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施比受更有福


   日期:2010/6/23 23:2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陈柏达居士: 施比受更有福——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施舍就像把钱存入银行,接受别人的施舍就像领取存款,享受福报就像把领出来的钱花费掉,所以施舍越多的人他的福报就越大。常接受别人的施舍就是在消福。所以聪明的人喜欢施舍,而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施舍。当他接受别人的施舍时,他是为了广结善缘,而且会很快的把所接受的财物又转施出去。

 

真正会施舍的人不会爱好名利,而且不贪求福报。因为如果为了求功德而行善,为了福报而施舍,那么他施舍的善行将是虚伪而且有烦恼的。行善希望果报和名利,只不过是利己主义为求其私心之满足所做的表现而已。所以我们施舍行善时,要把积功德的念头和贪求名利果报的意识一并摒弃,这才是真正的大施舍。这种无心的善行才是最自然、最高尚的。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施舍不为人知,才是真正的善行。只施舍了财物,而不能舍弃了名利果报,并不是完全的施舍。所以说:心地清净才是真正的施舍,心地清净才是最大的福气。

 

关于接受别人的施舍,古代有一副很深的对联:‘三心未了水难消,一念不生金易化。’这意思就是说:有了贪心、憎恨心和愚痴心的人,纵使别人只给你一杯白开水,你把白开水喝下去也是很难消化的。假如你心地清净,没有丝毫的妄念,纵使别人给你贵重的金子,你也是很容易消受的。

 

又有一首类似的诗偈:‘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带角还。’这首诗告诉我们:假如我们的智慧和德行不好,随便接受了别人的一种施舍,来生纵使自己变成了畜牲,还是要偿还的。

 

勤积阴德比享受福报好多了。所以先圣先贤都教导我们要努力行善助人。例如:印送经书,修建寺院、造桥铺路、救灾济贫、待人宽厚、矜孤恤寡、敬老尊贤、见寒施衣、见饥施食、见病苦施舍药材、施茶水以解除行人的口渴和烦热,施棺椁以免尸骸暴露,点夜灯以便行路,造船筏以渡人过河。

  

有钱而不知行善积德的人最笨也最可怜了。因为一个人有钱而吝啬施舍,就会把钱花在物质享受方面,天天大吃大喝,自己造了许多恶业而却还不晓得。将来可就惨了,这种人一定会生出不肖的子孙来。因此‘积福歌’再三叮咛我们不要成为钱财的奴隶,而且要修福重于享福:

‘荣辱纷纷满眼前,不如安分且随缘。

身贫少虑为清福,名重山丘长业冤。

淡饭尽堪充一饱,锦衣那得几千年。

世间最大惟生死,白玉黄金尽枉然。’

 

积福歌

叹人只知今世财,那知财是前生福。我今说与积福人,劝世重财先重福。

有福自有福,无福空劳禄。若有一分财,定有一分福。德厚福自绵,福厚财自裕。

 

何故奢靡人,乃以积福资,任意恣YIN欲?何故骄纵人,反以积福资,倚势欺穷独?

何故痴迷人,聚有积福资,贪得无厌足?何故悭吝人,枉有积福资,舍财如割肉?

 

不肯种福田,愿做儿孙犊。留了难带财,撇了易带福。临时空手去,徒向阎君哭。

我为世人悲,叮咛还再嘱;莫为儿孙计,自有儿孙福。不如看破财,及早修些福。

 

普通人怕受苦果,聪明人怕种苦因—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

 

一般人遇到倒霉的事情,就想逃避它。可是聪明的人却研究这事情发生的原因,从这原因上根本解决。

 

害怕受苦和逃避倒霉的事情是人之常情,可是害怕受苦和逃避受苦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一切苦果都是由过去恶业来的。恶业不除,苦果就会接二连三地发生,逃也逃不了。所以光明童子因缘经第四卷上说:‘善恶业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仍然不会消失,遇到适当的时机和因缘,一定会结果的。’大乘造像功德经的第二卷也说:‘善恶业的报应可能在今生,也可能在下一生,要不然可能就在下两生以后才报应。’

 

造了恶业好比欠别人债,逃避苦果好比逃避债主,忍受痛苦好比偿还债务。你虽然可能逃得了一时,可是债主还是会不断找你要债。所以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勇敢地把债务还清,以后不再欠债。这就是古人所说的:‘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

 

假如我们把这个道理想开了,当我们遭到倒霉的事情,我们便会忏悔过去所造的恶业,而不再怨天尤人。而且遇到了苦果;我们会很‘快乐地’接受它。因为只有当我们忍受苦痛时,痛苦才会消失了。你想一想:接受苦果不是像了清债务那么地令人轻松愉快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陈柏达居士       施比受更有福)(五明学佛网:陈柏达居士       施比受更有福)  

 圣凯法师:最平常的人最富有,施比受更有福 

 施比受更有福—香港“第一世家” 

 感人泰国广告之无名英雄:施比受更有福 

 陈柏达居士:神仙长寿而不能永恒 

 蔡礼旭: 施比受更有福 

 陈柏达居士:砍树和烧树叶会折寿 

 陈柏达居士:投生五道各有征兆 

 陈柏达居士:运用心力治病的方法 

 陈柏达居士:吉凶祸福的根源揭秘(二) 

 陈柏达居士:吉凶祸福的根源揭秘(一) 

 陈柏达居士:老鼠合掌48拜往生净土 

 陈柏达居士:弥陀圣号妙用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