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事业定位:人好事业就好


   日期:2010/6/21 8:5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命不存在就没有家,没有家的时候,事业又有什么用呢?所以说,事业是为家而做,事业是为生命而创造。我们中国的儒家早已有一句话:“家和万事兴”。现在很多人颠倒了,为了事业不要家,为了事业不要父母,为了事业不要老婆,为了事业不要子女。那是颠倒的人生了。

事业需要人的福德和人的福报。如果人没有健康,能做事吗?假如人没有智慧,懂得决策吗?我记得小说《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它的内涵是什么?“谋事在人”是福德,“成事在天”是福报。

本来我们中国是没有“智慧”这个词的,佛教传到中国以后,才有“智慧”的说法。一般我们都是说“聪明、伶俐”。人的聪明是先天的;人的智慧是后天的。聪明是来自老祖宗和父母的功德,智慧是来自后天的修养。学佛如同充电一样,你这个电瓶充电进去,然后才可以照亮十方;没有充电,你这个电瓶是没有用的,变成垃圾桶了。

各种事业当中,有一种是传统事业,就是指家里老祖宗传下来的事业。我曾经为了这件事,去全国各地考察了很多四世同堂、五代同堂的大户人家,发现他们都有良好的家风,然后才有传统的事业。

在古代,人们非常尊敬的两种职业,一者是教师,二者是医师。除了这两种以外,就是家庭传统的技术。现在技术是遍布全世界,什么技术都有。人要有良好的技术来养命。

世间有个原理:主观和客观同步存在。你主观定位好了,客观不管怎么来,你能不改变就是智慧了;你一改变,即使你定位也对,你被客观改变主观了,结果还是败了。如果你永远不改变,随便客观怎么来,于佛教叫做如如不动,你就成功了。

一个人要做事业必定建立好哪方面?建立良好的目标,建立良好的方案。方案里面又有五个部分:时间观念、环境观念、用人观念、运作模式和达标标准。前三个就是天时、地利、人和。

我经常讲的定位,就是人的方向;人有方向就有目标,人有目标就有终点。目标有了,那么你要有方案;有方案以后,要落实;落实以后,要运作。

职业道德很重要。我讲过,做事成功或失败都和人的福德福报非常有关。有人于福报上成功,有人于福德上成功,最好是福德福报两者圆满。

我们经常讲人才要“有德有能”。也可以说“能”就是人的智慧,“德”就是人的耐心。你决策非常好,如果耐心不够等于没有智慧了。决策对路是聪明人,耐心到位是智慧人。这是靠福德成功的人。

靠福报做事业的人,怎么成功呢?因为他福报大,他就缘分大。缘分大了,就有很多人来帮助。但是福报大的人往往是依赖人,好像是别人来帮他创业一样。我这几年在广东,见到很多的老板,都是靠福报做事。他们仅仅懂得创业,其他所有的计划、方案、措施都是打工仔帮制定,虽然也有成功的,但是一旦发生事情了,一败就败到底,很难再抬起头来。

所以这几年我曾经有机会在广东一带讲过职业道德,挽救了不少企业,使他们从倒闭的边缘,回到兴旺发达的道路来。我没有搞过企业,但是我一进到一个公司,自然懂得你这个公司缺少什么,是哪方面做得不对,你能按照我去做,你的企业可能就兴旺起来了。

但是你们广东包括香港一带,非常迷信在风水上。我一进到哪一家,特别是香港,动不动就开口问:“我家的风水好不好啊?”我讲的职业道德是什么风水?是良心的风水。事业没有无缘无故的好,事业也没有无缘无故的败。佛教伟大的觉悟:三千大千世界,以人为本。所以我给大家所讲的叫人文风水:人好,事业就好;人成,事业就成!

  【事业如何做强做大】

人都想找好的事业来做,而有智慧的人认为,哪一种事业都是好事业。因为有智慧的人可以把小事做成大事;没有智慧的人反过来就把大事做成小事,更严重是把大事做成倒闭的事。

世间上,没有哪一种事业是最好的事业,唯有热爱事业,事业就好了。不热爱事业的时候,哪一种事业好呢?

人好,事业就好;人成,事业就成;人通,事业就通。

事业要想做强做大,必须具备福德因缘和福报因缘。福德因缘影响决策,福报因缘影响缘份。没有福德福报,永远做不得大事。而且,没有福德的人,首先就不愿做事;没有福报的人,虽然也想做事,始终受到障碍。有福德的人就非常愿意做事,有福报的人就处处有好的缘份。

那么,福德福报怎么修成呢?“难忍能忍,难行能行”是福德;“舍得舍得,不舍不得”是福报。能舍,才结下广大的良好的缘份。所以佛教以慈悲为怀,慈悲就是无条件地和十方结缘,反过来十方也和你结缘,所以慈悲就有遍布十方的缘份。想修福报就要修慈悲心。

于难忍能忍上,才能感动天地;于难行能行上,才能感召十方。这是福德修养。所以佛教也有一句话:忍得忍得,不忍不得,有忍必有得。因为福德没有了,就没有地方装钱了。大家理解吗?我们经常见到,有的人非常努力,赚到了很多钱,最后还是一分钱都没有,那就是有福报没有福德。

所以当你们没有明白的时候,以为来寺庙上两支香就算是学佛了,那只是算跟佛陀结个缘份而已,互相认识而已,不能成为你个人的修养。

我到企业单位去,给老板讲职业道德修养。福德就是讲修养上的道理。你有一分修养,就有一分福德;你有十分修养,就有十分福德。

什么是福报?人有整体观就是福报。有整体观是大福报;有局部观是小福报;光有个体观没有福报。什么叫整体观呢?做一件事业为十方想,这就是整体观。愿意做十方的事业,你就拥有十方的财富;你为局部做事业,所以才拥有局部的财富;你为个人做事业,所以你只拥有个人的财富;不愿意做事业,那就没有财富了。

为什么大慈善家做的事业,越做越大?不是大慈善家的,有的越做越大以后,就被劳改了,或者丢命了?慈善家做事业,他把利润分为三成:一成回报社会做慈善事业;一成用于发展生产;一成用于生活和培养人才,用于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投入。这样做就越做越大。

如果做事业的人,得到利润以后,用来做败坏祖宗、违背社会良心的事,那就准备进劳狱了。有些老板刚做事业的时候,两夫妻共同努力,配合非常好。事业成功之后,就看老婆不顺眼了,开始找二奶了。不相信因果,这在天地上是违背良心。好男不包二奶,好女不做二奶。

在事业的道上,大的整体观是为整个世界;中等的整体观是为国家;局部观是为自己的家庭和所有员工;个体观的就是没有修养,多给员工一分钱都不愿意,但是拿钱去赌去嫖都没问题,这样做不行啊!

我在化州的时候,有一个老板来问我,他说:“我的事业为什么败?”我说:“应该败。”他讲:“法师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就笑了:“那你要我怎么说啊?”我说:“你做人做不对了,它不败吗?败你的事业是小事,败你的命是大事。”所以,做事业的人要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事业应该以整体为光明,以无私为永恒。

企业的管理,目标要明确,方案要明朗。在运作的过程中,要有时间观念、环境观念、人和观念、安全观念和质量观念。质量观念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信用,让你们的客户舍不得你们的产品,相信你们的产品。那在什么地方赚钱呢?投入技术改造,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就是于降低成本和提高产量这个层次上赚钱。

不少老板喜欢做很多的事,却没有完善一件事。不是事业多能赚钱,是于管理好能赚钱,一个事业能管理好就赚钱了。因为事业越多,于投入上,人力、财力、技术都会有障碍,所以宁可做一件事,重点搞技术改造,提高技术管理,这才是赚钱的根本。

中山有一个老板,他总共有四个产业。我跟他喝茶,我讲:“老板啊老板,你不是老板,你是打工仔的。你四个产业里面,我观察有三个产业是亏的,另一个产业赚的钱都花在这三个产业上了。”他说:“你说得对。”我就讲:“你为什么不转让呢?你没有管理好,人力财力白白投进去。你为什么不集中精力在赚钱的那个事业上?”那一年他还是放不下那几个产业,第二年我再到中山,又提醒他,最后他终于把三个产业放下,按照我讲的思路,把赚钱的那个产业进行技术改造、管理改造,这两年赚钱了。

社会上经常有关于企业管理的培训,但是他们缺少职业道德教育,所讲的企业管理都是模仿西方国家。西方国家的管理也很好,但是我们中国人和西方国家在管理上有不一样的,我们中国人是重于感情,西方是重于管理,重于技术,不重于感情,连自己的儿子都不许在自己的公司做事,全部到其他公司给别的老板打工。因为他们认为用自己的小孩,如果他不愿意做,跟你作对的时候,你也没有办法,奈何不了他。而别人不听话,就可以炒鱿鱼。他们宁可把孩子送去其他公司锻炼多年以后,到自己不能做了,直接把产业让给孩子。

什么叫做职业道德呢?愿力一致、观念一致、步调一致。不要在一个公司里面,父亲发话,儿子发话,老婆也发话,那不对。只有董事长发话,下面不管你是儿子也好,老婆也好,都要一层一层去落实完善,没有话说。这样做就做得好了。这不但是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包括家庭也需要这样。在家庭,以家长说话算数。如果是丈夫当家长,那就由丈夫说话算数,妻子去落实,儿子去完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事业       定位)(五明学佛网:事业       定位)  

 其它:原始佛法之定位(吴老择) 

 其它:佛教的慈善事业和生命关怀(李海波) 

 其它:新时期佛教医药事业的回顾与展望(陈全忠) 

 楼宇烈教授:科学时代的佛教定位 

 楼宇烈教授:科学时代的佛教定位 

 楼宇烈教授:面对当今科学时代 佛教定位何在? 

 李利安教授:当代佛寺文化资源的定位与开发——以华林寺为例 

 程恭让教授:欧阳竟无先生的生平、事业及其佛教思想的特质 

 温金玉教授:莫将少林辜负——关于文化定位的思考 

 温金玉教授:佛教慈善事业的思考 

 温金玉教授:佛教慈善事业与和谐社会建设 

 其它:煮云法师的佛教经验与佛教事业─1949年大陆来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