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如本法师:佛教见性后境界如何


   日期:2016/6/21 9:5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问:佛教见性后,其境界如何?

  如本法师答:修行以见性为宗,任何一宗一派若不以见性为其根本,当视其不了义、不究竟之法门,永远滞留生灭法中,于有为幻化染污之心起伏动荡而不得自觉,乃属三界内迼作有相法,若欲出离生死(梵语samsara),成证菩提终无是处,与外道法更无有异也!

  六祖惠能大师云:“但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本意即在此也,各人在多生累劫修因有浅有深,有广有狭,因人而异,故今世见性之境界深浅广狭亦有异也,有见性究竟圆满者,有见性未得圆满者;譬如夜观十五夜之月与初一之月,十五夜之月喻如见性究竟圆满者,初一之月喻为见性未究竟圆满者。

  菩萨(梵语bodhisattva)修证次第五十二阶位中,若证得初地以上,当下便是见性之圣者,初地菩萨见性逊于二地,三地胜于二地,四地胜于三地,如是演推即知修证过程的确有见性之深浅广狭之异也。

  修行应以见性为宗趣,见性者即是得见自己本来面目,此本来面目即是不生不灭之涅槃(梵语mirvana)自性是也,行持佛道,修持法门应以不生不灭之佛性做为修行之基础,也唯有依不生灭心之修证方得不生灭之涅槃自性,因而顿断生死,永脱六道。

  楞严经云:“因地不真,果招纡曲。”

  开悟圣僧云:“一念清净绝千古,十界依正无纤尘,识得此念是何物,世间忽然少一人。”

  见性后此人之心地常处见闻觉知,不断不常,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湛然常寂,自由自在,二六时中为人处事中道圆满,不落恶知见,行为不沾不染于尘欲,觉性特强,渐入圆满佛道是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教       如本法师)(五明学佛网:佛教       如本法师)  

 唐仲容居士:佛教的因果观 

 唐仲容居士:佛教的心理学 

 唐仲容居士:关于佛教的认识论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素食与人生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佛教对於病人的看法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疾病的疗治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爱语是人生和睦的要素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从佛教推广友爱和乐人生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菩萨的人生观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佛儒自力的人生观 

 吴润江上师:华藏上师演讲稿集要 五、清华大学恭请演讲稿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为善最乐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