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有空,可常带自己的孩子到寺庙礼佛


   日期:2016/6/6 7:0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离我家住地不远处有一座寺庙。节假日,我便会带儿子去寺庙礼佛。有人也许会说都什么年代了,还教小孩干这些,不是迷信就是迂腐。

  其实,我带自己的小孩去礼佛,一则希望佛菩萨能够保佑家人平安,二则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受到佛法的熏陶,像佛菩萨一样具有一颗慈悲之心,能够普度众生。一个人没有普度众生的济世情怀是很难有大的作为的。要知道,古代的那些名人学士很多都是受到佛法熏陶,精通佛理,具有济世情怀的。宋朝的范仲淹就是一个这样的典型。为了教育儿子,我曾经把范仲淹的故事说给儿子听。故事内容是这样的:

  宋朝著名的宰相范仲淹,年轻的时候在一个寺院里面读书,家里很穷,一天只能吃一锅粥。那锅粥早上煮好了,冬天冷,就在外面冻成块,然后他把这个粥切成几块,一餐吃一块,就着咸菜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断齑画粥”,就这么清苦。有一天他在寺院里面发现了一箱埋在树底下的黄金,这么贫穷的书生,见到黄金没有心动,他不声不响地把黄金又埋回去了,自己心里面根本不去挂碍它,没有偷盗的心。“不义之财君莫取”,圣人的训导他记在心里,绝对不犯偷盗戒,他心里想的都是国家,为人民分忧。

  后来他去算命,就问相士说,你看我将来能不能做宰相?这个相士觉得这个穷书生口气好大,想要当宰相,就表现出很不以为然的样子。范仲淹看他这个样子,马上就改变了口气,问:我如果当不了宰相,那将来能不能当一个医生?古代的医生是很穷的,不像现在医生这么富裕,古代人行医不是为钱,真的是为治病救人。这个相士听到这个人,一下子从大富大贵的宰相又降到了医生,表现出很困惑的样子。范仲淹就说了:当宰相可以救人,当医生也是可以救人,如果当宰相,能够救天下人,如果当不了宰相,我也希望当一个医生,能救几个算几个。这个相士听到他这番话非常赞叹,说“你这样的胸怀是真宰相心也”。果然,后来范仲淹做了宰相,他儿子也做了宰相,这就是果报。

  范仲淹后来当了宰相,以前读书时安身的寺庙派人来找他化缘,说:“这个寺庙现在有破损,您老人家现在荣登相位,来帮助一下我们寺院吧。”因为范仲淹把他自己所有的钱都拿去布施做好事了,所以家里没有钱,于是他就想起那个寺院里面大树底下还埋着一箱黄金,然后告诉这个寺院的代表,你回去在那个树底下挖,果然是一箱黄金,于是对范仲淹就更加赞叹。这是十方赞美,都是因为他有廉洁的操守,不偷盗。

  一个人还没有名、没有利的时候,能不为名利所动,这是读书人真正的功夫;所谓“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YIN”,就是因为范仲淹有这样的道德、人品与修养,所以才能在如此复杂的官场中,“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范仲淹家里,有一块非常好的宝地,就是所谓的“龙穴”。一般人会用来做什么?就会赶快把祖坟葬建在这里,希望福荫以后的子孙。可是范仲淹并没有这样做,他反而把这块地捐出来建学校;这地在苏州现时是一所高中的校址。近千年来,这里出现了将近四百个进士,八十几个状元。他兴建学校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利益自己,而是希望让更多人在这优美的、依山傍水的环境中求学,这样的话,读书的效果就会特别好。由此可见,范仲淹一生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利益别人、帮助别人,处处都为别人着想,这就是菩萨心场。由于他的心量广阔;心量愈大,福报就愈大,所以现在一千年过去了,他的子孙、家道还是很兴旺。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兴”,范氏家族即是最佳的典范与写照。

  说到这里,我们是否应该静下来,观照一下、检视一下自己的心念与行为?我们平常所做的一切,到底是以自己的利益考量为出发,还是既想到自己,同时亦想到别人?虽然我们不一定能够做到无我,但是能够将自己的利益、自己的好处,拿出来跟别人分享,如此生活就会变得更加快乐,生命就会变得更有意义。身为佛弟子,我们是否应该好好地反省一下呢?听了范仲淹的故事,难道我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范仲淹一样有作为吗?真是这样,那么有空,我们不妨常带自己的孩子到寺庙礼佛,多受佛法的熏陶,千万不要误认为这是迷信或迂腐什么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寺庙       礼佛)(五明学佛网:寺庙       礼佛)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傅味琴居士:谈烧香、礼佛、供养、学法、修禅定 

 王雷泉教授:金碧辉煌的寺庙不能建立在流沙上 

 如瑞法师:怎样处理好寺庙和外界的关系? 

 仁焕法师:在寺庙要守规矩 

 李向平教授:佛教社会化还是世俗化 是谁捆绑了寺庙 

 仁焕法师:寺庙是心灵教育的学校 

 仁焕法师:寺庙的定位 

 仁焕法师:寺庙的发展 

 仁焕法师:寺庙是精神教育的场所 

 仁焕法师:寺庙是服务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