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故事

 三个佛教故事,教你看破世相,点亮人生


   日期:2016/7/10 10:4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相,即形相或状态之意;乃相对于性质、本体等而言者,即指诸法之形像状态。也可以说是表现于外而能想像于心的各种事物的相状。《大乘义章》第三卷说一切诸法有五义云:“事相差别。所谓色声香味触等。形色不同,故名为相”。

  佛学认为世界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相”,执着的人执着于表相,被表相纠缠。佛教育我们要看破世相,不要执着于表象。因为表相是假的,执着于表相的人最终一无所获。为表相纠缠痛苦没有必要,努力追求表相也不会有结果,佛说看破。

  比如说,有人用污言秽语攻击你,你会怎么对待这种情况?

  佛经上记载,佛陀经过一个村庄,一些人对他说话很不客气,口出秽言。

  佛陀不仅没生气,反而认真听着, 然后说: “谢谢你们来找我,但我正赶路,下一村的人还在等我,我必须赶过去。”

  “不过,等明天回来之后我会有较充裕的时间, 到时候如果你们还有什么话想告诉我,再一起过来好吗?”

  其中一个人问佛陀:“难道你没有听见我们说的话吗?我们把你说得一无是处, 你却没有任何反应!”

  佛陀说:“假使你要的是我的反应, 那你来得太晚了,你应该十年前就来的,如果是那时的我,就会有所反应。但是, 这十年以来,我已经不再被别人的嘴巴所控制,我已经不再是别人嘴巴的奴隶 ,因为我是自己的主人。我是根据自己的意志与认知在做事,而不是跟随别人的情绪在做反应。”

  佛看到了这件事情的本质,有人侮辱你, 那是「他的」问题;如果他粗暴无礼, 那仍是「他的」问题。因为他要怎么说,怎么做,那是「他的」修养。

  有人受了别人的耻笑、讥讽、恶骂、诽谤,心里就很难过。

  在《四十二章经》里佛陀说:‘如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而堕其面。’意思是说骂人、诽谤别人,等于对天唾,唾不到天,最后反而唾到自己的脸上。佛陀又说:‘如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飞其身。’又像逆风时,把尘土扬起来,灰尘不会飞到别人那边,却飞到自己的身上来。恶骂、诽谤、讥讽、嘲笑,不一定对别人有伤害,反而伤害的是自己。

  人的一生,总要经历男女情感上的聚散离合。特别是当我们年轻的时候,经常为了男女情感烦恼或者纠缠不清,为此反目甚或杀人的事情也屡见不鲜。佛家认为,男女之间的姻缘也是有定数的,前世的缘分了了,今生便不会再有牵连。

  佛教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万事万物也只存在于特定的因缘之中,因缘没有了,事物也就不存在了。

  从前有个书生, 和未婚妻约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结婚。到那一天, 未婚妻却嫁给了别人。 书生受此打击, 一病不起。家人用尽各种办法都无能为力,眼看奄奄 一息。这时, 路过一游方僧人,得知情况,决定点化一下他。僧人到他床前, 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书生看。 书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路过一人, 看一眼, 摇摇头, 走了……又路过一人, 将衣服脱下,给女尸盖上, 走了……再路过一人, 过去, 挖个坑, 小心翼翼把尸体掩埋了………

  疑惑间, 画面切换. 书生看到自己的未婚妻. 洞房花烛,被她丈夫掀起盖头的瞬间……

  书生不明所以。僧人解释道:看到那具海滩上的女尸吗?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

  你是第2个路过的人,曾给过他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恋,只为还你一个情。

  但是她最终要报答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后那个把她掩埋的人,那人就是他现在的丈夫。书生大悟,唰地从床上做起,病愈。

  因缘,因是因果,因为你过去种了这个因,今天才会有这样的缘,缘由就是因。姻缘的姻,是指姻亲,与因果是相关的,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不是一家人,就不进一家嘛。

  所以,今生今世的缘分,前世都有原由。有些人离我们而去,就该明白这是缘分已尽,不必强求。

  在这个世界上,凡事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总会有烦恼和忧愁。当不顺心的事时常萦绕着我们的时候,我们该如何面对呢?“随缘自适,烦恼即去”。其实,随缘是一种进取,是智者的行为,愚者的借口。何为随?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恨,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随是一种达观,是一种洒脱,是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练达。

  人生在世,最难放下的是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从前,有个人娶了四个妻子,第四个妻子深得丈夫喜爱,不论坐着站着,丈夫都跟她形影不离。非常宠爱。第三个妻子是经过一番辛苦才得到,丈夫常常在她身边甜言蜜语,但不如对第四个妻子那样宠爱。第二个妻子与丈夫常常见面,互相安慰,宛如朋友。只要在一块就彼此满足,一旦分离,就会互相思念。而第一个妻子,简直像个婢女,家中一切繁重的劳作都由她担任。她身陷各种苦恼,却毫无怨言,在丈夫的心里几乎没有位置。

  一天, 个人要出国做长途旅行,他对他四个妻子说:“你肯跟我一块儿去吗?”

  第四个妻子回答:“我可不愿意跟你去。”

  丈夫恨她无情,就把第三个妻子叫来问:“你能陪我一块去吗?”第三个妻子回答道:“连你最心爱的第四个妻子都不愿意陪你去,我为什么要陪你去?”

  丈夫把第二个妻子叫来说:“你能陪我出国一趟吗?”,“我受过你恩惠,可以送你到城外,但若要我陪你出国,恕我不能答应。”

  丈夫也憎恨第二个妻子无情无意,对第一个妻子说:“我要出国旅行,你能陪我去吗?”

  第一个妻子回答:“我离开父母,委身给你,不论苦乐或生死,都不会离开你的身边。不论你去哪里,走多远,我都一定陪你去。”

  他平日疼爱的三个妻子都不肯陪他去,他才不得不携带决非意中人的第一个妻子,离开都城而去。

  原来,他要去的国外乃是死亡世界。拥有四个妻子的丈夫,乃是人的意识。

  第四个妻子,是人的身体。人类疼爱肉体,不亚于丈夫体贴第四个妻子的情形。但若大限来临,生命终结,灵魂总会背负着现世的罪福,孤单寂寞地离去,而肉体轰然倒地,没有办法陪着。

  第三个妻子,是人间的财富。不论多么辛苦储存起来的财宝,死时都不能带走一分一毫。

  第二个妻子是父母、妻儿、兄弟、亲戚、朋友和仆佣。人活在世上,互相疼爱,彼此思念,难舍难分。死神当头,也会哭哭啼啼,送到城外的坟墓。用不了多久,就会渐渐淡忘了这件事,重新投身于生活的奔波中。

  第一个妻子则是人的心,和我们形影相随,生死不离。它和我们的关系如此密切,但我们也容易忽略了它,反而全神贯注于虚幻的色身。

  人命无常刹那间,一息不来,即失人身。由于贪着这无常的色身,让我们总随着外境,起贪、嗔、痴,造种种恶业,因业报而受生之苦,如是惑、业、苦三种恼热循环不已,令吾等于六道轮回中不得出离。‘唯有佛菩提,是真归仗处’,故当切念无常逼人,精勤用功,让短暂的生命不在爱恨情仇、争强斗胜中消磨殆尽,以有限的生命,换得永恒之佛果。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无常       看破)(五明学佛网:无常       看破)  

 其它:佛陀说无常(张家提) 

 其它:坦然面对人生的无常(张家提)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一觉悟 无常无我觉 

 惟觉法师:无常经 

 魏道儒教授:四《阿含》中的“缘起”和“无常”学说 

 体悟世间无常 珍惜出家暇满身 

 蔡惠明居士:研习“杂阿含经”论“无常,苦、无我” 

 慧门禅师:放下 看破 自在 

 梦参法师:看破放下 日常生活与佛法结合 

 如瑞法师:法句经开示 当念无常精进用功 

 如瑞法师:若念于无常 诤论自然熄 

 如瑞法师:思惟无常 远离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