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仁清法师:《般若70义甘露滴》道智(1)


   日期:2016/7/7 16:5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道智:“自心相续中具足(道智)之补特伽罗,其心相续中现证空性慧所摄之大乘圣者现观,是道智定义”。

  此中“所摄”是协助的意思,不论道智本身悟不悟空性,但必须以本身道智摄持(协助),而且是大乘圣者现观,不可以是小乘圣者的现观。

  如:圣位菩萨心相续中的大悲心,菩提心,出离心、皈依等,全都是圣位菩萨心相续中的现观,也是道智,并不能证空性。心相续中具足(道智)的补特伽罗心续中有证空性慧摄持故,证空性慧和道智二者相辅相成。福德资粮可以辅助智慧资粮,智慧资粮可以辅助福德资粮。大悲心等四者摄持证空慧,证空慧摄持这四者。

  道智有证空性的,也有不是证空性的。前者如大乘菩萨心相续中的大悲心、菩提心等,是道智,但并不是证空性之智。后者如圣位菩萨心相续中的现证空性慧、根本智等。

  若是证空慧辅助的圣位菩萨心相续中的现观,则称为“道智”。相智能周遍道智,道智不能周遍相智。

  “彼与大乘圣者智同义”。

  道智与大乘圣者智同义,相智与佛圣者智同义。大乘与劣乘的区别,在于其心相续中是否有大悲心和菩提心。入大乘的话,利根者必须如《入行论》所说的“自他相换”次第而修持入道,劣根者则须修持“七重因果次第而入道”。为入大乘道,必须依大杯心为根本,在心中生起具相的菩提心,在生起具相菩提心的同时,就进入大乘道了。

  所入大乘道有五: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其中资粮道和加行道是异生(凡夫)。证得见道的补特伽罗才称为见道者,才成为大乘圣者,其心相续中才生起道智。因此,见道者心相续中全部是道智,修道者,无学道者亦然,所以,大乘圣者心相续中的智全部都是道智,而无学道的佛圣者,其心相续中的智,除了是道智之外,也是相智。

  大乘见道、修道、无学道(相智)皆被道智周遍。

  “彼中分三:知声闻道之道智、知独觉道之道智、知大乘道之道智”。佛与菩萨二者皆需成办声闻、独觉、大乘补特伽罗之义利,因此,成办大小乘的相符事成为菩萨与佛的主要责任,所以,佛菩萨就会各自为他们阐释佛法。必须先了知其道之次第,因此,佛菩萨必须先了知声闻道、独觉道、大乘道。他们的心相续中也必须有:能知声闻道、能知独觉道、能知大乘道之道智。经中说:“与对他说,自先了知,若自不知,所说皆成颠倒”。

  因为声闻众的主修为细品补特伽罗无我及四谛,所以,佛圣者及圣位菩萨他们心相续中有现证补特伽罗无我之智,也有现证四谛无常等十六行相之智。即“知声闻道之道智”。

  独觉对于声闻的所修不但全修,而且还增修二空(色与执色之量质异空、外境空、粗品法无我),并以此为主修,所以,佛圣者及圣位菩萨心相续中有现证二空之智。即“知独觉道之道智”。

  大乘行者的主修是细品法无我(细品空性),所以,佛圣者及圣位菩萨心相续中有现证空性(细品法无我)之智。即“知大乘道之道智”。

  “界限:从大乘见道至佛地之间有”。

  道智的界限是下从大乘见道起,上至佛地之间。从证得大乘见道直至成佛前,所有的智都称为道智。

  证得见道则称为圣者,未征得见道称为凡夫。见道可分为三:声闻见道、独觉见道、大乘见道。

  凡、圣者的心相续中皆有基智,道智唯大乘圣者的心相续中有,声闻圣者、独觉圣者皆无。而相智唯佛圣者的心相续中才有,菩萨圣者也没有。

  八事涵盖有三智、四加行(全都是道般若波罗蜜多)、一果位法身。声闻圣者、独觉圣者、大乘圣者的心相续中皆有基智,声闻、独觉只追求解脱并不追求果位法身,因此,他们不需修八事,只需修基智即可。大乘菩萨为了追求果位法身,必须缘于三智的众多行相(即统摄三智行相的圆满一切相加行、顶加行、渐次加行、刹那加行等所缘的行相),心续中生起四加行,以四加行为主修。所以,修四加行的只有圣位菩萨而已。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