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孝顺与孝德


   日期:2016/7/6 11:3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孝与顺

  “孝”者敬老而尊贤,“顺”者随顺亲意而不假思虑。“孝亲”或大有人在,但“顺亲”未必存诚;俗子有孝敬之心,未必有顺从尊亲之意;凡夫有顺亲之行,未必有存孝敬之诚。

  在末法时期,众生“父不成父、子不成子”,莫言孝顺,纵使孝与顺择其一而奉行,已属奢求,何况孝与顺齐修。尤其现代人,父子为了财利互相残害事件日益增多,怎不令人感叹?时下年轻人动辄为向父母索财,不得而辱打尊亲,甚至弒亲,孝道已沦亡,岂不令人痛惜!

  忆昔时,舜之随父务农,有后母心肠狠毒,欲思谋害除之以为快,处心积虑用尽千方百计,为的是灭除舜,而能顺利让其亲生子独享家中产业,因此常设陷阱,令舜就范。然而舜怎知事有文章,但能秉以赤诚至孝,真心随顺慈亲心意。入井底虽被反盖于井,井底暗无天日,仍因至孝感动鬼神,将舜引领寻出一条重生之出处光明大路。在舜务农时,更以至诚至孝感动万物,代替分担辛苦分工耕种,分别农作物种类加以种植,耕种层次更是分明。

  因为至孝诚顺,后来被群众公推为帝王,执政后更是国家富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无为而治,成为后世尊崇之“三界公”,俗曰三官大帝之“地官大帝”;更成为末法时期五大教派、万千法流之总考校(末法时期考核各教修道之士),而慈恩永沐俗尘,孝德永昭日月也。

  愿世人学“舜”之孝行,与顺亲体恤之诚也。

  孝德

  俗云:“百善孝为先。”而人际关系上,“家庭”是基础。父母与子女之关系最为密切,“三年乳哺、移湿就干”,从无怨言,只愿儿女得到最安适、最舒服的,别无所求;寒冷时又恐怕儿女受凉,而赶紧为儿女添加衣物;夜来又恐儿女饥饿,而准备食物以充饥;子女长大终能独立,每每出外时乃百般叮咛:“莫与人争长论短,勿与人逞强斗狠”。无非望儿女珍重身体,为人儿女者又以何回报?

  子曰:“丰衣足食,不令或缺,饴养尊亲是孝之本份。出门在外不令父母蒙羞,孝之始也。能扬名而显父母尊贵,孝之使然。能慎终追远,服侍如同在生前,孝之终也。而大孝者乃能德荫先祖,拔七祖,度九玄。”

  众生是否能忆及,从幼时至如今,父母劬劳,苦心含养,使我人识字,进而获得高等学识,付出多少心血泪。曾几何时,何人思忆?我立志发奋图强,振兴家门,奉养父母,不令老来忧愁,本是安闲之年,岂敢更令父母劳苦辛勤来供我身使用?每思至此,怎不令浪子泪洒?

  “孝”字已在现代渐见沦丧,新时代少年人,追求自我感官享受,不知承欢父母膝下。是故,天降灾劫以警世人,劝众生能重挽孝道,重新为人生打基础。尽孝道并非富贵者所能及,唯在心诚恭敬而已。反而贫家多孝子,也许因为无法积财在身边,而能有更多时间陪伴父母身旁,努力尽其孝德有关。

  故愿时下年轻人,莫顾自我享乐,而疏离父母,谁能知悉我父我母还能伴我多少时日?俗子啊!为何不快速“忏悔不孝”之罪,好好承欢父母,以叙天伦之乐,而不遗憾终身也。

  为人父母总是以奉豆而为香,不以牛羊方认为佳肴。俗子啊!“在生一粒豆,胜过死后拜猪头”,在父母生前如时孝敬,虽(粗茶淡饭),但能共享人伦,胜过死后以丰盛佳肴、盛宴大字排开,又何须五子哭坟。劝游子常忆父母(忧时、病时),每思念此,怎敢不尽心侍敬,而令尊亲无忧?又何敢争长短,逞凶斗狠而有辱父母于千古也。

  曾参至孝

  曾参夫子,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圣人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他在吃饭的时候,必为父母置办佳肴,饭毕一定问过父亲,余下饭食,可送给谁。他的父亲生平喜欢吃羊枣子,后来父亲死了,曾参就终身不吃羊枣子了。

  有一次,他在山里砍柴,家里来了他的好友,他的母亲因为曾参不在家,没有办法,就用牙齿咬破自己的手指,好让曾参知道。曾参在山里,忽然心痛了一阵,想母亲有事,就慌慌忙忙背了柴回到家里,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有一次,他的妻子替母亲蒸一只梨子,没有蒸得熟透,曾参就把妻子赶出去。后来曾参走过“胜母”的地方,因为避讳而不过。

  曾参在孔圣人门下受学,孔圣人很看重他,传了他一部《孝经》,内容共总有十八章。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注:圣人的教学,是以孝道为根本,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我们不管是对自已的父母,还是对一切大众,我们都应当真诚地关怀和爱护帮助,这才是真正的孝道。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