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皈依三宝与剃度出家区别


   日期:2016/5/7 7:3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皈依

  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

  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旁生。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和南圣众。

  一、皈依释义

  皈依就是皈依三宝,也就是佛法僧。

  皈依三宝之后,就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任何人发心学佛都可以皈依。

  如果不经过皈依三宝的仪式,当然也能学佛,但皈依后,在心态、生活、习惯各方面,都有善知识乃至诸佛菩萨、护法龙天来协助、加持。

  皈依三宝之后,可以在家修行。在家修行的佛弟子,一般称为居士。如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改革家王安石,还有南朝的梁武帝,他们都是古代著名的大居士。

  一个不受皈依而又自称是佛教徒的人,他虽可能得到一些好处,但终不能获得身份上的印证。因此,皈依三宝并不是多余的执着,而是学佛者必需的手续。佛经中说,世人虽然行善,终不能破除先世的恶业,若能皈依三宝,就能破坏先世恶业。

  二、出家释义

  出家有五重义,就是:一、出烦恼家;二、出生死家;三、出六道轮回之家;四、出三界家;五、出染污不净家。

  出家之人,世俗中人一般称呼他为师父。

  三、皈依三宝和剃度出家有什么关系

  皈依三宝不必出家,出家必须要有皈依。皈依后并不意味着要守戒律,因为受戒还需要其他的仪式。部分居士会在皈依同时也受五戒或菩萨戒,但佛法慈悲而圆融,可以酌情根据自己情况按部就班进行。

  四、三皈依

  皈依佛,终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终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终不皈依外道徒众。

  五、皈依的性质

  信仰佛教必须三宝具足!

  佛宝是指己修行而至福德、智慧圆满究竟的人。

  法宝是指修行成佛的方法和道理。

  僧宝是指正在修学佛法,并协助他人修学佛法,护持众生修学佛法的人。

  唯有三宝齐备才是完整的佛教。

  如果不经过皈依三宝的仪式,当然也可以学佛,但皈依後不论在心态、生活、习惯方面,都有善友、诸佛菩萨、护法龙天来协助、加持你。

  所以意志薄弱,信心不足的人皈依三宝,就会增强你的意志与信心。

  我们相信,在所有的佛教徒中,大部分是没有皈依过的;因为,皈依了三宝的人,固然会烧香拜佛,但会烧香拜佛的人,则未必已曾受过三皈的仪式。虽然未曾皈依三宝,他们却依然自称是佛教的信徒,我们自也不必否认他们的信仰。

  六、皈依不是形式

  有人主张:信佛只要心诚,何必一定要皈依﹖这种观念,乍听似有道理,实则不合要求。比如学生求学,首先要办注册的手续,否则的话,校中不会有其学籍,即使勉强旁听,也不会得到学历的文凭。一个正常情况下的学生,必定是按照学年学程,而逐级晋升的:最初进小学,先注册;进中学与大学,除了注册,还得举行考试,看其是否有此求学的能力,但是不进小学便想取得大学文凭,乃至取得博士的学位,那是不可能的。因此,如要信佛,应从皈依三宝著手,皈依三宝虽为进入佛门的第一步,但如不走第一步,岂能走出第二、第三步来﹖要走第二、第三步,必定先从第一步开始。佛弟子的等第,是以所受戒别的层次而定:皈依三宝,是最先的基层;往上还有五戒、八戒、十戒、比丘比丘尼戒、菩萨戒,一切戒皆以皈依三宝为根本。皈依三宝既是入佛信佛的第一步,佛教不舍一切众生,故对请求皈依者的尺度,放得特别宽大:六道众生,除了地狱之中的受苦太大、太多,无暇皈依三宝之外,其馀的不论人、天、神、鬼、畜,只要发心皈依,佛教无不接受,这也正像凡是学龄已届的儿童,不论贫富贵贱,智愚俊丑,不假入学的甄别,一律可以进入国民小学就读。如要再进一步,就要讲求资质的拣择了。

  还有人以为自己已有修行的能力,自己可以直接在佛经之中,探求他们的成佛之道,所以不必皈依,同样可以得到学佛的受用。从事的规制上说,那就错误了。佛经是由佛陀所说(也有是出於佛的弟子们所记),再由佛的出家弟子们结集成篇,传之後世;如说只知佛经而忽略了智慧,只是皈依了法宝,这是忘恩的行为!佛教虽以法宝为主──解脱之道皆由法宝之中流出,但是法宝的产生,必须佛宝与僧宝为之完成,所以三宝是不能分开的。

  如果讲到制度或规式,信佛而不皈依三宝的人,就等你是一个爱好中国风土文物的外国人,想到中国居住下来,但你都不找指导者,就说自已能成功,那是去不了中国的。你需要找个指导者,让他指引你,你才能到达中国。前提是他能到中国,你再跟他走,你跟他走才可能成就。同样的,一个不受皈依而又自称是佛教徒的人,他虽或可得到一些佛法的好处,但终很难成功。这不是多馀的执著,找个指导者,即你皈依的对象,乃是必需的手续。

  受皈依,既是形式上的问题,更是心性上的问题。受皈依时,不仅口中念著,身体拜著,心裏还得想著。主要还是在於心的领受──纳受三皈戒体,戒体须由已先受了皈戒的人,师师相传,这是法统的一脉相承,在凡夫而言,不能无师自证,所以三皈依,不得在佛菩萨像前自誓自受。由此可知,求受三皈依的庄严性和重要性了。

  七、正信佛教徒必须皈依

  如说,不受三皈依,便想成为一个正信的佛教徒,那是不可能的事;如果只信佛法,而不礼僧宝,他根本先就违背了佛法。佛法之中,三宝不能分家,强予三宝分家,他便破坏了佛法,一个违背佛法而又破坏佛法的人,仍能得到学佛的善果,那是永远不会有的事。否则,既然信奉三宝,何不皈依三宝呢﹖

  另有些人,尚未信佛,但对佛教颇有好感,他们却不愿意马上皈依三宝,他们唯恐皈依之後,会受到约束,或者皈依之後会无法摆脱,所以他们存著观望的态度。他们把皈依的意义,看同男女之间的婚姻一样,未到有了相当的认识之时,不敢贸然婚嫁,否则,如果彼此的性格不合,兴趣不投,难免造成终身的痛苦。其实,皈依三宝,与男女间的婚姻问题,完全是两种性质的两回事!比如,我们要学任何一种技艺,无不需要投师请益,如其不然,便难成为第一流的专家。投师的好处,是在承受老师的所学与所长,老师也是承受於老师的老师,甚至累积数百千年的经验於老师之身,我们投师学习,也就继承了数百千年的宝贵经验。但是学了一种技艺之後,我们未尝不可学而不用,即使在学习期间,感到与自己的兴趣相左,也未尝不可立即辍学;学成之後,固可不妨追随老师以至终身,但也何尝不能离开老师而独立门户﹖至於皈依三宝,也与投师学艺相似,要想多懂一些佛法,应从皈依三宝著手,如果仅仅观望,终究是站在门外,想在门外多懂一些佛理,那是打妄想。佛门不是牢笼,而是解脱大道,皈依之後,如会受到约束,佛门也就不能称为解脱之道了。佛教固然希望人人皈依三宝,并自皈依开始,一直走向成佛之境,但如由于根机的差别,不能接受佛法的胜义,不能如法遵行者,皈依之後,是许可去信其他宗教,或者不再信任何宗教;而难得的是出离佛门之後,佛教的慈悲之门,仍然永远开著,随时欢迎浪子的回头。

  因此,劝一切的世人,都来皈依三宝。无论你已信了佛教,或者准备来信佛教,或者站在佛教的门外观望,乃至你已是一个其他宗教的信徒,不妨请你暂时放下你的成见或原有的信仰,试著来皈依三宝,你将必能得到实益,并也不会失去你的自由。如真的皈依三宝之後,除非有魔障遮心,否则是不会退出三宝之门。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皈依       出家)(五明学佛网:皈依       出家)  

 吴润江上师:密宗皈依真义 

 任杰居士: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 第三、皈依三宝的建立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其它法师:七十二条铁证—出家人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的贡献(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一章 出家证果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