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钟茂森:为什么佛法说你要出离三界六道那才是大孝


   日期:2016/4/17 10:2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古人云:孝子不忍死其亲,正以吾亲实未尝死耳。古人是这么说,孝子什么都能忍,就是忍不了自己父母死,所以父母死去的时候是孝子觉得最悲痛难忍的。可是你要知道,事实真相有没有生死?没有生死,吾亲实未尝死。人我们见到所谓死他只是抛弃了身体而已,这个身体老了、坏了,不能再要了,就离开了,世间人看到死了,实际上他是舍身之后又去受身,又去投胎,哪有生死?身体是有所谓的生死,实际上我们的灵魂,真正的我没有生死,所以「岂特虚设此想乎」?为什么你要打这个妄想?这个想就是父母亲死了这个想法,有这个妄想你就想不到如何帮助父母来生去向的问题。一定要知道人没有生死,只有轮回,你才能够想到要如何帮助父母在轮回道路上去提升,最后超越生死轮回,彻底离苦得乐。真正想要尽孝要在大处上著眼,这个是要明了事实真相才知道的,所以这就需要佛法。

  下面安士先生说,「佛言:父母之恩,世莫能报。假令左肩担父,右肩担母,大小便利,随之而下,亦不能报」。这是佛讲的,父母的恩德比山还高、比海还深,世人报不了的,恩德报不尽的。这里说了个比喻,假使我左肩担著父亲,右肩担著母亲,这样去报恩,父母大小便都撒在我身上,我这样的去报答他们,可以说忍尽千辛万苦都不能报,报不了的恩德。下面又说,「又使尽世间珍羞,供养父母,经恒沙劫,亦不能报」。假使你把世间所有的珍宝,所有的好吃的山珍海味都拿来供养自己父母,而且不是一时,是恒河沙劫这么长的时间,就是无限长的岁月里面不断的这样去供养父母,来报父母恩德,能不能报得尽?不能。「由是观之,然则佛门之所以报亲者,必有道矣」。难道父母恩真的就永远报不尽吗?也不是这么说,在佛门里面讲报恩要有方法,不懂得方法确实你可能永远报不尽,你要知道方法,你懂得善报亲恩,报恩有道。下面安士先生就给我们举出佛法当中讲如何报恩的这些公案、故事,让我们去体会怎么样才能真正报恩。第一个故事讲的「五母悲哀」的故事,这是出自佛经里面《五母子经》。讲过去有一个沙弥,他七岁出家,出家以后很快就得道,也就是他跳出三界六道,成就阿罗汉果。他得到宿命通,看到自己前生的事,自己觉得很悲叹,他说我这一身累坏了我五个母亲,让我五个母亲都悲痛忧恼。他说在第一世的时候,他的母亲生了他,这是在前面他讲的第一世,结果在他出生的时候,他邻居家也生了一个孩子,可是他说我自己短命,结果当母亲看到自己邻居家的孩子成长起来,母亲就很悲痛、很酸楚。到了第二世,又遇到另外一位母亲,结果他出生以后,他也是很早就夭折,都是短命的人,结果他的母亲看到别人在哺乳的时候,抱著孩子,自己的母亲就觉得非常悲恼。后来又到了第三世,这个沙弥的那一世他十岁就死掉,也是短命,结果他的母亲见到别人家的孩子能够饮食、能够玩乐,就联想到自己的孩子十岁就死掉了,也生很大的悲恼。到了第四世,这个沙弥那一生长到成人,结果还没有娶媳妇就死掉,结果他的母亲见到跟自己孩子同辈的人都娶妻生子,这个做母亲的又很悲恼。到现在是第五世,这个沙弥是七岁出家,他自己现在的母亲又常常的怀念他、想念他,想著想著也很悲哀。这个沙弥说,这五位母亲为了我自己,已经不知道受了多少的悲哀、痛苦、忧恼,所以我现在要重念生死,要出离轮回,精进修道,不能够再来轮回,连累自己的母亲。

  安士先生在后面的一段评论当中说到,他说「父母一生精血大半为人子耗尽,而怀胎十月,乳哺三年,以及推燥就湿之苦,则为母者尤甚」。父母这一生心血都花在儿女上面,我们的成长要知道耗费了父母大半的精神、心血,而父母又以母亲牺牲最大,母亲有怀胎十月,有乳哺三年,忍受推干就湿之苦。推干就湿就是孩子小的时候跟母亲一起睡,晚上尿床,这是常有的事情,一尿床就把床褥都搞湿了,所以母亲就把孩子放在干的地方,自己还睡在湿的地方。用这种比喻来说明自己父母对我们可以说是无怨无悔的奉献,忍受的这些辛苦,母亲做得最多。下面说,「自顾不肖形骸,遗累於亲者甚多,报答於亲者甚少」。我们自己想一想,我们这样的一个身体,形骸就是身体,是连累父母的多,真正报答父母的少,哪怕你是有孝顺心要报父母恩德,可是你已经连累父母,让父母付出的太多,你报答的太少。「吾从无量劫来所饮母乳,多於大海之水」。我们生生世世轮回,每一生都有父母,这无量劫来喝的母亲的乳汁,真的比大海水还多,我们说比太平洋还多。「大小便利」,小孩子晚上尿床,「污及於亲者多於大海之水」,这些大小便污染到父母的身上的比大海水还多。「甚至生而不寿,累亲哭泣,所出目泪,亦多於大海之水」。我们不要说我们不孝,不孝固然会让父母伤心哭泣,就单说一条生而不寿,就是短命,白发人送黑发人,父母哭泣的这种泪水,累积起来也比大海水还多。「凡此皆因生死轮回,展转投胎之故也」。拖累父母,让父母受到这么多的辛苦、烦恼、煎熬,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生生世世在生死轮回,辗转投胎,每投胎一次就要殃累一对父母。

  下面说,「纵使世世尽孝,得亲欢心,终不若不累其亲之为愈矣」。纵然你是一个大孝子,世间人认为你已经是尽孝了,你能够孝养父母之身、孝养父母之心、孝养父母之志,让父母能够欢心,你这种尽孝难能可贵,但是要知道,拖累父母的,让父母受到的辛苦,比你所报答父母的要多得多。所以与其说去尽孝报父母恩德,不如说不要再拖累父母,这样更好。真正你要尽孝,就是不要再搞生死轮回,每搞一次就拖累一世的父母。所以为什么佛法说你要出离三界六道那才是大孝,你成佛了才是至孝,是圆满的孝,这道理很深。「孔子谓听讼犹人,必使无讼,不其然乎」?这是孔子在《论语》里面说的话,孔子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孔子说,听这些民事诉讼,判官司判案,他说我跟其他人是一样的,不会比别人高明,但是孔子说,必也使无讼乎,我能做到的是让百姓没有诉讼,不是我判案判得很高明这就是高明,高明是什么?让百姓都不要诉讼,没有案子,大家相安无事,安居乐业,我们说和谐社会,这才是真正高明。与其说判案高明不如说不要有案子,用这个类比,安士先生来给我们说明,与其说你生生世世来投胎,来报父母恩德,不如你不要再去投胎,不如说你赶快了脱生死,不要再回六道,这对你的父母那才真报恩。所以佛法讲孝道讲得更圆满。

  摘自:《文昌帝君阴骘文》研习报告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二十一集

  如何报父母师长之恩?那就在求愿往生。真正念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是真正报父母恩,也报了师长恩。为什么?父母、师长无论在哪一道,跟你缘深,当然你头一个去照顾他。在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天眼跟阿弥陀佛一样,能够见到不是一世两世、百世千世万世,不是的,无量劫前的父母师长你统统看到了。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 净土法门法师主讲 第二0二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父母       孝道)(五明学佛网:父母       孝道)  

 唐仲容居士:恩师唐公法身父母 

 竺摩法师:世出世间孝道之比较 

 其它:论佛教的孝道思想(远尘) 

 开愿法师:孝道的真实意义 

 道坚法师:一般人认为出家有违孝道,请问你有何看法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第四篇 孩子的心理卫生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第三篇 教导的原则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第二篇 激发孩子的潜能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第一篇 培养健全的精神力量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自序 

 能弘法师:博大精深的佛教 如何圆满孝道 

 仁焕法师:孝顺父母是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