情信奉言教,由其身语于他无欺,堪为信委,于其一切诤讼断证,堪为量故。六、大势名称者,有大名称,有大美誉,谓于惠施,具足勇健精进等德,由此因缘,为诸大众所供养处。七、丈夫性者,谓成就男根。八、大力具足者,谓由宿业力,为性少病,或全无病,于现法缘,起大勇悍。】

  第一个寿量圆满,宿生造了长寿的业,感得这一生寿长。第二个形色圆满,包括两种:形色及显色。形色就是长相,让人家一看就欢喜。显色是指肤色,如果长相很好但面色苍白,或者黑黑的,东一块、西一块,那么虽然形相很美看起来仍不好,所以不但要形相很好,还要颜色光彩;然后要根无缺,大家都喜欢看到你,这个就是形色圆满。第三个族姓圆满,现在好像不大重视人的出身,可是实际上这还是有关系。在古代的印度,如果是下贱种,不管你长得多好,永远没有机会出头。实际上,即使是现在,家世还是很重要的。

  第四个自在圆满,做事必须要两个条件:第一有钱,第二有人帮忙你、拥护你,这两个条件都具足才是自在圆满。第五个信言圆满,讲起话来人家都听你的,因为你讲话实在,不会骗人,而且有真实的内涵,所以让人信服,可以很容易地解决一切的问题。第六个大势名称,对于布施等等能精勤去做,因此而成为众生的供养处。第七个丈夫性,真正要修行,身为男性是很重要的。最后一个是大力具足,由宿生的业感得少病或一点都没有病,有了这样很好的身体,才能勇悍地做很多事情。

  p. 140 (6)

  【此复第一谓住乐趣,第二谓身,生为第三,财位僚属为四,第五谓为世间量则,第六谓彼所有名称,七谓一切功德之器,第八谓于诸所应作势力具足。】

  住乐趣是指人身,这一段的文字很容易懂。异熟功德主要是讲体,下面异熟果报是说明它有什么功用,也就是平常讲的体跟用。

  【◎ 异熟果报分八:初者依自他利,能于长时,积集增长,无量善根。第二者谓诸大众暂见欢喜,咸共归仰,凡所发言,无不听用。第三者谓所劝教,无违敬用。第四者谓以布施摄诸有情,令其成熟。第五者谓以爱语利行同事,摄诸有情,速令成熟。第六者谓由营助一切事业,施布恩德,为报恩故,速受劝教。第七者谓为一切胜功德器,欲乐勤勇,堪为一切事业之器,智慧广博,堪为思择所知之器。又于大众都无所畏,又与一切有情同行,言论受用,或住屏处皆无嫌碍。第八者谓于自他利,皆无厌倦,勇猛坚固,能得慧力,速发神通。】

  八种当中第一个是寿长,修行真正重要的是成办自他利,寿长就可以有很长的时间集聚很多善根。第二是大众一看见就欢喜,所以你讲话大家就容易接受。第三,因为他出身尊贵,通常只有人家求他,他不必求人,人家自然愿意听他的,而且对他恭敬。其实这是世间的量则,人都是这样,如果自己条件很差、不够,去求人家时,人家会怕你来找麻烦;反过来,如果条件样样够的话,人家很乐意接见你,而且你讲的话人家愿意听。第四,真正要帮人家,必须以四摄利他,有大财位就能以布施摄受有情令其成熟。第五,信言圆满的话,就能以爱语、利行、同事摄诸众生。第六就是大名称。这是由于你做了好事,所以人人都知道你。因为你营助别人的事业,做他的助伴,所以你要做某事的时候,大家都很乐意来帮忙,回报你;若是劝导人家,人家也乐意接受。

  第七是大丈夫、男性。现在这世间讲男女平等,特别是西方人。在美国,通常男性聚在一起,他们有他们的话题,这先不去谈;据说女性聚在一起,最常见的题目就是争男女平等。如果碰到这种情况,自己要小心一点。不过男身的殊胜是佛讲的定量,我们对佛要有净信心。身为女性有很多不方便,比如有一些处所,对女性而言身处其中不会无畏,怕被侵犯,男的就没有任何害怕,也没有什么顾虑,诸如此类等等。最后一个是大力具足,也就是勇悍,精进需要这个条件。不管为自己、为他人,他不会疲倦,而且做事非常勇猛、非常坚固,乃至于学定慧,不管慧或神通都容易发,将来我们学上去就知道。这一点,平常就要特别注意。

  在分别思惟当中,特别说明这样的果报是走佛道所依之身,有它特殊的基本条件和功用,以下说明得到这个果报的因。

  p. 141

  【◎ 异熟因分八:初者谓于有情,不加伤害,及正依止不害意乐。又云:「善放将杀生,如是利其命,遮止害众生,则当得长寿。承事诸病人,善施诸医药,不以磈杖等,害众生无病。」】

  第一是长寿的因,对一切有情行为上不去伤害,内心上依止于绝对不伤害别人的意乐,这是遮止。更进一步,还要好好认真地去放生,处处地方代别人着想,利益别人。如果能够遮止害人的事,认真去做救人的事,就能得到长寿。还有对病人要好好去帮忙他。有些人动不动就欢喜虐待、伤害其它生命,这样很不好,爱护生命即使在小地方都应该注意,我们平常不会真正伤害众生,但有时候看见狗会对牠踢踢打打,这也不可以。退一步说,同学之间不要随便开人家玩笑,因为你内心当中总是不能尊重别人,觉得开别人玩笑是无关紧要的事情,实际上这对自己有很大的伤害。这些地方大家要注意。

  【第二者谓能惠施灯等光明,鲜净衣物,又云:「由依止无瞋,施庄严妙色,说无嫉妒果,当感妙同分。」】

  第二是形色圆满,它的因是施灯等光明,或者惠施鲜净衣物,让别人看起来很好,心里很欢喜,所以此生自己的形色也是这样。最主要、最根本的是要遮止瞋心,这个很难做,但非常重要,感得身相美妙,忍是根本。我们平常很容易犯瞋心,莫名其妙犯的不太多,通常总是因为觉得自己有道理;特别是我见很强、做事能力很强的人,在违背自己心意的时候,往往容易起瞋心,这个要小心。「施庄严妙色」是说总是和颜悦色地对人家,而且不嫉妒人家。平常我们强过别人的时候,很容易看不起人家;不如人的时候,又嫉妒人家。所以如果能够在强过别人时不骄慢,不如别人时不嫉妒,将来感得人身时的形色就是很善妙的,这就是形色圆满的因。

  【第三者谓摧伏慢心,于尊长等,勤礼拜等,于他恭敬,犹如仆使。第四者谓于乞求衣食等物,悉皆施惠,设未来乞亦行利益。又于苦恼及功德田,乏资具所,应往供施。第五者谓修远离语四不善。第六者谓发宏愿,于自身中摄持当来种种功德,供养三宝,供养父母,声闻独觉,亲教轨范,及诸尊长。第七者谓乐丈夫所有功德;厌妇女身,深见过患;乐女身者,遮止欲乐;将失男根,令得脱免。第八者谓他不能作,自当代作;若共能办,则当伴助;惠施饮食。】

  第三族姓高贵,在因地当中要摧伏慢心,对尊长要恭敬礼拜,就像仆人一样。骄慢的人将来可能感得畜牲或下贱种,所以千万不要骄慢。第四是财位。这个因是碰到有人来求东西,不管吃的、穿的,都尽量给他;即使他没有来求,晓得他穷,也主动帮忙他。而且对于苦恼田(悲田)和功德田(三宝),当他们资具缺少的时候,能够去供养、布施。第五是信言圆满。这是因为我们因地当中不说无意义的话,如果妄言、离间语、粗恶语、绮语等无关紧要的话不说,能感得所讲出来的话就产生这样的效应。
  第六大势名称,势力很强大,有很大的威望名称,这怎么来的?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发宏誓愿。我们学了佛以后,都会发宏誓愿,可是大多只是一句空话。我自己想想也是一样,常发愿「我一定要成佛!要救一切众生!」发完了以后,到底怎么去做却不知道。如果发的愿是要救别人,行为却是为了自己,这种愿不能说没有用,但真正说起来也很难说有用。我们现在想照着《菩提道次第广论》走上去,这种现象都应该要很正确地认识。除了这样还要摄持当来种种功德,所以不但要发大愿,而且要实际上去做,这个很重要。如果发了愿但实际上还都是为了自己,这个是摄持的功德还是非功德,我们应该要分别得出来。之所以要去供养三宝,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要满这个愿,所以行为这样去做,出世间的是供养三宝,世间的是供养父母,此外,还要供养声闻、独觉、亲教、轨范及诸尊长。

  第七丈夫性,要得到丈夫身,内心要生起对丈夫身的好乐,厌患女身,深深感到女身的不理想,这是对自己而言。万一有人对女身欢喜的话,遮止他这种欲乐,因为有可能因这样的关系,下一世会失去男根而转变成女身。告诉他这个道理,使他下一世不失去男身,这样我们就可感得丈夫身。第八是大力具足,为什么能感得这个大力量,就是因地中不但我自己去做,如果别人不能做的,还要代他做,或者像前面供养中说的,我带着别人一起共办,用种种的方法帮助别人做。如果单单供养,会感得财富,自己去做,会感得具足大力。有的时候,你出钱而由他去做,你会感得有钱,但是不具足大力;他努力去做,他会感得具足大力,每一个因果的关系要弄清楚。以上就是得到修种智所依圆满异熟的因。

  【如是八因,若具三缘,能感最胜诸异熟果。于其三缘,心清净中待自有二,谓修彼因所有众善,将用回向无上菩提不希异熟;由纯厚意,修行诸因势力猛利。】

  修这八个因的时候,还要几个条件--三缘,如果能够以三缘去修这八因的话,就能够感得最殊胜的异熟果。有了这个异熟果去修行,就远比一般来得快、好。这三缘是心清净、加行清净、田清净。心清净分两方面,一个从自己方面看,一个从对方去看。从自己方面看又分二点:第一是修彼因所有众善,将用回向无上菩提不希异熟,第二是由纯厚意,修行诸因势力猛利。这完全是由内心去看的。修前面的异熟八因,一定有很多善的功德,这功德要回向无上菩提,不求其它的,这是第一个。这文字很容易懂,真正要体会得到却很难,做到更难。比如说,我在常住很认真做事,不计一切辛苦愿意去做,常住有事情就找我做,有好事却轮不到我了!如果是你,你心里怎么想?辛苦了半天,好事轮不到我。诸位自己想一想,我做好事的目标是求什么?我们不知不觉当中是为了自己,会觉得做了很多努力以后,怎么没有轮到我!尽管嘴巴念功德回向无上菩提,不希异熟,但是内心要的却是这些!这里不要单单在文字上转,我们一定要了解文字所指的真正内涵,然后对境时不断地去磨炼,要多祈求、多忏悔,这对我们非常重要。还有在修的时候,「由纯厚意」,纯是内心当中非常纯净,毫无杂染,厚是力量非常猛利,不是虚虚浮浮的。修得非常猛利,然后回向无上菩提,这样自然而然内心是最清净的。以上是对自己方面,跟别人无关。

  【待他有二,谓见同法者,上中下座,远离嫉妒,比较轻毁,勤修随喜。设若不能如此而行,亦应日日,多次观择所应行事。】

  心清净当中,对别人应有的心态有二点:第一点,在修行过程当中,一定有修行的助伴--同法者,包括上中下座。平常我们在不知不觉当中会比较、嫉妒,应该怎么办呢?认识内心这个杂染,遮止它。通常别人做了以后,我们心里会嫉妒他,乃至嘴巴上讲「这有什么了不起!」这都是比较、嫉妒、轻毁。怎么办呢?勤修随喜。心想:真好、真好,他做到了!不管对上中下座都应如此,这要跟前面配合起来做,这是第一点。

  万一做不到怎么办呢?时时去观察自己的内心,我为什么做不到?我应该做的是什么?因为你不断地去观察、注意,就晓得病在哪里,怎么去对治、改善它,这个都是在对境的时候去修。有些人说修行要关起门来,其实不对境你修什么呢?没有境根本不晓得内心有什么毛病,要对境,随眠种子才会被引发起来,这样才有机会把它净化,但并不是叫我们面对粗暴的境。所以修行过程当中,助伴是非常重要的,外面粗暴的境界要远离,但修行助伴是不能远离的。

  一个人关起门来修行,一般都会习定打坐,有些人一坐下就打瞌睡也不知道;即使入定了,八万大劫以后出定,一点用处都没有,那个时间完全浪费掉了,因为你的习性一点都没有动,这在后面会详细说明。修行的中心在智慧,学定也是为了得定以后,智慧才会真正地深入。普通我们并不了解修行是要在境上修,认为自己的心很乱,要安定一下,就不去对境。这一点后面会一层一层深入地告诉我们。以上是心清净。

  【加行清净中,观待自者,谓于长时无间殷重,观待他者,谓未受行赞美令受。已受行者,赞美令喜,恒无间作不弃舍作。】

  行为当中也分为对自、对他,对自己方面要长时间不断地修,修的时候要很认真,不要轻忽,不要马马虎虎。对他人方面来说,与周围的人互相劝勉增上,如果他还没有接受、还没有照着去做,用种种方式去赞美,希望他们也能照着这样去做;已经做的,赞美他,使他欢喜。这跟世间不一样,世间是我做了怕别人也做,别人做了我就嫉妒。这里恰恰相反,尽量帮助别人使他做到,这也是很不一样的地方,凡是这种道理,都要衡准自己的内心。然后做这件事情要恒常无间,遇到困难不要弃舍,这是加行清净。

  【田清净者,谓由彼二意乐加行,能与众多微妙果故,等同妙田。此等是如〈菩萨地〉说,以释补满而为宣说。】

  田清净就是指对象。由于内心的意乐跟加行好,就等同妙田一样,结果一定是很好的,所以只要意乐加行对了,田可以不管。强调这一点有一个特别的意义,虽然这里讲的是最基础的部分,可是这是共下士,不是下士,这两个是不一样的。我们真正的目标是在上士,要发菩提心,学菩萨行。发菩提心并不是因为帮别人有什么好处,而是因为要救他,所以我要成佛,完全是从内心去讲,根本不讲田的。世间人会因为这个人是高官、有势力,所以去为他做事,否则的话就不去;或者这位法师有功德,我去供养,否则不去。然而佛法里边真正发菩提心不是这样的,完全从内心上面讲,当内心到了一定程度以后,田就不是问题。

  前面具力业门当中也特别地讲到几个特点,里边最重要的是意乐,意乐门如果达到菩提心的程度,会有无量无边的功德。既然我们要修行,应该把重点放在这个上头。所以在下士的时候,就让我们认识真正修行完全是在自己的内心,但这内心不是一个空话,还要行为跟它相应。所以平常我们就很重视动机,这非常重要。要去兑现这个动机,还必须有正确的方法,所以动机是一个总相,方法是别,然后要去做这件事情还必须要有力量,这是我们需要了解的特点,虽然这是在共下士部分,整个修行具体而微的内涵都在里头了。

  以上这些是《瑜伽师地论》〈菩萨地〉上面讲的,对于前面所讲的业的其它部分,我们修行人都应该知道。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圆满       洛桑陀美仁波切)(五明学佛网:圆满       洛桑陀美仁波切)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二 没有实修功夫见地不会圆满 

 傅味琴居士:大乘道圆满修法(1~9) 

 傅味琴居士:人格心理学--学佛智慧,圆满人格(50~55 

 傅味琴居士:人格心理学--学佛智慧,圆满人格(40~49 

 傅味琴居士:人格心理学--学佛智慧,圆满人格(30~39 

 傅味琴居士:人格心理学--学佛智慧,圆满人格(20~29 

 傅味琴居士:人格心理学--学佛智慧,圆满人格(10~19 

 傅味琴居士:人格心理学--学佛智慧,圆满人格(1~9) 

 达照法师:真正大圆满——净土法门 

 万行法师:拿来即是 拿来就用 一切现成圆满 不需要修证 

 梦参法师:息灾法会圆满开示 

 戒法法师:莫于外缘求如意 当住道上安圆满——《禅林宝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