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自己!


   日期:2016/7/12 17:4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在人间按:学佛人,如果你发现自己还是看不破,还是放不下,还是不知道尽虚空、遍法界只是一个自己,不知道“万法皆空,因果不空”,那就要好好看看净土法门法师精辟开示的这篇金刚经要义啦!

  金刚经要义

  净土法门法师是现代净宗大德,七年来,亦恒以《金刚经》为功课,持诵不辍,得大受用,并现身说法,愿意对同修“以七年持《金刚经》的经验保证!” 。

  《金刚经要义》是净土法门法师1996年4月启讲于美国达拉斯对《金刚经》的主要精神做的一个扼要阐述。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

  佛七自古以来,就是要专心办道的。在这个七天当中,要得一个成就。所谓的成就,就是《弥陀经》上跟我们讲的一心不乱。一心不乱的功夫,通常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的功夫是理一心不乱,所谓理一心,跟宗门里面所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是同一个境界。

  其次的成就,是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也就是断见思烦恼,断证的功夫等于小乘阿罗汉。最低的成就,是我们讲的功夫成片,前面两种确实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得到的,但是功夫成片,确实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什么叫功夫成片?在二六时中,我们现在所谓的二十四小时里面,心里面只有一声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决定不会起一个妄念,这叫做功夫成片。由此可知,结七念佛,是有它殊胜目的之所在。佛七当中讲开示,这个打闲岔了,那有这种道理。讲开示,就把人心讲乱了,换一句话说,你功夫成片得不到的。为什么我们在佛七当中,不但讲开示,还要讲一个半钟点?说实实在在话,就是因为大家在这里结七念佛,功夫成片决定得不到!为什么得不到呢?妄想太多,杂念太多了!这是我们念佛同修这么多年来,这一句佛号念不好,这是一个很严重的大问题,大家不要把这个等闲视之,严重的问题!

  因此,我们在去年这一年,讲了一部《金刚经》,这是许多年来,至少有十几二十年了,我没有看过《金刚经》,大家要我来讲,我想想,那也有道理,道理在哪里呢?大家念佛功夫不得力,为什么不得力呢?没看破,没放下。这是我们功夫不得力的原因。所以在去年,一直讲到今年年初,将《金刚经》细说一遍,我们总共用了两百四十八个小时,把《金刚经》讲圆满了。同修们找我讲《无量寿经》,我想了一想,这十年当中,我《无量寿经》总共讲过九遍,的确是说的很多了。为什么放不下?没看破!什么叫看破?宇宙人生的真相不了解!这个答案,当然最简单的、最普遍的是金刚般若。一切大乘经,像《楞严》、《楞伽》、《华严》、《法华》都详细的讨论到这些问题。《金刚经》上文字虽然不多,但是内容绝不逊色于其它的大乘经论,这是字字句句都含无量义!

  《金刚经》在中国佛教,巳经超越了宗派,无论那一个宗派,无论修学那一个法门,几乎没有不读《金刚经》的。这一部经典在中国佛教,确实是家喻户晓,人人读诵。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智慧;佛法所求的,诸位要记住,高度的智慧,究竟圆满的智慧,唯有智慧才能解决一切问题。那些问题呢?大的问题来说,生死的问题、轮回的问题、十法界的问题、成佛做祖的问题,这是大的。没有智慧不能解决,没有智慧做不到!小的问题,我们现前身心安乐,我常常跟同学们讲,用功如果得力,功夫是什么?清净心。心地清净,心清净,你的身就清净,百病不生,这是眼前的好处。你的身体一年比一年健康;你的容貌一年比一年好看,这是小的。

  我看许多同修,很多有病苦,常来问我,病苦什么原因呢?是因为念佛功夫不得力,你的心不清净。诸位记住,病痛的根本原因,是从妄念起来的,从烦恼起来的。我们中国俗话说:“忧能使人老”,你常常在忧虑烦恼当中,你怎么能不老呢?你怎么能不衰呢?又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所以欢乐的时候,你人就不容易衰老。我们佛法无论是大乘、小乘,显教、密教,都教给我们要法喜充满。你的法喜跑到哪里去了,你怎么会活得这么苦恼呢?这就是没有智慧,这就是不如法。所以,我们过去看《坛经》,对于六祖慧能大师,我们很赞叹,我们很感动。能大师见五祖的时候,你看他怎么说的。他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可见得人家的生活,是生活在智慧里面。我们想想,弟子心中常生烦恼,我们生活在烦恼里面。这不就大错了!怎样转烦恼成菩提?菩提的样子,就是法喜充满,就是圆满的智慧。所以没有智慧,怎么能解决问题?

  说到智慧,金刚般若是智慧里面最圆满的、最究竟的。金刚般若在什么地方?在生活当中。所以,《金刚经》一开端,释迦牟尼佛表现在生活上。这个经的发起跟一般经发起不一样,一般经典多半是放光现瑞,用这种来发起。而金刚般若的发起,是释迦牟尼佛到舍卫大城去乞食,着衣持钵,这是出家人天天要干的事。人在社会里面,不能没有工作,不能无所事事,出家人做什么事呢?出家人就是托钵,天天要到外面去托一钵饭,搭衣持钵,那是究竟圆满的智慧;这就说明了,究竟圆满智慧原来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释迦牟尼佛穿衣是金刚般若,托钵是金刚般若,吃饭是金刚般若,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是究竟圆满的智慧,他用这个来表演,做出来给我们看。

  我们在这个地方,要能够体会,要能够领悟,为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没有智慧?这一桩事情,表演得最圆满、最周到的那要算是《华严经》的五十三参了。《金刚经》上是佛示现给我们表演的,五十三参里面,有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在家出家的,每一个人生活,跟《金刚经》上释迦牟尼佛的生活没有两样,都是生活在究竟圆满智慧之中。生活是究竟圆满的智慧,工作是究竟圆满的智慧,处事待人接物,点点滴滴没有一样不是究竟圆满的智慧,这叫学佛。我们回过头来,大家《无量寿经》念得很熟,《无量寿经》上给我们讲三种真实:第一个“真实之际”,这一句话就是真如本性,宗门里面讲的真如本性,是我们学佛的目标之所在,见性成佛。

  第二个“住真实慧”,我们是不是安住在真实智慧当中,真实慧就是金刚般若。

  第三“惠以众生真实之利”,我们自己住真实智慧,然后才能给一切众生真实的恩惠。真实的恩惠,不是说拿到财物金钱去帮助,不是。做出一个样子给他看,让他看到你这个样子,能有所感动,有所体会,进一步要效法你,向你学习,这就是真实智慧,这个惠是恩惠之惠。释迦牟尼佛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可见得不单单是讲的,做出来了。

  我们说得最简单,说得最浅显的,佛、菩萨示现在人间,就是给我们作一个做人的最好的榜样,生活最好的榜样,工作最好的榜样,我们跟他学习就对了。同样一个道理,我们做佛弟子,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生活行为可不可以做为一切大众的好样子。这个我在讲席当中,常常提示同学们,我们人要做人的好样子。诸位在家,你的家庭要做所有一切家庭的好样子;你做生意,你开店,你有公司行号,你在你这个行业里面,做最好的榜样,这叫佛弟子,这叫做学佛。想想看,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能不能给人做样子?可不可以叫一切众生都来效法我,都来学习我?如果我们学佛学的这么烦恼,学的这么苦,人家还敢学?看到我们早就跑掉了,吓走了!这一定要懂得,佛法不是单单讲理论,单单谈玄说妙,没有这回事情!佛法所讲的,都是讲的我们日常生活。所以这几天时间虽然不长,我们等于说,这个十几年,几十年当中,我们藉这个机会做一个总检讨。我们的毛病到底犯在什么地方?归根结底来说,第一个是放不下。为什么放不下呢?看不破。诸佛菩萨在这个世间所示现的,诸位如果仔细把《金刚经》给它核对核对,就恍然大悟,他们真的做到了。像近代禅宗的虚云老和尚,我们净土宗的印光法师,他做到了什么呢?《金刚经》上字字句句,都是观行的总网领,也就是佛法修学的最高指导原则,他们完全符合。不仅仅是大家晓得的,《金刚经》上两句话,佛教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从这两句话开悟的。其实字字句句跟这两句同样的重要,当然这两句也非常之好。我们也要在这个地方做一个讨论,所以这是大家必须要把它记清楚的。

  我们学佛,到底为的是什么?我学的是什么?我得到了些什么?常常这样反省,你就觉悟了。不反省,你就迷惑了。迷了,就继续搞六道轮回;觉悟了,不但超越六道,给诸位说,实实在在超越十法界。六道十法界从哪里来的?这个要清楚。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本来是成佛的,本来是平等的,“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一语道破!十法界是怎么来的?妄想来的。你打妄想,原来是一真法界,这一打妄想,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了。再一有执著,那就更麻烦了,“执著”在十法界里头就变成六道轮回了。因此,破执著就超越六道;断妄想就超越十法界。因此,佛法修行的纲领,不可以不知道。

  总纲领是什么呢?你们一进佛门,就教给你了——三皈。三皈是传授学佛的总纲领、总方向。皈是回头,回头是岸!从哪里回头呢?从一切错误里头回头。教你皈依佛,佛是觉的意思。所以,你不要误会,皈依佛,看到佛像里的佛,那你就错了,你就迷信了!佛不是这个意思。《金刚经》上破一切执著,这个到后面会跟诸位提起的,皈依佛就是皈依觉。从哪里皈呢?迷惑颠倒,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皈依觉。从今以后,我要觉而不迷。皈依法,法是什么?法是正知正见。《法华经》上讲的:“入佛知见”,能不能入得了呢?金刚般若就是佛知佛见。你有没有从一切邪知邪见回过头来依佛知见呢?这个叫皈依法。

  第三个叫皈依僧,僧是清净的意思,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从一切染污,我们今天讲的,心里的染污、精神的染污、思想的染污、见解的染污,最后到身体的染污;再推到外面去,环境的染污,我们从一切染污里面回过头来,依清净。心清净了,身就清净,身心清净,环境就清净了。所以,佛法的修学,修什么?修觉、正、净,佛法那里有迷信。

  用什么方法修?方法很多,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就是方法,门是门径,门道。方法门道,无量无边,诸位要知道,都是修的觉、正、净。他修觉正净,这个法就是正法,是真正的佛法。如果他那个方法、门道不是修觉正净,不是修觉正净就是迷、邪、染,迷邪染就是邪法,不是佛法。佛法无论那一个宗派,无论什么法门,决定是修觉、正、净的。

  我们想想,我们每天这个生活是在觉、正、净里面,工作是在觉、正、净里面,处事待人接物是在觉、正、净里面,是不是这样子呢?如果不是的,那我们就错了!我们学的不是正法了!我们还是搞迷、邪、染,世法里面的迷、邪、染巳经太多了。再加上佛法的迷、邪、染,那还得了吗?佛可没有这么教我们。《金刚经》上说的很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给我们讲的很清楚,世法——因缘所生,缘起性空。佛法——佛法还是因缘所生,所以佛法也是当体皆空,了不可得。这是教给我们,世法、佛法都不可以执著。“应无所住”,这个“住”就是执著,并不是叫你世间法不要执著,佛法可以执著,那就错了!经上讲的很明白,佛法也不能执著,统统要放下。我们今天为什么放不下?事实真相没有搞清楚。释迦牟尼佛生活,为什么生活的那么潇洒?为什么生活的那么自在?他的生活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人家兑现了。我们今天学,就要学佛,就要学菩萨|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接触外面的境界,充满了圆满的智慧,你的生活怎么不快乐,你怎么不欢喜,当然表现的是法喜充满。你生活的很快乐,别人看到,他就会感动。

  我们住在加州,好象是前年,我们的邻居,一些外国人,问我们悟学,悟学懂英文。问她:“你们是干那一行的,为什么天天那么快乐?”他们看了羡慕,为什么生活的这么快乐?她还不会回答!我就教她,以后再遇到这个事情,我们学佛的,学佛就快乐!这是机会教育!所以学佛的人一天到晚愁眉苦脸的,人家看到都害怕,谁还敢进门!你看诸佛菩萨,法相庄严,教人看到令人羡慕,佛菩萨虽然表现在这个日常生活当中,实在讲,众生的烦恼太重,业障太重了!重在哪里呢?看不出来,没发现。在面前都不能发现,你就晓得,这个障碍多重!

  世尊天天这样表演,从来没有间断,我们想,当然不能说是没有人不知道,知道的人一定很多,但是从来没有人提起这桩事情,这一天须菩提尊者,他提出这桩事情。所以,他在大众当中,站起来,赞叹释迦牟尼佛,稀有世尊。什么稀有,原来世尊累劫所修的,所证的,证的究竟圆满的果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就把这个法用在日常生活当中,这叫稀有!穿衣吃饭,点点滴滴都是无上正等正觉,这个无上正等正觉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无上究竟圆满的智慧,这才是真正稀有,接着他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附嘱诸菩萨,菩萨是学生,佛怎样护念学生,做出来给学生们看,不是光会说,做出来给你看,让你在生活当中,去体验。生活当中去学习,去实践。这叫真的护念,这个是真的附嘱,附嘱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托付的意思,你们懂得了,明白了。你们做到了,还要教化一切众生,要给一切众生做好样子!换一句话说,要希望一切众生个个觉悟,个个都过到真实美满的智慧的生活,这是佛的本愿。佛为什么要有这个愿呢?因为佛觉悟了。佛明白了。我们糊涂、迷惑颠倒,不知道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不晓得!迷了!以为别人跟我都不相干,我好就可以了,我何必管别人!这是一个很大错误的观念,基本上的一个错误。不晓得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

  所以真正觉悟的人,他的慈悲,这个慈悲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爱护,关怀。他对于一切众生的爱护关怀,无条件的。无缘-无缘就是没有条件。为什么没有条件?因为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不一定示现在佛门里面,做法师、做居士,不一定!也示现做外道的。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的,胜热婆罗门,是婆罗门教的领袖,变型外道,这都是其它宗教里面的首领,他是佛菩萨。他所教化众生,原理原则跟佛所讲的没有两样,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目标。但是方法手段不一样,你仔细去观察,他的方向目标一样,这真正了不起。伟大!我今年二月一号接受澳洲昆斯兰少数民族事物局局长的邀请,他们在昆斯兰办了一个多元文化论坛,邀请我去做一次讲演,他这个论坛的目的,非常之可贵,我们如果拿佛法来说,这个人是佛菩萨,他是犹太人,是以色列犹太人,入籍在澳洲,澳洲的公民,他是信犹太教,他这个论坛的目的,是希望集合世界上各种不同的宗教,他现在有十四个不同宗教团来参加,大家在一块开诚布公,如何能够团结,如何能够消除种族的隔阂,这个文化背景不同的隔阂,以及宗教信仰的隔阂,因为现在澳洲开放移民,各地方去移民的人都很多,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以后如何能在这个地方,和睦共处,互助合作,这个观念就是佛菩萨,这还得了吗?我们一般所看到的排斥!他们要求怎么来合作,这是我前几年在此地,也是佛七当中,讲演的时候,我也提出了一个想法,跟他的想法非常接近,所以他邀请我,我很欢喜,那一天跟十四个宗教的团体见面,我赞叹他们,他们是真正的菩萨,完全抛弃个人,来求这个社会的安定,求一切大众真正的幸福,所以我希望这个论坛,能够将来推展到澳洲其它的各个城市,慢慢再能够发展到全世界,它的目标,的确是世界和平。

  但是和平不是喊口号,喊口号没有用处的,一定要把这些隔阂意见,把它化解消除,从各种不同的这个里面,找到它的共同点,你譬如它们这个宗教里面,神爱世人,他们讲求博爱,讲求爱世人;我们佛法讲慈悲,这是个共同点,所有宗教都有一个共同点,我们从这个共同体点出发,不同的地方,暂时放下。先来发扬光大共同点,然后我们有了智慧,再把不同的地方把它圆融出来,可不可以圆融,决定可以的,没有不能圆融的,从理论上来讲,都是从自性里头变现的,那有不能圆融的道理,华严经里面讲,“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真理,我们达不到,是因为自己有业障,自己没有智慧,如果有智慧,所有一切隔阂都能够化解,你说这一个世界多么美好。是一个以色列人犹太教的教徒,在领导,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个是真正菩萨,是佛菩萨示现的外道身。世界上依旧有很伟大的人在,这些人默默的在耕耘,我那一天参加之后,他们对我非常欢喜,当场就邀请我跟馆长,做为他们永久的会员,我们也答应了,但是不能常常去。他们说不能常常去,要我们派代表参加,他的会是每一个月聚会一次,来研究怎样叫这个社会能够得到和谐,各种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能够互相合作。互助合作,这个非常非常伟大的构想,这是任何宗教家听到都衷心的赞叹!

  那么在金刚经上,须菩提看到了,这是释迦牟尼佛的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就是金刚般若波罗蜜。也就是究竟圆满旳智慧,或者说这个经上的术语,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表现在生活里面,那么我们同学当中。所以,他就对着佛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个善男子、善女人,是指的同学。佛做到了,我们同学还没有做到!虽没有做到,我们发心了,这一点非常难得!发心了,当然他就做,没有不做的,没有不做的。但是没有佛那么样的圆满,没有佛做的那么样的自在,那原因在哪里呢?须菩提很聪明!真的是极其善巧方便!代大家问了两句话,那两句话就是毛病结症之所在,一个是云何应住。一个是云何降伏其心,我们想想,我们的病根,是不是这两个呢?前面第一个,这个心不晓得安在哪里。第二个就是妄念,妄念太多,妄想太多了。如何能把妄想给断掉。降伏其心,就是断烦恼。由此可知,这个心不知道安住在哪里,这是妄想。念头太多,那是烦恼!念头是什么?是非人我,贪嗔痴慢,这个就是华严经讲的执著,妄想执著。云何应住。是解决妄想的,云何降伏其心,是如何能突破执著,这两个问题要是解决了,就超越十法界了。所以,他这两个问,意思无限的深广,而且问的这个技巧,实在讲是太高明了。两个问题,佛在答复的时候,是把它归纳在一个。实在讲,两个问题是一体的两面。

  所以佛,在具体答复他,菩萨要怎样降伏其心。佛教菩萨,教菩萨诸位要记住,就是教我们!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你能够生这一个心,这就是佛心。这就是真心。一切众生之类,类是种种不同的类别,像我们现在眼前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这都是类别。一切众生之类,用什么心?用清净心,用平等心,用大慈悲心,来看待。不能有分别,有分别就错了!分别执著,那个是麻烦的根本,烦恼的根本,众生分别,所以,他不能超越六道轮回。他不能脱离烦恼,如果,你要想超越轮回,脱离烦恼。怎么办呢?一切都不要分别、一切都不要执著,就行了。你就超越了。不执著,超越六道!不分别,超越十法界!帮助一切众生,这是大慈悲。所以,对于一切众生,要有诸佛菩萨一样的心怀,帮助别人,佛菩萨度众生,这经上也讲的很清楚,佛不度无缘之人,什么人与佛有缘,他肯接受就有缘,他不肯接受就没有缘。我们又常常听到,佛事门中不舍一人。佛菩萨真慈悲,不会舍弃一个人,问题我们肯不肯接受,肯不肯依教奉行。这个肯的标准是要真的照做,那么帮助众生,不是帮助他一个阶段,帮助他到究竟圆满,这个究竟圆满,就是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换句话说,我们要一直帮助他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他要没有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我们的帮助还没有尽到,这是应当要做的,这个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句就是教给我们而生其心,要生这个样的心,生了心怎么样,生了心要无住才行,如果你生了心,你心有所住了,那就坏了。有所住什么?你着了相了。所以接着说“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你看人家的心多干净,释迦牟尼佛穿衣是用这个心,衣服穿的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没有着相!释迦牟尼佛去托钵,天天吃饭,他也不着相!一举一动都给人做好样子。心里头干干净净,真的是一尘不染,也就是决定没有丝毫的分别执著,帮助一切众生,没有想到,哦!我对人有恩惠,我对人有帮助,没有。念头完全没有。所以才叫做无缘大慈,如果我帮助你常常念着你,我对你多少恩惠,那个就不是无缘了,那是有缘,有条件的!这无条件。这才能看出,诸佛菩萨伟大之处,第一个他这个心量拓开,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那么紧接着,这一句特别提醒我们,“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这个四句话,大家都很清楚,金刚经我相信每个同修都念过,其它的记不得,大概这个会记得,这四句会记得,可是这四句的意思呢?你能够透彻的明了,那真的就不见得了。这个四相给诸位说,包括了世出世间所有的法相,我们今天讲现象,所有一切现象,不出这四句,佛教给我们要离四相,离四相是离世出世间一切的法相,我相、人相,我相是执著自己,这个身体以为是我,能够思惟想象的,以为这个是我,那个叫什么?那叫四见!后面会讲到,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把这个东西,当做我,这是错误的,这个可以说一切错误的根源,根本!与我对立的,都叫做人。所以这个人不是说我看做一个人,不是这个,那你把这个意思看的太窄小了。九法界一切有情众生,都包括在这个人,这个范围里面,可见得这个人相的范围,非常非常的广大。这个十法界全部都包括在其中,我们称畜生、称饿鬼、称地狱,都用这个人来代表,往上面去,诸佛菩萨,也用这个人来做代表。众生相的意思就深了,这所有的法相,这一切现象,他的真相是什么?这些现象,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佛告诉我们,世出世间,所有的现象,我们佛经里头的名词,叫十法界依正庄严,我们现在这个世间人讲的宇宙人生,这是宇宙万有,用这个名词来说,它是从哪里来的,它是怎么形成的,如何演变的,佛给我们讲,众缘合和而生,众生相。既然是众缘合和而生的,那个里头的意思,真正的意思就是,它没有自体,所谓是当体皆空了不可得,众生相含这个意思,告诉你相有!体是空的,体不可得!世法是众缘所生的,缘生缘起性空,般若经上讲的,缘起性空!佛法也是缘起性空,所谓诸位要晓得,真心本性里面,没有佛法,六祖讲的好,本来无一物,佛法也是一物,本来也没有。你看这众生相含义多深,所以听众生的时候,人就觉悟了,就晓得宇宙人生的真相。寿者相是说什么呢?是说这些现象,存在的时间,长短,这叫做寿者相,它存在的时间到底有多长,金刚经到最后,有一首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那个如梦幻泡影就是众生相;如露亦如电,就是寿者相;它存在的时间有多久,像露水一样,像闪电一样,两个比喻,两个意思,你才晓得,这个金刚经字字句句含无量意,露水是讲它的相续相,譬如我们一个人在世界上能够活几十年,能够活一百年,那是如露,这是讲相续相,如电呢?电是讲真实相,不是讲相续相,如果不讲相续相,那像佛在仁王般若经上所讲的,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就像闪电一样,所以现象存不存在呢?现象的确不存在,你从众生相跟寿者相就认识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才晓得当体皆空,了不可得,所以佛在整个结论来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我们要问,因果是不是在万法之内?是的,没错。为什么说因果不空,诸位要晓得,因果是能变的,因是能变,果是所变。为什么有十法界?它有因!有佛的因,它就现佛法界,有菩萨的因就现菩萨法界,同样一个道理,有恶鬼的因就现恶鬼法界,有地狱因,就现地狱法界,所现的这些相,谁现的,自己心里变现的,就跟人作梦一样,你天天作梦,那个梦谁叫你做的,谁在那里主宰的,没有!自己念头变现的,我们今天讲,意识心变现的,你人心地善良,慈悲。天天作美梦!人一天到晚贪嗔慢,嫉妒障碍,天天晚上作恶梦,梦里自己作的,没有人作主宰!你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自性!随缘变现的,随什么缘呢?业因这个缘变现的,有此可知,整个宇宙人生,究竟是什么呢?就是因缘果报的相续相!除了这个之外,什么都没有!你真正看穿了,看明白之后,你怎么会不放下呢?人家怎么样对我坏,怎么样想整我,我都放下,为什么呢?我知道业果相续!当体皆空了不可得,这个时候,真智慧现前,你的心必定是真诚清净平等大慈大悲,你在表现在生活当中,就像六祖所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世间人有没有过,没有过,为什么没有过,因为这个相刹那生灭,只看到业果的相续,你才晓得金刚经上这个四相包括了世出世间一切法,那个诸佛如来,所住的一真法界,所住的实报土,实报土也是自性变出来的,清净心中,也没有一个实报土!它为什么会实报土呢?清净心变的,纯净之心,变的境界,实报土!清净心但不是纯净,变四圣净土,四圣就是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声闻、缘觉,没有超越十法界,十法界里面的,那是净而不纯,纯而不净,这个变六道的报土;所以我们今天的心,这个心是染而不净,那么佛最后这一句话说,有这四相就执著这四相,分别这四相,执著这个四相,这不是菩萨,这个标准很高。我们今天受了菩萨戒就当菩萨了,但是我们受了菩萨戒当菩萨也是真的,也不是假的。所以菩萨的标准很多,我们不是金刚经上的标准,金刚经上是佛的标准,这个菩萨的标准是,就是通常我们在华严经上的标准,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就是超越十法界的,是这样的菩萨,所以说,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如果我们当中加几个字,则非一真法界的菩萨。就清楚了。因为十法界之内的,有声闻、有缘觉、有菩萨、有佛,那个佛也比不上金刚经上这个菩萨,他没有超过十法界,你想天台家所讲的四教,藏、通、别、圆,藏教佛、通教佛,都在十法界里面,没有明心见性,别教的佛超越了,别教的佛,是等于圆教二行位的菩萨,也就是四十一品无明破了十二品。由此可知,藏教佛跟通教佛都没有破无名,一品无明也没有破,那么这个地方讲则非菩萨标准在此地,我们要清楚。你要清楚,事实真相要清楚,清楚叫做看破。看破之后,你自然放下了,不要人劝。你看不破,怎么劝也没用。事实真相没搞清楚,搞清楚之后你才晓得,没事,什么事都没有。没事,你晓得那个心情多舒服多自在!没事情!没有忧虑的事,没有牵肠挂肚的,那个才叫真自在。那个时候,你过的日子,那是真的生活,真人的生活,我们现在过的不是人的生活,所以这一次,这一些找我讲金刚经的同修,他们也很有功德,来发心来祈请讲金刚经,那么这个经过去我也讲过好多遍,可是想想从前讲的,不行了。意思都没有讲出来!不是我吝法!我自己见不到!自己见不到,现在回过头来再看的时候,喔!金刚经字字都放光明,其味无穷。

  那么在生活上,要怎么做呢?如何落实在我们生活的层面,佛教给我们,佛在这个地方所讲的,都是非常重要的原理原则,“菩萨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布施的范围广!这两个字,要用浅显的字句来讲,就是我们平常人所讲的提得起放得下。布施是这个意思。与法应无所住,这个法是世法佛法,都无住!无住就是不执著!世法佛法里面,都没有分别,都没有执著,这个叫应无所住,我们今天样样分别,样样计较,这个不行!这个苦难有得受,金刚经这个法门,不是对普通人说的,佛在经上讲的很清楚,是为发大乘者说,为发上上乘人说,不是给普通人讲的,唯有大乘人,上上乘人,圆顿的根性,一生就把问题彻底解决了,不是要搞三大阿僧祇劫,那个太麻烦了,大乘人就应当要遵守这个原则,与一切法不分别,不执著,但是一切法呢?一切法,我们行。像最平常的,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从哪里做起,穿衣吃饭做起,衣服没有洗干净,恶!为什么不洗干净?衣服没有折整齐,恶!为什么不把它折整齐?生活上,恶!杀、盗、YIN是恶,那个里头别的也找不到!我擦桌子,桌子没擦干净,是恶!我吃饭,摆碗筷,碗筷摆的不整齐是恶!点点滴滴。那些恶是指这些事情。我们今天学佛,把断恶修善,把这个跟生活完全脱了节,你这个佛法学了有什么用处。你在你家庭里面,你家庭有长辈,有父母,你对待你父母的时候,没有尽到孝道,恶!一个不好的面孔给父母看到,恶!你要断这个恶。

  你有子女,小孩学大人的榜样,你要做个好样子,给你儿女看,这个叫善!不是好样子,是恶!断恶修善从这里做起,这叫真正学佛!我们这个家庭,不能给邻居做一个好榜样,恶!你才晓得布施两字,包括我们一生,一个人从早到晚,从出生到离开这个世间,一生一世,点点滴滴都在这个布施里头,两个字包括尽了,你们看到布施,到道场去捐几个钱,那个叫什么。无量无边的法门,你才修了那么一点。你怎么能会成就?大错特错。所以诸位一定要晓得,今天时间到了,这个行于布施,里头的意思长了,总要多说几句,让你们晓得,我们怎么过日子,怎样把我们的生活变成金刚般若,把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处事待人接物,变成佛菩萨一样,佛菩萨不是供在那个地方,佛菩萨就是自己本人,这个人叫做学佛,这个人在佛法当中,得真实的受用。

  那么这几天,同修们有好多好多的问题不能解决,我们金刚经刚刚讲完,这个地方大概排了五天的时间,我五天的时候,跟诸位报告是金刚经的精华,你看我两百四十八个小时,讲一部金刚经,这五天也讲一部金刚经。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