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学佛不是休闲


   日期:2016/6/4 19:3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君子之道,譬如远行,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远行的人不必害怕路途的遥远,只要坚定方向,走好每一步,自然能到达终点。学佛也是如此,它是一个系统、完整、长远的过程,每一个阶段有不同的修行重点与方法,修行人在其中,只需要迈出眼前这一步。

  皈依的好处是:给自己的心灵找个家,给自己的无限生命找一个引导觉悟的老师。皈依是学佛的开始。把它当成学问,就成了“佛学”;把它当成生命的指导,就是“学佛”。对于佛弟子而言,佛法是佛陀指示的觉悟之道,是修行的指南。

  真正的学佛是学习佛陀看待世界的心态、为人处事的原则,并身体力行。学佛的过程分为“闻、思、修”三个方面,在网上看一些学佛资料属于“闻”的部分,但只做到这一点远远不够。另外,网络上鱼龙混杂,在网上学习应当谨慎。跨入修行之门的前提是找到师长。

  学佛最根本之处在树立宗旨、大愿,有了这个,一切的佛法才有主线,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许多人学佛修行,只是为了摆脱当下的障碍,解决眼前的问题,这只是方便的修行,不是真实的修行,也就很难得到大受益。

  我们必须对自己为什么学佛,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以及佛法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有着清晰而坚定的认识,在遇到境界时才懂得如何去把握自己的心态及身语。不然的话,我们就还是在世间的思维中,以世间的观点来认识佛法,所以感到矛盾重重。认识并降伏内心的烦恼,才能超越伤害与被伤害的轮回。

  我们学佛、修行,本来就是要来改善自己、提升自己,正因为有不足才要学习,不能觉得“我不行”,“我做不到”就不去做。正是要学了、做了才“能行”,而不是要有能力了才去学、去做。要把目标放在心中,而不是把困难担忧放在心中,前者是正念,后者是妄想。

  学佛是要减少妄想、烦恼,要明白学佛的意义,而非教条化的认识,把佛法当做束缚与压制。他人不对的地方,我们不必附和、效学,要坚持自己的立身行事之道;对人不要厌恶、对立,世人本就都是有烦恼的。把握好自己的心,磊落坦荡、不挂尘埃,效学佛菩萨悲智双运的境界。“处众以和,贵有强毅不可夺之力;持己以正,贵有圆通不固执之权。”

  学佛是为了降伏烦恼、破除我执,这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学佛立刻就能变得清净、智慧,天下没有无因之果。在修行的过程中,仍然会有许多烦恼、过失、起伏,对这些要有清醒的认识,不应惊恐疑惑,也不要灰心绝望,要回归到修行的本意,用平常心长长久久地努力。

  学佛,要培养对因果的信心、对烦恼的出离、对众生的慈悲,自己生起了哪一个?切勿以佛法作为衡量他人的尺子,让自己走到佛法的反面。学佛是教我们要有正确的追求,不是一味放下,否则就会迷失方向。

  学佛,一是要依止师法友团队,二是要励力实践。这两点非常重要,而现在很多学佛者却都没有做到,甚至没有认识到。学佛容不得半点虚假,讲一些理论听起来很美,却与自己身心脱节,终无大益;更不是神神秘秘,整天说一些自己也不懂的名词,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中。

  学佛,有从理入,有从行入,但不管从哪个门入,目标都是一致的,故学佛首要的是建立宗旨。根本抓住了,其他一切都是支分,是方法,是步骤;根本没抓住,就会抓住这个否定那个,在支分上纠结矛盾。

  学佛,就是要效学佛菩萨,佛菩萨发什么样的愿,我们也要发什么样的愿。刚开始我们的愿很难真切有力,要慢慢去培养,愿力才能越来越坚强。菩萨确实要在生死中修行度众生,不离轮回,但这是佛菩萨的境界,并不代表自己能够做到。想要效学佛菩萨,不是直接把佛菩萨果地的境界当做自己的境界,而是要效学佛菩萨因地的行谊。思维无常、苦谛,发大愿,培养信心、皈依心,策发精进力,这些都是我们现阶段要努力的。

  学佛的最终宗旨是成佛,然后再结合自身设立阶段性目标。宗旨的建立以及对整个修行道路的了解,本身就是一个学习、修行的过程,要在善知识的指导与同行善友的陪伴下,持久而行。

  学佛的人不等于已经成佛,所以还会有烦恼,修行过程也会起起伏伏。但因为有了圆满的人生榜样,懂得自己行为的方向和准则,慢慢就会越来越好。学佛不是为了修身养性,而是离苦得乐——离一切苦,得究竟乐,这必须通过降伏烦恼来实现。当然,佛法所指的“苦乐”、“烦恼”,都有特定的内涵。

  学佛修行,明确宗旨,以正念为导造作善业,以回向为归,使所造之业集中于善净的方向成熟,能使善心善行越来越清净、坚定。在修行过程中,由于功夫不够,会出现执著于善业而骄慢的情况,这也是烦恼,需要破除。

  学佛不是自己看书、自己理解、根据自己的想法去修行,这样反而会越来越坚固自己的习气。佛法本身是对治法,不同的药对不同的病,如果自己任意抓药吃,吃错了药反而会让病更严重。要找到师法友团体,在善知识的指点下修行,才不会走上错路。

  学佛不仅是要止息烦恼,要放下,更重要的是要发心。不从善心善念入手,不从悲心愿力入手,终放不下,不能降伏妄心烦恼。一味想着断烦恼、清静无为,反而容易陷入消极孤冷的误区。

  学佛有很多阶段,在最浅的层面,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经营生活,更加幸福、快乐。 学佛要“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大愿要发,行持要落实到脚下。学佛不是舍弃生活,是帮助我们更快乐、更智慧、更有方向的去生活。

  学佛的人,应该时时处处与人为善、广结善缘、结法缘。需要有一颗敬心、诚心、信心,希求佛法的心。不要用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学佛,不可投机取巧,要老老实实。

  许多人学佛后遇到不顺的事,就会质疑佛法或疑神疑鬼,这都是没有正确认识修行。佛法不是护身符,学佛不等于就不会遇到灾难、疾病或障碍,这些都是过去业力与现前因缘和合所感之果,佛法是让我们正确面对这些境界,并在一切时处种善因、结善缘,让自己身心越来越安定、清净,未来的果报自然会越来越好。

  学佛人吃素,是出于慈悲心,也是培养慈悲心,并不是硬性要求(汉传佛教的出家比丘必须素食,在家人则无此规定),但因此学佛人不愿意也不宜分享肉食的“美味”。佛教乐于鼓励大家吃素,无论对自身身体、外在环境还是从业果来看,多吃素都是有益的。

  选择做一件事,不是看难不难,而是看自己希望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学佛有终极宗旨,也有近期目标,有次第、有方法,只要遵循正确的路走下去,就不难。成佛之道不畏长远,因为即使不修行,众生同样要在轮回中度过这些时间,而且很可能是在恶趣中度过,并不是不修行就可以轻松自在的。

  面对外人,我们能够隐藏自己的烦恼,但面对家人,我们的烦恼无处遁形。亲近的人是修行最难的对境,但真正的敌人是自己。学佛就是要在自以为对的境界上转弯,依佛法除烦恼、破我执。

  要反省自己是不是执于修行的表相,而未解佛法的真正内涵。初学者往往拿着佛法的标准去观察、要求身边人,不学佛还好,越学佛烦恼越重,这就错了。学佛不是要让“我”越来越大,而是要淡化我执、柔软内心,一切佛法都是用来要求自己的。

  一分恭敬一分受益,学佛不是休闲!古德曾说:“千经万论皆磨砻习气之具……不能亲明师良友,受恶辣钳锤,徒觅几部好佛法,静静闲坐,烧香啜茗而披阅之,此措大学问,尚不可为世间圣贤,况佛祖哉?佛祖可如此悠悠而得,善财、常啼,真千古极拙人矣,何为华严、般若之榜样也?”

  希望是一颗小小的种子,小得我们可能看不到它的存在,但这并不代表着未来它不能长成参天大树。不要仅仅把心停留在眼前,别忘了它也蕴含着未来。善学佛法者,不难通文难达义,不难达义难入理,又不难入理难忘情。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XC法师       学佛)(五明学佛网:XC法师       学佛)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学佛的利益 

 圣严法师:学佛群疑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学佛一得》序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初基学佛心要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