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原创

 觉慧普弘:解悟与开悟


   日期:2016/4/13 4:4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佛人学习佛经,能够明理很好,能够解悟更好,能够达到解悟的人很难得,受益更大。

  解悟和开悟不同,解悟是把佛理都听明白了,都看明白了,真的明理了,但,都是听明白的和看明白的,都是知识。自己受益很大,也能利益他人,所说所讲,都是固定的,都是经教的原文模样,自己也确实理解这些经教,都是依文解译,解读出来的,理解的都很好,都很对,但,就是不够灵活,都是死规矩,都是固定的道理。有局限性,有拘束性,不能够通达,解读出来的意识很浅,很窄,不能够恒顺变通,不能够圆融,理解出来的就是那个意识了,就那么多了。都是外得法,都是用头脑思维解读出来的,都是人心在起作用,不是自性流现。

  解悟和开悟不一样,开悟之人说出来的话,不是听来的,不是看来的,不是某人说过的话,更不是记住背会的,而是从自性中自然流出来的,不用想,不用思维,不是懂得啥,不是明白啥,啥都不懂,啥都不明白,不是学来的,啥都没得到,所说出来的话,原本没有,啥都没有,原本空空,又非着空,若是着空就啥都说不出来,就没有智慧。能说出来,而且说出来的都是智慧,就不是着空,实在是空而不空,都是随缘而说,都是随缘而有的。真空妙有,是自性的特性,真空妙有,自性中无所有,毕竟空,无一法可得。实为清净,亦称空寂,亦称空性、亦称真空、亦称中道。所有称呼都是换个方法称说,这样称说,便于理解,实际上啥都没有,真实说,没法说。所以佛说没说,不可说,所说出来的就不是自性了,能说出来的也不是自性,只能说,用这些说法加以形容,这些说法比较接近自性的真实特征,所有说法只能够从自性的某个特征加以说明,从某个角度加以形容,真实自性是空性,啥都没有,无形无相,无识无物,无性无心,无体,一切都无,怎么说,没法说,真实说,没法说,佛说出来的也不是真实说,一切祖师大德所说出来的也不是真实说,达摩祖师、六祖惠能大师等诸多祖师大德所说出来的也不是究竟说,究竟说没法说,能说出来的就不是了。

  但,不说出来,人们就没法理解,人们就不懂,所以佛常用譬喻言辞加以说明,祖师们也是为了人们能够明白,用最为贴近自性的形容方式加以形容,加以说明。祖师大德们明心见性后,所描绘出来的自性,都很真实,都很究竟,此真实非真实,此究竟亦非究竟,而是说法真实,说法究竟,都是最真实最究竟的说法,把自性用语言给说到极致,都是最为极致,最为贴切的说明,这些说法都是人们都容易感觉到的,所以人们认同,说得对,真的太对了。

  要想真的知道自性到底是啥样子,只有自己真的证得,真的明心见性才会知道,佛说:唯佛与佛乃能知之,明心见性就是成佛了,明心见性后,自己就是自性,那才是真证真知。若没明心见性之前,听他人说的再怎样对,说的再怎样好,也不是真的知道,唯证方知。

  听经闻法的时候,听到描述自性的时候,内心无比清净,心里真正认同,认同佛说的对,自性就是那样子。这种清净、这种感受,是被佛所说的法引导进入自性,把自性大门打开了,见到自己自性和佛说的一模一样,佛说的法和自己自性中的法一模一样,佛说的就是自己的自性,自己的自性和佛的自性一模一样,是被佛所说法引发带入自性中,是和自己的自性相比较后产生的对比,完全一样。不只是一样,而且,已然进入自性,所以才感觉一模一样,所以才有了那份清净,但,这份清净是一时的,是被佛引发带动才见到得到的,所以是一时的,离开佛法后又会被一些烦恼习气给障蔽,自己的心又会被那些喜好嗜好及欲望所牵引,而失去那份清净自在。

  当然,每次听经都会恢复一次清净,都会去掉一分烦恼习气,听明白一分就会去掉一分爱好嗜好及欲望,就会从烦恼欲望中回到经法的妙乐里,由经法的妙乐,进入自性清净中。每次都会被经法带入妙乐,因妙乐而清净,清净既是妙乐,妙乐就是清净,若时刻都专注在经教中,不就是时刻得到妙乐,时刻在自性清净中了吗,以往的烦恼习气,爱好嗜好欲望等,都会逐渐被淡化,因明理而逐渐去掉。若根性好的,立刻判别真假快乐,当下把假的放下不要了,只要真的快乐,当下就把所有的烦恼习气,一切爱好嗜好欲望等,统统放下,都不要了,真听明白了,就会真的得到真乐,就会真的看破,当下就会真的放下。放下慢一些的人,慢慢的就会回归清净,当完全放下的时候,就会当下明心见性,根性好的,当下明理,当下放下万缘,当下明心见性,当下得到清净妙乐,当下得到自性真乐,真的证得,真证真知,

  妙在不言中,妙乐真清净。能言难表达,不言又不明。所言之一切,九牛一毛尘。

  听者觉究竟,妙哉真自性。清净亦非常,欲言却难明。随之断欲恼,明心见自性。

  真的明心见性,真的成佛后,其所言所行就会和佛一模一样了,到时候就没有想做啥不想做啥了,不用想,不用思维,完全是自性作用,自性作用是自然的,是自然作用,自性作用是自然利他,自然慈悲,不是生出慈悲心,不是发起慈悲心,这样的话是给凡夫说的,因凡夫都是烦恼习气,没有慈悲心,所以需要发起慈悲心。佛不用,佛是自然慈悲,本性自然慈悲,本来慈悲。自然妙观察,自然救度众生,自然随缘说法,自然自行化他,自性自然放光,自然加持众生,自然帮助众生消业障,自性光无有障碍,无不洞达,自性光所在之处就有佛在,所以佛无处不在。自性除自然慈悲一切众生,自然利他外,什么都没有。

  所以,越明理的人私心越小,越明理的人慈悲心越重。开悟后,慈悲心就会更大,明心见性了,就只有慈悲心了,没别的了。

  开悟之前,所思所想、所言所行都会有所偏,开悟之后就不会有所偏了,但,开悟之后还会有习气在,习气也会随着智慧的增长,自然减少直至明心见性,见性后就会去掉了。当然,明心见性后,也会有些难以发现的习气在,这些习气不会障碍自性作用,因为有身体,就会有一些身体的反应,这些反应就是习气,这些习气,会随着身体的离去自然完全都没有了,所以,明心见性的人,还会有些习气是正常的,当把身体舍掉,不用身体的时候,这些习气自然就没了。

  为什么说开悟之后就不会偏,因为开悟之后智慧出来了,也就是自性真的做主了,自性真的起作用了,开悟后是用自性智慧做事,自性智慧都是正确的,不会有偏,开悟后做事就不用心想了,不用思维,见啥人,与啥事,都会有相应智慧自然流现,自然智慧待人,自然智慧做事。

  没开悟之前待人做事,都会有所偏,因为自性没有现前,自性没有真的起作用,自性智慧没有出来,自性智慧是活的,是自然应答万事万物的,自性智慧是会变化的,随缘自然变化,自性智慧千变万化,随缘妙用,不是想变化,不是让它变化,而是随缘自然在变,都是活的,所以自性德能无量,自性智慧语言无量义。

  从明理到解悟,从解悟到开悟,从开悟到见性。从表意到深义,从少意到多意,从多意到无量义,从无量义到没有意思,放下万缘,放下万法,无一法可得,回归清净。回归清净才是佛意,真回归清净了,才是真解佛意了。才是真开悟了,才是真见性了,当然,见性后,无缘清净,空性妙净,随缘自然流现智慧无量,明心见性者为佛,明心见性者随缘而说的话就是法,明心见性者的行仪就是僧。

  佛所说法都是自性语言,所以佛经无量义。不是固定意,不是某一个意思,每句话都无量义。没见性之前,得不到无量义,只能得到某个层面的意思,明理越多,见到的意思越多,解悟的人,得到的意思也是有限的,因为都是用心意识扑捉到的意思,不完全正确,也不究竟,只能说,比较接近正确意思,比较正确,而且得到的意思,也不是很多,有局限性,不够活,超过思维想象空间的局限,就不好用了,得不到无量义。解悟是把所有佛理都懂了,都明白了,都是懂的、都是明白的,不是悟出来的,都是外得法,不是内心现出来的。所以,解悟的范围还非常小,还是有局限性,自己用起来很好,说出来他人也很受益,就是不能开悟,都是所明白的理在起作用,都是佛理佛法在起作用,所思所想,所言所行都很正确,非常接近自性作用,但确实不是自性作用,自性作用是觉悟后的的作用,解悟是自性觉悟前的作用,可以说也是自性作用,是自性觉悟之前的作用,所以,一般常人都很难判明是否是开悟了,很多人都以为达到这个程度的人就是开悟了,甚至以为就是明心见性了,其实不是,这只是解悟,不是开悟,更没有见性。

  当然解悟是好事,解悟是把佛理明白到极处了,真的明理了,已经接近悟门了,在此基础之上,继续听经闻法,放下万缘,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很快就会进入悟门,或因为某种大事因缘,一下子就会进入悟门,大事因缘,多指大烦恼,也指大快乐,因大烦恼或大快乐而达到大看破,达到大觉悟,一下子进入悟门,因大烦恼进入悟门的多,因大快乐进入悟门的少,大多数人都会被大快乐给迷住了,哪里还能看得破,能够因大快乐看破的人只能是根性特别好的人,真的达到解悟,即将进入悟门的人,只差一步,只差一点点的人,才能够因大快乐进入悟门。大多数人只能因大烦恼达到看破,而放下万缘,而进入悟门,因大烦恼进入悟门的人不只是解悟的人,所有人都有可能因大烦恼进入悟门,往往烦恼越大的人,都会因大烦恼得到大转变,因大烦恼而看破,成就大菩提,从最低谷一下子达到最高峰。所以说,烦恼即菩提。越烦恼重的人,越容易成就菩提,所以不要瞧不起烦恼重的人,不要笑话烦恼重的人,看着他们烦恼重,不如我们,不一定那一天,他们成菩提了,人家成就了,他们成就特别快,说成就就成就,没等和我们说,人家就成就了,他们烦恼快,成就快,烦恼重,成就大。烦恼是成就的正因,没有烦恼哪有成就啊,没有烦恼何谈成就,本来没有烦恼,本来是佛,还谈什么成就,没有的事,就是因为有烦恼,有不觉悟,才有成就,才有觉悟之时。

  解悟之人,进入悟门更容易,不只是可以因为自己的大烦恼或大快乐达到觉悟,还会因为自己可以看到的,可以听到的,一切有缘人的,其他一切人的大烦恼,大快乐,达到觉悟,而进入悟门。甚至可以因一切因缘而进入悟门。

  但:达到解悟程度的人最容易把自己给骗了,以为自己开悟了,或见性了。与其人有缘的所有同修,都感觉其人真有智慧,都以为其人开悟了,甚至以为其人见性了。大家真的看到感受到其人太明理了,太有智慧了,确实大家也真的太受益了,大家都很尊敬佩服。大家没有开悟、也没有见性,所以不了解开悟后的人到底是啥样,不知道见性后的人到底是啥样的程度,以为其人已经达到最高境界,达到最高程度了。所以,大家一味的恭维赞叹,人人都那样说,人人都那样尊敬。使得其人也有些忘乎所以,再加上,自己确实真的很明理,大家也不是虚夸,不是假赞叹,所赞叹都是有原因的,确实觉得其人开悟了。其人自己也没有开悟,不知道开悟后是啥样子,所以自己也就会真的以为开悟了,甚至见性了,最容易把自己给骗了,没开悟以为自己开悟了,没见性以为自己见性了,没证得啥以为自己已经征得了,这就是佛在《妙法莲华经》中说的,未得谓得,未证谓证。亦是增上慢人,增上慢人和贡高我慢不一样,贡高我慢是有事相的成绩在,有功德心在,因事相上的成绩和功德心所起的傲慢心。增上慢,没有事相上的成绩感和功德心,只是感觉自己真的有悟处,以为自己有修有得,以为自己真的修到何种程度了。增上满心,是很难发现的慢心,自己不认为有慢心,认为自己没有高,没有慢心,把自己给骗了都不知道,比较明理的人才可能有增上慢心,不明理的人没有,所以越是明理越容易生起最难以察觉的增上慢心,所以,认为自己明理之人更要时时检省自己,不要让自己有增上慢心存在,增上慢心就是自己把自己给骗了还不知道。也就是未得谓得、谓证为证。当然,没有增上慢心就更好了,继续修行,再向上提升,就会开悟,从小悟到大悟,直至明心见性。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解悟       开悟)(五明学佛网:解悟       开悟)  

 果煜法师:禅悟密法 从参禅、入中脉、透顶到开悟 

 果煜法师:法云灌顶 开悟与解脱 

 南怀瑾居士:开悟的十个标准 

 惟觉法师:开悟三帖药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开悟机缘和佛力加持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开悟的境界与悟后保任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九、禅的诗偈与要诀 开悟要诀二十颂 

 宋智明居士:垟山禅悟录 开悟前提录 

 仁清法师:开悟和往生 

 其它法师: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德行法师) 

 其它法师: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德行法师) 

 贾题韬居士:论开悟 第十三讲 禅宗的开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