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本性中之八德


   日期:2016/7/6 11:3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盖因人性来自理天,孔子所谓:“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浅释:上天所承载的,既没有声音也没有气味。这才是最高的境界啊!)原是无形色、无声臭之物而无物,无征兆之可观,无端倪之可见,非有非不有,非无非不无,至微 至妙,至幽至玄,非笔墨可以形容其妙体,非言说可以探测其本真,天下莫能知,莫能名。原来此真空妙有,无相之相,幽微玄奥之性天中,含有至善之中德,就是八德又称曰“八宝”,即“仁、义、礼、智、忠、孝、廉、节”,此乃人人必有,真经正路,故强名之曰“道”者一也。

  如上所述,性道即如是幽深玄奥,非笔墨所能尽,非口舌所能说,视之而不可见,听之而不可闻,不可捉摸,不可端倪,何能知其实相?何能知其玄妙?至于来源妙处,止宿善地,怎么得知呢?所以必须依圣人仙佛之经书、典藉,以及明师、前人来指授、引导,才能明白这性道之妙理,故强名之曰“道”者,二也。

  但是这道虽是不可以言说的,老师曾说过:“道本不可以言说,虽有言则差,出口则非,然无言说,道无以明”,如果只靠经书,专靠神会聆悟者,非上上智之人,是不可能的,还要依先觉者之言说演述,才可以明白其奥妙,故强名之曰“道”,三也。

  明性理真道,此三者本不可以缺一,因“道”之一字,恰好含有此三义,是以太上强名之曰“道”者,非无由也。

  兹将性天中之八德,简单说明,聊供参考。

  “仁”者,心德也,天理良心也。体上天好生之德,合乎天地,和乎万物,一性圆明,十分平等。圣人云:“万物同体,恻隐之心,仁也”,孔子曰:“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就是去私心,还天地公心,济人利物为仁也。

  “义”者,人路也,义为人之元情,礼让之根本,见得思义,和气不争,不以利而害义,不损人而利己。这“义”字,乃八德在我头上,王道在我身上,一阴一阳,至大至刚,浩然正气,道义精微。关公所以为圣,颜子所以成名,率由此义也。

  “礼”为吾人的元神,天理的节文,人身的法则,行为的轨道。男学才良,女慕贞节,廉耻常存,YIN乱不犯,以正为本,礼德是尊。关公秉烛耀千古,韩湘同床不动心。守颜子之四勿,此皆克己复礼之根也。

  “智”,智德是人的元精,立身处世的指南,出迷入悟的明灯,出世入道的明路。智有智识与智慧之分,由智慧,则性静生明,明心见性。由智识,则聪明外露,逐妄迷真。故转识为智,则天堂;转智为识则地狱矣。

  “忠”,忠者中心也,中为真中,心为良心,真中有良心,可以明见天真也,口中一直,至理在中,不偏不倚,出口上为天,出口下为地,乃表现心中起意,天地皆知。心通神,神通心,善恶难隐,是非难瞒,故能尽此忠者,自心无愧,鬼神无欺,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中不怍于人矣。

  “孝”,孝为百行之先,八德之首。“孝”字,乃半老半子。半老在上,为天,为父母;半子在下,为地,为子女。上半生,父母辛劳养育子女;下半世,子女尽孝扶养父母,此理之当然也。三教九流,男女老少,那一个不是父母所生的,士农工商,富贵贫贱,那一个不是爹娘养育的。释迦由孝而成佛;玄天报亲而为帝;目连僧行孝,天榜标名;大舜帝尽孝,帝尧让位。自古圣贤仙佛,莫不由孝而成的。

  “廉”,廉字,立头端正,身披半乡,双足立地,两袖清风,贵在身清,不在衣冠,安贫乐道,铜臭无恋。杨震辞金,只畏四知,天子访贤,特举孝廉,上廉而下洁,官清而民正,廉之所以举也。

  “节”,节是人之操持,即节操贞节也,为人之仪范也。志操卿贞,操守严正,冰清玉洁,守身如玉,如竹节之坚贞,如松柏之凌耐,如菊残犹傲霜枝,如梅雪争春不下,男重操持,女慕贞节。文天祥殉国负帝入海,王昭君尽节尸向上流,此皆临大节而不可夺者也。

  性中有此八德,故“性”字,左三划,为三纲,右五划,为五常,乃入世出世必求之正法,圣贤仙佛入道正经之大路,故谓之真经正法。即圣理真传之核心处,人人必由之正路也,老子强名之曰“道”者,大有深意在焉!

  力行五伦八德可成道

  述例:忠义参天的武圣关公

  中国历史上有文武二圣,一曰先圣孔夫子,作春秋者;二曰武圣读春秋者,关圣帝君。论此二圣,皆德配天地,圣洁与日月同光。所谓万世师表者,乃山东文圣孔子。为万古流芳者,乃山西武圣关公。至今永世流芳,名垂天下,国人春秋二祭,从不间断。

  三国时代,关公与刘皇叔(刘备),张飞,三人在桃园结义为兄弟,立誓匡扶汉室,不愿同生,但愿同死。

  后来刘皇叔受命守徐州城,奉密诏欲讨汉贼曹操,岂知密诏败露,曹操遂起二十万大军,分兵五路下徐州,攻打刘皇叔。

  刘皇叔与张飞,乘夜劫曹营,因中计而败北,皇叔单骑投靠袁绍,张飞奔向芒砀山而去。曹军又攻打下邳,关公出战被困土山,刘皇叔有一妻一妾,均陷于下邳,曹操部将张辽,奉劝关公投降,关公乃约三事,其三事:

  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

  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赡养,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

  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 断不肯降。

  曹操接纳三约,关公乃入城禀告二嫂后,自变量骑来见曹操,操自出辕门相接,关公下马入拜,操慌忙答礼。

  关公曰:“败兵之将,深荷不杀之恩。”

  操曰:“素慕云长忠义,今幸得相见,足慰平生之望。”

  关公曰:“文远代禀三事,蒙丞相应允,谅不食言。”

  操曰:“吾言既出,安敢失信。”

  关公拜谢,操设宴相待,次日班师还许昌。

  关公收拾车仗,请二嫂上车,亲自护车而行,于路安歇馆驿。操欲乱其君臣之礼,使关公与二嫂共处一室。关公乃秉烛立于户外,自夜达旦,毫无倦色,操见关公如此,愈加敬服。

  既到许昌,操拨一府与关公居住,关公分一宅为两院,内门拨老军十人把守,关公自居外宅。操引关公朝见汉献帝,帝命为偏将军汉寿亭侯。关公自到许昌,操待之甚厚,小宴三日,大宴五日,又送美女十人,使侍关公,关公尽送入内门,令服侍二嫂,却又三日一次于内门外躬身施礼,动问二嫂安否。

  一日,操见关公所穿绿锦战袍已旧,即度其身品,取异锦作战袍相赠,关公受之,穿之衣底,上仍用旧袍罩之。

  操笑曰:“云长何故如此之俭乎?”

  关公曰:“关某非俭也,旧袍乃刘皇叔所赐,关某穿之如见兄面,不敢以丞相之新赐而忘兄长之旧赐,故穿于上。”

  操叹曰:“真义士也。”然口虽称义,心实不悦也。

  忽一日,操请关公宴,临散,送公出府,见关公所骑之马甚瘦。

  操曰:“公马因何而瘦?”

  关公曰:“贱躯颇重,马不能载,因此常瘦。”

  操令左右备一马来,须臾牵至,那马身如火炭,状甚雄伟。

  操指曰:“公识此马否?”

  公曰:“莫非吕布所骑赤兔马乎?”

  操曰:“然也,遂并鞍辔送与关公,关公再拜称谢。”

  操不悦曰:“吾累送美女金帛,公未尝下拜,今吾赠马,今喜而再拜,何贱人而贵畜耶?”

  关公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见面矣。”

  操愕然而悔,关公辞去。

  操问张辽曰:“吾待云长不薄,彼常怀去心,何也?”

  辽曰:“容某探其情。”

  次日往见关公,礼毕,

  辽曰:“我荐兄在丞相处,不会落后。”

  关公曰:“深感丞相厚意,只是吾身虽在此,心念皇叔,未尝去怀。”

  辽曰:“兄言差矣,处世不分轻重,非丈夫也,皇叔侍兄,未必过于丞相,兄何故怀去志?”

  公曰:“吾因知曹公侍吾甚厚,奈吾受皇叔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此,必要立功以报曹公,然后去耳。”

  辽曰:“倘皇叔已弃世,公何所归乎?”

  公曰:“愿从于地下。”

  辽知公终不可留,乃告退,回见曹操,具以实告。

  操叹曰:“事主不忘其本,真乃天下之义士也。”

  后来关公出师,斩颜良,诛文丑,为曹操解去白马之危,因而得知刘皇叔在河北袁绍处,又接到皇叔亲手书。

  其略云:“备与足下,自桃园缔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违,割恩断义,君必欲取功名,图富贵,愿献备首级以成全功,书不尽言,死待来命。”

  关公看书毕,大哭曰:“某非不欲寻兄,奈不知所在也,安肯图富贵而背旧盟乎?”,乃写书托送信人带回奉上刘皇叔。

  其书答云:“窃闻义不负心,忠不顾死,羽自幼读书,粗知礼义,观羊角哀,左伯桃之事,未尝不三叹而流涕也。前守下邳,内无积粟,外无援兵,欲即效死,奈有二嫂之重,未敢断首捐躯,致负所托,故尔暂且羁身,冀图后会。近至汝南,方知兄信,即当面辞曹操,奉二嫂归。羽但怀异心,神人共戮,披肝沥胆,笔楮难穷,瞻拜有期,伏为照鉴。”

  关公欲向曹操辞行,曹操均避不见面,公不得已乃封金挂印,所有原赐之物,尽皆留下,分毫不带去,写书一封,辞曹操。

  其书略云:“羽少事皇叔,誓同生死,皇天后士,实闻斯言。前者下邳失守,所请三事,已蒙恩诺。今探知故主,见在袁绍军中,回想昔日之盟,岂容违背,新恩虽厚,旧义难忘,兹特奉书告辞,伏惟照察,其有余恩不报,愿以俟之异日。”

  写毕封固,差人去相府投递,请二夫人上车,关公上赤兔马,手提青龙刀,率领旧日跟随人役,护送车仗,径出北门,过五关,斩六将,直望河北,千里寻兄而去。

  关公对于汉帝,对于刘皇叔,均抱着忠诚之心,见危授命,见义勇为,始终如一。对于刘皇叔,善事兄长之道,事嫂如事兄,兄长有难,独自承担而不背旧盟。恩怨分明,不苟取,封金挂印而辞行曹操,不贪图富贵,不被物欲所迷心,来去清白,其忠义两全,可谓千古第一人,故有义薄云天之颂词。

  关圣帝君读先圣夫子所著之春秋,做人以三纲、五常、五伦、八德为重。在世所行全五常。一、“仁”,为国除奸,使人民能得安宁也。二、“义”,既不失金兰兄弟之誓愿,又报曹奸待遇之恩也。三、“礼”,待嫂如事兄不犯分也。四、“智”,水淹七军是也。五、“信”,知皇叔去处,不怕千军万马,急于会晤兄弟,又单刀赴会,以践信也。

  关公归天后,受上天敕命为南天文衡圣帝,又升任为玄灵高上帝(即玉皇大帝),主掌天地运化,慈佑万民。佛教中又化身为伽蓝菩萨,救度善男信女。受世封为武圣关圣帝君,享万世之香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八德       本性)(五明学佛网:八德       本性)  

 宋智明居士:禅修与本性 

 宋智明居士:如何参究本性 

 胡晓光教授:略论中观思想本性 

 胡晓光教授:天台佛学本性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8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7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6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5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4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3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2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