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工作中遇到不喜欢或是虚伪的人应该如何对待


   日期:2016/6/25 22:2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都知道在人生八苦里边有一个怨憎会,就是说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不管是我们修行、不修行,在人生中自然提到了有这样的八苦,哪八苦呢?就是有一个怨憎会。

  我们在任何工作单位和工作岗位上边都有这样的和那样的不如自己心意的事情的存在,因为这都是我们一些因缘的感召,也就是我们人生八苦中的八苦,那就是苦中的苦。我们避免不了这苦,因为我们苦,所以我们才修行。我们不苦,那我们就不必要去修行了,因为我们想逃离八苦,就得永恒去修。

  在社会上,你在工作单位遇见虚伪的人了,又为什么觉得他虚伪呢?是因为你感觉到他虚伪了,因为他不真实,也许我们也有我们不真实的一面,因为我们有这样不真实的一面,才与他不真实和虚伪的这一方面相应了。

  我们让别人适应于我们,还不如让我们适应于别人,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每个人都想叫别人听自己的,都想叫别人适应于自己,其实你努力地去改变自己,去适应这个环境,去适应一切,当你适应到一切的时候,你就发现你所有的一切都随心满愿。如果你让别人都来适应你,让一切都来适应你,你发现你的烦恼重重,各式各样的烦恼都来了,为什么会来呢?因为你以“我”为中心,小我太重,那就是说有小我的存在,你永远修不出一个境界。我们都知道在任何时时刻刻的场面之中,我们都会遇到许许多多不顺心的事,为什么会不顺自己的心呢?是因为没有达到我们这个心的满足,我们这个心满足了以后,你不是就开心了吗?就是因为没有满足我们这个心,那你就不会满足,不会满足你就会有纠结,有了纠结以后,你的怨恨恼怒烦都会出来,尤其你的烦恼在加倍地增长。

  我们为什么在人世间之中不学会调整自己,总是想学会调整别人呢?因为你没有开悟之前,那么你整天想到是小我,你没有这个善举,你也没有这个正知正见,那你的眼光去看待一些问题,那么你看待的问题也许你的眼光就会欺骗了你,也许你的思维就会真正地把你给欺骗了。因为你还在世间之中,虽然佛法不离世间觉,但是我们在世间中有小我的缠绕,小我的这种缠绕你永远逃脱不了小我,那么你在工作当中会遇见种种的违缘,我以前讲过,恶缘善缘都是缘,都是必定要了的缘,我们为什么不去了这个缘?有这个缘就得去了,不管怎么样你都得去了缘,我们到世间来就是为了了缘而来,了尘缘了尘缘嘛。我们把尘缘未了,你怎么得永恒呢?所以世间的人着重于世相,着重于世间的一切,就是因为不明白这个道理,就因为尘缘未了这个道理他从来没有理解清楚。如果我们真正地理解清楚尘缘未了,我们到世间来的最主要任务是什么?

  那就是了尘缘来了,了却尘缘尘不染,这样你才无尘是一个净白之体,你就得到了永恒了。因为你不知道怎么样去了尘缘,你就会招来无限的恶业和无限的知障在攻击着你,你这样继续下去,将会把自己置于一种什么呢?轮回的一种根本。

  那我们在人世间总是有人攻击和讽刺,他为什么要攻击你呢?为什么讽刺你?其实我以前讲过,人在世间走,一切都是接受,一切你要学会接受,只要你学会接受,你才懂得什么叫做付出。你只要学会接受,你知道付出的同时,你就知道什么叫做面对。我们不知道接受,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去付出,那么你不知道接受的同时,你也不知道什么叫做面对现实。

  因为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那我们要真正地走到如意之中,如何走到如意之中呢?就是我们看到别人都如意了,其实你也就如意了,你老看到自己不如意,你永远记住,不如意的事和不如意的人比你想像的要多得多。当你考虑到这个鞋子不好看的时候,你发现还有人没有脚的问题。

  我们懂得要自己满足,我们要懂得自己来满足自己,知足者常乐。如果我们一个人不懂得满足,不懂得知足,不懂得感恩,那么你在修行的过程中,无形中就会造成了一种怨恨,一种烦恼。你认为你付出了多少,再去斤斤计较,那么你这一系列的违缘就会迎着你而来,什么叫做违缘呢?就是不顺你的心叫做违缘,为什么他们要攻击你呢?是因为你在工作当中或者是在事物当中,你伤害了他的利益的同时,他就会攻击你,他为什么要讽刺你呢?你首先要站在另外一个角度去想,他为什么能讽刺你呢?因为你比他超前了许多,他才讽刺你,因为他跟不上你,他才讽刺你。当然我们每一个人一定要做到“满招损,谦受益”,我们要谦虚,要谨慎,我们不能傲慢。当我们傲慢心一来的时候,我们将所有的一切一切的东西、一切一切的功德都会付之东流。

  我们有许多的同修与弟子根本不知道如何去付出,整天自己在掂量自己,我修到如何境界,我修到怎样怎样了,我达到什么级别了,有这个必要吗?其实你到了哪个级别自己都可以衡定的,怎么去衡定呢?你可以去衡定一下你还有没有纠结,你还有没有怨恨恼怒烦,你还有没有看到别人不顺眼的地方,你还有没有懒惰不用你干事情、只是享受的地方,你还有没有看到别人比你强、你有嫉妒的地方。有这些东西,你完全可以自己来判定你自己修出什么境界来。

  我并不希望我们这些修行的人整天稀里糊涂地在修,得人身不容易,我们一定要记住我们的人身来之不易,那我们要珍惜这个人身才是最重要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人际       对待)(五明学佛网:人际       对待)  

 果煜法师:人际关系的离合 

 陈兵教授:如何正确对待死亡 

 露意丝·海:生命的重建 第十章 人际关系 

 开愿法师:如何对待修行过程中的习气 

 如孝法师:如何对待生活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9章 灵性的云霄飞车:拙 

 心律法师:七夕节话修行人应如何对待情感 

 蔡礼旭老师:平等对待赏罚分明 

 白云禅师:人际关系与说话技巧 

 悟演法师:人际关系 

 法藏法师:如何反复的运用「迂回之术」,使修行与人际关系皆 

 大安法师:慎重对待 手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