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知识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注释(12)


   日期:2016/5/11 10:4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①亦无非法相②。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③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④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译文]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这些众生,再也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者相,没有法相,也没有非法相。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些众生如果心取任何相,即是执著我、人、众生、寿者;如果心取法相,也是执著我、人、众生、寿者;如果心取非法之相,仍然是执著我、人、众生、寿者。所以不应该取法相,也不应该取非法相。正因为如此,所以如来才常说:‘你们这些比丘们,应该知道我所说的法,就像用来渡河的船筏一样,渡过河后就应该弃筏登岸。连我所讲的法最终都应舍弃,更何况是非法呢?’

  [注释]

  ①法相:法为轨持义,某法区别于其他法的特征,即为该法的法相。

  ②非法相:“非法”之相,可以理解为对“一切法均非实有”的执著。执著一切法实有固然错误,但执著一切法都非常实有,仍是执著,也应该舍弃。

  ③是:古汉语中的代词,相当于“此、这”,此处指前面所说“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④ 筏喻:将佛所说的法比作渡河用的船筏的比喻。众生在轮回中,喻为在河的此岸;获得解脱,喻为到河的彼岸。能够令众生从此岸到彼岸,从而获得解脱的法,喻为 “筏”。“筏”是用来渡河的,渡过河后,便不应再贪恋“筏”,而应该弃筏上岸。佛说的一切法,都是为了对治众生的烦恼习气,从究竟意义上说,都是方便教化与引导,所以都是“筏”,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死死抓住法不放,便不能从法中解脱,不能获得真正的自在。

  [解说]

  既然一念净信就有这么大的功德,那什么是净信呢?净信就是不含一点怀疑的相信,没有丝毫杂念的相信。六祖慧能曾说:“信心者,信般若波罗蜜,能除一切烦恼。信般若波罗蜜,能成就一切出世功德。信般若波罗蜜,能出生一切诸佛。信自身中佛性,本来清净,无有染污,与诸佛佛性,平等无二。信六道众生,本来无相。信一切众生尽能成佛,是名净信心也。”(《金刚经口诀》)

  仅仅是一念之间的这种净信,也是成佛之因,与智慧相应,功德不可测量。为什么呢?因为在这种净信的当下,就会如此中所说“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这时就会远离一切法、非法之相,其心清净,此清净之因当来定获解脱之果。

  傅大士(即傅翕,梁朝人,曾为梁武帝讲《金刚经》,相传为弥勒菩萨化身)对此有颂道:“信根生一念,诸佛尽能知。修因于此日,证果未来时。”

  《法华经》中也曾说道:“若有众生类,值诸过去佛,若闻法布施,或持戒忍辱,精进禅智等,种种修福慧,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诸佛灭度已,若人善软心,如是诸众生,皆已成佛道。……汝等既已知,诸佛世之师,随宜方便事,无复诸疑惑,心生大欢喜,自知当作佛。”所以应知佛法的种种方便,均是成佛之因。有因必有果,今有此净信般若之因,于未来定当成熟为佛的智慧之果。

  如果心中尚有任何执著,如取著色声香味触法,即不离妄念。有妄念即有我、人、众生、寿者。无论心取何种法相,即便是佛所讲的四谛、十二因缘,认为这些法实有自性,也会被这些法相所缚,仍然不离我、人、众生、寿者。如果心取非法相,认取一切法都不存在,空是实有的,这仍然未离我、人、众生。寿者。取“有”取 “空”,都是法执。有执即有我,有我便不能解脱。

  佛在这里说法是递进关系:“若心取相”,不对;“若取法相”,不对;“若取非法相”,也不对。那应该如何做呢?佛接着说道:“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法和非法都不能取,也就是要离一切相,断一切执。

  在《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中佛也曾说道:“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实力空,无畏空,不共法空,戒聚空,定聚、慧聚、解脱聚、解脱知见聚空,空空,第一义空,而空相不可得。不取空相,不起空见,不执空相,不依止空,如是不取著故于空不堕。”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中也说道:“若有修空者,顺空而取空,观空与色殊,不名真观者。观色即是空,色空不可得,此即胜义空,是真解脱者,”佛说空见,是为了对治众生执著一切都是实有的习气,如果再执著空,空也就变成了有,则为诸佛所不能化。

  在《大宝积经》中佛曾对迦叶说:“宁起我见积若须弥,非以空见其增上慢。所以者何?一切诸见,以空得脱,若起空见,则不可除。”此处所说增上慢,是指对于教理或修行境地尚未有所得、有所证,却起高傲自大之心,认为自己已得已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未得谓得,未证谓证。众生一切执著,以空见即能对治,但是如果以增上慢心而起空见,认为空是实有,并且自以为已经大彻大悟,那就再也没有对治的办法了。所以佛对迦叶说宁有我见比须弥山还要大,也不能在空见上起增上慢。

  佛说的一切法,都是为了对治众生的各种执著,这就好比船,过河时当然需要船,没有船就无法过河。可是过了河后,便不能再抱着船不放,否则永远也不会上到对岸。在心中有执著妄想时,就应以佛说的各种法来对治,心中的执著清净了,也就不需要再执著所使用的法,这时要明白一切法都是空的。法是空的,非法当然也是空的,因为有法才有非法,如果连法也没有,又哪里来的非法呢?所以法与非法,此时都应舍弃,住于空性,正如佛在经中所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注释)(五明学佛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注释)  

 吴润江上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义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受持法略说 

 其它:《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经题释义(王孺童) 

 杨曾文教授:有关神会的两篇铭文《神会塔铭》和《慧坚碑铭》 

 照光法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通解 5 

 照光法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通解 4 

 照光法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通解 3 

 照光法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通解 2 

 照光法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通解 1 

 王孺童居士:《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序分释义 

 王孺童居士:《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经题释义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之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