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学佛要先打好功底,功底不足难以长久


   日期:2016/7/8 12:3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修道人需要定,有定,就会喜欢安静。生命的智慧的开发都是在定中开发的。禅宗就特别注重修定。因戒而生定,因定发慧。要守好戒律,才有定。世间人的散乱总是太散乱,所以唱歌,喝酒,轰轰烈烈,吵吵闹闹,这都是没有定的。

  不管是修道人,包括世间的艺术家,作家,画家,音乐家,他要创造出作品时,就要定。乃至发明家。他能有灵感,灵感就是定。所以爱迪生讲,成功来自一百之五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的汗水,但百分之五的灵感更重要。这就是智慧更重要。

  如果要学佛,恢复安静的传统。我看很多搞慈善,宣传,各种活动轰轰烈烈。看起来一派喜庆。其实,这不是修道的真相。道德经说的,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包括各种名头,各种修行方法,尤其是后世人独创的。现在海内外就有很多个人独创的一套方法,自己来做教主。但你去看,会发现,历史以来,许多独创方法,绚烂过后,最后消失了。为什么? 因为太过绚烂了,只好消失。

  佛教要归于宁静的传统。回归到“诵经,禅坐,阅藏”的传统。让每个人身心都能归于宁静。而不是每个人身心都在激动之中,那是不长久的。所以禅宗的祖师才说,平常心是道。只有平常心,你才能走的远,走的久。

  很多人修法,一会儿找净土,一会儿找密宗,密宗找上师,还不止找一个。只要有名的,都是灌顶一下,修修法。以为法越多,就成功就越有保障。可见现在人贪心重,偷心也重。总喜欢找捷径。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邪师说法,就因为人有偷心,贪心感召的。韦驮菩萨的对联,其中一句,人无邪念,自降其心。这些邪师,搞很多世俗贪欲,男女色欲法的,都是因为人的邪念而感召。

  修行和练武一样。练武不练功,到头一场空。武是招数,包括你懂很多佛教道理,懂得辩论,或者机锋,或者以道理来说服人。但这属于招数。功是功底,功底是什么?从深入经藏来讲,就是你要背经,金刚经,法华经,普贤行愿品,地藏经,药师经,弥陀经,这些通通要背。这个是基本功。我看很多人上佛学班以后,就学会武,很会讲,没有功底。这很危险,到头一场空。

  老一辈的人要教弟子,都是先教功底。五堂功课要会,背经要会,还有各种法会,大悲忏,弥陀忏,放焰口,斋天等。这些仪轨也要会。唱赞,法器,都要会。这些都是功底。这些你都会了,智慧就开发了。所以以前人很少讲经,也是点到为止。为什么?你这些都会了,菩萨就很会加持你。现在很多在家的,这些都不会,就听一些禅宗,密宗的大道理。然后自以为把握了精髓,这就差很多了。

  如果要修行,不要急,先把功底打好。像念《法华经》,你慢慢念,就会开智慧,开智慧后,就懂得经文的意思了。很简单。还有《金刚经》尤其如此。这些智慧要靠自己开的,开了以后,就慢慢懂了。如果这智慧没有开,你听了很多道理,也是没有用啊。病苦一来,道理绝对是忘光了。

  修行功底要扎实,现在很多地方搞慈善,搞活动,很热闹。当然也很好。但不能忘记了修道的初衷,以及佛法的超越性。不要越来越让佛法世俗化,成为世俗人的生活点缀。而忘记了佛法神圣的部分,以及解脱的部分。

  像台湾人间佛教对佛法的弘扬确实有功劳,但也有许多的问题。就是佛法的神圣性,以及解脱的根本在慢慢的丢失。大家看到佛法,都以为佛法就是为了人活的更好,建设人间幸福。其实不全面。如果佛法为了建设人间幸福,释迦佛不要去出家,他当转轮圣王就好了。但他为什么要出家,就是要解脱。不要忘记解脱的根本。

  我看很多人求财法,求各种好处,死后又求到极乐。实在感到担忧。很多人修密法,都为了增加欲望。这实在是很大的问题。所以看是繁荣的背后,却是一种很大的倒退。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戒定慧       学佛)(五明学佛网:戒定慧       学佛)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学佛的利益 

 圣严法师:学佛群疑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学佛一得》序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初基学佛心要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