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我们“冤枉”了三世佛


   日期:2016/6/14 12:2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古大德说过:“依经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即同魔说。”唐代宗时,一供奉谒慧宗国师,自云要注《思益经》。国师说:“要注经必须会得佛意。他说:不会佛意,何以注经。国师就命侍者盛一碗水,中间放七粒米,碗面安一支箸,问他是什么意?他无语可对。国师说:“你连老僧意都不会,何况佛意?我们读经也一样,要通过语意,要透过语意,要透过语文内涵的意义,找出思想、道理的真谛,这才叫学问。

  《宝积经•因缘品》云:“父母为所杀,国王二所净,境眷皆摧毁,彼人得清净。”单看字面的意思,父亲和母亲应该被杀害,国王和大臣应该被消灭,眷属和环境也要通通摧毁,如此这个人才能得到解脱。但实际上,佛陀的意思并非如此。“父母”是指行于轮回中的爱取;“国王”是指各种习气的所依——阿赖耶;“二所净”是指婆罗门的坏聚见、沙门的戒禁取见;“境眷”是指内在的处、二取等八识聚;“皆摧毁”是指以上这些完全遣除,彼人则得清净,即可成佛。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出处是《佛说十善业道经》第二十四集:人生为己,天经地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意思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才是“为(wéi)自己”。不为自己制造新的恶果,不为自己造成新的灾祸,这才是“为(wéi)自己”。只有这样才不会天诛地灭。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句话流传甚广,几乎成为一般俗人和不知佛法者劝人吃肉饮酒的依据。但是世人仅知济公的此句,却不知还有后句“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学我者下地狱,谤我者上天堂。”

  父母在,不远游。下半句是 “游必有方”

  意思是要是出游,必须要告知去处。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原话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是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孟子并非告诉世人,最大的不孝是无后。而是与“不告而娶”这种不孝相比,“无后”显得更不孝一些。

  相信这些经典,不是所有人都能知其真意的,所以我们在给别人解释和运用的时候,也应该倍加小心,谨慎取舍。索达吉堪布也说过经文是有内、外、密、极密,四层意思的。就像仓央嘉措喇嘛的“情诗”,凡人看就是情爱故事,而圣者看就是授记未来,这些根本不是凡夫能完全解读的。

  《佛子行》的作者无著菩萨在造论的时候也是非常谨慎,最后说“吾浅智慧少学故,亦无智者所喜诗,然以经典教言故,佛子行颂应无误。然诸广阔佛子行,愚顿如我难测故, 违理无关等过失,祈诸圣贤予宽恕。 ”所以很多人乱用经典,误人子弟,害人害己。因果真实不虚,我们说话写文章一定要谨慎,不懂就是不懂,胡乱的解释也未必能让人高看。

  由此可见,学富五车的人往往都非常谦卑,古来大德也都本着:“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的处事准则。可以参透世间法的人都为数不多,那能通达浩瀚如烟的佛法圣哲更是寥若晨星。可偏偏总有一些妄自尊大,断章取义的人,靠意念随意揣度,愚痴之至,可见一斑。何况佛法如同挖一口泉源,挖得越深,流出的甘泉越多、越美味。我们修学佛法不能有慢心,不论学问多高,也需要有谦谦虚怀,方可从闻思佛法中真正得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