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原创

 无我和慈悲是成佛的根本


   日期:2016/7/11 14:4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读“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有感

  本焕长老的座右铭是“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读之甚是感动,深觉有理,却不知理在何处。后细细思惟,竟有大文章。原来这里面藏着佛之本心,藏着成佛的真谛。

  为什么这么说呢?佛在金刚经等很多经文中都让念佛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有很多大师解释为要发大悲大愿之心,要让世人都成佛我再成佛之心。思之甚有道理,如何做到却时常踌躇、迷惘。直到读到本焕长老的“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才明白如何能发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无我,放弃自我的享乐和欲望;第二层是慈悲之愿,希望众生都能够脱离苦海。

  这两层意思是紧密的互为因果的关系,离开任何一层第二层都无法单独成立。第一层因果关系,就是要先有无我之心,才会有慈悲之心。第二层因果关系,就是要有无我之心,就必须先能理解众生的痛苦,先生起慈悲之心来。因此,无我之心和慈悲之心是互为因果的。

  第二层因果是容易理解的,要有慈悲之心,才能做到舍弃小我,祈愿众生。也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本意。

  但第一层因果就不易理解和实行。为什么要先有无我之心,才会有慈悲之心。我认为,这实际上才是成佛的根本。

  因为佛的大慈大悲大愿之心从哪里来?是从无我中来,是从放弃小我成就大我中来。目标是解除众生的痛苦,所以愿意放弃自我,舍弃小我。如果没有无我之心,佛祖就不会出家寻求成佛解脱之道。如果没有无我之心,无数高僧大德就不会修行一生传播佛法,度人度己,发出宏大誓愿普渡众生。

  所以说,无我和慈悲是互为因果的佛之本心,缺一不可。很多人认为发大慈大悲之心很重要,发成佛之心很重要,却不知道发心的前提是无我,是放弃自我的欲望和享乐,不然,发出的大慈大悲之心也是伪心,在贪欲和嗔恚心面前会荡然无存。

  我们看到很多人念佛一辈子,读经无数,讲经无数,但到头来不仅与佛无缘,而且恶疾缠身,最后一命呜呼,堕入地狱,与西方净土无缘。何也?因为没有无我之心,贪嗔痴不断,舍不得尘世的财产和享乐,他的慈悲心是假的,念佛读经也是假的。所谓诚心念佛,必有感应。其诚心,不仅是慈悲心,更主要的是自己的无我之心。放弃自己的贪欲、执着、偏见、怨恨、不设、嫉妒等等。只有放下,才能无我,只有无我,才能慈悲,只有慈悲,才能成佛。念佛之根本,就在于舍弃自我,放下自我,一切都交给阿弥陀佛。那么,你一定会成佛,不管是在家还是出家,因为你已经得到了佛之本心。

  不知理解是否妥切,请各位师兄批评指正。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慈悲       无我)(五明学佛网:慈悲       无我)  

 楼宇烈教授:“无我”与“自我”--佛教“无我”论的现代意 

 楼宇烈教授: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遍于一切有情 

 杨曾文教授:以慈悲护生精神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董群教授:佛教伦理的慈悲精神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顺其自然与无我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九、二种无我 

 蔡惠明居士:研习“杂阿含经”论“无常,苦、无我” 

 法界法师:《金刚经》释义 第十七品、究竟无我分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陈星桥居士:慈悲与爱的比较研究 

 贤崇法师:慈悲与智慧的力量 

 明奘法师:禅茶一味——复星集团CEO沙龙无我禅茶会的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