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信愿法师:佛教念弥陀


   日期:2016/7/4 7:5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下午藉着大家念佛共修的法缘,师父来向大家报告《佛教念弥陀》。

  佛指的就是释迦牟尼佛,教就是教导的意思,念就是称念,弥陀就是阿弥陀佛名号的简称。

  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有许多人或许对净土的经论没有深入广博的研究,或许会误以为教导我们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只在净土三部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事实上,你把世尊一代时教,所宣说的一切经典仔细的一本一本研读,你会发现一个事实,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称念阿弥陀佛名号的修行,在许多经典当中提及。所以底下引用了五部经来说明,世尊教导我们念佛的修行。这五部经完全没有任何一部是净土三部经。

  第一部经《佛说称扬诸佛功德经》,第二部经《般舟三昧经》,第三部经《大宝积经》,第四部经《陀罗尼集经》,第五部经《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这五部经有显教的经典,有密教的经典。所以在诸经之中,世尊教导我们念阿弥陀佛名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只有净土三部经而已。

  因为有人认为,念阿弥陀佛非常的简单,但是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那么容易。有人认为念阿弥陀佛,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没有业障消除,怎么能往生?有的人认为,以凡夫只有念几句的佛号,怎么可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的人认为大乘佛法非佛说,所以净土的经典不足采信。诸如一些似是而非的言论,诸如一些邪知邪见的言语,困扰了不少念佛人。所以有许多对于念佛经论没有深入探讨的念佛人,念佛二年、三年,甚至五年、十年,因为种种邪知邪见的困扰,对于阿弥陀佛净土教法,越来越没有信心,退失念佛心,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了,不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了。这一种人因为师父看了许多,所以今天特地以这五部经,告诉大家一个共通的道理,那就是世尊教导我们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仅限于净土三部经,也不是仅限于大乘经典,也不是仅限于显教经典。

  四阿含是小乘经典,小乘的经典,世尊教导我们念佛的道理,有没有?有。你好好把四阿含每一句经文读熟,你一定会认同我现在所说的。为什么?因为念佛的念,不是只有单纯的口称而已,念有观念、有称念,观念就是观想,称念就是口称;念有实相念、有称名念。实相念是菩萨的念佛方法,口称念是凡夫的念佛方法。念佛有念佛的名号,有念佛的慈悲,有念佛的相好,有念佛的光明,有念佛的神通,有念佛的道力,种种不同的念佛方式,当你想佛的慈悲,这样的念就是念佛的慈悲,这样也是念佛。

  那底下这五部经,世尊教导我们的念佛,口称阿弥陀佛的名号,非常的简易,这是你我任何人都可以做得到的。有些念佛的方法我们做不到,如实相念佛,我们没办法做到,为什么?我们没有证悟实相,怎么可能实相念佛,有的念佛方法,确实凡夫很难做到。

  譬如观想念,观阿弥陀佛的三十二大丈夫相,你能观成吗?你的内心没有禅定,我跟你讲,你绝对没有办法观成,为什么?因为你的内心有妄念,没有办法进入禅定,没有观想之心进入禅定,如何观见所观之境。观阿弥陀佛的相好光明,一句经文,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就这一句经文就好,你能观想成就吗?不能。不是师父瞧不起你,不是,我是直接说出事实,你不服气,那也是事实。因为你的内心有妄念,你的心没有进入禅定,佛的八万四千相你就是看不到,所观之境没办法现前,为什么?能观之心不能进入禅定。

  所以底下五部经,世尊教导我们的念佛方法,是你我可以做得到的。而且师父引用这五部经,没有任何一部经是净土三部经当中,就是要告诉你世尊在诸经之中,劝勉我们念佛的开示很多,不论显教,不论密教,不论大乘,不论小乘,不论净土的经典或圣道的经典。底下有许多的经典,并不是专属于净土的经典,是旁依非是正依。这样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世尊劝勉我们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开示很多,那就是表示,世尊非常殷切的劝勉我们念佛往生西帮极乐世界,对不对?当然啦。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部经,《佛说称扬诸佛功德经》卷下:

  「若有得闻无量寿如来名者,一心信乐,持讽诵念,当起广远无量欢喜,安立其意,令使真谛十万亿信心。念斯如来,其人当得无量之福,永当远离三涂之厄。命终之后,皆当往生彼佛刹土。命欲终时,一心信乐,念不忘舍,阿弥陀佛将诸众僧,住其人前,魔终不能毁坏斯等正觉之心。

  所以者何?其佛世尊,兴立大悲,誓度一切无量众生,亦复护持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其有得生安乐世界,当于其中,具满如来正觉之慧。」

  这一段经文世尊教导我们,以信心欢喜的心情,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可以得到现当二益。经文讲得非常的明白,我们肯不肯听从世尊的教诲开示,肯!你一定会好好的对无量寿佛的名号建立信心,称念名号,肯!你一定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把这一段文的大意了解,我想明白了,你一定会高高兴兴安安心心,快快乐乐念佛,为什么?世尊这样教导我们的啊。

  「若有得闻无量寿如来名者,一心信乐,持讽诵念」,无量寿是汉语,阿弥陀是梵语。如来就是佛,佛的十号之一,如来就是乘真如之道来成正觉,所以你可以念阿弥陀佛,也可以念阿弥陀如来,你可以南无无量寿佛,也可以念南无无量寿如来。如果有人得闻阿弥陀佛的名号,一心信乐是讲信,持讽诵念是讲行。

  《称扬诸佛功德经》这段经文,讲得非常好,非常圆满,把称念名号建立在信心,讲得一清二楚简单扼要,二句话就把信与行通通讲到了。也是世尊教导我们对于名号,应该抱持的正确得闻态度,很重要。

  「得闻无量寿如来名号」,你的心要怎么去受持无量寿如来的名号?「一心信乐,持讽诵念」,一心就是无二心。你对于无量寿如来的信受,没有二心,那表示你对阿弥陀佛是信受,信受就是不怀疑,不怀疑就是一心。「信乐」这两个字更是把得闻之后接受的心情讲出来,信乐就是信心欢喜,为什么得闻阿弥陀佛的名号会信心欢喜?因为得闻是从明白名号有阿弥陀佛要救度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愿力。了解名号是我转凡成圣的无上妙法,得闻名号是我离苦得乐的良方妙药,这句名号可以让我称念之后,得到阿弥陀佛的救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就佛道,你会不会高兴?你知道了,称念了,你看到别人先舍报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一定会很高兴,你当然接受名号的绝对救度。心情是信乐,信心欢喜。

  这一段经文跟《无量寿经》第十八愿的成就文,完全一样的意思。世尊在《无量寿经》第十八愿的成就文讲:「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信心欢喜是在闻其名号产生的,这里讲一心信乐也是在得闻无量寿如来名号之后产生的。「闻」这个字就是听闻与信受,这二种意义同时具足,听闻了相信了,就做到「闻」这个字的意思。

  如果听到人家讲净土教法,不相信、不接受,不念佛、不求生,有没有做到「闻」这个字?没有。经文非常的深奥,我们不要误解经义,以为听到人家念了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这样就得闻无量寿如来名者,不是的,你误会世尊的经义了。所以许多经典,世尊告诉我们的道理,如果听闻阿弥陀佛名号,不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想称念、不接受,那不是做到「闻」这个字。所以闻无量寿如来名号,一心信乐,一心信乐的心情,一定流露出持讽诵念的修行。所以净土的教法,始终没有离开这两方面,信与行。真正信受阿弥陀佛名号的人,一定老实念佛。

  犹如真正听父母话的孩子,一定接受父母的教诲,父母叫他扫地他就扫地,父母叫他洗碗他就洗碗,父母叫他煮饭他就煮饭,这样的孩子是孝顺的。他孝顺的内心流露在哪里?听从父母的话,照父母的话去做事。你信受阿弥陀佛的救度了吗?真正信受你一定老实念佛,如果你不老实念佛,对阿弥陀佛是没有一心,是二心,甚至三心、四心,你的行为一定是杂行杂修,你老实不在于这句名号。甚至于有的人会讲,光念一句佛号实在太单调了,讲这样的话不是外道,是佛教徒,请问他对阿弥陀佛名号有没有一心信乐的心情?没有。如果有,他怎么会讲这样的话。如果认为光念一句名号,实在太单调太无聊太乏味了,他就是没有做到经文,「得闻无量寿如来名者,一心信乐」,没有做到经文世尊告诉我们的真义,他就得不到底下所说的利益,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世尊说法的真义。

  底下,「当起广远无量欢喜,安立其意,令使真谛十万亿信心念斯如来。」

  这一段话,是世尊对于念佛的行者劝勉,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情念佛。因为得闻阿弥陀佛名号的人,「一心信乐,持讽诵念」,所以就起广大无量的欢喜心,令使真谛十万亿信心。用什么心念斯如来,斯如来就是阿弥陀如来,用什么心念阿弥陀佛的名号,真谛十万亿信心。用这样的形容词也是蛮罗嗦的,其实用中国人讲话的简要,就是真实信心,就是真心,这个真实信心、十万亿信心,真谛十万亿信心,就是听闻阿弥陀佛名号,接受了阿弥陀佛名号的救度,这样的心叫做真谛十万亿信心。为什么要特地讲出十万亿?因为这是形容信心的广大深远。也就是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所说的,决定深信。所以听闻阿弥陀佛的名号,信心具足十万亿,表示这样的信心是很深很大,也就是对阿弥陀佛建立了信心,决定念佛往生。

  当这个信心建立了,念斯如来,会不会受到人家的考验,退失念佛心,会不会?不会。所以从这一段经文,我们可以得到很重要修学净土教法的观念,世尊教导我们闻信阿弥陀佛的名号,以欢喜心、信心,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以十万亿信心、欢喜心,念阿弥陀佛名号,得到什么样的果报呢?底下讲出现前的利益,跟当来的利益。

  「其人当得无量之福,永当远离三涂之厄」,这是现前的利益,得到无量的福报不堕三途。诸位!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福报不够,多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听闻阿弥陀佛的教法,以欢喜心、信心,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得到无量的福报。像师父个人就深深的觉得,自己的福报很差,所以有空我就多念佛,因为福报不够,所以多念佛,多念佛可以增长我们的福德。这是世尊在《称扬诸佛功德经》告诉我们的。

  「命终之后皆当往生彼佛刹土」,这是当来的果报,也是究竟的果报。舍生命之后,通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经文用了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字「皆」,皆就是通通,一万个人听闻无量寿如来名号,「一心信乐,持讽诵念」,一万个通通往生阿弥陀佛刹土。

  「当」这个字就是将来,可见往生是在命终之前就具足,可是经文明明讲命终之后,没有错。命终之后是真实到达,命终之前是往生决定。

  底下,「命欲终时,一心信乐,念不忘舍」。

  这三句话讲得太好了。请问大家:「命欲终时」这句话指的是,这位听闻阿弥陀佛名号行者,断气了没有?还没有,死了没有?还没有,还没有叫做命欲终时。刚刚是讲命终之后通通往生,现在是讲还没有断气,这时候这位行者「一心信乐,念不忘舍」,很重要,净土很微细的观念在这里。

  「一心信乐,念不忘舍」,就是你从平生得闻无量寿如来名号的信心欢喜,那一份信心有没有忘舍啊?没有。这个念就是指一心信乐的念,也就是说我对于阿弥陀佛的名号建立了信心,有没有平生建立了信心,到了临终这个信心就消失了,就忘了,就舍弃了,有没有?没有!一信永信,从《称扬诸佛功德经》也可以得到印证。你平时听闻阿弥陀佛本愿教法,了解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要救度我,了解法藏菩萨以果地名号要救度我,我对阿弥陀佛建立信心了,你一定会做到。

  印光大师所说的二句话,「老实念佛,莫换题目」。如果你今天念南无阿弥陀佛,明天就不念了,改念南无药师佛,后天改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大后天改念大悲咒,大大后天改念楞严咒,天天在换法门修学,那你有没有做到一心信乐,念不忘舍?没有,你早把阿弥陀佛忘了舍了。你如果做到一心信乐,那表示你平生闻无量寿如来名号,是真正做到「闻」这个字,如果你会改变法门修行,如果你会放弃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如果你会放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就是没有做好「闻」这个字,也就是你早就没有一心了,没有信乐了,没有念不忘舍了,没有。你一定是对于阿弥陀佛用名号救度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信心,你一定会改变法门,你会改变求生净土,那你就是跟阿弥陀佛相应的心断了。

  犹如风筝线已经断了,你手上掌握不到这一纸风筝,你跟阿弥陀佛之间没有感应道交了,那你怎么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阿弥陀佛不慈悲不救度你,是因为你跟阿弥陀佛没办法相应。阿弥陀佛要救度你,你没有被救度的因。如果得闻阿弥陀佛的名号,一直到临命终,一心信乐,念不忘舍,这样的行者,得到什么样的果报?底下讲得实在是太好了,因为这是我们修因之后,所感得临终之缘。

  「阿弥陀佛,将诸众僧,住其人前,魔终不能毁坏斯等正觉之心」。

  将就是带的意思,阿弥陀佛带了许许多多众僧,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清净大海的众菩萨,出现在这一位行者的面前,魔不能毁坏斯等正觉之心,魔不能毁坏这一位行者,往生西方成就菩提的心,为什么?底下就讲出答案。

  「其佛世尊,兴立大悲,誓度一切无量众生,亦复护持十方世界一切众生。」

  因为阿弥陀佛建立了大慈大悲的誓愿,誓言广度一切无量众生,所以一个听闻阿弥陀佛本愿名号的行者,「一心信乐,持讽诵念」。

  在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就会现前住立在他的面前,护持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我们要做的事我们一定要做好,阿弥陀佛要做的事,阿弥陀佛一定会做好。我们要做的事就是好好的听闻阿弥陀佛名号的本愿道理,好好的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从平生到临终,临终的事情,阿弥陀佛会来成就我们。

  「正念分明,心不颠倒,意不凌乱,诸魔退散」。

  没有任何的障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对不对?对,从《诸佛功德经》,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事实。

  底下就是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后的果报,「其有得生,安乐世界,当于其中,具满如来正觉之慧」。

  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就具足圆满如来智慧,安乐世界就是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安稳快乐,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能成就跟阿弥陀佛一样圆满的佛智。

  太好了,这样的利益只要你听闻阿弥陀佛本愿名号的道理,只要你一心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你可以得到临终佛现前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一样,具足圆满的智慧,这样的利益你要不要?要!你要怎么做你也知道了,那剩下来就是你要不要去做的问题而已。

  信解之后再来就是行证,知道了不愿意去做,跟不知道一样得不到利益。肚子很饿,知道这一餐饭可以让我止饥,可是没有把饭菜吃到肚子里面,能不能填饱肚子?不能。知道这杯水喝了可以解渴,可是不喝的时候,你能不能解渴?不能。一定要喝下去才能解渴,知道听闻阿弥陀佛的名号,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可以临终受到阿弥陀佛现前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得到跟佛一样的智慧,可是不听闻、不称念,你还是得不到这样的利益。信解之后行证,解行并进行解相应。

  底下请看第二部经,《般舟三昧经·行品第二》:

  「佛言:菩萨于此间国土,念阿弥驼佛,专念故。得见之,即问:持何法,得生此国?阿弥陀佛报言:欲来生者,当念我名,莫有休息,则得来生。」

  如果你念佛还担心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师父就要跟你说,把这三行的经文,早晚二课的时候各念十遍,念了一个月,你就会安安心心的念佛了。如果你不懂这三行经文的意义,你想深入了解,私底下你来找师父,我好好为你开示,我们时间没有很多不能细说。这一段经文是《般舟三昧经》的当机者,跋陀和菩萨请问阿弥陀佛一个问题,要修持什么法门,才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回答,非常令我们欢喜,因为这也是我们很想知道的,我们到底要修什么法门,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问题我想,不下千千万万的佛教徒想要知道的,而且回答问题的人不是别人,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我们的救主,是我们临终要现前接引我们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由阿弥陀佛来回答,才是百分之百的标准,没有任何一个菩萨代替阿弥陀佛回答,也没有任何一位祖师代替阿弥陀佛回答。

  因为任何一位菩萨,任何一位祖师回答的,我们不一定要相信,为什么?因为说不定不是阿弥陀佛的本意,阿弥陀佛回答的你再不听,那你不用修学佛法了。因为你目的是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开示的话,你要不要听?当然要听。因为你要去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你要去东方琉璃世界,阿弥陀佛讲的你不一定要听,药师佛讲的你就非听不可,你要到药师佛的琉璃世界嘛,一样的道理。

  这个观念师父告诉大家,就是希望你对阿弥陀佛建立真实的信心,一心信乐,你信心建立了,你的内心是欢喜的,为什么?因为你知道往生我有份了,你怎么会不高兴?

  「欲来生者,当念我名,莫有休息,则得来生。」

  阿弥陀佛跟跋陀和菩萨所回答的话,我们也很想知道。想要来往生我的西方极乐世界,当念我的名号。这里可以很清楚的知道,阿弥陀佛教我们念他的名号,这样是观念还是称念?称念。因为讲到名号了嘛,如果讲到佛的相好光明,那就是观念不是称念,可是讲到名号就是称念了。道理讲到这边了,你能够念这一句名号,殊不殊胜?太殊胜,我们也要给阿弥陀佛赞叹掌声。阿弥陀佛有没有叫你观想他的相好光明?没有;阿弥陀佛有没有叫你忆想他的光明?没有。阿弥陀佛叫你称念他的名号,简单明了,人人易行。大家都做得到,等觉菩萨做得到,地狱的众生也可以做得到,上智做得到下凡也做得到,任何人都做得到,连三岁小孩子都会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才是真实的净土教法。阿弥陀佛回答跋陀和菩萨,才是真实的净土教法。

  念我的名号底下那一句是关键,这一句很多人就没做好,「莫有休息」。「莫有休息」这一句话,你一定要了解阿弥陀佛,到底要我莫有休息是什么意思,念我的名号不要休息,那是不是二十四小时,天天、时时、分分、秒秒念阿弥陀佛名号,是不是这样?不是,如果是这样,我们都做不到,如果这样我们都不用修了,我们怎么可能这样做,做不到。莫有休息就是从平生到临终,一生念佛不变不退。如果你今天念南无阿弥陀佛,明天就不念南无阿弥陀佛,就休息了;今年念南无阿弥陀佛,明年就不念南无阿弥陀佛,就休息了;平生念南无阿弥陀佛,临终不念南无阿弥陀佛,就休息了;今天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明天就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休息了;今年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明年就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也是休息了,能不能休息?不能,无有休息,莫有休息,这是我们要做到的。

  那如果「当念我名,莫有休息」,用印光大师的开示就是二句话,「老实念佛,莫换题目」。再补一句一生不退,就是每一个只要有心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可以做得到。用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所开示的道理就是,一向专念无量寿佛毕命为期,就是阿弥陀佛回答跋陀和菩萨所说的这二句话,「当念我名,莫有休息」。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二句话,得到什么样的果报呢?则得来生,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的话谁讲的?阿弥陀佛。对谁讲的?跋陀和菩萨,也是对我们讲的。由佛跟菩萨的对话告诉我们,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修行。你再不做,那你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怎么可能?你照做,你怎么会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太好了。这段经文大家早晚二课读一遍。

  底下《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第五之二所说的这段经文,就是第十九愿,因为时间很有限,我们就读过就好,没有办法详细的解说了。

  「阿难!若有众生,于他佛刹,发菩提心,专念无量寿佛,及恒种植众多善根,发心回向,愿生彼国,是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比丘众,前后围绕,现其人前,即随如来,往生彼国,得不退转,当证无上正等菩提。」

  第十九愿就是临终接引愿,从《无量寿如来会》这段经文,与《无量寿经》第十九愿经文,做一个左右对照,我们可以知道原来第十九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修诸功德」这一句,包括专念无量寿佛,以及种植众多善根。专念无量寿佛就是修净土门,种植众多善根就是修圣道门;专念无量寿佛就是专修,种植众多善根就是杂修。换句话说十九愿因愿文的修诸功德,包括念佛与诸行这二种修行,这是师父经常跟大家开示的道理,我们在无量寿如来会得到印证。所以十九愿也包括专修,也包括杂修。所以专修的人,你一生专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你临终接引你。杂修的人你修六度万行,阿弥陀佛也一样,在临命终的时候救度你。

  「是人临命终时」这句话,指的是专修的行者或杂修的行者断气了没有?还没有,还没有断气。无量寿佛跟比丘众就前后围绕,出现在这一位专修的行者,或杂修的行者面前,往生彼国。所以不论是专修或杂修,不用等到死后才见佛,临命终还没有死的时候,就见佛了,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得到什么样的果报呢?得不退转,当证无上正等菩提,得到不退转的菩萨阶位,乃至成就佛道。

  好!底下请看第四段经文,《陀罗尼集经》卷二,《阿弥陀佛大思惟经》说序分第一:

  「若转轮王,十万岁中,满四天下七宝,布施十方诸佛,不如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一弹指顷坐禅,以平等心怜愍一切众生念阿弥陀佛功德。」

  这段经文短短的二行,说出念佛不可思议的修行,如果转轮王在十万年之中,以满四天下这么多的七宝,布施十方诸佛,这样的功德大不大?太大了。因为布施的对象是诸佛,不是一般人,是果地圆满的圣者,不是九地的众生,所以这样的功德太大了。但是纵然以十万年,满四天下的七宝布施供养诸佛,也不如四众弟子在一弹指顷,以平等心怜愍一切众生,念阿弥陀佛名号,那这样念阿弥陀佛名号功德大不大?太大了。那我们要问,为什么以十万年这么久的时间,用满四天下的七宝供养诸佛,不如四众弟子一念顷,念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为什么?很简单,财施不能成佛,念佛能够成佛。

  财施是修福,念佛是福慧双修。所以因与果你一定要明白,以财物、食物一切物品,供养诸佛不能成就菩提。如《六祖坛经》慧能大师,所说的成道非由施钱,不是我出几万元印经典,出几万元建寺院,出几万元作DVD,出几万元救济贫穷,出几万元以食物供佛,我就能成佛,不是!这是修福,但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把所修的这些回向西方,就成了往生之因。

  这里用比较法就是在突显念佛功德的不可思议。世尊的说法用比较的方式,让我们从比较当中,知道念佛比财施还要殊胜,因为念佛是往生因,财施非是往生因,如果回向就成了往生因,这个道理大家要明白。

  最后一段文,《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若有四众,能正受持彼佛名号,以此功德,临欲终时,阿弥陀佛即与大众,往此人所,令其得见,见已,寻生庆悦,倍增功德。以是因缘,所生之处,永离胞胎秽欲之形,纯处鲜妙宝莲华中,自然化生。具大神通,光明显奕。」

  这一段经文很值得大家早晚二课的时候多读几遍,因为你很关心你的临终,我也是一样,你临终一定担心冤亲债主现前,我也一样,可是我现在不担心,为什么?因为这段经文,世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如果四众弟子能够真正受持阿弥陀佛名号,这边讲受持为什么不讲称名?受持就是接受了信受了,有信的内涵了,为什么这边密教的这部经不讲,若有四众弟子,能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为什么不这样讲?因为称念不一定真正信受,称名的人,念佛的人,疑心的人,大有人在,你相不相信?你不相信这也是事实,一边念佛一边担心,这样的人太多了。真正受持阿弥陀佛的名号,以受持名号的功德,临命终的时候,得到什么样的果报呢?阿弥陀佛与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大众,就前往这个人的面前令他得见。「令」这个字就是在显示佛力,是因为佛在临终者现前了,令临终者见佛了,那这样是自力还是佛力?佛力哦。「令」这个字,你去好好的看它的意义,你就知道是佛为了救度你,在你临终的时候现前令你得见,见了佛之后得到什么样的心情。

  底下这句话就是答案,「寻生庆悦」,寻就是马上,生就是产生,庆就是庆幸,悦就是喜悦,内心马上就庆幸喜悦,啊!阿弥陀佛来了,我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我一生念佛三十年,就是等这一刻来临,这时候是很庆幸的,中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大奖了。

  底下这一句更妙,「倍增功德」,你念佛的功德这时候倍增了,几倍我不知道,但是经文讲倍增,你本来平生闻法念佛的功德,可能只有五十分,这时候倍增了一百分了,圆满了,对不对?,这时候要给谁鼓掌,给阿弥陀佛鼓掌!

  好了,底下讲到往生之后,「具足大神通,光明显奕」,这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得到的果报,得到六种神通,神通是究竟圆满的。所以经文用「大」这个字形容,而且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仰承阿弥陀佛的愿力,成就跟阿弥陀佛一样相好光明。所以光明显奕就是讲身相光明,威神功德就如佛一样,具足圆满成就,这样的果报只因为我们一心念佛就可以得到。

  如果真正有心了办生死,真正有心往生净土,真正有心成就菩提,这五段经文不长,你每天读几遍,如果你觉得净土三经,世尊所开示的道理,你还不能接受,再把这五部经这五段经文,每天读几遍,你一定会安安心心、快快乐乐念佛。知道道理不做,你得不到往生的利益,知道道理肯做,这样的人是真正佛弟子,真正往生成佛。

  时间到了,向大家报告到这里。祝福大家:一心念佛,往生净土。

  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信愿法师       净土宗)(五明学佛网:信愿法师       净土宗)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净土宗 

 净界法师:圆修和专修--净土宗两大传承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宗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宗行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谈谈净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一卷 净土白毫观修法 第二章 

 温金玉教授:玄中寺在中国净土宗史上地位的再检讨 

 蔡惠明居士:明代的净土宗 

 黄忏华居士:佛教各宗大意—净土宗大意 

 贾题韬居士:密宗与净土宗——学佛的思悟 

 贾题韬居士:修净土宗渐次触及实质 

 明奘法师:禅宗、净土宗、律宗……宗派各不相同,我个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