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没有忆念死亡,你修行不过是装样子


   日期:2016/6/2 20:0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这个世界能带给我们色彩和价值,让生命绚丽地发光,但是也能让我们迷失与彷徨。死亡正在步步逼近,但对世界的执着和贪欲让我们忘记了有生必有死的轮回法则,所以我们懈怠、无限度地迷恋在物欲世界的享受里。当看到时钟的指针在不断旋转的时候,记得提醒自己,我们一直在和死亡共舞。

  死亡的降临没有定准,有时,死神会如晴天霹雳一样骤然而降。洪水、地震、车祸、火灾、恶疾从来不会和我们预先打招呼而突然到来。与其说死亡来得“太突然”,不如说,是我们把生命看得过于坚固。事实上,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即是变化、是无常!

  无论你的身体多么健壮,患上重病时连站立的姿势都做不到,只能倒在床上、痛苦呻吟、等待死亡。无论你多么有学问、有智慧,死神来迎接的时候,那些技术、知识也一无用处,最终无法避免四大分解的痛苦。低至蝼蚁含生,高至君王将相,无论身居在隐洞深穴,或是宫殿楼阁,死亡来临时都无处躲藏,没有生存的自由。

  死亡像海上的风一样说来就来,死神不会接受任何人的私贿,也不容任何辩说。不管你是高官权势还是普通百姓、是高幢下的上师还是为人役使的奴仆、是富翁还是乞丐、是智者还是文盲、长得美还是丑,最终都得灰溜溜地走向后世。无论你有多少想去做、想继续完成的事,有多少家人、财产、工作要去守护,都不得不放手,很不情愿地离开这个世界。

  死神不一定只迎接老者:有的中年时去世,有的壮年时命终,有的年幼时夭折,有的还未出生就丧命于腹中了。要知道,从生命诞生的一刻起,死亡就会像月下的阴影紧随身后,只是早晚、先后不同而已。

  在面对死神的关头,除了正法,世间的一切对于死亡和后世都没有真实的意义。我们现在正是拥有珍宝人身、遇到了具德上师和正法、财富充足、身体健康、时间充裕的时候,在因缘和合、顺缘具足的此时,应当修持对今生和来世都有实义的正法,这是对自己最大的恩惠和关怀。

  首先,回忆一下自己已故去的亲人、爱人、朋友的死因——车祸、地震、溺水、癌症、仇家的杀害……思维历史上最有实力、最成功的人——君王、富豪、名人、明星、法-王,现在只剩下一个名字而已,不久以后,连名字也没有人知道了。要知道这是原本的真相,不是凭空想象。这样去观想,只是让我们更加确信除了死亡,没有其他去处。可以致死的原因处处都存在,谁都不能保证下一刻是安全的。但是可以确定的是:百年之后,现今世界上的众生都不在世了。

  然后这样观修:想象自己真的死了,躺在又硬又冷的床板上,身上盖上白布(藏地是用绳子捆绑的),亲友、儿孙围绕在身边一边烧着纸钱,一边痛哭哀嚎着。这时,自己心里非常难过,心想:除了死亡,的确没有其他的去处了,世间的一切都得抛下,然后慢慢接受死亡的事实。这样反复观修,心里对今生的家财享用、对亲友的贪执都会慢慢减弱。如同在狗的面前放一把草,给患胆病的人吃酥油一般,对今生世间没有半点贪恋。

  再思维:离开人间的时候,身边的一切自己都带不走,心中只有赤裸裸的恐惧和分离的痛苦。这时,没有依靠,无人救助,唯一能祈求的只有上师三宝,唯一能带走的只有今生所积所修、对未来和众生有益的善业功德。这时,会感到从心中涌出一股暖流,这是慈悲的喜悦。这样反复观修以后,就会了解轮回的确是痛苦的自性,一生唯有修行最有意义,对待众生会更慈悲、宽容、和睦友善。人生短暂,如果唯造恶业度日,未来只有感受痛苦,感受成熟的业果,所以要认真地看待生命。

  祈祷:世间的富贵就像山顶上的云雾,新友旧识只是集市上匆匆相遇的过客,变化不定的苦乐像昨夜的梦,世间这虚幻的本性是无法改变的。脆弱的身躯会在业缘的作用下显现,幻如彩虹;又在无常的阳光照耀下,烟消云散。当陌生的死神带我们离开这里的所有、走在后世的长路上时,祈祷究竟依处的三宝慈悲护送!

  或者可以这样观修:早上醒来时,观想自己获得了新生命,并且得到了暇满人身,周密地观察轮回的痛苦而修出离心;中午观想自己的生命已经度过一半,观察众生的痛苦而修菩提心;晚上观想自己已是风烛残年,接近死亡而观修无常;入睡时观为自己去世,回向一切功德,祈祷发愿;梦中观想为中阴阶段;第二天醒来时,观为进入下一世。坚持这样观修,能很快生起无常的正念。

  忆念死亡是一切修法中最殊胜的修法。一个从来没有思维死亡无常的人,和没有修过法的人无异,除了留下一个修法的形象,佛法不会融入内心,也不会生起修行的功德,遇到违缘时,就会生烦恼,退失信心。深思死亡无常的人,知道一切都在变化,会幻现也会消失,不会再找一百个、一千个理由拖延修行。我们要像过去的那些高僧大德一样重视死亡无常,时时为死亡做准备,经常提醒自己。这样就能不忘修行、不忘众生,不失正念,珍惜宝贵的生命。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忆念       修行)(五明学佛网:忆念       修行)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