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说话的艺术—言忠信


   日期:2010/7/13 11:0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人与人相处,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言语。因此,言语是否能忠、信,会影响一个人的存心。何谓忠?忠是会意字,上面一个中,下面一个心,代表心不能偏颇,不能自私自利。心一偏颇,就会损己又损人;反之,则能大公无私,处处替人着想。如何让自己的言语诚实,而得到大家的信任?就要注意言语的态度。

    “信”是会意字,代表人言,话一出口,就一定要遵守。《弟子规》说“凡出言,信为先”,孔子也说“人无信不立”,一个人假如没有信用,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孔子的教学有四个重点:“第一是德行,第二是言语,第三是政事,第四是文学。”为何言语仅次于德行?因为人与人的互动与交往,言语使用的频率最高,因此学习言语很重要。

    古人对言语的态度,都是一诺千金、一言九鼎。“信”,除了守信的意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信义,包含道义、恩义、情义,虽然没有付诸言语,却是时刻不敢忘。用现代话讲是义务,就是做人的本分与义务,这样去理解就可以把“信”的意思解得更广。

    圣人的学问就是要把人与人的关系处好,所以学会做人是根本。做人不外乎五伦关系,古人常讲的伦常大道。哪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第一伦:父子有亲。父子要言而有信,才能把家庭、孩子管理好,孩子才会信服。父子之间,除了言而有信,还要父慈子(父亲慈爱子女),子孝父。

    第二伦:君臣有义。君臣关系,换作现在的名词叫“领导人与被领导人的关系”。为君者,所谓君无戏言,讲话一定要算话。臣子答应君王的事,也一定要尽心尽力做到,这是一个人的义务、本分、做人的态度。

    当领导者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与本分?最重要的是要做人民的好榜样,要以人民的幸福生活为努力的方向,绝不是以个人的享乐为目标。做为一家之长,一个企业之主,或是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一言一行影响的层面都很大。当领导者做出了好榜样,举国上下都能遵从、效法,整个人心的转变就会非常快速。人心善,国泰民安;人心恶,灾祸连连。古代圣王都能深刻体会到这一点,所以时时反省自己。商汤在自己的洗脸盆里就写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时时提醒自己不可懈怠,要做好臣民的榜样。做为一个领导者能有如此反省的态度,有爱民的存心,一定会赢得人民、员工的爱戴。

    为人臣子应该有什么样的本分和义务?俗话常说:“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为人部属也要尽忠职守,把工作做好。

    第三伦:夫妇有别。夫妇之间当然也要言而有信,夫妻之间要常想着对方的付出及恩德,心里常常念恩,看到对方心生欢喜,这是夫妻之间要守的信义及道义。治家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夫妻彼此没有秘密。但是现在夫妇之间有很多话都不敢明讲,还各自存私房钱,不能以诚相待就无法团结。所以,人与人交往要诚信,才能愈来愈和乐。

    第四伦:长幼有序。兄弟之间要言而有信,也要有情义、恩义,兄友弟恭,如此才能令父母放心,所谓“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第五伦:朋友有信。朋友不只是言而要有信,还要有朋友的信义跟义务。朋友相处中有五个本分要尽到:

    第一是“劝谏”,当朋友有过失时要劝导他。我们用真诚心去劝谏,就会考虑时机、态度和方法,还要用耐性,毕竟现在人很难一劝就接受。

    第二是“关心慰问”,当我们主动去关怀别人,自然而然就会带动人与人之间的互敬互爱,更能感受到施比受更有福,会深刻体会到生命中的宝贵价值。

    第三是“互相赞叹,互相肯定”。懂得欣赏别人的心才是真实学问;嫉妒别人,不懂得赞叹,心量就愈来愈小,道德学问也会因此而中止。所以,要常看别人的优点,欣赏别人。如果我们嫉妒有学问、有修养的人,甚至于用言语毁谤他,会让跟他学习的人失去信心,由此很多人便失去了求学问的机会,这是有损阴德之事,不但折损了自己的福分,同时也障碍了别人。

    第四是“不言家丑,不言隐私”,不可以把朋友家里的隐私讲给其它人听,言语要谨慎,“话说多,不如少”。有时话说得太多,不经意把朋友一些家事讲给其它人听,遇到有心人来挑拨是非就麻烦了,这样会破坏朋友之间的情谊。所谓“交浅不言深”,讲话要注意分寸,古人说“慎言、慎言”,言语确实要很谨慎。不谈人家的隐私,可以多谈谈人家的好事、德行,所谓“扬善于公堂”,我们愈肯定他,他就愈积极努力去做好。

    第五是“通财之义”。人生难免会有顺境、逆境,难免会有起伏跌宕。当一个人处于低潮或者逆境时,最需要朋友及时的帮助,这时要赶快帮助他,但以钱财助人有一个原则,就是救急不救贫。帮助人要用智慧去判断,不然有可能是善心行了恶事。这个财不只是钱财,还指我们的经验、智慧。等到他已经学习到这些经验、方法和智慧,相信他也可以把家庭经营得很好。

    我们从五伦关系中找到了人生的角色与定位。我们站稳脚根,自然就能够步履踏实,让自己的人生走得更充实、更有价值。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弟子规       教育)(五明学佛网:弟子规       教育)  

 陈兵教授:教育兴教与教育兴国 

 惟觉法师:理想的教育 

 惟觉法师:佛法的教育内涵 

 王雷泉教授:走出中国佛教教育困境刍议 

 惟觉法师:佛法与教育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