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学佛答问:净土法门法师答澳洲参学同修之二(第一集)


   日期:2010/7/17 9:4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佛答问(答澳洲参学同修之二)  (第一集)  2003/1/4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21-157-01 

  诸位同学: 

  这一次我回到学会来,我们的摄影棚重新做了一个整理,机器还在测试,所以我们的《华严经》,我想还是留在图文巴学院那一边讲,因为那边字幕做得比较熟悉。《华严经》在第一分里面一共有六品经,从「世主妙严品」到「华藏世界品」,这五品经讲的是毗卢遮那佛的依正庄严,完全讲的是果报,菩萨修行证果之后的果报,我们读过了,无比的殊胜庄严。最后这一品,「毗卢遮那品」是讲因。佛教导众生确实有他高度的技巧,佛法里面讲的善巧方便,先说果,众生看到果,他才相信,他才生起仰慕的心。但是果必有因,没有因哪来的果报?所以末后佛一定说出真因。 

  「毗卢遮那」这一品就是要说明如来修行证果的因是什么?缘是什么?从这些地方,我们如果明白了,认清楚了,我们修因必然能够证得如同如来果地上一样圆满的果报。所以末后这一品很重要,我们希望在经文字幕上,一定要做得很圆满,不要有欠缺。所以这一桩事情交代到学院,那边的工作同修认真努力在做准备工作。 

  今天在此地我们测试机器设备,利用这个时间来跟同学们解答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很多是生活上的问题,修行上的问题,处事待人接物的问题,很多。大家提出来,我尽量的为大家解答。上一次在香港也有不少问题,我答了一部分,另外还有一部分没答覆。我今天问了一问平师,她说她那一些资料没带回来,那就没有法子在此地解答了。这是此地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问:首先,这一位同学问的是时局的大问题,这个问题很多人关心,他问了四个问题。第一个,「现在宇宙的灾难这么多,是人为的?还是天灾?」 

  答:这个问题不应该是宇宙,宇宙的灾难距离我们太远了、太深了,大概你问的是我们这个世界、这个地球。现在地球上的灾难这么多,我想你问的一定是这个意思。地球、社会灾难这么多,依照佛法说都是人为的。为什么?大乘经上佛常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华严经》里面那就说的大宇宙了,「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两句话说的是无尽的深广,也说到究竟圆满。 

  但是我们初学的人很不容易体会,我们还就世尊在大乘经上所说的这一句,比较容易懂,那就是「从心想生」。至於天灾人祸,没有一样不是从心想生的。佛在经上还常常给我们说了一句话,「依报随著正报转」,我们的生活环境,无论是人事环境还是物质环境都是属於依报,依报就是我们生活所依靠的,这个环境是依报。依报随著正报转,什么是正报?正报是我们的「心」,这是正报。一般讲正报是我这个人。「人」这个形象里面,最重要的不是这个肉体,是什么?精神。精神里面最重要的是思想,你看,还是从想像生。你每天想些什么?你每天说些什么?你每天做些什么?这个东西就是造成我们的依报的环境。我们心地善,确实风调雨顺;心地不善,现在讲的是自然灾害、天然灾害,都来了。 

  在地球上,我们常常听到的旱灾、水灾、风灾、地震。这些在经典上佛都说了,水灾是怎么来的?贪欲来的。贪是水,贪而无厌,水患无穷。火灾,瞋恚!瞋恚是火,愚痴是风,贡高我慢是地震。但是我们今天这样说法,许许多多相信科学的人他会摇头,他说你这个说法是迷信,你这个说法没有科学根据。我们是依佛学。佛学不合科学,就把我们否定了。好!那让科学家去解决这些天然灾害,你去解决!看你有没有能力把这些灾害消除。难,太难太难了! 

  总而言之,今天灾难这么多,我常常讲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古人有一句成语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人」是圣人,是诸佛菩萨,是世出世间大圣大贤,他们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理、宇宙人生的现象透彻了解。他们的话有道理,不是没有道理。非常可惜,今天没人相信,相信的人太少太少了。套一句宗教里面的话,「信者得救」,这话是真的;你能信你得救了,他能信他得救了,谁肯信谁就得救了。这就是佛法里面讲的,共业里面有别业。 

  一个大灾难来了,许许多多人丧失了生命财产,但是还有少数人很平安,没有受到大灾难。这些人,你仔细去观察,你去做一个统计,然后你就晓得,从统计上看到,绝大多数心行善良。这就讲到因果报应。但是也有少数不见得是很善良的,前世修积的福报殊胜,他已经折损了很多了,还有余福,还有剩下来的。所以对於宇宙之间这些道理,确确实实只有佛法讲得彻底、讲得清楚。非常可惜,现在真正深入研求佛法的人不多。 

  这桩事情,佛法没到中国来,中国古人也有这个意思。《吕氏春秋》里面有几句话,正好我今天带著扇子,我这个扇子上写的就是这段。你看这个扇子上写的,「凡事之本,必先治身。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为天下者,不於天下於身」。这是《吕氏春秋先己篇》里面几句话,这几句话也能解答你这个问题。凡事之本就是根本,这个「事」是指世出世间一切事。根本在哪里?根本在先把你自己这个身治好。儒也是这么说的。治国,治国之本在齐家,齐家之本在修身,修身之本在诚意,诚意之本在致知,致知之本在格物。《吕氏春秋》讲「治身」就是格物。格物、致知、诚意、修身,这是治本,这就是治身。 

  什么叫格物?物是物欲,中国人讲七情,佛家讲五欲(财色名食睡);格是要跟它格斗。意思就是说你必须要能胜过你的烦恼习气,你的心才能够平静,得到清净平等;清净平等心则生智慧。所以什么事情都要先修身,儒说「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以修身为本」。佛讲得真彻底,「一切法从心想生」,你要把你那个「心想」修正、修好,宇宙就和谐了,天下太平。你不把你自己的身修好,不把你自己的心修正,天灾人祸是决定不能够避免的。 

  所以《吕氏春秋》后头这一段话说得好,「为天下者」。为天下者,这句话范围非常之大,决不是只限於统治国家的统治者、领导人。他是为国家、为天下的,不限於。教育的人为天下,希望教化天下一切众生;从事於工商业的,他也为天下,为天下人造福,不为自己。所以无论哪一种学术,无论哪一个行业,佛法里面讲只要发菩提心,只要发为一切众生服务的心,那你就是为天下。为天下要怎么「为」?不於天下。那个「於」当在讲,不在天下。不在天下人,在哪里?於身。你自己有没有一个大公无私的心为天下人服务、为一切众生服务?这个心在我们佛门里面讲叫大菩提心。 

  所以无论你从事哪一个行业,你只要是为天下人服务,为一切众生服务,在佛法里称你叫菩萨,你是真正菩萨。《华严经》上有证明,你看《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这是举出五十三位代表的人物。这五十三位,你仔细去看,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在家出家;五十三位代表人,出家的五个。那五个不完全是佛教,那五个还有其他宗教的,像胜热婆罗门,就是现在的印度教;遍行外道,都是宗教家;宗教里面的领导人,宗教里面的传教师,这一类的五个人。绝大多数都是社会一般大众,各行各业;有国王大臣,有士农工商。那些人都是发了大心的,不为自己。从自己的学术上,从自己的事业上、行业上为一切众生服务,不是求名闻利养。求名闻利养就是凡夫,就不是菩萨,那个心就不正。纯正之心,一意为众生、为社会。 

  问:第二个问题,「以佛教的观点与态度,怎样才能为宇宙带来和平?也就是为这个世界带来和平。」 

  答:佛教的观点跟态度是教学。只有尊重圣贤的教育,或者我们不说圣贤,现在说圣贤大家不相信,我们尊重理性的教育;人总不能不讲理,不讲理就没有法子了。圣贤的教育是理性的教育,纯善的教育,利益社会、利益广大群众的教育,舍己为人的教育。自己要真正能做到,处处能够谦卑,能够忍让,能够尊重别人、敬爱别人,诚心诚意为别人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众生服务。我们相信这个世间决定是和睦的,决定是幸福、繁荣、兴旺的。 

  大家知道现在这个世间冲突很多,冲突的根在哪里?根在自己的心里,就是佛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心里头一念善、一念恶,善恶产生了冲突。表现在什么地方?表现在你日常生活当中,你生烦恼了,你不高兴了,就是你内心矛盾冲突在那里发作,你的心不平了。心里面有瞋恨,心里面有愤怒,心里面有贪爱,心里面有嫉妒,这是内在的矛盾冲突!内在矛盾冲突不能够化解,你怎么能够化解社会上的这些冲突?你怎么能够促进世界和平? 

  所以要想真正促进世界和平,化解这个世间一切冲突,从哪里做起?从自己内心做起。佛是这样做的,菩萨也是这样做的。在中国,你看孔老夫子、孟老夫子都是这样做的。再仔细观察世界上所有宗教的创始人,你看耶稣,你看穆罕默德,你看摩西,你在经典上看,哪一个不是从自己内心里面化解冲突,然后才能帮助别人,才能够教化众生。 

  中国古书里面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所以你看看释迦牟尼佛想消弭冲突,促进世界的和平大同,他怎么做?他不做国王,他也不做将军,他知道这个事情政治做不到,武力也做不到。什么方法能做到?教育能做到。所以他放弃国王的位子,一生从事於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为一切众生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以身作则;不但是言教,身教!感化一切众生。确确实实在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化解许许多多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族与族之间的冲突,国与国当中的冲突;他老人家一去,两方面都摆平了。把这个事实示现给我们看。所以要想世界和平,要想人民安乐,教育比什么都重要。 

  问:第三个问题,「现在许多青年人追求世界和平,想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但权力控制者并不听他们的心声。年青人到底能为世界和平做些什么?」 

  答:这个问题就是我前面所讲的,修养自己的道德,向古圣先贤学习。学佛的人,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榜样;中国人,孔孟是我们的榜样。「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孔孟之道,仁义而已矣!你真正能做世界和平工作。你要问,用什么方法能有很好的效果?教学。教学的范围非常广大,你可以专攻一门。我们在讲席里面讲过不少次。我肯定、我相信所有世界,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族群,哪个宗教,那些大圣大贤都是真理的化身。他们的形象、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言行代表真理。我们可以学一家,把这个真理在我们这个形象,这个身体上,以言行显现出来,发扬光大,这是最好的做法。 

  你学孔子,一部《论语》,够了!儒家,实在讲一部《四书》,《四书》是儒家学术的精华。这四样东西,学一样东西都行,你在这一生当中肯定有大受用,肯定有大影响;影响得愈深,影响得愈广,就是你对世界和平工作做得愈多。佛法里面大小乘的经论浩如烟海,学一部,彻底做到,这一部经论在你的形象上活起来了,哪有不能影响世道人心的道理!这个权力控制者控制不了你,这个不相关。专心从事这个工作,还是一句老话,你必须要放下名闻利养,决定不被这个社会「色声香味触法」诱惑,你才能有成就,你才真正能够得到真理的精髓。沾上一点点、一丝毫名闻利养,在佛法讲,你是有漏了;有漏,不成器。换句话说,你不能成就,这个道理不能不懂,修己而后能利生。 

  问:末后他有个问题,「自有人类以来,这个世界上可以说战争起、战争落,可以说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一天真正的和平,世界和平这个理念从来没有实现过,到底我们所追求的世界和平是什么?如何追求?有可能那么一天来临吗?」 

  答:这个答案是肯定的。我说肯定,你听了会怀疑,你会摇头,不可能。我肯定有肯定的道理,你那个不可能,有不可能的道理。我肯定,道理在哪里?在佛经典里面,《大佛顶首楞严经》上说得好,「若能转物,则同如来」。我常常讲把那个「物」字换了一个字,因为讲若能转物,现在一般人不好懂,我讲「境」,境界,「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你要能转境界,这个世界天天是和平的,没有不和平,没冲突!你要不能转境,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和平过。这样说法,怕你听了愈听愈迷惑,愈听愈不懂了。 

  我知道,知道你听不懂。这里头道理确实很深,但是应当要学习。为什么?我们自己在这一生当中,可以得到幸福美满,这是你学佛得到真实的受用;大前提必须要能够理解。《金刚经》上说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大前提!还有一句话也是在《金刚经》上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先把大前提确定了,你才能懂得佛在经上所讲的这个意思。你真正能够理解,我讲的这些话,你也会点头,你也会肯定。 

  现象不是真的,确实是个幻相,所以这个境界相是随著心在转变。我们的心清净,这个世界就清净,没有一个相不清净;心平等,这个世间万象没有一样不平等;心善良,这个世间一切人事物,没有不善的,转了。那你为什么看到这个世间一切不善?你用不善的心,你用不平等的心,你用不清净的心,看这个世界。这世界是假的,那世界就千变万化! 

  佛在经教里面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是圆满的、是纯净的、是纯善的,可见得一切众生的心性纯净纯善。中国古人教学也常常讲「人之初,性本善」,你看看,中国圣人跟印度圣人没见过面,没有通过消息,所见的、所说的居然相同。相同,那不就是真理!中国人常讲:英雄所见,大略相同。英雄是智慧、能力超过常人,一般人不能比的。你看他们的见解,他们的说法完全一样,这是真理。真理就是什么?人性本善。 

  一切众生都是性本善,为什么变成不善?那不善是习惯。这是我们中国古人也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被污染了,不是本性,它是染污;染污不是本性,染污是暂时的。这个「暂时」,说老实话,时间也很长,有时候这种暂时是几千年、几万年、多生多劫,但是跟本性比,那它就是暂时的;本性是不生不灭。本性,真是佛经上所说的无量寿。千劫、万劫、亿劫它还是有时间,还是有数量的,无量寿是没有数量的。有数量跟没有数量相比,暂时。 

  什么时候他能够把习性,就是这个染污放下?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本性就恢复了。这个放下要靠教学,要有人提醒他。他觉悟了,他明白了,如果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没有遇到佛法,说老实话,这一生当中,纵然活上两百岁也不会觉悟,也不会回头。遇到佛法,接触到佛法,明白了,恍然大悟了,才回头。这一回头,我们的习性就放下了,本性就恢复了。恢复本性,则同如来,跟诸佛菩萨、跟圣贤人就没有两样。读圣贤书能读得懂,为什么?他的意思跟我的意思一样,我也是这个想法。这里面没有冲突、没有矛盾,欢欢喜喜接受了。依教奉行,依谁的教?依自己的性德,依自己的本善,依自己的佛性;不是依别人,不是被人牵著鼻子走。诸位想想这个道理。 

  我们举个明显的例子,这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遇到的,这个人无缘无故毁谤你。毁谤,业因很多,有过去世的,有今生的。今生大概你做了一些好事,让人家看到生嫉妒,从嫉妒里面找你的毛病,甚至於造谣生事,毁谤陷害,现在这个社会很多。那在没有学佛之前,我们也是迷而不觉,遇到这个事情怎么样?马上就反驳,就研究对策;我怎么对付他。跟他就对立了,这个对立就是结下冤仇。既然结冤仇,就是佛经上常说的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个仇恨愈结愈深,所以对立不是解决问题。 

  学佛之后我们明白了,圣贤人,忍让!忍让不是懦弱,忍让是智慧,高度的智慧、高度的艺术,把问题化解了,这真正是了不起!所以他是大德、大智、大能,不是懦弱。真正是解决问题,化解问题。你毁谤我,你侮辱我,你陷害我,我欢喜接受,决定没有辩驳,一丝毫瞋恚心没有,一丝毫报复的心没有,业障消了。所以,那个人是来替我消业障的,我应当感谢他,我怎么可以怨恨他?你看,这就是学了佛法才有这个智慧,才能把这个问题立刻化解;没有怨恨,没有报复。没有报复是持戒波罗蜜,没有怨恨是忍辱波罗蜜,菩萨行!这不是凡夫行。我们能修菩萨行,世界和平就能够落实。好,现在时间到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答香港参学同修       净土法门答澳洲参学同修)(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答香港参学同修       净土法门答澳洲参学同修)  

对不起,暂时还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