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学佛答问:净土法门法师答新加坡佛教居士林8


   日期:2010/6/28 8:3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佛答问  (第八集)  2000/8/4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21-90-08

  问:「受菩萨戒是否六日内过午不食?及六斋日是供菜食?」

  答:这个事情在戒坛里面的传戒师父都会为你讲清楚。在菩萨戒本里面也记载得很清楚,一定要认真去读戒本,去学习祖师大德们对戒本的注解。无论是《梵网经》、《璎珞经》的戒本,都有古大德的讲解,说得最浅显是弘一大师的《律学三十三种》,可以提供你做参考。

  问:「请问受菩萨戒以后,能否再受五戒?」

  答:菩萨戒就包括五戒在其中,这就等於说,你大学毕业了,要不要再去念小学的意思。

  问:「残疾不能自立,由同参道友代我请老法师开示。念佛五年,刚念时,进入仙道两个月,已经附身。每天读经、念佛、听老法师讲经录音带,并忏悔回向给冤亲债主,到寺院做超度,至今还没有离身。念佛不得力,临终时又怕障碍,怎么办?」

  答:这的确是严重的问题。忏悔不得力,是我们的真诚心不够。儒、佛都教导我们,至诚就能够感动,上可感动诸佛菩萨,下可感动天地鬼神。你修忏悔、做超度佛事,都没有感动冤亲债主,这是你的诚意不够,这是一个因素;再者你要再忏悔,以真诚心求三宝加持。真诚心才能修积功德,你的功德让给冤亲债主共享,没有不受感动的。总而言之,是真诚心不够。

  问:「请问人间短短几十年,死后往哪里去?」

  答:这个事情应当是你比我知道得更清楚。人死了以后到哪里去?佛经告诉我们:随业流转,完全看自己造作的业力。你这一生造作的是善业,决定在三善道;你造作的是恶业,决定堕三恶道;念佛求生净土,你的去处非常殊胜,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那个地方。

  问:「家里常常会有蝴蝶、飞蛾与甲虫飞到室内,我常对虫儿们说:欢迎你们来,来听师父讲经与佛号,但是请不要把家里的窗口凹槽当作你们的坟场。一段时间之后,发现窗口凹槽里少有昆虫的尸体。它们都去了哪里?」

  答:这个事情得问你,不要问我。你用诚心对待它们,用诚心、善意,它懂得,它不会来干扰你。你能看到这种迹象,就晓得小动物也通人情,这一点很重要。

  问:「请问在家居士身穿短裤、衬衫诵经念佛拜佛,是否如法?」

  答:不如法,我们对於尊长要礼敬。同样的道理,今天你家里来了贵宾,总统大人到你家里访问,你穿短裤、衬衣可不可以接待他?连我们世间国王、大臣、总统,我们都要穿礼服接待,见佛菩萨焉能不穿礼服?我们见到佛像,应当是见佛如佛在,生起这样的恭敬心就好,这完全是一个敬意,要养成习惯。

  问:「听老法师讲经,谈到佛教艺术、音乐等,艺术和舞蹈是鱼和水的关系。中国中央台播放「少林武僧」,这个小型的舞剧,把舞蹈、武术、武僧的武功融为一体,搬上舞台与大众见面。请法师指教,今后二十一世纪,佛教艺术中的佛教舞蹈是否有发展?如何发展?我从事舞蹈事业四十余年,又是三宝弟子,很关心佛教舞蹈的未来。」

  答:你这个想法很好。我们佛教跟天主教、基督教相比,我们的人才可以说是非常缺乏。我们对於音乐、歌舞,佛法是非常的重视。可是这个时代,大概最近两、三百年,佛教都没有艺术人才出现。在清朝的时候,有一位法师写了一个剧本《归元镜》,那个剧本我们翻印很多,它是平剧,内容是慧远大师、永明延寿大师、莲池大师三个人的故事,我看过,剧本写得很好,古人都能想到,这是把佛法搬上舞台。现在科技发达,我们深深希望能将佛法编成电视连续剧,这个效果很大,每天传送到家庭里欣赏,这是接引初机最为方便。所以从事这个工作的,希望能够有一个正确的目标与方向,努力来做这个工作,这个理念一定要对全世界弘法。当然除了你本身艺术修养之外,佛法的修养也要相当到家,如果不能在佛法下功夫,这个艺术的型态是有,而内容没有,那还是达不到教化众生的目的。

  问:「每逢星期六、星期日精进念佛,静坐后段快速念佛时,由於中气不足,感到气喘透不过气来。故这个时段必停止出声,改为默念。请问是否如法?」

  答:这是如法。念佛,最重要是心里面的佛号不中断。口里念佛,毕竟受我们体质的影响,你念得快、念得慢、默念(古人讲金刚持,金刚持是口动没有声音),你采取哪一种方法自己感觉得舒适就好,所以这个没有定法。

  问:「昨天听经,提到无意浪费常住的水电等等,这个罪连佛都帮不上忙。我马上省悟,用钱布施给常住,来补偿因我的过失而造成的损失,这样可以免我的罪过吗?」

  答:这个可以。我想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是小事,不是大事情。这一种浪费,我们自己知道了来补偿,这个应当没有问题的,因为这是过失不是罪。

  问:「我希望全世界各地来参学的同修,能够把念头一转,把居士林的水电费当作我们自己的,应当要付钱,这样自然就不会造成浪费常住的一分一毫。」

  答:这个观念不正确,应当要时时刻刻养成节俭的习惯,这样就好。决不能因自己可以付钱,就可以任意去用,这样还是不好。总而言之,修行是要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行为。佛是教导我们修行,常住是提供修行的场所,帮助你、成就你,主要是改你的习惯,成就你的德行。所以要懂得这个意思,知道自己要节俭、要惜福。

  常住尤其重要的,唐朝时候「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提倡共修,在这以前,共修是有,但是没有规定,也没有任何约束,多半都是自修,只有在讨论、研究、学习经教时共同在一起,确实修行是个人的事情。我们能够想像得到,在那个时候一定有一些人懈怠、懒惰,不能克服自己的习气,祖师大德看到感到非常可惜,所以提倡共修。「共修」是什么?依众靠众,大家生活在一起都守纪律,这样才能把自己的烦恼习气克服。自己没有能力克服,要藉大众的力量,这是个好事情。当年建丛林、立清规,用意就在此地。

  我们建筑道场参学,「参」是参与、参加,「学」是学习,参学就是我们要参与这个团体,跟他共同学习,你才能得受用。如果我们到这个道场来,自己用一个特殊的身分,不能跟大家生活在一起,不能跟大家一起学习,你就完全错了,而且是错得太离谱了。当然,今天的社会民主自由开放,很多同修是从海外来的,我们不便说,你来几天,何必得罪人?大家结个欢喜缘多好,不要结冤仇。你做得如法不如法,反正时间很短,就不说了。

  我们讲经,诸位问到这个地方就不能不讲,不讲对不起你。你不能随顺大众,你要晓得,你的过失在哪里?这个过失要从戒经里面去结罪,这个罪过很重,你破坏这个僧团的形象;这是什么罪?破和合僧,破和合僧的果报在阿鼻地狱。我常劝导同学,这个道场是正法道场,每天讲经念佛一切都有规矩,上轨道了。我们自己生活已经养成不好的习惯,实在没有办法跟上它,我们自己应当知难而退,「我离开这个道场,我就是护持道场,我绝不破坏这个道场的形象」,你的功德无量,你做了一桩好事情。你不离开,又不肯随众,这是破坏形象,你的罪过,我们一句话不说,没有一个人讲你,你的果报在阿鼻地狱,这个道理与事实不能不知道。佛法,你们三皈依时都念过:「皈依僧,众中尊」,这句话怎么讲?「众」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团体。社会团体很多,四个人以上就是一个小团体,就成「众」。我们佛门也是一个团体,众中最为尊贵,今天的话说,是值得人尊敬的,佛法这个团体,在世间所有一切团体中最被人尊敬的。尊敬在哪里?它是和合僧团,这就值得人尊敬。这个僧团里面没有诤论,都能遵守「六和敬」的戒条,所以它是和睦僧团,是社会一切团体的模范团体。你要是把模范团体形象破坏,这个罪过有多重!一定要晓得这个道理。「这个团体里面有许多规矩、习惯,我做不来,我不参加,我不到这儿来」,这行。如果住在这里,住一天就守一天规矩,住两天就守两天规矩。住在这个地方不守规矩,人可以原谅你,你的行业不能原谅你,这个业决定堕三途,这是不能不知道的。

  问:「弟子是修净土念佛法门,弟子有一个女儿嫁给基督教的家庭,女婿与外孙均被其母亲、祖母拉入当教徒,但是他们均在工作学习,没有参与活动,也不信。女儿现在既未信教,未信佛、未烧香(信佛,烧香不烧香没有关系)。这样状况,本人想替他们祈求家庭平安、和睦、工作进步等,是否可以?是否可以替他们的祖先超度,他们祖先当中有一个是非常必要超度的。请开示。」

  答:无论他信什么宗教,只要有真诚心,你学佛为他回向都有好处。现在正好是七月,居士林有超度法会,你可以给他写个牌位一起超度,这样可省很多事,也省很多手续。居士林这几年上下一团和睦,几千人在这个场所活动,这个场所虽不能讲是圆满的六和敬,可以说初具六和敬规模。这个道场没有看到人有争执,彼此都能够容忍,彼此都能够谅解,大家都能够和睦相处,所以社会对我们有很多的好评。这个社会好评感动社会大众,鬼神一样也感动。

  有一些同修告诉我:过世的家亲眷属托梦给他,要求到居士林来听经、念佛,所以他们前往到这里为他们立牌位。还有团体的,台北有个同修打电话给我,他说晚上作梦,梦到「佛陀教育基金会」,基金会顶楼是佛堂,里面有许多同修祖先牌位供在那个地方。因为我们不收费,所以供的人就特别多,多到牌位没有地方放,怎么办?把牌位重叠起来。那些人托梦,希望到新加坡居士林听经、念佛,你看连鬼神都要组团来参加。我们这里听到这个讯息之后,就为「佛陀教育基金会」立了总牌位,又为「台北华藏图书馆」,这个老道场里面也供有许多牌位,我们也立了总牌位,这是团体到这边来的。所以新加坡居士林念佛风气确实相当殊胜。

  在这个时代,我们道场虽然不是相当完备,所谓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勉强还能过得去,这是三宝加持,龙天拥护。我们要爱惜这个道场,在这个道场认真努力学习,为这个道场增光,这样一定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诸位在这个地方时间不长,在这个地方学习之后,要把此地修学的精神、方法带回去。也有人提议,最好一年能够来两次,这个意见很好;时间很短来两次,提醒自己。到这个地方来参加共修,这是好事情。

  问:「还受生债是怎么回事情?有的僧人、师父专靠此作佛事,说能转定业,对吗?我曾多次劝一位尼师,一个人的定业不能靠此转,念佛人是诵《无量寿经》,这位师父说:欠阴债需诵《金刚经》多少遍。这给搞夹杂了,但她很难接受,我应该怎么办?」

  答:你不管就好了。你要怎么办?我们奉劝别人,别人不接受,你就不要再想怎么办,愈想就愈难办了。劝导她,她不能接受就算了,我们做朋友的本分尽到了,接不接受是她的事。

  这个受生债,大概是欠鬼的债,欠过去人的债,我想应该是这样。转定业就不可能,我们在佛经里面看到,释迦牟尼佛不能转定业,诸佛如来都不能转定业,哪有能转定业的?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债总是要还的,还债是好事情,可是不要再欠债,要懂得这个道理。

  学佛的同学都能够体会到,纵然我们这一生不欠众生的债务,过去生生世世接触佛法的机会少,没有接触佛法的机会多,哪有不造业的道理!无量劫来,一切众生跟我们结冤仇,债务、纠纷,不知道有多少,所以菩提道上困难重重,障道的因缘比比皆是。我们要晓得这个因从哪里来,就是无量劫过去生中所造的不善业。我们怎么办?佛教我们,将自己修行、诵经、礼佛所有功德回向给他们,我做的善事统统给你们,这就是还债。回向偈不是念念,这没有用,有口无心没有用处,要从内心里面真正发出忏悔回向,这有用处。「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将无量劫的恩人、冤亲债主都包括在其中了。有恩的,我回向给你,报恩;有怨的,我回向给你,把这个怨结解除。回向一定要出自内心,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修回向。

  但是回向,自己要晓得拿什么回向,我们一天当中,真的做好事才有东西可以回向,今天一天都没有做好事,尽干些坏事,坏事怎么可以回向?我们今天起心动念、一切作为,确实是利益一切众生,有利於佛法,没有做错事情,这一天的功德才有回向的内容。光念回向偈没有内容不行,要有东西回向才行。

  劝导家亲眷属、好朋友,劝导一次、两次不听,不能再劝了,三次、四次就变成仇人了。应当要自己认真努力修学,做出样子给他看,经过两、三年再见面,他看到:「你比我好!你修学得不错。」他的念头就转了。我在台湾、中国大陆有不少同学、朋友,都是十几岁就认识的。他们不信这些,一看到我学佛就摇头:「你怎么搞迷信?」我这个迷信搞了五十年,搞了半个世纪。现在他们见到我,点头了:「你对了。」我说:「我对了,你赶快学!」我现在给他佛经,他会念了,教他念佛,他也肯念了。为什么?我们做出样子给他看。我们年龄都差不多,站在一起比比看,这很简单的事情。度家亲眷属不在一时,一时劝他不听,过几年、几十年再来劝,他就会回头。年岁大了,他阅历深,遇到困难也多,容易回头了。年轻时血气方刚、自信心很强,不容易接受,所以我们有耐心去等待。

  问:「辽宁有一批不吃盐修道者,并称这是如来密法,念佛往生可以提高品位。请问这是正修还是外道?」

  答:世尊在入般涅盘的时候,入灭临走之前非常慈悲,知道我们后世的学人有许多困难不能突破,这就是一条,所以佛教给我们「四依法」。四依法第一条是「依法不依人」。法是什么?佛经。不吃盐可以提高品位,可以查《大藏经》,把《大藏经》从头到尾仔细查一遍,看看有没有这句话。如果有这句话,你就把它说出来,我们大家都得利益。如果没有这句话,这是他说的,不是佛说的。我们相信佛,不能相信人,依法不依人。

  是佛法、不是佛法、是外道?完全看它有没有经典做依据。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它有佛教经典做根据,这是正法。不依照经典,自己想些方法来修行,这是邪法不是正法。所以佛教导我们依法不依人。经典有伪造的,这个东西很麻烦,我们要怎样去选择?我的老师一再嘱咐我,要以《大藏经》为标准。中国最后一套的《大藏经》,《龙藏》是干隆时期雕刻的,这里面所搜集的经论都靠得住,如果是假的不是真的,决定不能收在《大藏经》里面,所以《大藏经》是我们的标准。现代人就很难了,现在民主开放,他自己的著作、朋友的著作,都可以放到《大藏经》,而且现在印《大藏经》很方便也很便宜。所以我们选择决定要依靠古本,古本《大藏经》里面有没有这个书?没有这个书,那就很难讲了,这是给我们一个依法不依人的标准。

  佛又慈悲教导我们,第二条是「依义不依语」。这很重要,要依佛经所讲的意思,不一定依靠言语。这个话使我们觉悟,经典会集是可以的,会集就是依义不依语。经本传到中国来,有好几个人翻译就好几种不同的本子,《金刚经》梵文原本只有一个本子,在中国有六种译本,我们今天流通的本子是鸠摩罗什大师的译本,玄奘大师也有译本,都是同一个原文梵文却译得不一样。到底哪个对、哪个不对?都对,依义不依语,要了解这个道理。

  第三条教导我们,「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什么是了义、什么是不了义?能够帮助我们了生死、出三界,这是了义。这部经典再好,对我来讲,或者太深,或者有困难,我没有办法受持,修学这个法门很难得利益,对我就是不了义。净土法门教你念《阿弥陀经》、念阿弥陀佛,很容易、很方便,又可以了生死出三界,对我来讲是了义。所以了义不了义的标准是在个人。一定要帮助你超越六道轮回、往生极乐世界,这是了义。在末法时期的了义经就是净土五经,老实念佛这是了义。这是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第四条教导我们,「依智不依识」。用现在话来讲,学佛要依理智不可以依感情,依感情一定会走错路。要依理智,要依智慧,要有理性,你才不至於迷失方向误入歧途,佛很慈悲,了解我们末世众生的状况。诸位懂得这个道理,邪法跟正法你就有能力辨别。

  问:「学佛前买的皮衣、皮鞋,自己不穿,可不可以送人?还是埋掉为好?」

  答:从前买的,还是可以穿、可以用,用坏了再把它丢掉。你没有用坏,你不是浪费吗?佛教我们爱惜物力,不是教我们浪费,你买的新的东西,很新很好,可以送人。自己用,已经觉悟了,不再买了,这个也可以。尤其是皮衣,供养老人最好。在佛经里面,佛有开缘。出家修行人,能不能穿皮衣?戒经里面有记载,七十岁以上身体虚弱怕冷,非皮衣不能保暖的,可以穿皮衣。佛是通情达理,佛很好讲话,佛虽制定戒律,并不是很执著,他看情形而定。你年岁老、身体不好、虚弱都有开缘,佛家所制定的戒律,真的是合情、合理、合法,我们应当要遵守。

  问:「朝阳寺有一位居士,止语修行两年多,后来发现他的心地并不清净,言谈中现烦恼相。我认为这种修行是断了众生法缘,这种苦行是很悲悯的事,请问这种修行方法对吗?

  答:你的想法很正确。止语目的是在专心,远离外缘的干扰。口虽不说话,还常用笔写东西传递给人,你说这个多麻烦,我写字条给人,不如讲话方便。这种止语,是形式上的止语,念头上没有止住。祖师大德教导我们修行从根本修,「根本」是什么?根本是心地,要求心地清净,心地不染,心地离缘,这是对的。形式上你说得很对,形式上遇到有缘的众生要帮助人,止语也可以帮助人,帮助哪些人?废话太多的人;看到人家不说话了,多话不如少话,少话不如不说话。但是要契机,你所示现的不契机,这个示现是白费的,没有人能懂,没有人能受感化,那就不必了,换一个方式示现。总而言之,我们心之所思、行之所为,一定要利益众生,要对众生有好处,不能利益众生的我们不做。我们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应当多做有利於社会大众的事业、多做感化社会大众之事。

  问:「念佛求往生,又在家里供仙,这是他们多生多劫的缘分,请问他们如何避免临命终时往生产生的障碍?」

  答:这个事情有。在香港我就见过,非常虔诚的佛教徒,家里面还供狐仙,大概是没有学佛之前,他就供养狐仙,狐仙保佑他,对他有恩德,学了佛之后还不能放下。可不可以继续供?情理上可以。每天诵经念佛给狐仙听,劝狐仙一同念佛求生净土,这是好事情,你也度了他。狐仙虽然是仙人,他没有离开六道,没有离开轮回,他的福报享尽,寿命尽了,还是会堕落,还是会轮转,不能解决问题。像这些天仙、鬼神,我们供养在佛像两旁,请他作护法神,每天让他跟我们一起做早晚课。你家里供狐仙一类的,早晚课一定要很认真,不认真他会生气,他会惩罚你。一定要认真的做,自利利他,自他两利是好事情,不必把他请走。

  通常有不少同修家里供祖先牌位,这是诸佛菩萨所赞叹的。我们祖先牌位也供在佛像的两旁边,我们拜佛也拜祖先,我们敬佛也敬祖先。敬佛是老师,敬祖先是孝道,这都是很如法,实在讲值得提倡。我们的讲堂这一边,就供著我们祖先牌位,我们这里供奉的是两个总牌位:一个是「中华民族百姓祖先」,我们每个人的祖先都在此地;另一个牌位是「新加坡共和国」,因为在当地,住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人民的祖先我们也要供奉,这样很好。佛教导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我们念念不忘,这是遵守佛陀的教诲。

  问:「我在北京读书时,一位来自广东女同学,讲了她在广东读高一时,一校友天天与一些人在后跟著她,并说出她心里想的事,包括个人的隐私,她想什么就能够说出。她很害怕,在家里辍学两年,冲凉都不敢。因此常不固定居处,怕的是被他们找到。曾几次受不了要自杀。她很想知道为什么心里想的那些人都知道?」

  答:这也是属於冤亲债主一类,因缘聚会,这是他来报复。遇到这些事情,这也是很好的逆增上缘,逼著你不敢不认真努力修行。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著,你就得诸佛护念,得龙天善神拥护,这些冤亲债主自然就能够远离了。你一定要真诚心求佛菩萨,如理如法的修行。

  这些人为什么能知道她的隐私?佛经告诉我们,鬼有五通。狐仙他们的神通是修得的,鬼的五种神通是报得的,他不要修,堕落在鬼道就有这个能力,《感应篇》讲:「举头三尺有神明」,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居士林的鬼神更多,外面组团到这儿来参学的很多,所以你一定要知道,我们肉眼看得见的,要是跟看不见的相比,看不见的比看得见的多很多倍。起心动念不能不正,心念要纯正,行为要纯正,鬼神都会尊敬你,怎么敢欺负你!你心里面有隐私,不可告人的事情,不是好事情,心里头光明正大,那是好事,鬼神再不敢欺负你。你把这个当作逆增上缘,策进自己,又何尝不是好事!

  问:「夜晚梦见一个同学和一个人在床边转来转去,要走的时候对我打招呼,让我好好的睡觉,他要走了,从窗口走的,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答:一般讲,这是你的气很衰,你的精神意志不集中,所以见到这些鬼神,虽然没有恶意,也不是好事情。你见到之后,见怪不怪,不要放在心上,不要想著它,多想佛、多念佛。佛经告诉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些不正常的际遇自然就没有了。

  问:「约在三周前,做晚课时忆念起我的祖母,当晚即在梦中见到她,双眼不见了,腿不能走。我当时教她念佛,她照做了,我便离开了。又一周之后,我又在梦中见她,相貌完好,生活无忧,我心里便安心无虑,请开示。」

  答:这个事情《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说得很多,你们还记得吗?你梦见已经过世的这些家亲眷属,佛经讲:他有求於你,求你帮助。所以梦到这些事情,我们应当很虔诚的诵经念佛回向给他,他就要求这个。你梦到之后要为他发愿,我念十部《弥陀经》给你,或者念一百部《弥陀经》给你,念一万声佛号给你,或者念十万声佛号给你,专为他念的。他来求你这些,你应当要帮助他。至於你念多少部经、念多少佛号,以此修行功德回向给他,这是你自己定的,自己有能力帮助他多少,一定要帮助他,你这样做以后就不会梦见了。

  问:「请问老法师,我们居士帮助往生者助念,会不会影响自己的修行?是否背因果?有居士问:我们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但不知道西方极乐世界在什么地方?」

  答:很奇怪,不知道在哪里,他会相信。你帮助别人助念,帮助他往生,对自己决定是殊胜功德,是好事情。这个事情肯定是好事情,他的恶因恶果绝对不会跑到你身上来,没有这个道理。你能帮助人往生,大慈菩萨讲:真正能帮助两个人往生,都比自己修行精进。佛说这些话,就是勉励我们一定要肯帮助别人。帮助别人第一殊胜,就是人在临终的时候帮助他,帮他助念往生。他往生就成佛了,你帮一个人去作佛,这还得了!你喜欢帮助别人,我们自己临命终时就有许多人帮助我们,我们不肯帮助别人、嫌弃别人,到自己临命终时没有人帮你助念,这是业因果报。

  西方极乐世界到底在哪里?经上讲得很清楚,在我们这个世界西方过十万亿佛国土。如经所言,这讲得很清楚,我还能说另外一个地方吗?可是人怀疑了,西方,我们在地球往西面走,走又走回来了,这怎么办?佛经里面讲的西方是娑婆世界的西方,什么是「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报土,是这一个大千世界的西方,可见得不是地球的西方,是大千世界的西方。大千世界太大了,过去我们想的大千世界可能是银河系,如果以银河系的西方来说,释迦牟尼佛法运一万二千年,那个西方没有改变,它移动的角度不大,方向还是很正确的。所以它不是讲我们地球,是讲释迦牟尼佛的大千世界。

  黄念祖老居士说:这个银河系,实际上是个单位世界。这个问题大了!释迦牟尼佛报土有多少个银河系?十亿个银河系,这是个大千世界。十亿个银河系,这么大的星系,今天科学家还没发现,让科学再进步,慢慢的来探讨,在宇宙之间能不能看得到?我想很难看到。为什么?我们用什么样仪器也只能在三度空间,不能超越空间维次。

  这样说,还是不能断除你的疑惑。不要紧!不管西方在哪里,我们有个信号能跟阿弥陀佛沟通,这个航向就知道了,这个信号就是「阿弥陀佛」这句佛号。我们念这句佛号,就像此地打电报一样,那边的电报就通了,我们这个航线是通的,不管在哪一边,这个航线决定通,决定没问题。老实念佛!何况到临命终时,你也不必去辨别方向,阿弥陀佛会来接你,你不需要认识路,他来接你,你认识路干什么?我在美国住十几年,哪一条路我都不认识,为什么?到哪里去都有同修来接我,所以不需要认识路。所以你决定要有信心,佛临终会来接引。

  问:「请问生前有志捐献器官,但不知临终前后动手术切除器官,会不会影响往生?」

  答:你问得很好,这是真有问题。如果临命终时切除器官,你没有一点瞋恨心,行!如果到那个时候,你又痛苦、又后悔,坏了!你极乐世界去不了,立刻就堕落了,所以我们没有把握。这个事情是你有定功,你得定才行,你没有定功,这是很冒险的一桩事情。你捐献器官,不过是帮助一个人多延长几年生命而已,你要是成佛之后,你在虚空法界不晓得度多少众生,这个帐要会算,不能算错了。

  问:「日常生活工作应随时念佛,如果工作时需要用心思,如知识分子在工作,应如何对待?」

  答:这个很简单,工作时把佛号放下,这是你要用思考。不用思考的没有问题,一面工作一面可以念佛,或者可以听佛号。但是用思考的就不行,决定要专心工作,工作完了之后,把工作放下佛号再提起来,这样就行,就正确了。

  问:「他自己是听不见声音的人,请问临命终时应如何为他助念?」

  答:这是说聋子听不见声音,他是耳根有障碍,但是神识没有障碍。他临终的时候,他的「根」舍掉了,神识清楚,念佛决定有效。

  好,这问题总算解答完了,我们下课。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答香港参学同修       净土法门答新加坡佛教居士林)(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答香港参学同修       净土法门答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对不起,暂时还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