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学佛让我少欲知足


   日期:2016/6/30 9:2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习到《佛教的财富观》这一课,第一个出现在我脑海中的,是我身边的一个很亲近的朋友,他的事例很典型。

  朋友白手起家,艰苦创业,打拼到拥用千万资产,现在却倾家荡产,居无定所,连同年迈的父母只能远走他乡。进入三级修学之前,除了替他难过,最大的感受就是震撼,心里还是有些想不通。学完这一课,再回看这个问题,就明了了。从这一课的法义去观想,有以下两点感受:

  一、明了因果。赚钱也有它的因缘因果之道,包括往昔业力的招感,也包括今生付出的努力。他钱财的失去是因为第二任太太参与了私人借贷,连累公司负债所以倒闭。我想他与第二任太太的结合也许是往昔的业力所致,而今生,则是他忽略了和太太的感情,没有及时发现他太太正在走向深渊,导致事情发展到无法承担的后果,今生的因缘还在于他自己。

  二、不合理的使用。他在事业稍有成功后,一是虚荣心作祟曾经挥霍了不少,他喜欢做一些表面文章,比如曾一口气购买了两辆豪车;二是没有做合理分配,全部身家,包括亲戚朋友的资产都投入到事业中,出事后,不仅自己倾家荡产,还连累了许多亲戚朋友。如果他不孤注一掷,懂得把创业的资金做四份法,事情就不会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这个结果还应了佛教关于财富的说法:财富是水灾、火灾、盗匪、恶王、不肖子五家共有。

  身边血淋淋的教训让我更深知处理财富的重要性。这一课导师从怎样看待财富到怎样追求财富、合理支配财富,以及功德法财对我们生命的重要意义都做了详细的开示。特别说明了佛教徒如何追求财富,目的是让我们懂得如法求财、合理使用,从容驾驭它,成为财富真正的主人。学完法义后第一时间对照自己、反思自己,看到之前身上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如下三点:

  一、虚荣心。最近在换季整理衣物时,对着一堆的衣物和被单发愁,之前的不理性消费导致购买太多东西,有段时间几乎天天会浏览唯品会,看到漂亮的衣服就买,看到品牌折扣低的也买,有活动也买,没活动照样买,很多衣服只穿一两次就束之高阁。去年也想过换好车、换房子等等,有了欲念后徒增了很多烦恼。

  二、投资上的急攻近利。去年的股市大涨时,我曾经将所有资金都放在股票和基金上,甚至套现过信用卡买股票,待股市急跌后,后悔不已。

  三、没有合理分配财产,对收入比较随性,没有清晰的规划。

  进入三级修学后,佛法的慈悲和智慧让我逐渐轻松起来。在财富方面,自己的生活习惯、消费观念也在发生转变,以下四个方面就是我已在改变并准备长期坚持的:

  一、不断修行。正如导师所说,修行能让我们少欲知足,摆脱贪的烦恼。进入三级修学以后,买东西不再大手大脚,除了必需品,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有感于慧召师兄发心三年不买衣服,我也发心向她学习。这段时间随着购买欲的降低,开始享受到少欲知足的喜悦,原本换车、换房的欲念已经荡然无存,公交出行代替了天天开车,没了自驾车时堵车、停车的烦恼,出行安心自在。

  二、合理分配财富。重新规划自己的财富,要学会四份法,除了日常开支和储蓄,在投资增值方面要摆脱贪的欲念,理性看待投资,保持良好心态;特别要增加原本比较薄弱的慈善事业的投资,多耕耘福田,尽自己所能,帮助更多的人。

  三、关注精神财富积累。物质财富只能满足人生基本所需,精神财富才是决定人生幸福的关键所在,还需要不断培养心灵深处的慈悲和爱心,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最究竟的快乐。

  四、法布施。要认真闻思法义,内心充满更多的正见。身边深受财富问题困扰的人太多,我发心去帮助他们。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学佛       知足)(五明学佛网:学佛       知足)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教理篇 青年学佛次第之我见 

 杨云唐居士:学佛十字路口—择法觉支 

 果煜法师:从指月的比喻,看学佛的旨趣 

 沈家桢居士:学佛缘由 

 沈家桢居士:沈家桢自述学佛经过 

 陈兵教授:论出家学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