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要点摘抄(五)


   日期:2016/5/27 15:5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今天和大家分享學習《大手印淺釋》第五講的要點摘抄,願我們心密弟子在祖師法雨甘露的滋養下茁壯成長,早證菩提,救度眾生。

  第五講 法而真实即是真正大手印之行

  (1)大手印三要乃统一的整体

  (2)大手印乃九乘佛法之精髓

  (3)再次总结大手印三要

  (4)大手印要中要

  (5)见、修、行、果

  (6)修行的必要性

  (7)三修门

  (8)立证无上正觉道

  1、 “见宗”才是正知见。“定”者,不是死定,而是活定。故空悲双融方为正定。“行”者,内不随妄念迁流,外不为境界所动,令心如河流,任运自然住,保任于惺惺寂寂。这才是正行。

  2、念者,今心也,即当前一念心。佛者,觉也,即真如自性、一实相印。见、定、行三要之行法,令心念念在觉,不离一实相印,正是“实相念佛”。

  3、无有正见,就无有正定;无有正定,就无有正行,哪来正果?经云:因地不正,果遭迂曲。是故只有正见、正定、正行,方能证见真如佛性,结果成佛。

  4、修行的四个阶段,即先树立解脱正见,然后修定以摄伏散乱之心,心定之后在事境上磨练(六度万行),最后证成佛果。

  5、见到了宗旨,也就是明心见性了。见宗之后,就不会向外求取,不会心外求法,不会再落入外道了。你那里有再大的神通显现,我这里也丝毫不动摇,脚跟站得很稳。如果没证到这个地步,就站不稳脚跟,难免要动摇的。

  6、先要认识本体,然后从本体起修。识得妄念与烦恼正是本体的妙用,既不跟它跑,也不压制它,让它自起自灭、起灭随无。只须认得本体,把一切都摄归本体。

  7、要成道,必须修这个“无失要道”,其它的法不过是台架与助伴。不修这个心地法门,就不能成道。若不认识真心,怎么能成道?若不知道真心起现妄念正是妙用,不知道妄念正是真心的本觉智慧相,只是压念不起,即使把妄念压死了,也是不能成道的。

  8、一切妙用都是光明,比如脑子一转,这件事应该怎么做,这个人应该怎么接待,这也是光明,不一定非要看见亮光才是光明,一切妙用都是智慧光明相。

  9、法性、佛性,其性本空,故称空性。一切东西都具空性,都不可得,谓之“性空”。其性是空,是真空之本性。其空性,本来就不动不摇、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不减,这叫本住。

  10、心空了之后,般若大智慧朗然现前,凡夫的感情荡然无存。无情乃大情,大悲心自然就生起来了。这就是“空性与大悲双运”,这就是“要道”——修道的要点、成道的要点。

  11、证得空性,就是有了智慧;起现大悲,就是有了福德。广度众生、为众生服务,才有福德。如果只有智慧,没有福德,或者福德资粮不够,是不能成佛的。

  12、我们要福慧双修,只是修慧、修空,不修福,不为众生做事,福德不圆满,就不能圆成佛果。阿罗汉发心小,只顾自度,不度众生,不为众生服务,只是智慧具足,而福德不具足,故不能成佛,他必然会“回小向大”的。

  13、大菩萨初发心就是为了广度众生而发,他说:我学佛不是为自己,是为众生而学的。比如众生在大海里快要淹死了,我要去救他,但我不会游泳、不会救生术,那怎么救啊!我学佛自度就是先学游泳、学救生术。学会之后,本领大了,我就去度众生。自度只是手段,度生才是目的。学佛是为众生,不是为自己,这就是大心菩萨。

  14、把这妄念和法身妙用融为一体,法身妙用就是妄念,妄念就是法身妙用,无二无别。仍以波浪和水为喻,不仅波浪息下来完全是水,即使波浪不息下来也完全是水。

  15、正起念时,也不见有念可起,这叫坚固而定。并不是一个念头不起,死在那里不动。我们利用妄念,待人接物,处理日常事情,并不是跟着妄念跑。我们的真心仍然是不住不随,不动不摇。

  16、如猫捕鼠,猫伏在老鼠洞口,老鼠刚一冒头,猫立即扑上去。老鼠喻妄念,你时时警觉如猫,妄念一露头,立即追究它的来处。妄念息下,你就看着它的灭处。这就是参禅法门,目的也是使“念无连续”。这样久久用功,念有连续由熟变生,念无连续由生变熟。功夫成熟,触机遇缘,能看之心、所看之念于一刹那化于无形,“嚯”地一声,能所双亡,根尘脱落,那你就证成大道了。

  17、“不是不见,不是不闻,了了觉知,不着见闻。”这样作功夫,决定能成大道。“为一切要中要”,这是一切心要中的心要。修法要有诀窍,这是所有诀窍当中的最重要的诀窍。

  18、“真实”,只有真如佛性才谈得上真实,故称“实相”。实相无相,无相而无不相。“法尔”,本来如此。我们的佛性,本来就是如此真实,与修行无关,本来就光明无量、妙用无穷。

  19、你要知道一切境界都是法身的妙用,通过境界识得真心。真心如镜,境界似影,只认镜子,不认影子。这样作功夫,就是最上乘的大手印,就是最圆满的法门,就是最快的成佛之道。

  20、妙明真心,就是本觉智慧,它本来无相,本来无住,本来不动。它遍虚空、满法界,本来没有散乱。无论上天堂还是下地狱,它都是常恒不变的。

  21、我们在做保任功夫,即守护自心时,不要起任何对治、取舍、修正之心,时时处处放下一切,空灵无住,方与真心契合。这样才能证成大道。

  22、自性本来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来不去,不增不减的,你却动动摇摇、来来去去、生生灭灭,不相应啊!我们要时时刻刻与本性相应,无住、无缘、任运,在在处处不违越自心明净本体。

  23、真要了生死,就要发大誓愿,不能怕吃苦,要于行住坐卧中努力用功。仅靠两小时,三、四小时的打坐还不够,还要时时刻刻警觉,不为境界所迷,保护清净的本性。

  24、不分别绝不是不知好丑,我们讲的是不能“分别不息”,不能念念相续、刹不住车。起用的时候善恶分明、是非宛然,用过之后便无有粘滞,无有爱憎取舍,不留痕迹。若能如是,即现量而比量、比量而现量,这并不是分别。是好、是坏,心里清楚得很,但并不是偏爱好人、厌恶坏人,我们希望坏人转化为好人,希望好人更向上。

  25、不分别绝不是黑白不分、是非不辨。而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不为一己私利而爱憎取舍。这就是现量而比量、比量而现量,虽然现量没有分别,而比量还是知道好丑。我们的佛性是有知觉的,不象木头、石头,但却不可有分别执着。如果分别执着,岂止是违犯三昧耶,那是六道轮回的种子,甚至要下地狱的。分别执着,后患无穷啊!

  26、三藏十二部佛法,浩瀚无边的教义,统统能明了于心。三藏十二部无一不是描绘真心的,你领会了真心,就掌握了真谛。你就是家里人,不再是门外汉,自己家里的东西,你当然是一目了然而无所余。三藏十二部经,没有什么地方疑而不明,没有什么地方不能解释,统统地知道,没有剩余的东西了。

  27、观心就是警觉地看着念头起处。念头来了,问它从什么地方来;念头息下去了,问它到什么地方去。观心就是观照,观察它、照住它,这样,念头就不会乱起乱灭、迁流不息了。

  28、正用的时候,即正观心的时候,不要分别它是真心、妄心。用到妄心不动的时候,能观之心、所观之念,就会一时脱落,那就“能所双亡”了,能观之心、所观之念都没有了。若不观照,就不会能所双亡,就不会脱开,所以一定要观照。

  29、看见念头是好事,这是慧光初显。你希望一下子就不起念,正如希望一步登天一样,哪有那么快啊?这是学人的通病,都想一下子成功,一下子成佛,没有这么容易。说难也不难,晓得方法之后就去做,今天做、明天做、后天做,几年功夫一定能成功。想一下子就成功、一天就成功,没有这样的事。

  30、什么是执着?盯在一桩事情上放不下、脱不开,就是执着。什么是遍计?就是普遍地计度、算计,没一样东西放得下,样样都要。这就是法相宗所讲的“遍计所执性”。

  31、我们修行人就要把这些东西放下,一切放下,放不下不行!放下就是超离,“超离一切边见、执着、遍计,方为真正见中之王”,这样做,才是正知见,才是见中之王。

  32、自心明体,就是我们自己的本性,它是光明无量、智慧无穷的,所以叫明体,光明就在我们的本体上。必须丝毫不散乱,丝毫不为外境所引诱而离开自性本体。如果跟着境界跑,胡思乱想,那就散乱了。要时时刻刻在本性上看得真切,保持得住。这样才是真正修中之王。

  33、禅宗里有句话:“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就是告诉我们要时时警惕觉照,不随妄念转。如果跟着妄念跑了很远、很久了,你才知道,那就不好了。念尽管起,但一起我就能看见它。一看见它,不理睬它,就照破了。照破就是毫不散乱,这才是真正修中之王。

  34、先要知道自心明体是怎么一回事,再保护这个自心明体。念佛也好,持咒也好,观照也好,目的都是保护这个自心明体。这是先决条件,非常重要。这样用功,一定能成就,故称“行中之王”。

  35、我们本来就是佛,本来就没有离开大道。我们的本体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还有什么圣和凡、上和下、生死和涅槃呢?究竟处没有这些相对,你还希求什么呢?真正证到了本体,就无圣无凡,圣人、凡夫都是一体,都是本来的光明自性。

  36、尽管起妙用,本体仍是如如不动。功夫到这里才算到家,还有觉照在,那就还没到家。但也不是一下子就能这样,总是要经过提起觉照的阶段。要觉照、觉照、再觉照,把它照熟了,就象人在空气中,忘记了还有空气。

  37、若不觉照、不作功夫,怎么证果呢?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生下来就成佛的人是没有的。因为他的无明还在,总是着相。要证成道果,就须从开正知见起步。第一步,“啪——”,打开本来了,啊!这是我的自性!第二步,时时处处用功保护它。第三步就是证果。

  38、“无念”并不是无记。无记是什么呢?就是象木头、石头一样,一个念头都没有,即所谓“无记空”。无记空就是“灭受想定”,灭掉了“受”和“想”,不接受外界的任何信息,没有任何思想活动了。无记空是“无始无明”,不是好东西,不要把它当成好东西看。

  39、出世修行的方法很多,如果今天修这个,明天修那个,也不行。要一门深入,受持一个法,一直修到底。

  40、安安闲闲、宽宽坦坦,令身安住,心里没烦恼,没有牵挂,总是心平气和、轻松愉快,身体就会好,病也不大生了。这样住在世间,才可以用功修法。这是身修。

  41、我们学佛法、修解脱道,必须一门深入,其它东西都不要去瞎弄。世间无益的话不要讲,无益的咒语、课诵也不要去念。我们要做到“三少”:要心中事少,口中语少,腹中食少。

  42、心里装着成套的与解脱道无关的空理论放不下,有什么用啊?分析它、推论它,是“戏论”;思念它、评价它,是“思量”。应该“离戏论思量、比对心想”,心里空空净净,远离戏论思量,还要远离比对心想。

  43、我们的真心本来就象虚空一样,不曾动过。现在我们认取真心,就要“心等虚空,超绝一切分别”。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我都无所谓。虚空能容万物,我也能容万物。十方世界在虚空当中,十方世界也在我心中。

  44、我们修法的人,要注意了:不要记座数!不要念叨我已坐了几百座,还差多少就满千座了。不要记啦,赶快放下,记次数是不行的,这是等待心,要不得!脱开的景象是忽然之间爆发的,作功夫成熟了,自然会爆发。不要有等待心,还是努力地修吧!一听到我说“轰隆”一声,你们不要认为就象听到打雷的声音。不是的,只是有这么一个意境,你觉得“轰隆”一声,别人是听不到的。最重要的是好好做功夫。做功夫,它自然会来;不做功夫,它就不会来。你期待它,等着它,有了这个等待心,它也不会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元音老人       大手印浅释)(五明学佛网:元音老人       大手印浅释)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复元音老人书信 

 楼宇烈教授:楼宇烈教授为《元音老人》一书作序 

 元音老人:成佛的诀窍 

 元音老人:略论禅宗 

 元音老人:净土指归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五讲 结语 八、立证无上正觉道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五讲 结语 七、三修门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五讲 结语 六、修行的必要性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五讲 结语 五、见修行果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五讲 结语 四、大手印要中要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五讲 结语 三、总结大手印三要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五讲 结语 二、大手印乃九乘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