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真堪布:做事情以什么标准来衡量?


   日期:2016/6/20 21:1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自己的言行举止都要有个标准。不能随便说,不能随便做。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都要有个标准。是对还是错,是善还是恶,是该做还是不该做,是能做还是不能做,这些都不能以自己的感觉来判断,不能跟着自己的感觉走。

  社会上有很多人说“没有事,随着感觉走吧!”感觉都是错乱的!还有些人凭着自己的直觉做判断。你的感觉、直觉都不一定正确,也不一定是对的。你觉得这是善,不一定是善;你觉得这是恶,也不一定是恶;你觉得这是对,也不一定对;你觉得这是错,也不一定错。其他诸如判断能做还是不能做,该做不该做,都是如此。

  怎么办?做事情以什么标准来衡量?

  第一,依如来教,即佛的教言。我们现在用一辈子的时间闻思修这些经典和论典,主要是为了学习佛的教言,明白这些道理。佛的教言是最正确的,什么都要以佛的教言为标准,依此去衡量,这是很重要的。否则,现在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在犯什么错误,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不对之处,也根本不知道自己有什么过患、罪恶。这都是因为不明佛理,不了知佛的教言所导致的。

  现在有些人,根本不愿意闻思这些经典和论典,觉得不用了解太多、明白太多,很容易就能成就。有些上师、善知识也爱这样讲。以前密勒日巴依止过一位上师,他说的话太大了,所以他没有利益到密勒日巴。他的上师说“白天修白天成就,晚上修晚上成就,若是真正的具缘者,福报大,不用修也能成就。”其实从法本身来讲,大圆满正行确实是这样的。但是,密勒日巴当时不是这种根基的人。密勒日巴听后,认为自己以前学咒术特别快,一般人都学不成的,因此自己肯定是个具缘者,肯定是个有大福报的人。所以也不学修,饿了吃、困了睡。过了几天上师来了,问他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境界。密勒日巴说什么也没有。上师说:“我说的话也太大了,你也太懈怠了,我们两个好像没有缘分。你还是去找玛尔巴吧,他是你宿世有缘的上师,他才能利益你。”这时密勒日巴才去找玛尔巴上师的。

  现在有些“上师”“善知识”也说大话:你不用学,我给你窍诀,你就能成就。有的说:你只给我做供养就行了,就能成就。如果是这样,伟大的佛陀为什么转三次法轮呢?为什么要传八万四千法门,讲那么多道理呢?直接让弟子供养自己就行了,就成就了;或者直接给弟子传授一两句窍诀就可以了。那是不可能的事!

  有些弟子也是如此,不愿意闻思修,这是一种过失。如果你真心想解脱、成就,一定要闻思修。这是解脱成就唯一的方法。

  只有闻思修,你才有能力,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在不同层次里,有不同的善恶标准;在不同的境界里,有不同的对错。对境界低者,是一种过失;而对境界高者,则是一种功德。境界不同,人不同,因缘不同,福报不同,这些标准也都是会变化的。所以,没有绝对的对错,也没有绝对的善恶。如果要有智慧,首先依靠佛的教言,这是最好的。

  第二,好好依止善知识,听善知识的指导。你依止善知识后,要听话,要依教奉行,这才是真正的依止。如果没有依教奉行,还不是真正的依止。暇满的人身包括师已摄受这一个条件,如果你没有上师善知识的摄受,你的人身不是暇满人身,这样就没有解脱的机会和条件。

  师已摄受是很重要的,依止一位具德的善知识是很重要的。依止善知识时,一定要先观察,再依止。依止以后,就要依教奉行。以前我们讲过《沙弥五十颂》,即使是在这部小乘颂词中,也讲道:你依止善知识的时候,除了刷牙饮水、礼佛(绕塔)、方便这三件事不用请教,其他的事情都要请教,要以这种方式依止上师善知识。我们若是从密宗的角度讲,就要将自己的身口意都交给上师,一切都由上师安排,这才叫真正的依止。大家观察一下,自己有没有真正依止善知识,有没有真正依止上师?自己问自己的心,自己观察自己的言行,这样才会知道。如果你没有做到,尽管表面上皈依了,也在他身边闻法了,但实际上还是没有真正地依止上师善知识,也没有真正得到上师善知识的摄受。

  如果你能如法地依止上师善知识,一切都听他的指导,事事都依教奉行,他就会告诉你什么是善、恶,什么是对、错。在不同的境界里有不同的善恶,在不同的境界里有不同的对错。“没有事,几年前我问过,上师说对……”那不一定,也许你的境界提高了,也许你的境界下降了,过了几年后再问的时候,上师可能说“不对”。“怎么不对呢?您以前不是说对么?”以前是对,但是现在不对。可能有这种情况,这是不一定的。

  其实依止上师善知识了,他随时都可以给你指导,随时都可以给你纠正。这样可能更好。首先要依止佛的教言,但是你自己要有这个能力,否则也有一点难度。如果你好好地依止善知识,他随时都会指导你,随时都会帮助你。

  第三,依靠自己的正知正见。我们以正知正见去取舍、辨别、选择、决定,这是最可靠的。

  其一是佛的教言,其二是善知识的指导,其三是自己的正知正见,这三者是最可靠的,可以拿来做标准,对事情进行衡量。除此之外,其他的都是不可靠的,也不一定是正确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达真堪布       善知识)(五明学佛网:达真堪布       善知识)  

 傅味琴居士:学习释迦佛,祈请善知识为胜为导,不退菩提心(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四真实善知识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四善知识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四非善知识 

 果煜法师:法云灌顶 谁是善知识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二、禅的正见研习与参学 如何参学善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关于善知识 

 仁清法师:怎样鉴别善知识 

 陈兵教授:怎样参访善知识? 

 如瑞法师:祈请善知识应具之心 

 道坚法师:破山海明的出家修学生涯之参访善知识 

 智光法师:参禅路头见闻录 第六章 密参禅师对真空、来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