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真堪布:佛在经中讲过,两种人可以解脱


   日期:2016/5/30 19:4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你要有惭愧之心。作为凡夫,肯定有很多毛病,肯定有很多犯错的时候,如果有惭愧之心,还是有机会,有希望的;如果没有一点惭愧之心,这个人就没有机会,没有任何希望了。所以,有愧是很重要的。

  佛在经中也讲过,两种人可以解脱,一种是不犯错误的人,一种是犯错误知道忏悔的人。我们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但是犯了错误以后,若是有惭愧之心,一切过错,一切所造下的恶业都能清净;若是没有惭愧之心,就没有办法清净,所以惭愧之心很重要。

  大家对自己所做的恶业和自己的很多毛病,有一种厌烦心,这叫惭愧之心。

  我们有很多毛病,但是自己根本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就更为严重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经典、论典呢?第一,通过学习能发现自己的缺点和毛病;第二,发现以后可以改正。第一步是发现,第二步是改正。

  首先要发现。我们应当了知什么是坏事,什么是恶事。恼害自他的一切行为都是坏事,直接或间接给自他带来痛苦的都是恶事。若要仔细了知这些,还要学习更多的经典和论典。了知之后要返照,在自己的身心上去找这些:自己有没有做过坏事,心里有没有存这种坏心,自己有没有做过恶事,内心有没有恶念。这样去找,才能找到。

  在《二规教言论》中先讲智慧,后讲惭愧。之所以先讲智慧,是因为你得先有智慧,有这种分别善恶、好坏的能力啊!现在有些人把坏事当成好事,把恶事当成善事了,这就是缺乏智慧。这种人很难发现自己的过失,很难发现自己所造的恶业。

  为什么没有这种惭愧之心呢?为什么生起的惭愧心不强烈,一点力量都没有呢?主要是自己没有发现,或者发现得不彻底。一个凡夫不可能没有过失,不可能没有做过这些恶事。所以先要了知,这点很重要。

  我们要学习和研究经典、论典,这是很重要的。很多人不愿意研究经典、论典,不愿意闻思,这种人就像水里的石头一样,泡一百年也不会变软,这种人根本不了知,也无法发现自己的缺点和毛病,怎么能生起惭愧之心呢?

  其次要改正。只有你发现、了知了自己有问题,才会生起惭愧心。只有具足惭愧心,你才会改,最后彻底改掉了,就圆满了,这是改变命运唯一的方法。

  现在很多人想改变命运,因此而不择手段,诸如抢、偷、骗等各种手段。但是这些能否改变命运?不能!

  也许有些人会产生疑惑:“能啊,你看某某人通过偷盗的手段,挣了很多钱,现在有别墅,有奔驰、宝马。”这种行为会令他曾经积累的福报迅速耗尽。他今生今世得到了人身,说明他曾经做过善事,也积累过一些福德,否则不可能得到人身,肯定还在地狱。既然他得到了人身,说明他还是有点善根福德的。但这些善根福德现在被迅速耗尽,迅速穷尽。他这样随心所欲地享用、享受,这些善根福报耗尽之后,他的前途一片黑暗,出脱无期。之所以这样讲,因为善恶因果是自然规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丝毫不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种瓜了肯定得瓜,你种豆了肯定得豆,这是自然规律,并不是通过其他渠道得到了豆。同样,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也是自然规律。所以,不要看眼前的境况,要有智慧。

  所谓“站得高,看得远”。你站得不高,看得肯定不远。你自己要有知识、智慧,这样才能看得广,看得远。什么叫知识,什么叫智慧?看得远,看得广。看得越广越有智慧,看得越远越有智慧。我们伟大的佛陀讲的是三世——前世、今世、来世啊。不要只看眼前的境况,不要相信眼前的所发生的这些,诸如某某人通过欺骗、诈骗的手段,获取了很大的利益,他发财了,他升官了……表面上看是这样,但实际上这不是什么好事。

  大家不要犯错误,一定要有智慧,有取舍的能力。首先要观察,要了知,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些毛病,然后才会生起惭愧心。有惭愧心,就会改,改了就好了。所以惭愧心很重要。

  但是在惭愧心前面讲了智慧,智慧也很重要。智慧是根,若是没有根,是不会有惭愧心的,即使有了也不是正确的。现在很多人有时候也做善事,也做一些功德,但是因为缺乏智慧,所做的实际都不是功德,都不是善事。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解脱       达真堪布)(五明学佛网:解脱       达真堪布)  

 杨惠南教授:论前后期佛教对解脱境的看法 

 洪修平教授:《智慧与解脱——禅宗心性思想研究》序 

 洪修平教授:人心,佛性与解脱——中国禅宗心性论探源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漫谈从生死解 

 法界法师:药师经释义 第十四、供佛解脱众难分 

 法界法师:药师经释义 第十一、供佛解脱众怖分 

 正如法师:《佛遗教经讲解》戒是解脱之本 

 陈红兵教授:出世与入世:佛教解脱论的双重维度 

 郑石岩教授:禅悟与实现 第七章 悟、醒觉与解脱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四讲 大手印之行 一、认识“解脱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 四圣谛与缘起与大乘不共慧 

 体方法师:你是要迈向解脱呢,还是要迈向情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