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要点摘抄(四)


   日期:2016/5/27 15:4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今天把《楞严要解》第三卷七大本真的要点摘抄下来,在这里与大家分享,让我们谨记佛陀和祖师的法语,明白佛的根本义,体悟妙理,严格按照佛陀和祖师的教导去行持。愿佛陀和祖师的法雨甘露时时在我们心田,愿师兄们都能法喜充满,早证菩提,荷担如来家业,让佛法久住于世。

  《楞严经》卷第三 七大本真

  1、了义就是要能够明了究竟义理,假如有所执着,就不是了义。具体说就是要知道我们这个佛性,这个经上说的大佛顶如来密因,这个密因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的,一切都不可得,了解这个成佛的秘密之因,就是了义。

  2、实际上阿难不晓得,排除两边为的是显出中道之义,对你讲本非因缘、亦非自然,就是教你不要执著因缘所生之体,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见到非因缘、非自然的佛性。

  3、要了生死必须要见性,见性是法财,得了菩提道以后,你与虚空同为一体,十方世界一切东西都是你所有的。既无一物可取,亦无一物可舍,因为你这个万能体能生够出一切,到此时虽不求了生死,而生死自然得了。

  4、学佛首先要学会做人,每个佛子都应该做榜样给人家看,你只有做人做得好,人们才会相信佛法,才会承认佛法真有道理。

  5、这七个种性为什么称为大呢?因为它的体周遍一切法界,它的量包容所有虚空,既无边际,也无始终,能够包含一切东西,能够生起一切东西。一切东西都是它,所以叫大种性。

  6、因为一切色都是我们自性的作用,离开自性根本就没有色,所以说色的本性是真空的,是离相的,因此叫性色真空。你不要去执著世界上的色相,你所着的相都是妄相,因为本来没有这些形相,所以是妄计。

  7、所谓性空者,这个空不是空无一物、空无所有,而是说诸法的性体本来就是空的,这个空性是真如法性的本性。

  8、我们的真如佛性是无相的,正是由于无相之故,它才能生出种种形相,假如是有相的,就生不出形相了。

  9、真如佛性没有形相,无来无去,不生不灭,不动不摇,所以叫如来藏。因为迷而不觉之故,生起妄动,就变成阿赖耶识了。阿赖耶识实际上就是如来藏,如来藏也就是阿赖耶识。

  10、由于无明之故,就使我们一真法界如来藏心变成阿赖耶识。因为如来藏变成阿赖耶识,所以灵明真空就变成顽空,阿赖耶识就有生灭之形夹在里面。

  11、这个灵知本来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知,无处不在,现在只认这个身体里有的一点知觉,把广大无边的灵知变成小东西,锁在这个身体里面。本来它能大能小,化大了尽虚空、遍法界,化小了,退藏于密,乃至比一毛端还小。

  12、性色是没有形相的,它是真空的,不是顽空。顽空是个虚空,冥顽而无知;真空虽空,空中有不空,有灵知在,叫灵明真空。

  13、我们的自性是灵明真空,不是顽空,也不是妄色,你能做到这一步,就时时刻刻见性了,那就无处不有你的自性。

  14、凡夫因执著之故,业力不可思议,佛也不能将它带走,所以叫不思议境界。十法界由于心量不同之故,所见也不同,这些都是幻相,都是假的。

  15、世间人无知啊,对这些幻相产生了疑惑,有的认为是因缘所生,有的认为是自然本有。这都是意识分别妄计的结果,是测度出来的道理。其实是“性色真空,性空真色”。妄相不实,既非因缘、也非自然。

  16、“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因缘所生的东西就是无生,就是没有,假如说有,为啥还要借助因缘呢?这就说明本来没有。

  17、性火是如来藏中本有的能量,如来藏就是清净法界,也就是一真法界。我们的如来藏中本来就有地、水、火、风四大,它们是无处不在的。

  18、如果看到有形相的火才是火,那都是由妄执而起的,世间的人习惯于假相,叫他不着相不行,一定要有相他才相信。由于着相之故,这个假相就掩没真性之光。

  19、所谓破相并不是要把这个相去掉,不要这个相了。前面讲过,妄相不可怕,妄相正是真心所显现,相就是性,性就是相。众生因为执相之故,迷失了真性,如果能明白相就是性,那么当下就是佛,并不是有个别的什么东西是佛,这就是教我们别执着。

  20、有形相的火是妄火,无形相的火才是真火,叫做性火真空。有形象的空是顽空,没有形相的空才是真空,顽空是冥顽不灵,真空是迥脱根尘。

  21、只有见到真性之后,才有真正的神通妙用。没见到真性,这些东西还是生灭法,生灭就等于幻术。

  22、因为如来藏本来没有形相,无明就象楼梯一样,一层一层积成妄色。我们平时看到的是妄色,无明之故。所以要用功打破这个无明,才能破相见性。

  23、性水是无形无相的,是真空,你看到有形相的水,那是幻相,不是真水。

  24、由于彼此业力不同,各人所见也不同,我们看到是水,而地狱恶鬼看到的是火。

  25、“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如来藏尽管显一切相、生一切法,但生而无生,显而未显,所以它是清净的。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所以说本来无生,周遍法界,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26、“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因十法界众生心量各各不同,因而所见也各各不同。江河大海,我们看到的是水,天人看到的是琉璃,鱼龙虾蟹看到的却是房屋。由于众生的心量不同,所见也不同啊!

  27、修行是在内心,不在外表,我们悟道以后的修行才是真修,真修是除自己的习气。悟后知道什么是性、什么是相,知道万法都是自己的作用,才能如实如理而修,你如果不悟,不管修什么法都是盲修瞎练。

  28、空与色是相对而有的,不是绝对有。绝对有的是真心,相对有的东西都是虚妄不实的,从而证明这个虚空是虚妄不实的,只在色尘相对中才有的。

  29、这些东西本来都是真空无相,无形无相的东西才是真实的,有形有相的东西都是虚假的。这个虚假和真实是对众生来说的,在佛菩萨的份上来讲,是非真非假,真也不可得,假也不可得,假就是真,真就是假。

  30、见性并不是要废掉相,这个相还是有的,不是离开相另有一个性,我们错就错在这一点,误以为修法就是要把一切相都去掉。不是这样的,离开这个相,真如也就没有啦。

  31、这个虚空是顽空,没有东西,因而冥顽不灵;而性空是寂净的,是灵明真空,灵明真空是有知的,就象镜子一样,可以照出物体的影子。两者就差在这一点上。虚空是有相的,有个空相,而灵明真空是无相的。

  32、这个灵明觉性,不是有什么形相,有什么事物,它是真空性。顽空是冥顽不灵,真空有个灵明觉性在,它的性体是空灵的,容不得有个形有个相。因为真空没有形相,它是灵明无住的,所以才能生起万法,因此说性觉真空。

  33、我们修行就是要修自己的心,不是修那些外在的、表面的东西。不管是念佛、参禅、修密,都是为了转这个心。

  34、佛在《楞严经》上慈悲地直接指示我们:你们每个人都有灵明真心,不要去执著外相,外面的一切相都是妄相,你执著相就不能见性。但是要见性也不能离开这些妄相。离开妄,真也就没有了。我们要离开的是妄心。离开了分别心,你的心自然就清净,这个相就转了。

  35、我们学佛是要得真正解脱,得真实受用,不要只是糊里糊涂地求神拜佛,烧烧香,求佛赐给我点什么好处,达到个什么目的,而是要真正了脱生死。

  36、我们要成佛,就必须破除五蕴。把这个识心打破就好了,就见到我们的灵明觉性了。真如就是真空佛性。真如不守自性,就是渗漏。由渗漏之故,以觉明空,于是生起这个世界和我们的身体。

  37、我们的觉心是个真如妙体,它无处不有、无时不在,整个法界都在这一心当中,所以叫周遍。十法界离不开如来藏,如来藏中具足一切山河大地、蠢动含灵,上从佛界,下至三途统统包含在内,假如有一物不具,那就不叫周遍。

  38、我们要感到惭愧,要真正发心修行,从我入手,先革自己的命,革贪、嗔、痴、凡夫之命,进而再革小乘法见之命,进而再革菩萨之命,把无明统统打破,让它彻底消亡,最后还要革佛的命,真成佛了连个佛也不可得。假如你还有一个佛念、佛见可得,就不能成佛,所以要认真做功夫。

  39、我们众生的识心都有界限,眼只能看而不能听说,耳只能听而不能嗅尝,受各自功能的限制,不能六根互用。

  40、我们既不能执着这个相,也不要执着这个用,懂得在在处处都是如来藏随缘的妙用,尽管起用而毫无住着,如此即可顺逆无拘,纵横自在。但是反过来说,你假如稍微有点粘滞,执著在相上面,那就坏了,那就是生死。所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哪怕是毫厘大小的过失,也会有天地悬隔的差别。

  41、识得这个如来藏心,就是“不可得中只么得”,在无可得处才是真得。你识得这个本来面目,就不要再去管它了。一切都是我的妙用,不要再去着相,不要再去着知见。

  42、“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中未悄然”,因为心里虽然是悟了,还未太平无事,还有些微细的东西在。

  43、因为如来藏是个妙觉本体,一切东西都出自我们的如来藏心,所以叫“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归还此法界”。从如来藏中流出的万千诸法,最后还要统统归到这个如来藏中去。

  44、“觉明真识”,我们这个如来藏是个妙觉体,觉体的明知才是我们真正的识,而不是根尘所生的妄识,妄识是相对而有的。

  45、真知实际上是无所知,所以叫般若无知。有能有所不是真知,而是妄知。所以这个觉明之体是真识,它无能知、无所知,本身就是一个知。

  46、“妙觉湛然,周遍法界”。妙觉是觉无所觉,无所不觉,虽然无所不能,但却不立能所。一切法从它生起,它又不住着生起的三相,所以是妙觉。湛然即是不动、不起波澜,不象水要起波浪,因为是不动的,是无所不知、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之故,所以它周遍法界。

  47、我们的真如佛性如果一点不动,光是一天到晚守着本体,个个都似死人一样,那就生不起妙用,就象守着万贯家财的守财奴,钱再多也没有用。我们要学会生龙活虎,能够随缘应大机、起大用,只有学会掌握了大机大用,这样的佛法才是积极的,才有价值。

  48、所谓心空者,乃心不住相也,工作尽管干,事情尽管做,这个相不要粘着在心里面。噢!我心空了,就可以把什么事情都推给别人做,你这个事情做得不对我不管,你要去犯罪我也不管,这样不对!

  49、实际上业根本就不可得。你因为有心之故,那么心生业就生,你如果心空了业也就没有了。因为业从心生,还从心灭,你如果心不空,就是再诵什么经,再念什么咒,也消不掉,因为你有这个心在。

  50、当你悟道了,证得了般若智慧,知道这一切东西都是假的,都不可得,心彻底空掉了,往昔的业障一下就消光了,还有什么定业不定业呢?

  51、没有什么一定的业,这个业能不能转,全在你自己,只要你时时心空,一切都不可得,那么以前的业就象热汤销冰一样,当下就化解了。

  52、因为一切法、一切物,都是如来藏性的映现,当体就是我们的真如佛性。只要不粘著色相,心空无住,当下就可全幻即真;如果粘著尘境,迷相逐物,那么就是全真即幻。迷与悟其实就差这么一点,所以修行修行,就修这么一点东西,不是另外再修一个别的什么东西。在心地上用功夫,保养这个真性,这就是佛法。

  53、由于我们时时处处都不能离相,所以修行不一定在深山里,躲在山林里修。没有各种环境的磨练,你就不能离开相。表面看起来很自在洒脱,其实遇事还是过不去。在闹市里修行成就,才是真成道。

  54、我们修行要修真实法,要开般若智慧,不能去执那个死法。我们空的是你那个妄相执著,不是叫你把慈悲心也不要了。

  55、不着相不是去守那个死空,死空没有东西,不能起妙用。我们讲的空是真空,真空不住相,尽管去做各种事情,这样才叫“得无挂碍”。所以修行要懂得决窍,不能由着死理瞎来,真正的“得无挂碍” 就是心不住相,并不是一点事情都不管叫得无挂碍。 我们成佛是要成活佛,不是要成个死佛,死在那里不动,就象一潭死水一样没有用。

  56、本来小就是大,大就是小,小可摄大,大可入小,因为你着相的缘故,这个小就不能再摄大,大也不能再入小。

  57、我们这个真如佛性、如来藏性,是本来不生不灭的,本来常住不动的,不象前面的客尘烦恼,在那里有来有去。凡有生灭来去的,都是妄想,都是凡心,不是真心。

  58、我们的绝待真心离言绝虑,非可思量,非可言说,要“言语道断,心行路绝”才能略识门径。就是不要你去搞那个多闻,学什么虚头语,装一肚子的概念和知见,要见真性。

  59、念佛的时候心不恳切,马马虎虎,平时都在这里颠三倒四,到临命终时想不颠倒就更是难上难了。还有的人说大话,他讲现在马马虎虎不要紧,等到要死的时候,给我一个礼拜,我拼命地念“阿弥陀佛”,往生一定能成功的。这真是痴人说梦!

  60、我们现在广结善缘,做一切好事,度一切众生,积累功德,一方面了微细的惑业,这是证智。另一方面培植福德,就是积福,要福德和智慧二者具足,才能最后成佛。成佛必须度众生,不度众生即不能成佛。

  61、我们发救度一切众生的誓愿,也发象地藏王菩萨“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那样的大愿,这就是对佛恩最好的报答。

  62、因为业随心变,我们众生有十分的执着,在你的心上就会感应十分的业果。你的心空业就空,业不能拘,天上人间随意自在,如果心不空,业即不空,不管到哪里都会如影相随般跟着你。

  63、真如佛性非同木石,它是个离一切诸相的了了灵知。见到这个本来,把得定,承当得起,这就是开悟,随便你怎么做功夫,所证的道理都是这样子。但是光承当不算数,要做功夫,要绵密保任,要在事境上时时刻刻同自己的妄念,同自己的习气做斗争。你要时时刻刻见性,不要去着相。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元音老人       愣严要解)(五明学佛网:元音老人       愣严要解)  

 楼宇烈教授:楼宇烈教授为《元音老人》一书作序 

 元音老人:成佛的诀窍 

 元音老人:略论禅宗 

 元音老人:净土指归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五讲 结语 八、立证无上正觉道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五讲 结语 七、三修门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五讲 结语 六、修行的必要性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五讲 结语 五、见修行果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五讲 结语 四、大手印要中要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五讲 结语 三、总结大手印三要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五讲 结语 二、大手印乃九乘佛法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五讲 结语 一、大手印三要乃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