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仁清法师:《般若70义甘露滴》四加行


   日期:2016/7/8 9:2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三智是所应证,能证得三智的方便是四加行,四加行是修持三智行相,三智行相有173种(相智有110行相,道智有36行相,基智有27行相)。

  “一切相现观”。《现观庄严论》中是阐述的圆满一切相加行。“以总摄三智行相而修之慧摄持的菩萨瑜伽,是圆满一切相加行的定义。”即“圆满一切相加行是总摄三智173行相而修的加行,是以修所成慧为助力的菩萨瑜伽”。

  “圆满一切相加行”与“菩萨智同义”。这是菩萨资粮道者的心续中摄持三智行相而修的智慧。在他心相续中的出离心、皈依、大悲心等,并不需要摄持三智行相而修,因为他们已被三智摄持了。菩萨智被圆满一切相加行周遍(涵盖),也就是被总摄三智行相而修的智慧摄受。

  所谓“摄持”是相互协助的意思。“菩提心是为利一切有情愿成佛的诺言”。

  因为圆满一切相加行是修三智,而三智行相有173种,所以,能修者“圆满一切相加行”也是173。

  “界限:从大乘资粮道至续流的最后际之间”。因为圆满一切相加行是菩萨心续中的智,故不存在于佛地中。未入道者也无。“续流的最后际”是指,有情心相续的续流最后际,下一刹那就脱离有情的续流,就成佛了。所以,大乘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等被圆满一切相加行周遍,但无学道没有圆满一切相加行。

  “顶加行”

  顶加行与圆满一切相加行有因果关系,先得圆满一切相加行,经过长时修持,直到得自在时,就得到顶加行,同时也得到大乘加行道的煖位。所以,“顶加行”、“证得煖位”与“与三智行相得自在”是同时的。所以,顶加行是大乘加行道的煖位证得的,圆满一切相加行是在大乘资粮道时证得的。先修圆满一切相加行,后修顶加行,先得圆满一切相加行,后得顶加行。

  当证得大乘资粮道时,就是证得圆满一切相加行。整个大乘资粮道都是圆满一切相加行,大乘资粮道时是总摄三智行相而修,当于三智行相得自在时,即得顶加行,从那时候开始,直至续流的最后际,皆称为顶加行。因此,顶加行能周遍圆满一切相加行,而圆满一切相加行不能周遍顶加行。

  在未得自在前,即大乘资粮道时总摄三智行相而修时,只是圆满一切相加行,不是顶加行,得自在后,才是顶加行。

  直至证得大乘加行道煖位时,才证得缘念于三智行相的止观双运,何时证得,就何时得到自在。

  “至顶”是指“以胜出总摄三智行相而修的大乘资粮道慧摄持的菩萨瑜伽,是顶加行定义”。“胜出”者,胜出以缘念于三智行相而修的大乘资粮道。较此更为殊胜者是顶加行。证得缘念于三智行相而修的止观双运的界限是大乘顶加行煖位,未证得缘念于三智行相而修的止观双运前的菩萨智,唯是圆满一切相加行,已证得缘念于三智行相而修的止观双运的菩萨智,全部都是顶加行。

  “顶加行与趣入正行同义”。“顶加行分四:加行道顶加行、见道顶加行、修道顶加行、无间顶加行”。“顶加行的界限:从大乘加行道煖位至续流最后际之间”。

  “圆满一切相加行”是“下从大乘资粮道起”,顶加行不含于大乘资粮道中,所以,顶加行的界限是从大乘加行道煖位起。顶加行与圆满一切相加行两者的上限都是“至续流最后际”,但下限不一样。

  后面提到的渐次加行与刹那加行,二者也是因果关系,圆满一切相加行是总摄三智行相而修,而渐次加行则不是总摄三智行相而修,它是依次修持三智行相。“渐次”是依次第的意思。初修圆满一切相加行是为于三智行相得自在,顶加行时必须已对三智行相得自在,修渐次加行是为使三智行相得坚固,于三智行相已得坚固时,即证得刹那加行,因此,渐次加行与刹那加行也是因果关系。

  在大乘资粮道时,为了证得相智,故总摄三智行相而修。大乘资粮道时修持的任何道,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证得相智,但尚未证得佛果前,为了于三智行相得自在故,因而总摄三智行相而修。于三智行相得自在后,为了使三智行相得坚固故因而依次修持三智行相(修渐次加行),其最终目的在于证得相智。所以,一位大乘资粮道的行者,为于三智行相得自在故总摄三智行相而修,这就是圆满一切相加行。为使三智行相得坚固故,渐次而修三智行相,因此,在他的心相续中有圆满一切相加行,也有渐次加行。有修持圆满一切相加行之智慧,也有渐次加行之智慧。

  渐次加行本身也是圆满一切相加行。圆满一切相加行是总摄三智行相而修的菩萨智。圆满一切相加行的大部分是渐次加行。顶加行、渐次加行、刹那加行都是圆满一切相加行,除此之外,没有其余的大乘加行,因为没有不是菩萨智的加行,因此,菩萨智与圆满一切相加行同义。

  若果一个人不论作何善行,都被皈依摄持,则此善行将成为佛法,若被别解脱戒摄持,则此善行将胜出在家众的善行。

  空性的根本定现前时,是积聚智慧资粮的阶段,出定下座后的一切善行,是积聚福德资粮的阶段。

  “渐次”是指渐次加行。“为于三智行相得坚固,依次修持三智行相之慧摄持的菩萨瑜伽,是渐次加行的定义”。

  为于三智行相得坚固,必须依次修持三智行相。“渐次加行”是菩萨瑜伽,未入道者没有,声闻、独觉、佛亦无。

  “渐次加行,分有十三:六般若密多之六渐次加行,六随念之六渐次加行,无体性之渐次加行”。

  大乘资粮道者的心相续中无般若波罗密多,但有般若波罗密多的修持。可以说他们都有“六般若波罗密多之六渐次加行”。

  “界限:从大乘资粮道至续流最后际之前”。续流最后际有前面的“圆满一切相加行、顶加行”,而没有“渐次加行”,进入续流最后际时,“渐次加行”全部转为“刹那加行”。

  圆满一切相加行是在资粮道时,为于三智行相得自在故总摄三智行相而修。证得加行道时的圆满一切相加行,已不再为了于三智行相得自在而修了。加行道时的圆满一切相加行只以总摄三智行相而修之慧摄持即可(已于三智行相得自在故)。

  “六随念之六渐次加行”是随念佛、随念法、随念僧、随念戒、随念舍、随念天的六种渐次加行。

  “无实体性的渐次加行”是证空性慧。

  云“刹那证菩提”。即刹那加行,表示在极短的时间内将证得佛果。这时已登十地了,刹那加行被十地智周遍。

  “于三智行相已得坚固之究竟菩萨瑜伽,是刹那加行的定义”。刹那加行是于三智行相已得坚固的究竟菩萨瑜伽,是菩萨心续中最究竟的瑜伽,下一刹那即证得佛果。“刹那加行与续流最后际之智同义”,“分四:异熟刹那加行、非异熟刹那加行、无相刹那加行、无二刹那加行”。

“刹那加行的界限:唯于续流最后际”。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仁清法师       空性)(五明学佛网:仁清法师       空性)  

 其它:缘起与空性(刘宇光译) 

 赵跃辰居士:七十空性论今诠 结束语 

 赵跃辰居士:七十空性论今诠 第十章 结义劝学 

 赵跃辰居士:七十空性论今诠 第九章 真、俗、空、有 

 赵跃辰居士:七十空性论今诠 第八章 流转还灭 

 赵跃辰居士:七十空性论今诠 第七章 根、境、识等 

 赵跃辰居士:七十空性论今诠 第六章 业、果、作、受 

 赵跃辰居士:七十空性论今诠 第五章 即相破法 

 赵跃辰居士:七十空性论今诠 第四章 特究生灭 

 赵跃辰居士:七十空性论今诠 第二章 即法破相 

 赵跃辰居士:七十空性论今诠 第一章 标宗立义 

 赵跃辰居士:七十空性论今诠 导读 16.愚昧、理性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