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对外人慈悲对家人冷漠,是假慈悲


   日期:2016/6/17 21:3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很多人学佛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学起,很片面地以为学佛就是找一本经书每天念就是学佛了。这不究竟,我们学佛不仅仅要学佛的戒,还要学佛的大慈大悲精神的律。对于在家弟子学佛的大慈大悲精神,就必须从关爱自己的家庭做起,然后扩展到不相识的人。

  很多人他嘴里说慈悲,但不关爱家庭,弃家庭不顾,出了家门,对待别人好的不得了,人家称赞他:“哦!这个大菩萨”。可是,一回到家中,却变成一个很没有理性的人,像这种对家中的关爱和外面的关爱有厚此薄彼的不同待遇,显然不是佛陀所说的法,因为佛陀向来并不这样说。只要我们听了佛陀的教义之后,我们即知道佛陀他大慈大悲,做事是圆满的。这个大慈大悲心,必须要由内心建立,也须从对自己的家庭付出关爱开始,然后推展至其他人。

  也像我时常所呼吁的,我们佛教徒要修行,应以身作则,循序渐进引导我们家族一起修行。假若你要修行,而你旁边的人却不会跟你修行,反而阻止你修行,毁谤你修行,这时候,我们就要检讨自己的行为,是不是符合佛陀的教义?我敢说一句话,我们以佛陀说的教义修行,我们周围子女眷属都会跟着修行。我不敢说自己修行得很好,但是在我刚走进佛教之前,曾受到我的亲族及朋友们很大的阻拦,我开始检讨自己,修改自己的行为,慢慢的影响就近的人。现在我的眷属,不知道有多少人主动要来学佛了。

  我们不可以用贪嗔痴勉强别人一定要跟我们学佛,因为牵强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何况俗语说得好:“有心度众非度众,无心度众才是真度众”。只要我们对自己的贪嗔痴下功夫除掉它,其次再对我们应该做的职务及义务尽本分做好,那就行了。

  佛教重视因缘但决不是硬拉人家来参与,是以我们本身所做的行为,来感召他人,使他人心悦诚服而自愿参与。所以我们必须从关爱自己,关爱自己家庭开始。不可以口说慈悲,只对别人慈悲,而对自己不慈悲。如果说慈悲,对我们家庭、亲族子女眷属却不慈悲,只对别人慈悲,这是不圆满的慈悲。简单小家庭无法下手做到,我们要向外怎么有可能呢?

  所以我们从家庭下手,就是要对父母、对子女、对夫妻、对兄弟等之间建立互相关爱。假使我们无法从家庭建立关爱,那我们如何培养大慈大悲呢?单向外面慈悲会形成一种暂时性的应付而已,它不是出自我们内心真正的慈悲。如果出自内心的慈悲,就像《地藏经》上讲的,下心含笑,软言慰喻,那么连我们周围的眷属都应该是我们慈悲的物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慈悲       冷漠)(五明学佛网:慈悲       冷漠)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其它:慈悲与爱的比较研究(陈星桥) 

 洪启嵩居士:智慧年‧慈悲年 

 王雷泉教授:观音信仰与佛教慈悲精神——在普陀山观音文化论 

 妙莲法师:转凡心修佛行 二、忍辱慈悲菩萨心 

 证严法师:人间菩萨 慈悲心喜舍行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四、戒杀素食慈悲根 

 净因法师:尊重生命 慈悲不杀 

 济群法师:造就慈悲品质 

 楼宇烈教授: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遍于一切有情 

 杨曾文教授:以慈悲护生精神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董群教授:佛教伦理的慈悲精神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