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印光大师:一生极力提倡读诵的书《了凡四训》


   日期:2016/5/29 14:5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大家对“命中注定”这个词都耳熟能详了,也许有人要问:是不是真有“命运”这回事呢?如果有,我们能不能改变既定的命运呢?答案是肯定的——有,而且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去改变!

  《了凡四训》,就是这样一本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作于六十九岁,全文分四个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虽然文章篇幅短小,但是寓理内涵深刻,兼融儒释道三家思想,尽现真善美中华文化,通过“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章,论证“种瓜得瓜”、“善有善报”、“积极进取”、“有愿皆成”之理。平实而无虚华,深奥而不迷信。所以数百年来历久不衰,为各界人士欣然传诵,时至今日,仍然是脍炙人口、滋育身心的杰作。

  《了凡四训》这本书是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以此来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并且以他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来“现身说法”:在早期验证了命数的准确性,到后来进一步通晓了命数的由来,说明了人们完全可以掌握和改造自己的命运、自求多福的道理。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了凡先生在没有遇到云谷禅师前,光是知命认命,听凭命运的安排,那是消极而被动的;而在后期根据立命之学自强不息地改造命运,则是积极而有益的。他教导子孙后人以正确的处世做人之道,照此实践,也既是自利利他之道。

  读了《了凡四训》,可以使人心目豁然,信心勇气倍增,亟欲效法了凡先生,来改造自己的命运。所以说《了凡四训》实在是一本有益世道人心,转移社会风气不可多得的佳作。愿您读完此书后,能走出被命所运的阴霾,成为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智者,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古来制定家训或家规是中国家庭教育的一大特点。《了凡四训》中立身、处世、为学、修德、立业的经验总结,越来越被后人誉为家教典范。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目前不仅被家庭接受,更被国内外许多企业乃至社会多个层面列为典范教材,了凡先生一生不是显官,没有做到高位,而日享盛名,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清朝时期的“中兴名臣”曾国藩对《了凡四训》最为推崇,读后改号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曾国藩还将此书列为子侄必读的第一本人生智慧之书。

  近代著名学者胡适先生则认为,《了凡四训》是研究中国中古思想史的一部重要代表作。

  四百年来,这篇家训不仅流传于中国各地,为书香门第奉为“传家之宝”,也对日本政经界发挥了深远的影响力。

  日本著名汉学家、阳明学大师安冈正笃先生,面对本书推崇备至,他建议日本天皇及历任首相将此书视为“治国宝典”,应当熟读、细读、精读;凡有志执政者,应详加研究。

  安冈正笃先生盛赞此书为“人生能动的伟大学问”,这篇中国家训不仅对当时明治时期的日本青少年产生了巨大影响,迄今为止仍然深深教化着日本政经界的高层人士。所以,《了凡四训》对一百年来的日本社会,具有深厚的影响力,值得各界有为有识的精英再三研读。

  和安冈正笃先生一样,日本著名的企业家,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的缔造者、唯一健在的“日本经营四圣”之一的稻盛和夫先生也对本书倍加赞誉。稻盛和夫在他长达四十二年的经营生涯中一手创造了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却在退休时把个人股份全部捐献给了员工,自己皈依佛门,转而去追求至高财富。他认为,人生就是提升心智的过程。

  稻盛和夫先生早年有幸读到《了凡四训》并将其作为人生指导。他后来在其著作中说道:我邂逅了袁了凡所写的《了凡四训》,顿时得到了顿悟的感觉,原来人生是这样的,在《了凡四训》当中写到:每一个人的人生其实事先都已被上天所注定,大家都有各自的人生,每个人都会按照命运去度过自己的人生。但是人生当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经历,在遭遇到每次经历的时候,每个人心中怎么去想,怎么样描绘自己的愿望。这种想法、信念,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在中国会把它称之为“因果报应”,也就是说如果你心中想的是好的事情,你做的事情是善事的话,肯定会得到好报。相反,一个人如果居心叵测,做一些恶事,肯定会得到恶报。每个人要有关怀他人的慈爱之心,这样的话,你的命运肯定会改变,这本书也写到了人的命运虽然是天生注定的,但是并不是无法改变的宿命,而是可以改变的。所以,我得到了启示,从此以后,我就认为:必须要美化、净化自己的心情。

  一位智者说:为人父母者,欲子孙贤孝,不染恶习,宜于子女同诵此书,则一室祥和,传家久远;为人师长者,欲学生品德纯正、学有所成,宜诵读此书,则师道尊严、教育落实;为官者,诵读此书,自能积功累德、为民造福;为商者,熟读此书,则取财有道、累富如法、大吉大利;受刑人熟读此书,则浪子回头,当下转念。斯言诚哉!

  印光大师 《了凡四训序文》

  一、利根直探心源——顿修

  圣贤之道。唯诚与明。圣狂之分。在乎一念。圣罔念则作狂。狂克念则作圣。其操纵得失之象。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可不勉力操持。而稍生纵任也。明之一字。乃存养省察。从凡至圣之达道。然在凡夫地。日用之间。万境交集。一不觉察。难免种种违理情想。瞥尔而生。此想既生。则真心遂受锢蔽。若不加一番切实工夫克除净尽。则愈趋愈下。莫知底极。徒具作圣之心。永沦下愚之队。可不哀哉。然作圣不难。在自明其明德。欲明其明德。须从格物致知下手。倘人欲之物。不能极力格除。则本有真知。决难彻底显现。欲令真知显现。当于日用云为。常起觉照。不使一切违理情想。暂萌于心。常使其心。虚明洞彻。如镜当台。随境映见。但照前境。不随境转。妍媸自彼。于我何干。来不豫计。去不留恋。若或违理情想。稍有萌动。即当严以攻治。剿除令尽。如与贼军对敌。不但不使侵我封疆。尚须斩将搴旗。剿灭余党。其制军之法。必须严以自治。毋怠毋荒。克己复礼。主敬存诚。其器仗须用颜子之四勿。曾子之三省。蘧伯玉之寡过知非。加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与之相对。则军威远振。贼党寒心。惧罹灭种之极戮。冀沾安抚之洪恩。从兹相率投降。归顺至化。尽革先心,聿修厥德。上行下效。率土清宁。不动干戈。坐致太平矣。如上所说。则由格物而致知。由致知而克明明德。诚明一致。即凡成圣矣。

  二、钝根断恶修善——渐修

  其或根器陋劣。未能收效。当效赵阅道。日之所为。夜必焚香告帝。不敢告者。即不敢为。袁了凡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命自我立。福自我求。俾造物不能独擅其权。受持功过格。凡举心动念。及所言所行。善恶纤悉皆记。以期善日增而恶日减。初则善恶参杂。久则唯善无恶。故能转无福为有福。转不寿为长寿。转无子孙为多子孙。现生优入圣贤之域。报尽高登极乐之乡。行为世则。言为世法。彼既丈夫我亦尔。何可自轻而退屈。

  三、格物致知之真义

  或问格物乃穷尽天下事物之理。致知乃推极吾之知识。必使一一晓了也。何得以人欲为物。真知为知。克治显现为格致乎。答曰。诚与明德。皆约自心之本体而言。名虽有二。体本唯一也。知与意心。兼约自心之体用而言。实则即三而一也。格致诚正明五者。皆约闲邪存诚返妄归真而言。其检点省察造诣工夫。明为总纲。格致诚正。乃别目耳。修身。正心。诚意。致知。皆所以明明德也。倘自心本有之真知。为物欲所蔽。则意不诚而心不正矣。若能格而除之。则是慧风扫荡障云尽。心月孤圆朗中天矣。此圣人示人从泛至切。从疏至亲之决定次序也。若穷尽天下事物之理。俾吾心知识悉皆明了。方能诚意者。则唯博览群书。遍游天下之人。方能诚意正心以明其明德。未能博览阅历者。纵有纯厚天资。于诚意正心。皆无其分。况其下焉者哉。有是理乎。

  四、深明因果·止恶修善

  然不深穷理之士。与无知无识之人。若闻理性。多皆高推圣境。自处凡愚。不肯奋发勉励。遵循从事。若告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果。或善或恶。各有其报。则必畏恶果而断恶因。修善因而冀善果。善恶不出身口意三。既知因果。自可防护身口。洗心涤虑。虽在暗室屋漏之中。常如面对帝天。不敢稍萌匪鄙之心。以自干罪戾也已。此大觉世尊。普令一切上中下根。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之大法也。然狂者畏其拘束。谓为着相。愚者防己愧怍。谓为渺茫。除此二种人。有谁不信受。

  故梦东云。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于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夫心性。此理。势所必然也。须知从凡夫地。乃至圆证佛果。悉不出因果之外。有不信因果者。皆自弃其善因善果。而常造恶因。常受恶果。经尘点劫。轮转恶道。末由出离之流也。哀哉。圣贤千言万语。无非欲人返省克念。俾吾心本具之明德。不致埋没。亲得受用耳。但人由不知因果。每每肆意纵情。纵毕生读之。亦止学其词章。不以希圣希贤为事。因兹当面错过。袁了凡先生训子四篇。文理俱畅。豁人心目。读之自有欣欣向荣。亟欲取法之势。洵淑世良谟也。永嘉周群铮居士。发愿流通。祈予为序。因撮取圣贤克己复礼闲邪存诚之意。以塞其责云。

  净土法门法师,是与圣严、星云等合称为“当代四大名僧”,以他的讲座编成的讲佛系列之《净土法门法师讲<了凡四训>》一书中,对《了凡四训》作了详细、透彻的阐述。《了凡四训》是净土法门法师接触佛法第一本念的书,它对净土法门法师的影响非常之大,可以说影响了一生。《净土法门法师讲<了凡四训>》是净土法门法师于2001年4月16日在凤凰卫视摄影棚起讲的,这是将原文逐段阐释的一个讲座,是阅读《了凡四训》的基础入门书。

  近代佛门高僧,印光大师,一生极力提倡读诵此书,并不断鼓励大家认真研究、实行、讲说,以培福修慧、净化人心。他的弘化社,印送此书约有百万册以上,足见它的重要性。

  人类文明到了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已经掌握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宇宙知识,人们都在探求宇宙人生的真相,以解决生命的问题,亦既生死方面的问题。佛法,这一博大精深的宝藏,可以提供和满足这方面的需求。而《了凡四训》阐明了佛法中的许多根本道理,所以它也是佛法的基础和修行学佛的基础。

  佛法,分世间法和出世间法,而以出世间法为究竟。在世间法中阐明了十方无量世界成、住、坏、空不停演化着的世界观;和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迁流,无始无终生命之流的人生观。在那千差万别的境缘之中贯穿着一条因果规律:因果相续、自作自受,而能恰如其分、毫厘不爽,由此形成了三世因果和六道轮回。

  佛教,虽然重视世间法,但是更重视出世间法。因为世间法毕竟是迁流无常、虚妄不实的。宇宙总是成、住、坏、空般不停地演化着,人类也莫不经历着生、老、病、死的过程,其中没有一个真实不变的实体。因此有大智慧的人们,还必须进一步探求究竟解脱的出世间法。当然,人生在世离不开世间法,佛法也不能离开世间法,所以我们要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了凡四训       印光大师)(五明学佛网:了凡四训       印光大师)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悼印光大师文 

 净界法师:净界法师:印光大师说佛号的功能 

 楼宇烈教授:略论印光大师的念佛法门 

 蔡惠明居士:印光大师与弘一大师的法缘 

 蔡惠明居士:至诚恭敬 修习净业——纪念印光大师圆寂五十周 

 正如法师:印光大师的佛学思想 

 陈星桥居士:印光大师与佛教自身建设--纪念印光大师圆寂六 

 张秉全居士: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印光大师殊胜开示之六 

 张秉全居士:发大菩提,生真信愿。竭诚尽敬,唯佛是念——印 

 张秉全居士:八句名言,往生津梁——印光大师殊胜开示之三 

 张秉全居士: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张秉全居士:印光大师殊胜开示的句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