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这样的心境决定了快乐和富有‏


   日期:2010/7/8 10:0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人生是苦是美,要看站在什么样的角度去看、用什么样的心情去感受而定。若是站在感恩的角度、抱着知足惜福的心境,那么每天所看到的一切,都会是很美的景致。因此,我们要时时保有一颗感恩与知足的心。
有一则佛典故事━━有一次佛陀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说法时,忽然外面传来一阵吵杂声,佛陀就对阿难说:「你出去看看外面的声音是怎么回事?」阿难走到外面时,看到一位驼背、拄着拐杖的老人,一直要求守门人让他进去见佛陀一面。
守门人告诉他:「佛陀现在正在讲经,你老人家耳朵重听,佛陀讲经你听不懂;而且你走路又不方便,进去会引起骚动的。」老人说:「我的年纪这么大了,今天若见不到佛陀,以后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请你好心让我进去见佛陀一面,好吗?」但是,守门人仍然不肯让老人进去。
阿难听了,便进去告诉佛陀这件事,佛陀慈悲地说:「赶快扶那位老人家进来。」于是,阿难很恭敬地扶老人来到佛陀的座前。老人见到佛陀时很高兴,泪流满面地一直向佛陀叩拜。佛陀问:「老人家,你今年几岁了?」老人用颤抖的手比了两指,说:「两百岁了。」
佛陀说:「你年纪这么大了,找我有什么事情呢?」老人说:「佛陀,我到底造了什么业,为什么让我活这么久?从小到现在,我一直过着贫苦且受尽折磨的生活。我真想解脱,但是生死事大,我不能自己改变命运。为什么我的人生会这么贫穷、坎坷呢?」
佛陀告诉他:「一切都是因缘。你过去生原本是一位富有的人,但却视财如命━━有穷人来向你乞讨时,你总是吝于布施。所以,你这一生虽然长寿,生活却受尽各种折磨。」
老人听了,很惭愧地说:「原来我过去生很悭贪,这一生才会如此贫穷、坎坷!我想请求佛陀收我为弟子,让我尽此生好好忏悔、修行,来生能在年少时就能听闻佛法。」佛陀说:「修行当然不分老少,年轻人能修行,老人也能修行;从现在开始,你要发愿舍去悭贪、培养喜舍之心,尽量广结善缘。」老人说:「佛陀,我一定依教奉行。」于是,佛陀就让那位两百岁的老人出家,收他为弟子。
看了这则故事,想想:一个人活得长寿,日子是不是很好过呢?不尽然!一切烦恼,皆因贪痴而起。例如社会上所发生的抢劫、绑架等事件,歹徒为的什么呢?大都是因为「贪」。其实,人的生活一餐一、两碗饭就够了;身体只需几尺布就能不受寒冻;三尺宽六尺长的床就能睡得很安稳。所以,只要肯认真努力,每个人都可以生活得很好,为什么要去抢、去偷呢?
我常说:「人生最大的惩罚是后悔。」如果一生从没做过后悔的事,就是最幸福的人;反之,如果心念没有照顾好,贪心一起而做错事,后悔就来不及了。
我们来到这世间,一定要有使命感,要为工作而生活,不要为生活而工作。为工作而生活,就是为人群付出;如果是为生活而工作,人生会很无奈!有很多人才工作没几年,就有了职业倦怠症,喊累、喊辛苦;在慈济世界里,没有「辛苦」这两个字,只有「幸福」。
慈济人不管有多少工作量,大家都是很甘愿地投入其中。所以,我都不说他们工作很辛苦,而会说很「幸福!」;他们听到时,也都会自然地回答:「美满!」这就是为工作生活的人生。如果是为生活不得不工作,往往还没开始工作就觉得很累,这是因「观念」不同所致。
一个人若有感恩心,就会懂得回馈;心中有爱,就会造福人群。这样的社会和人生,是不是很美丽?
所以说感恩知足的心境决定了快乐和富有‏,不信请您试试!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心境       老人)(五明学佛网:心境       老人)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复元音老人书信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悟前悟后心境略说 

 楼宇烈教授:楼宇烈教授为《元音老人》一书作序 

 净界法师:棺材是装死人的 不是装老人的 

 万行法师:心中月 下 论心境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二 老人能否修炼成功 

 陈红兵教授:心境并建是时代对佛教的必然要求 

 元音老人:成佛的诀窍 

 元音老人:略论禅宗 

 元音老人:净土指归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五讲 结语 八、立证无上正觉道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五讲 结语 七、三修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