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慧净法师:学佛之人理当众善奉行


   日期:2016/5/26 9:5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佛之人,理当众善奉行」,善有各种不同品类与层次,就佛法来讲,五戒、十善、四谛、十二因缘、三学、六度这些都是善的内容。简单的说,凡是对众生有利益,对现在有利益,对未来也有利益,这就是善。

  一般所谓善的范围也很广泛,包含法律上的善,道德上的善,还有宗教上的善。先说法律上的善。身为国民,须要遵守国家的法律,唯有这样,自己、他人、家庭、社会或者国家,才能安定祥和。所以,如果我们去别的国家,也要「入境问俗」,了解对方的法律。我们净土宗的宗风「俗谛──处世之道」说:「奉公守法,为世良民」,这就是法律上的善。

  再来是道德上的善。以中国人来说,就是伦、常道德。伦指「五伦」,常是「五常」,伦常就是说无论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任何人、任何团体,都应该奉行不逾。

  五伦就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有节、君臣有义、朋友有信;从个人、家庭,扩大到村落、社会,甚至整个国家,此天性自然的基本一定要遵守,这就是五伦。

  再说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这也是我们做为一个人,在世间应该遵守、实践的道德。传统文化有「四维八德」,四维是礼、义、廉、耻;八德就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法律上的善、道德上的善,我们都要尽量去了解、实践,但也要知道这些不是解脱的法,只是生而为人所应该具备与遵守的。如果进一步想解脱,就需要依照宗教上的善。宗教上的善,就是刚才所谈的五戒、十善。

  五戒和五常,有互通、互相配合的部份。五戒不杀生,就是五常中有仁爱之心的仁;不偷盗,相应于五常的义,不拿不该拿的东西,不做不该做的事情;不邪YIN就是五常的礼;不妄语相当于五常的信;不饮酒就是五常的智。对照之下,五戒比较积极、明确,五常比较概括。

  法律善、道德善是一般人应遵守的,宗教善是修行人应实践的,五戒则是为人之基本。

  有句法语说:「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这是一个学佛的人应有的观念与行持。学佛的人,行、住、坐、卧,时处诸缘,都要借此来消我们的业。「更莫造新殃」,就是不要再造新的业。旧业若悉消除,新业也莫再造,如此迈向解脱的修行路上就没有障碍,否则必定堕落。

  缘有消极的缘,有积极的缘。消极的缘就是平日遇到任何逆境,都能甘心承受,了知今日所遭遇的一切,包含人、事、境,都不是偶然的,所谓如是因如是果,善因善果,恶因恶果。过去造的恶因,今日遇缘成熟,所以我们要欢欢喜喜的承受,利用这个缘,来消我们过去所造的业。

  人生在世,如果对因果的道理能真正信解,凡事就不会怨天尤人,肯吃亏、忍辱、不计较。所以我们学佛要有这种观念,境界来临时,顺境要更加谦卑,逆境要无怨尤的接受,借境来磨练我们的心。

  消极的缘,就是有一种还业债的观念。凡事不计较,肯吃亏,如果凡事计较,凡事一定要赢,要论出个道理──「我有理,你没理」、「我对,你错」、「我今天会这样是你造成的」、「都是你害的」,这样想就很世俗,不是学佛的人。如此不但旧业不能消,又累积新的罪业。所以学佛的人首先要随缘消旧业,要有偿债、随缘的观念,这就是消极性的随缘。

  积极性的随缘,就是以忏悔心来拜忏、朝山、诵经、打坐等等;若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那就专念「南无阿弥陀佛」。所谓「念佛方能消宿业,竭诚自可转凡心。」

  佛法有所谓「四正勤」,就是讲四种断恶修善,精进不懈怠的方法。

  第一种:已生之恶,令其断除。

  第二种:未生之恶,令其不生。

  第三种:未生之善,令其生起。

  第四种:已生之善,令其增长。

  如果能依照四正勤去做,自然就不会有新的罪业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念佛       慧净法师)(五明学佛网:念佛       慧净法师)  

 大寂尼师: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在临终有因缘念佛?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4.《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3.注意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傅味琴居士:怎样念佛 

 傅味琴居士:念佛开示 

 傅味琴居士:纪念佛成道,从清净中修成琉璃世界(释迦牟尼佛 

 会性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录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下﹞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上﹞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念佛与十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