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有一种素养叫做等人把话说完


   日期:2016/7/20 21:2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有人问:什么才是最好的素养?

  首先,只要留心生活,你就会发现人缘好的人,通常不是因为他有多幽默,多会说话,而在于他能静静地听完每个人的说话。

  因此,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最好的素养就是等人把话说完。

  浮躁是误解的“温床”

  美国有位着名主持人,叫林克莱特,某天在主持一档节目时采访了一个小男孩,问:“你的梦想是什么?”小孩激动地说:“我想当一名飞行驾驶员!”

  林克有意逗他,追问道:“假如飞机在太平洋上空飞行到一半而燃油耗尽时,你怎么办?”“我会告诉我的乘客系好安全带,然后我挂好降落伞跳出去……”

  没等他说完,观众和林克都笑了,这真是一个聪明却又自私的小孩,却没想到小孩委屈地补充道:“我跳下去拿燃料,然后马上回到飞机上!”

  此时,众人都沉默了。

  浮躁,是滋生误解的“温床”,这话,一点不假。

  我们总是走得很急,就连在交谈上,也容不下言语的缓缓之势,却不知,有多少动人的美好都被那浮躁的内心所抹去。

  等别人把话说完是一种素养

  你之所以会打断别人,是因为你自以为懂得别人的心思。

  你猜对了,无可厚非,猜错了,兴许会尴尬到面红耳赤吧。但总而言之,不等别人把话说完便去打断的人,没有素养可言。

  网上流行这样一种说法:上帝创造人的时候,为什么只有一张嘴,却有两只耳朵?是为了告诫人类,要少说多听。没有谁可以忙到连等待别人表达的时间也没有,因此你缺的不是时间,而是素养。

  曾有一位已是不惑之年的民间科学家参加了一档科教节目,并大胆地向观众提出了自己关于未来的设想,固然未来的一切幻想是不切实际的,于是当他说到一半时,便不断受到了现场嘉宾评委的嘲讽与打断,场面略显尴尬。

  事后,嘉宾评委的行为引来了众多网友的反感,无论是公众人物与否,等别人把话说完,是最起码的尊重,否则,在你急急忙忙地给予他人否定的同时,也在否定自身的形象。

  倾听,是一剂情感良药

  无论是友情、爱情还是亲情,之所以有人能将这三种最神圣的感情驾驭得至纯至重,离不开倾听的能力。

  子期倾听伯牙之高山流水,于是有了知音;三毛与荷西的深情,是六年时间里不断拂面而来的表白;一个教育成功的父母,永远都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才有平日家庭里弥漫的融洽空气。

  德国作家黑塞在《乡愁》里有一句话说:“到现在,我逐渐领悟,我只不过是眯着一条缝看世界而已。”我们也许会急于表达,急于否认,何不让自己舒服自然地,用耐心和时间,去等一个回答呢?

  善于倾听的人,便是用无声的言语默默地激励着那些诉说的朋友砥砺前进,它的力量,等同于一个爱的拥抱,强大并且深入人心。

  《史记》有句名言说:“言能听,道乃进”,认真倾听才能有所得,幸福都与此相关。

  有时你会觉得父母长辈太叨絮,便不以为然地敷衍或打断他们说话,但你也许应该反省自己,为什么不能让父母将爱意说完?

  朋友、陌生人亦是如此,你给人的印象好坏,不在于你打扮得有多精致,而在于你是否能够谦逊待人,善于倾听;反之,那些不等人把话说完便打断的人,身边的人已与他渐行渐远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素养       浮躁)(五明学佛网:素养       浮躁)  

 雪漠:人类最基本的素养是人格修养 

 济群法师:正念,使浮躁远离 五、从内观到禅宗 

 济群法师:正念,使浮躁远离 四、戒定慧成就解脱 

 济群法师:正念,使浮躁远离 三、贪嗔痴制造问题 

 济群法师:正念,使浮躁远离 二、寻找调心之道 

 济群法师:正念,使浮躁远离 一、浮躁的时代,浮躁的心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最忌讳的是浮躁,这不能成大功、立大业 

 面对戒色,别太浮躁了 

 呷绒多吉上师:现在的鸡、猪都很多动物都是激素养大的,不然 

 《金刚经》精华10句:在浮躁的年​代里,持一 

 净土法门法师:如何降伏自己浮躁的心!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不能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