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原创

 得到与付出是一对平衡


   日期:2016/4/29 16:4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如果我们在天平的一边放1斤重的物品,而另一边就要放1斤重的砝码,以达到平衡。同样在我们人生的命运中,我们要有所得到就要有所付出。人总期望自己能到这个,能得到那个,大家都希望能得到更多更美好的事物。但是我们这辈子能得到的都来源于我们的福报,福报来源于布施,布施就是为利益众生而付出。得到与付出是一对平衡。我们能得到的东西,不会无缘无故而来的,都是福德因缘而来的。

  人在贪欲的驱动下,会有许多想得到的事物,得到健康长寿,得到财富物质,得到他人认可,得到一份好工作,得到一份美好的婚姻等等,但是既然要得到,就离不开付出,付出就代表着要为他人利益而做事。人不愿意付出是因为私心欲望重,缺乏利他心,只活在自己世界。只停留在自己世界的人,只顾追求个人享受,而忽略照顾其他人的利益。同时他们觉得很多东西都是理所当然的,自己有钱,花钱享受是应该的。而有了这种想法,导致了福报慢慢消耗掉,等到诸事不顺时,就会怨天尤人。

  人缺乏正确的因果观,就不懂得惜福修福,这样就会把福报一点一点消耗掉。人在追求得到更多更好、更多有利于自己的事物时,贪嗔痴就会不断增长,从而让自己服务他人的意识变薄弱。人都喜欢用最少的付出得到最多的回报,其实假如得到了,而缺乏因果观,真的不是一件好事,福报是守恒的,今天少付出点,得到多点,他日就会多付出一点,得到少一点。少付出的想法让人的偷盗心增强,那么我们就会永远处于索求的状态。

  人不懂因果报应,在走顺势的时候,不知道这来源于自己的福报,而在走下坡时,也不知道这是自己福报不够的呈现。如:有些女人在结婚前,不孝顺父母,不干家务活,只顾享受生活,而结婚后,一大堆家务活等着她做,而且婆媳关系不好。这其实就是得到和付出的一种平衡,结婚前,得到太多的享受,不愿意为家庭付出,而婚后就要补一定的付出,而且这种付出是被动的。也就是说当我们不愿意主动去付出,那么上天就会安排一些事,让我们去忏悔和付出,这就是补课。人在得到更多的东西时,如果缺少智慧,不明因果,那么往往会存在隐患,一来增长自己的贪欲,二来会失去更多,因为贪欲增长了,布施的心就会退缩,你不愿意去施,上天就会让你失。因为没有足够的福报留住某些事物。如一个市长升为省长后,沾沾自喜,而服务老百姓的意识变弱了,那么他这个官将做不长久。厚德载物,人有很大的福气都是因为过去修布施而得的果报。当我们看到他人得到美好的事物时,我们总会以羡慕或妒忌的眼光看待,但是那是别人的福报,那是别人过去一点一点的付出而积累,感召到的福。

  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拥有巨大的财富,但是如果我们拥有很大的财富,我们是否愿意用这笔财富来帮助受苦受难的人,是否愿意用这笔钱来造福社会,是否愿意用这笔钱来做利益众生的事情。如果你不愿意用这些钱来利益他人、利益大众,那么你只会拿这些钱来造恶。有些人想通过股票、期货、现货等投资方式获得巨大财富,这其实是一种盗心,是一种少付出多得到的心态。所以很多通过股票获得的钱,过一段时间后,又亏损掉了。

  人总担心失去这,失去那,失去健康,失去财富,失去工作,但是我们失去的是平衡我们少付出的心态和行为。人总是通过各种方式来求得一些东西,烧香拜神,看风水算命,摆吉祥物等,当我们求得到,能否留住也是另外一回事,另外我们得到了,真的对我们生活有价值意义吗?如有些男生想找个白富美的女朋友,有些女生想要找个高富帅的男朋友,但是找到了,可能会出现难以相处、性格不合的局面。当我们生活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时,那是我们的贪欲之心过重感召而来的。当我们身体健康出现问题时,那是因为我们对众生的生命缺乏爱,在贪吃的欲望驱动下,让我们造下了不少杀业,戒杀素食放生,尊重爱护一切生命,能让我们的身体恢复健康,那是因为对众生生命付出一份爱心。当我们财务出现问题时,是因为我们造了偷盗业,偷盗是一种索求心,是一种不愿付出或者少付出,就想得到更多的心态。当我们一味追求得,就会失。当我们不愿意主动去为利益他人而付出,那么我们的行为就给众生带来不了价值,同时上天也会平衡我们的行为,让我们失去一些东西,让我们做好修布施的功课。如有些人,干活偷工减料,做事马虎,但是却拿很高的工资,很多人都羡慕他有这么好的一份工作,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他被单位炒掉了,之后花了很大的精力和时间找到工作,而且找到的工作都是又苦又累,而且收入非常低。这是一种福报守恒原理。所以我们要转换我们的思维,一心为利益众生而付出,而不求个人利益。当我们坚持为利益众生而付出时,那么很多东西都会不求而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