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要点摘抄(一)


   日期:2016/5/27 15:5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今天把《楞严要解》第一卷的要点摘抄下来,其实有很多要点,因时间关系,摘抄了大部分,其他的还请师兄们课下再去看一看我们的文集。祖师的开示是我们修行的指南针,在这里,我们再来共同回顾一下祖师的法雨甘露,愿师兄们都能体悟到佛的妙义,早证菩提,弘扬正法,让佛法久住于世。

  《楞严经》卷第一 七处征心 (空如来藏)

  1、对于修净土念佛法门的人,“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到心行路绝,心念停止的时候,能念之心和所念之佛一时脱落。这个时候,也是要回光返照,当下一觉,便可亲证真如实性。这就是净宗人说的“花开见佛悟无生”。

  2、我们念佛要念到无能念,无所念,这才是念佛三昧。真正证到三昧之时,既无能念,也无所念,赤裸裸地悟出来了,不需要再废口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言语道断,心行路绝”。

  3、当我们将妄想打破,境界当下消殒,这时大地平沉,虚空粉碎。真如佛性豁然现前。所以佛非常慈悲,总是反复叮嘱:在什么处、什么处…,都是言下指归,都是要我们能在当下回光返照,亲证本来。

  4、我们的真如佛性,即真心,本来具足智慧德相,本来就是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和成所作智。但由于无明的熏染,真心中生出了妄心,智慧变成了识。

  5、因为无明的熏染,真心中生出了妄心,妄心再动,反过来复熏无明,使妄心动得更加厉害了。这就是因还果、果继因、因起果、果再还因,反复熏染,引起妄境。引起妄境的过程就是第七识的功能。

  6、真心与妄心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真心是不动的,而妄心生灭不已。第六意识受环境的影响,跟着前五识,即眼耳鼻舌身转,变化不定。

  7、佛就是为了让我们明白,我们能看见东西,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念佛也是这样,不是用嘴念而是要用心念。参禅也同样如此,要用心去参:这个念佛的人是谁呢?所以说佛法是心地法门!

  8、实际上,真正有体性的东西必定有相用。没有相用,就不能说明有体。体、相、用三者密不可分。即使我们证见本性之后,还是有相用。真如佛性不是说孤零零的一个,不是断灭,而是有无穷的妙用,有各种各样的境界。

  9、能知之心,即我们的本性,是非一非二,非空非有,非即非离。不可执在一处,执在一处就是妄心,就不能圆融了。当我们心有所住的时候,视野就变狭窄了,就看不清世界的本来面目了。

  10、我们一般人所说的心就是第六识,就是意识。第六识的根子是第七识,而产生这些识的种子就是第八识,有时也称八识心王。

  11、前五识的浮尘根我们都知道,就是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身体;而第六识的浮尘根在大脑;第七识的浮尘根在大脑到心脏之间的脉管里面;第八识的浮尘根是在心脏里面。

  12、种种色、种种心的存在,就证明了真心的存在,真心是它们的体,它们便是真心的相、用。没有体就无法产生相、用,没有相、用就不能证明有体!

  13、理体与事物不是独立的,体、相、用是不可分的。因此我们说体相用就是一个,即一真法界;体相用又是多个,有种种妙用。所以说真心非一非二,亦一亦二。

  14、世间的一切事事物物都是因缘所生,有生必有死。任何事物都逃不脱成住坏空这四个阶段,这就是辩证法。所以我们说有相之相都是要灭亡的,都是虚妄不实的,都没有自体。那么永恒的、真实的、不灭的东西是什么呢?这就是实相,就是大佛顶如来密因!

  15、只要我们一切放下,心无所住,处处都是净土。如果有所住,就是秽土了。当我们的心清净的时候,当下即净土,自己就是弥陀。这部经重要就重要在时时刻刻打消我们的妄念,让我们回光返照,见到实相。因此本经被誉为禅门要观、教王宏纲。

  16、从现在起我们开始用心念佛,这样就把佛的种子培养到第八识田中,等种子成熟了就可以生西方极乐世界去了。有种子才能生出心愿。

  17、我们的心念不停的动,前念与后念之间没有间隔,促使我们的五根对尘境紧抓不放。念佛法门、参禅法门、密宗的身口意三密加持法门,都是摄持这个作意的,能使我们的心念平和下来,不乱动,就容易入道了。

  18、一切无著就是任何色相都不要贪恋,这就是真心的显现。但阿难并不理解这句话,他偏空了。一切无著,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并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象《金刚经》所讲的一样:“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19、“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说只要为了利益众生,不论什么事情我们都应该去做。学佛并不是不做事,但做事的时候,应该随着因缘,不要粘着在事相上,就好像没有做一样。

  20、一切处一切时都是真心的显现,并不是在内、在外、或在中间,而是无所不在,处处都在啊!所以“一切无著名之为心”并不是没有心,而是处处都是真心的显现。

  21、佛告诉我们:一切事事物物本体是空,并不是说一切事事物物都没有相,相反这些相正是真如佛性的妙用。所以修行不应落入顽空。该做的事情还是应该认真去做,只是不要执著就行了。

  22、接引学人不应该定个死框框,一定要怎么怎么做,而应该根据学人的根基采用不同的接引方法。有的人与禅宗有缘可以直接指示,也可以参话头,还有的人与净土宗有缘,那就应该教他念佛,还有的人与密宗有缘,就应该教他密宗的修行方法。佛法完全要根据学人的根基、因缘而定,不能固定死。固定死就不是佛法了!

  23、八识心王由五彩光圈包裹着,平时由于妄念纷飞,本性光明被遮蔽了。一旦清净下来,就会放射出光明。不要以为只有佛才有光明,其实我们人人都具足光明,而且和阿弥陀佛,释迦佛的光完全一样。

  24、听《楞严经》也是一样,我们不要只根据文字表面的解释,要回归自己本来的心地,回光返照,就能明白佛陀的真义。

  25、在佛打破我们妄心的时候,我们应该回光返照,这样我们就可以证到三摩提,这就是涅槃妙心,就是正法眼藏!佛在这里就是借阿难之口,向我们大众宣说佛法的妙义,使我们能够回光返照,证见本性。

  26、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无明与自性就同时存在,所以叫俱生无明。并不是说先有我们的佛性,后来才生出无明。

  27、由于无明之故,一念认明,颠倒不觉,追取尘境,于是生出贪、嗔、痴等心,造业受报,这就是“业种自然”。

  28、我们修行人首先应该识得大佛顶,如来密因,否则,就是盲修瞎练,这就是“错乱修习”。这样修行,修来修去就象用砂石来做饭,不要说经过一两天,纵然经过象灰尘一样多的大劫,也不能成就。

  29、有很多人知道修行,但不知如何修行,仍不能证得无上菩提,这还是由于无明!这个无明从无始以来一直跟随着我们,要证得无上菩提,就要将无明彻底打破。

  30、无明一旦被彻底打破,就不会存在了。但并不是我们刚刚开悟见性,无明就破除光灭干净了。因为无明细分起来可分为四层,一是见惑,二是思惑,三是尘沙惑,四是无明惑,就是最微细的俱生无明。刚刚开悟只是破了见惑,仍然要继续磨练,才能将无明彻底打破。

  31、我们在家居士,可以结婚,也可以生子女。子女又可再生子女,这就是子子复孙孙。子子孙孙就是无生。所以大家不要以为无才是无生,这个知见是错误的。只要我们不着相,所有相都是佛法的妙用,有就等于没有,有生就是无生!真如佛性一旦离开了色相,就没有一点价值了。

  32、释迦佛在涅槃的时候对大众们说:我没有离开你们,就在你们当中。这就是无所住处涅槃。佛无所不在,处处都在。只是我们心里龌龊,妄想颠倒,看不见佛。只要我们心里清净,随时随地都能看到佛。

  33、其实一切法门的目的都是如此,就是让我们息下缘心,缘心息下,识精顿时显现。

  34、只要我们能息下妄心就可以证到。如果修行人不把握这个关键,那么念念修行,念念造生死,永远也解脱不了。修行人要懂得这个道理并按这个道理脚踏实地去做,息下诸缘,就可以证得大道了。

  35、在心念不行之时,并不是死人,也不是石头、木头,没有知觉,而是灵知了了。这个灵知了了不正是我们的本性吗?这样证道。是何等痛快!

  36、就是由于这个妄想,使我们不只一生一世,而是从无始以来,经过多生历劫,在六道中轮回。但是至今我们仍执着这个妄想,抱着不放。把它当成是真实的,这不就是认贼为子吗?!

  37、现在的师父,将弟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对弟子说:你只有皈依我才好,别的师父都不好。假如你要再皈依别的师父,就好象叛变了一样。这样的师父收取徒弟,是为了名闻利养,这就是妄想执着。

  38、佛对一切人都是一样平等慈爱,只是由于因缘有些差别,从表面上看可能有些亲疏之分,其实佛对众生的心是一样的。

  39、善知识必须理事圆融无碍,如果仅仅说到做不到就不是善知识。

  40、修行要能经得起各种艰苦磨练才行。当然学佛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吃苦,但通过苦行可以磨炼人的意志,消除习气。这与外道以吃苦为目的,执着在吃苦相上是不同的。

  41、在我们内地,人们比较聪慧,只要学佛的人努力上进,不后退就是难行之事。因为有恒心是很难得的。有的人发心一两天很容易,要天天都如此就不容易了。所以修行人要有恒心,要能发勇猛心,这就是难行之事。

  42、真心并不需要诸位费多大力气,只要回光返照,当下就是。只是诸位要有福报,什么福报呢?要敢肯定“噢!这就是真心。”毫无疑虑,这就是多生历劫所培养的善根、福德。

  43、讲经,不能只依文字来解释,应该讲解出经文的真实意义。《楞严经》重要的真实的意义就在于指示我们的真心,这就是心地法门的核心所在。

  44、阿难再三请佛为我们这些未开悟的众生开示,使我们能够离开虚假的幻相,恢复我们本来自在,本来不生不灭的真心,脱离生死苦海,这正是佛的悲心啊!

  45、无生法忍是什么呢?“无生法”就是说一切事物都是不生不灭的。“忍”就是心肯,就是我在这里说法,你们心里肯不肯接受。无生法忍就是说大家能够接受、认可一切众生都是不生不灭的这个真理。

  46、一切色相都是真心的变现,都是真心的妙用。我们可以看见男女老少,饮食起居,山河大地,草木丛林……种种法相,就如同看见我们的真心一样。只要不住着,处处都是法身的显现。

  47、我们平常用功应脱开事相,做任何事都不着相,并不是不做事。做事着相--倒在有边,不去做事--倒在无边,都不对。真如佛性不是死的、不是顽空,它能生种种法相、能起种种妙用。佛性本体不能离开相用,体相用一即三、三即一。

  48、见性实际上是透过事相见到本性,事相都是从自性中流露出来的,不是凭空生出来的。

  49、我们要想亲证这个本体,就必须放舍一切贪求,不住一切形象,或念佛、或参禅、或修密,渐渐脱离妄想执著,心胸宽阔如同虚空,进而豁然打破这个虚空,就会亲证本体、亲见本来面目,那就是见道了。

  50、真空不是断灭,还有个了了分明在啊!这是离念的灵知灵觉,这个知觉没有能知所知,没有能所相对,是绝对的。这才是本命元辰,它的体性就是无相,并不是个什么有相的东西。

  51、无生法忍就是认可法身不生不灭,即亲证妙明真心,也称见性,也称开悟,又叫阿鞞跋致。

  52、见惑和思惑都属有漏,把见惑和思惑这二惑都断尽了就是漏尽。不得漏尽就是没有断尽二惑,那就不能证成阿罗汉果。

  53、修灭受想定,思惑是断不了的。一旦泛起来,更是大得不得了。只好说“相似断”,好象断了,实际是包在里面。见惑迷理,迷于道理,知见不正。思惑迷事,遇到事情就泛起来了,思惑顶难破。

  54、到了开悟的时候,就会刹那打破妄想执著,见到一线光明。为什么只能见一线光明呢?因为我们多生多劫妄 想执著惯了,很难一下子全改过来,妄想执著只打破了一线,所以只能见到一线光明。这就是见性了,妙用也就跟着来了,由于只有一线光明,所以妙用的力量也很微弱。将来随着妄 想执著的减少,光明增加,妙用的力量也增加。

  55、这世做好事,把你前世的罪业减轻了,并不是没减轻。本来等着你的是大苦,这世做事做得好,就可以把前世的恶业减轻一些。人家享福,那是他过去世种的福报,过去世善事做得多。如果这世做坏事,来世也要受苦的。只要做坏事,即使现在不受苦,也会减轻来世的福报,冥冥之中自有减轻。

  56、修行实际上是闹革命,不是革他人的命,是革自己的命。我们要先革凡夫的命,凡夫是执著有的,先革掉;再革二乘的命,因落空、偏空也是不对的,空也得革掉;再革菩萨的命,因菩萨还有法见。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元音老人       愣严要解)(五明学佛网:元音老人       愣严要解)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复元音老人书信 

 楼宇烈教授:楼宇烈教授为《元音老人》一书作序 

 元音老人:成佛的诀窍 

 元音老人:略论禅宗 

 元音老人:净土指归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五讲 结语 八、立证无上正觉道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五讲 结语 七、三修门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五讲 结语 六、修行的必要性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五讲 结语 五、见修行果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五讲 结语 四、大手印要中要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五讲 结语 三、总结大手印三要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五讲 结语 二、大手印乃九乘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