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如孝法师:如何化解执着的痛苦


   日期:2016/6/9 8:2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法的核心在实践,厚积薄发,它告诉我们一个浅显的道理——仅仅明白道理是不行的,要依照道理和方法不断地落实才能获得智慧和解脱。

  要有宏观的视角

  人类都急于解决眼前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来源于过去的积累。过去已经造就了,眼前必须一五一十地接受才能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建立宏观、广大与整体的生命观,这样生死问题以及执念的痛苦就成为经验而存在,变得渺小。所以,认知需要非常完整。

  实践刚开始的时候,肯定是深一脚浅一脚,照猫画虎,不明所以然的。比如诵经,诵经的本意是为了拷贝佛的内在生命境界和思想,使之真正融入我们的生命深层,将我们内在的思想完全转化,而转化是需要时间的。

  比如放生是为了培养慈悲心,是成佛所需的无量的波罗蜜和资粮中很浅显的一种行为。同样的行为,发心不一样,你认识的生命真相,所追求的生命结果就不一样。有些人放生是因为恐惧、消灾免难,并不是为了追求生命的觉悟,获得更广大的生命。心不可捉摸,不可思议!

  我们认识到执念(执着一件事或一个人)带来的痛苦,这是一种经验。但这种经验不足以搞定一切问题,只是让我们客观地认清生命的原则。我们虚拟的执念像一个杠杆,挑动三界的无明。执念本来是很简单的事情,可是很多人因为执着到最后沦落到杀人放火。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因为执念而产生的悲惨后果是无穷无尽的。

  所有的问题都是一念贪心在起作用,贪心与执念源自无明。资源的掠夺、环保的污染、人我的是非……都是在执念主宰下的无明产生的行为和结果。在充满执念、陷阱的人间,密布丛林游戏法则,我们每一个人都被执念的网捕获。当你因为执着而感到痛苦的时候,执念往往容易被发现。而对于那些令你愉悦的事情,你却甘于被执念带走。在所有人生的话题上,如果我们没有发现执念的存在,就不能击中目标,这一生就会空过,所以要有宏观的视角。

  学佛由戒定慧去实践

  在一件事情上付出代价,将它真正地落实到每一个人生境界,这在佛法讲叫作觉悟。因为人类就像一台有先天设计缺陷的机器,会忘失觉性。

  中国很多文学作品都告诉我们一个朴实的人生真相:无常、无我、苦。比如,《三国演义》一开头就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已经把答案说完了,后面为什么还要废那么多笔墨呢?因为人类不关注这高处的真相,只关注后续的细节。人类就是这样,一直如飞蛾投火一般,忘掉昨天的教训、历史的经验。

  佛陀通过六度万行,成为一个让人铭记于心的圣人。佛法是完整、宏观、科学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在实践佛法的过程中,有时候太关注方法而忽略了理论,也不对;有时候关注理论而忽略了其内涵,也会迷失。要弄明白圣人的“家产”并不容易,所以佛法会埋没很多聪明人。

  那到底应该如何学佛呢?佛陀说得很清楚:由戒定慧去实践,一生投资。把一生投进去,对于成佛的结果来说一本万利。佛法当中有一切,我们所追求的一切里面没有佛法,问题只会越来越多。从这个角度讲,投入一生的精力实践是值得的。人身难得而易失,通过一生的努力可以为后续无量生买一个保险。能这样做的人是真正的聪明人、会算账的人,真正知道生命孰轻孰重。

  学佛,戒定慧很重要,“阿弥陀佛”也很重要,一个不能多一个也不能少。圣人说法,不可以做局部观,你要完整地继承,这是利益我们生生世世的唯一资源,不可等闲视之。暂时的蹉跎与经验,还没有到总结时先不用下评论。我们在佛法面前立定脚跟,永不回头,必得一个下手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