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学佛答问:净土法门法师答澳洲参学同修之二(第二集)


   日期:2010/7/17 9:4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佛答问(答澳洲参学同修之二)  (第二集)  2003/1/4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21-157-02 

  诸位同学,我们继续在此地答覆一些修学上的问题: 

  问:这位同学问的有三个问题。第一个,「弟子在念佛堂念佛、绕佛,有时候感觉全身很轻,脚也清凉。但有一次又感觉得脚从凉变成冷还会痛。请师父开示,这是什么原因?」 

  答:这个情形,你只偶尔有一次,一次的不适应,但是平常都很好,你就不必把这桩事情放在心上,也不必去研究它的原因。为什么?你去研究它的原因,把你念佛的正念夹杂了。念佛的功夫,关键在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偶尔发生这点小事情就放在心上,你念佛的功夫很难成就,这个道理要懂。你要问我什么原因,我也可以告诉你,魔来扰乱,看你念佛念得不错了,把你念佛功夫打破,让你不能成就。你想想是不是这个原因?所以不要放在心上,即使非常疼痛也要忍耐,把你的心专注在佛号上。这个事情不放在心上就没有了,就忘记掉了。这是古大德们念佛功夫所以能成就,原因在此地。 

  问:第二,「弟子有个朋友,每逢诵经就会要睡觉。请师父指示,怎样才能克服?」 

  答:这是昏沈的烦恼很重。有方法,你先读经,读经的时候,把它录成一个录音带,自己读经录成一个录音带。当你诵经的时候,你就把这个录音带放在随身听,用耳机放著很大的声音,你跟著这个录音带去念,能够把你的睡眠烦恼克服,同时你就不要坐在那里念,你可以走著念,经行、散步。用这个方法把你这个烦恼打掉。 

  问:第三个问题,「弟子的母亲在上个月已经往生了,瑞相很殊胜,还有很多舍利。所以弟子今在本会参加佛七,也把母亲舍利带在身边,放在寮房里面。可不可以请放在地藏菩萨台上供奉,跟我们一起念佛?」 

  答:这桩事情,你要问念佛堂的堂主,念佛堂的堂主会向大众宣布,你母亲的舍利放在一旁,就像供牌位一样。很好!这个事情一定要跟堂主说,跟大众禀白;否则的话,就不如法。 

  问:这位同修说,「学佛已经有八年了,在去年十一月中到十二月份,在家中念佛时,开始会写诗、作文章,也看到一些过去未来的影像,也感受到佛力强大的磁场贯穿身心内外,觉悟的光明分分秒秒不离,也知道未来要弘法利生。现在弟子的目标是一心念佛,但是在以后的岁月中,弟子要如何修学?是要先读世间的圣贤书,还是要先深究佛法?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你还是一心念佛,比什么都重要。除念佛之外,要读经、多听经,要明白经典里面的道理。把经典的道理,经典的教训,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做一个真正的佛弟子,给学佛人做一个好榜样。这就是真实的功德。 

  问:这一位同学,「学生是阮明志,非常希望得到师父上人接受学生跟师父出家修行,弘法利生。」 

  答:你的愿心不错,但是我这一生都没有收出家弟子,这个例子不能开,开了之后,麻烦事情很多。以往在华藏图书馆出家的,我跟诸位讲过很多次,都是跟韩馆长出家的,所以那是一个特殊的因缘。韩馆长往生之后,图书馆也结束了,我们也离开台湾了,所以剃度再就没有过了。那么你要发愿出家,无论在哪里出家都可以,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是我劝你如果真正想出家弘法利生,应当先以在家身分先学教,先把佛经教理学好,然后你的障碍比较少一点,出家之后就教学讲经。这是我自己走的路子,可以提供你做参考。 

  我学佛的时候,第一个老师是章嘉大师,我跟他老人家三年,然后他老人家往生之后,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学经教。我是把经教学会了,我能上台讲了,能在佛学院教课,我才出家的。所以我一出家就在佛学院担任教课,就在外面接受人家邀请我讲经。如果出了家,在寺院里面想学讲经比较困难。困难的原因在哪里?你在道场出家肯定不是你一个人,你还有很多师兄弟,那些师兄弟都不会讲经,你会讲经,那你的麻烦就大了。人家不能容纳你,不能接受你,你就处处遇到障碍,这时你怎么办?所以先把这个本事学会再讲经,这是能行得通的。 

  问:这位同学问,「弟子虽经常失眠,但在这么舒适(他这个话我不太懂)都不能入睡,服药的夜晚便入睡。睡不著,心恐拜佛不够精神,虽有一点不适,但一拜可以坚持拜佛,是否业障重?一样可以坚持拜佛。」 

  答:对,你这个说法的意思,我懂得,业障是重。业障重不怕,要有毅力、要有决心,把这个关口克服。拜佛方式也很多,如果说是对治你昏沈的方法,你拜佛的速度可以快一些。就像念佛,追顶念佛,你的拜佛也可以用这方法,快速度。大概快速度,一个小时一般应该可以能够拜到两百拜,两百拜,如果拜得快的话,到三百拜。这个时候你不容易打瞌睡了,聚精会神,身礼佛、口念佛、心里面想佛,消业障。 

  问:这位同修所问的也是希望招收出家人。 

  答:你的想法、看法是正确的,古人讲得很好,「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今天圣学衰微,佛法不振,原因在哪里?原因在没有人才,没有真正弘法利生的人才。如果你能够发心,我们深深能够相信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你、拥护你。但是这个心不容易发,难在哪里?难在里面有烦恼习气,外面有五欲六尘的诱惑。因此,你必须内断烦恼,外不受外境的诱惑,你才能办得到。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实在讲相当困难。如果真正有心想出家,你先学《十善业道》,学《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学沙弥十戒,二十四门威仪。你能把这些东西学好,我相信你出家的因缘会成熟,佛菩萨替你安排。 

  因为你这样的心是真心,你可以做出家人的好榜样,你可以真正来护持正法,真正能够复兴圣教,利益众生。问题就是你是不是肯真干?我常讲的这十六个字,那你一定要把它断掉,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这十六个字统统放下了,菩提道上、修行道上的障碍去掉一大半了,修行、开悟、证果才有指望。 

  问:这位同学问,「四、五岁的孩子,读背经典的顺序及学习背诵文言文的顺序。」问这样一个问题,这是黄实践居士问的。 

  答:四、五岁的儿童,应当从《弟子规》入门。《弟子规》是圣贤教学的基础,可以说是基础的基础,非常重要。这个教学如果让儿童能够接受,欢喜接受,那是不容易的事情。大人也要学,跟他一起学;大人要照做,做榜样给他看。大人是这样?对,古时候大人就是这样的。所以古时候做父母不容易,父母是子女的表率、模范。古时候人懂得,夫妻在子女面前,行住坐卧规规矩矩,做给他看,然后你再要求他,他心服口服。你自己不如法,你教他要按照规矩做,他不服你。所以现在难,太难了! 

  从前父母是儿女的榜样,老师是学生的榜样。做老师的人很辛苦,做出样子出来给学生看,最重要的,身教!对儿童,其次是言教。最重要是身教。到他十二、三岁以后,这个身教他已经学得不错了,根基扎下去了,那个时候言教重於身教,初学(就是小学)是身教重於言教,一定要懂,要懂这个道理。然后读书,童蒙教学,《三字经》不可不读,你现在要教的话,《弟子规》是基础,《三字经》要读,《四书》要读,从这个地方扎根。 

  学文言文,我们现在这边翻印的《德育课本》就非常好,是很浅显的文言文,不深;每一篇文字不多,都不超过一百个字。每天学一篇,对於德育、文学都有好处,这个可以给他奠定根基。佛经里面,像印光大师提倡的《了凡四训》、《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十善业道经》,再有这是《无量寿经》都非常好。小朋友记忆力好,让他好好的去背诵,不必求解义。先叫他读诵,读到能够背,背熟了还要常常温习,他就一生都不会忘记。他长大处事待人接物,起心动念会想到经典上教我怎么做,自自然然它会起作用。 

  问:这位同学问,「未证佛果的菩萨们,乘愿再来有隔阴之迷否?」 

  答:菩萨的位次很多,像大乘从初信位的菩萨到等觉菩萨有五十一个阶级。这五十一个阶级里面,差不多是一半(这我们通常讲别教),没有明心见性,都有隔阴之迷。在别教里面讲的十信位、十行、十住、十回向都没见性!证到初住菩萨这才明心见性。所以这些小菩萨乘愿再来,常常有迷惑,有隔阴之迷。即使真正这些大菩萨,深位菩萨,法身菩萨,等觉菩萨到这个世间来示现,也示现隔阴之迷,但是他并不是真的隔阴,他示现。为什么做这个示现?告诉你要勇猛精进,要求生净土。你要不求生净土,这个路难走,很不容易。 

  所以这些示现都是勉励我们,就以古时候智者大师来说。智者大师是什么人?释迦牟尼佛再来的,这证得究竟果位。他为我们示现,这一次到中国来应化,应身,他不是化身。但是他不是佛的身分出现在世间,他示现是我们普通人的身分来投胎的。以后出家做了法师,修得不错,做了天台宗的袓师,做方丈、做住持领众修行,最后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弟子们向他老人家请教:你老人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什么品位?凡夫关心这个!他告诉这些学生们:我因为领众(领众要操心、要分神,自己修学精神不能专注,这个对自己有损失),所以只有五品位往生。他这个五品位,天台家所讲的,生凡圣同居土。 

  这个话里头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他要不领众,不做住持当家,他的品位高。因为要管这些事,管人、管事,舍己为人。舍己是什么?牺牲自己的品位,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往生,品位不高。你想想他这个话什么意思?这是行菩萨道,舍己利人。但是牺牲自己是有限度的,那就是什么?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低品位肯定拿得到,如果舍己为人,别人修得不错了,自己连往生都去不了,那就错了。这个道理不能不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决定有分,我可以这么做;如果凡圣同居土都没有把握,就不能这么做。不能这么做,能不能利生?能,怎么不能?近代往生传里面,我们在倓虚法师自传《影尘回忆录》里头,看到好多个例子。 

  民国初年,在哈尔滨极乐寺往生的修无法师,那是个修行人的好榜样,一生清众修苦行,临走的时候,预知时至,坐著往生。谛闲老和尚有一个念佛的徒弟,没有出家之前做锅漏匠的,这故事过去我讲过很多遍,在倓虚老法师「佛七开示录」里头,他讲得很详细,我们把它写成文字,跟《念佛论》合印在一起。那是什么?是一个做清众,真的不管人、不管事,一心念佛成就的好榜样。锅漏匠往生站著走的,也都是预知时至。死了以后,还站了三天,等谛闲老和尚替他办后事。谛老非常赞叹。 

  他只念佛念了三年,为什么有这么样成就?专心,什么念头都没有,确确实实是万缘放下,一向专念,他成功了,成就非凡。这个成就留给后人看到了,我们没有亲眼看到,听说了,生起仰慕的心、生起效法的心,这就是度众生,这就是利益大众。 

  在现前我们利用这些高科技。从我看到有电视机,那时候黑白的,看到这个东西,我心里头就想,讲经弘法应该利用这个工具。二十一世纪的道场决定不是寺院庵堂,不是学院学会,而是什么?卫星广播电台,讲经、念佛二十四小时不中断。我常常想,常常挂在口头说,没想到今年这个事情居然成就了,不可思议,我很惊讶。我昨天才知道,现在有一个华藏卫星电视台,二十四小时不断的在播放讲经、念佛的这么一个节目。这里头没有广告,好像是一个专门弘法念佛的电视台,希有,太希有了! 

  所以像这些讯息,我们常常利用这些高科技来传播,真正念佛往生无比希有的瑞相,激发我们的道心,也能够加深我们的信心、愿心,认真努力的来修学;他们能得到,我们也能得到。 

  问:这位同修他有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偕临终人护念是不是应该诵《地藏经》?」 

  答:大概这是替临命终的人助念,助念是不是应该念《地藏经》?不应该。要晓得人在临命终那一刹那,那是最关键的时刻,什么经都不要念,打闲岔。他哪有工夫来听经?一句佛号,而且佛号念四个字「阿弥陀佛」。「南无」都不要念。在这个时候愈简单那个力量愈强大,愈有受用,你要想念《地藏经》,等他往生之后。往生助念,这个人已经断气了,断气之后,最好能再跟他念十二个小时,至少念八个小时,他神识才离开。这一段期间当中就是一句佛号。你要给他念《地藏经》、念《弥陀经》,在七天之后,这个好。真正往生了,你给他念《地藏经》也给他追福,增高他的品位;如果他没有往生,这个时候念《地藏经》可以帮助他消除痛苦,好事情。所以说临终这个时候要特别注意! 

  问:第二个问题,「怎样知道临终人可以往生?」 

  答:最确切的是这个人他自己说出来:阿弥陀佛来了,西方三圣来了,来接我了,我现在跟他去了。跟大家告别,那是一点都不假,那是真正往生。这是业障消了,走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点痛苦都没有。还有一种,走的时候神智非常清楚,身体虚弱说不出话来,大家跟他念佛助念,他笑容欢喜的样子。临走的时候,他嘴巴也在动,我们一般人不知道,以为他是跟我们一起念佛,实际上,他是在说他看到佛了,佛来接引他,他跟佛去了,但是他说话没有声音。这你要仔细观察,能够判断他是不是真的往生。总而言之,走的时候欢喜,非常安祥自在,就在走的那一刹那。如果临走的时候,这相貌很悲戚、很痛苦,那就很难讲,在一般来说,这不可能的。就在临终的时候,你仔细去观察。 

  问:第三个问题,「一个刚死的人,他的家人应该怎样做,才能帮死人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答:这一桩事情有两本小书讲得很详细,一个是《饬终津梁》,文言文写的,比较深。古德怕现代人看不懂,所以依照这本书用白文话重新写过,写的非常精要,叫《饬终须知》,这个本子流通得很广。因为它这个名称一般人不太好懂,什么叫饬终?所以我在我母亲往生的时候,我把这本书寄给我的弟弟,让我弟弟照这个书里面来处理,来帮助办母亲的丧事。里面重要的部分,我用红笔把它划起来。以后韩馆长往生的时候,我拿这本书,我把名字改了一下「怎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怎样念佛往生不退成佛》,这样大家就比较好懂,容易懂得,这个小册子流通很广,我们这边都有,应当多看看。 

  问:第四个问题,「临终人留下舍利是不是一定可以往生?」 

  答:不一定。留下舍利或者留下身体(这是叫全身舍利),都不能够证明他一定往生。但是留真身、留舍利,可以肯定他心地清净,在一般讲,他有禅定的功夫。心地清净、心地善良这是可以肯定的,肯定不堕三恶道,但是不能肯定他往生,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问:这位同学,他问了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都是很重要的问题。第一个,「如何降伏魔怨?」 

  答:首先,你要知道什么是魔?什么是怨?你要认知佛法的真实义。开经偈里面讲「愿解如来真实义」,这一句话重要,不能把佛的意思解错了。佛跟我们讲魔跟怨不在外面,在哪里?在自己里面。《八大人觉经》里面告诉我们,魔,多,太多太多了!佛把它归纳为四大类,第一大类五阴魔。五阴魔怎么降伏?那一定要修戒定慧,慧成就了,你看《般若心经》上讲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五阴魔消了。所以降伏五阴魔要智慧。这经上说得很清楚的。第二类烦恼魔,第三类死魔,第四类天魔。 

  你看看五阴是自己,烦恼也是自己,死还是自己,四大类有三大类是属於自己的,只有一类是身外的,叫天魔。天魔是什么?身外所有一切的诱惑,叫做天魔。这个不属你自己的,什么东西诱惑?财色名食睡在诱惑你,你动不动心?你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你生起贪爱,你著魔了。为什么?把你里面的烦恼魔引起来了。见到外面境界不称心、不如意的,你瞋恚生起来。瞋恚也是你的烦恼魔,把你五阴烦恼魔勾引出来了,甚至於把你的死魔也勾引出来了。哪一类的?现在这个社会,许多吸毒的、犯罪的,吸毒、犯罪那是要你命的。这是外面天魔勾引你的死魔,你要懂得这个,这是真正的事实真相。 

  「怨」,怨家!也不在外头,都在内心。佛在经上讲的「十恶怨家」:身,杀、盗、YIN;口,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意,贪、瞋、痴,这个东西是怨家,你要远离它。翻过来,佛说了「十善厚友」,不杀生、不偷盗、不YIN欲、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不瞋、不痴,这是最好的朋友,你不能离开。 

  佛在大小乘经论里头常常教导我们,那个怨家,十恶怨家要离开,十善厚友要交结,这就能降伏魔怨。由此可知,降伏魔怨真正的功夫是在内心做,内心里头没有魔、没有怨,外面跟你结什么样的冤仇统统都能化解,很容易化解。外头无魔也无怨,外面的魔怨是里面魔怨变现出来的境界,这个道理要懂。 

  问:第二他问,「如何破烦恼离五欲?」 

  答:一定要随顺佛菩萨经论的教诲,你才能够离开。首先,你能够辨别认识清楚,然后你才知道远离。事实真相要搞不清楚、搞不明白,你想离,离不开,它勾引你。一定要看清楚、看明白,知道邪正是非,利害得失,自自然然你能够趋吉避凶。要化敌为友,化怨为亲,在这个世间不跟一切众生对立,这就对了。 

  问:末后一个问题,「如何化解自己的冤亲债主?」 

  答:我前面所说的两个意思,你统统搞清楚、搞明白了,这一条就不必说了。你自己能够悟入,你自己能够明了。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答香港参学同修       净土法门答澳洲参学同修)(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答香港参学同修       净土法门答澳洲参学同修)  

对不起,暂时还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