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知识

 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译文(六)


   日期:2016/7/22 22:5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阿难承佛悲救深诲,垂泣叉手而对佛说:“我虽然承听佛陀如是讲法妙音,悟知妙明心性元本圆满,常住本真心地。而我悟佛现前所说法音,现今仍然是以攀缘之心,允许我来瞻仰,徒然获知这个攀缘之心,未敢认为就是我的本元心地。希望佛陀哀悯我们,宣示圆音,拔除我心中的疑根,归于无上正道。”

  佛告阿难:“你们尚用攀缘之心,来听我的说法,所以这个所听之法,也是一种所缘,不能凭此获得这个法的真体实性。如同有一个人,用手指月示于他人,彼人因于他的手指所示,应当观看那个月亮。若复彼人观看其指,把它当作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复亡失其指。为什么呢?因为他把只能起标示作用的手指,当作明月本体之故。岂唯亡失指头所起标示作用,亦复不识明之与暗。为什么呢?因为他把这个指体之相,当作月体本身光明之性,对于光明黑暗二种性质,反而无所觉了之故。你也是这样的。若把分别我说法音,以此能起分别之心,作为你心,那么对于此心来讲,自然应该离开所分别音,还有能分别性。比如有一客人,寄宿住在旅店,暂时留止就要离去,终究不会常久居住,但是旅店主人,都无所去,故而名为店主。这里也是如此。若它真是你心,则无所去;既无所去,为何离之于声,即无能分别性?这种道理,岂唯依于声相才有分别之心,还有依于色相,所生起的分别之心,分别我的容貌,离开一切色相,即无能分别性。照此类推下去,乃至一切分别都无,非色非空,拘舍离等,迷昧这种现相,把它说为冥谛。离开一切所攀缘法,即无能分别性,则你心性各有所还,其中究竟以何为主呢?”

  阿难说:“若我心性各有所还,那么如来所说妙明本元心性,为何无所可还呢?惟愿佛陀垂慈哀悯,为我宣说。”

  佛告阿难:“例如你观见于我,这种见性作用,乃是见精本元光明生化而来。这种见性作用,虽然不是心精本身妙明,犹如用手捏弄眼睛(,发生视线分裂作用,形成像位差错畸形变态病象),观见第二之月所放光影,不是月亮本身投射所成影像。你应仔细听讲,我现今就当开示于你,这个心精见性无处可还之理。阿难!这个宽大讲堂,门窗洞开朝向东方,日轮升上天空,则有光明照耀。中夜黑月黯然,云雾阴晦遮蔽,则复观见昏暗。门窗夹缝之隙,则复观见通达;墙壁相隔之间,则复观见阻塞;能够分别之处,则复观见外缘;顽虚物相之中,遍见乃是空性;气聚沙飞之象,则见萦回昏尘;澄霁沙散之后,又观一片清净。阿难!你来全看这些所有一切变化法相,我如今就让它们各自归还本所因处。如何让它们各自归还本所因处?阿难!这些所有一切变化法相之中,光明应当归还日轮。为什么呢?若是无有日轮,则不产生光明,光明因此属于日轮所生,所以应该归还日轮。照此类推下去,昏暗归还黑月,通达归还门窗,阻塞归还墙壁,外缘归还分别,顽虚归还虚空,沙气归还纤尘,清明归还澄霁。那么一切世间观见所有变相,不能超出这些种类。你所观见的这八种变相的见精明了之性,应当归还于谁?为什么呢?若是把他还给光明,那么不有光明之时,无复观见黑暗。虽然明暗等等现相具有差别,但是这个见精明了之性无有差别。一切可归还者,自然不是你的见精明了之性;那个你不可归还者,不属于你的见精明了之性,还能归属于谁?从此就可知道,你的真心本自妙明清净,是你自己迷闷,丧失本元心性,承受轮转于生死中,常被风浪飘溺,是故如来说你们是可怜悯的!”

  阿难说:“我虽然认识到这个见性无处可还,如何得知就是我的真实心性?”

  佛告阿难:“我如今问你,而你如今未得无漏清净,只是承受佛的神通能力,见于初禅境界,得无障碍。而阿那律见阎浮提,如观掌中庵摩罗果。诸菩萨等能见百千世界。十方如来,穷尽微尘清净国土,无所不见。众生洞视,不过分寸。阿难!我并与你,观四天王所住宫殿,中间遍览水陆空行,虽然具有昏暗明亮种种形象,无非都是前尘影响,以分别见所生留碍影像。你应该在这些碍象之中,分别出自他来。如今我将你在这些所见法相当中,让你从中分别选择,谁是我体?谁为物象?阿难!穷极你的所见之源,自从日轮开始,一直到达月宫,这些事物都非你的见性之体。再度观察至七宝山,周遍仔细观察,虽有种种不同光亮,但这些也只物象,非是你的见性之体。你再渐渐更相观察,云彩腾运,鸟雀欢飞,风吹草动,尘埃扬起,树木山川,草芥人畜,这些所有一切都是物象,而非你的见性之体。阿难!这些近远诸有物性,虽然具有差别悬殊,但是它们,共同都是你的见精清净所观。虽然这些诸有物类自有差别,而彼见性无有差殊。这个精体妙有光明,实在就是你的见性。若此见性是物,则你也可见我见性。若是我们共同观见一物,名为你见我的见性;可是当我不见此物之时,为何你不见我不见之处?若你能见我的不见之处,则你所具有的能见之见,自然非彼不能有见死物之相。若你不能见我不见之地,则你那个生能见者,自然非是所对之物;既然如此,则你那个生能见者,为何不是你的见性?又则你当今见物之时,你既然见了物,物也应见了你,那么你这个人和其它事物之间,各自体性纷芜杂乱,则你和我之间,并诸世间一切所有,就会变成一片混乱,不能彼此井然安立。阿难!若你观见物时,那是你自己在观见,而不是我在代替你观见;你的见性周遍一切,不是属于你自己的见性,还能属于其他谁人?为何自疑你的真实见性,疑于你的见性不真,取问于我求证其实?”

  阿难对佛说:“世尊!若是这个见性,必定归属于我,而非归属于其余一切,现在我与如来,观四天王胜藏宝殿,居在日月宫中,这个见性周遍圆满娑婆国土;退归精舍,只见寺庙;清心户堂,唯见垂檐厢房。世尊!这个见性就是如此,它的自体,本来周遍一界,而今在此房室当中,只是遍满一个房室空间。是这个见性缩大为小呢,还是它被墙宇夹隔而令其断绝开来?我现今不知其中义理,希望大发慈悲,为我陈述演讲。”

  佛告阿难:“一切世间大小内外诸所事业,各自归属前尘幻影,而不应说这个见性有舒有缩。比如一个方形器具,中间所见是一方形空间。我又问你,这个方器之中所见方形空间,是确定为方形呢,还是不确定为方形?若是确定为方形的,另外安上一个圆形器具,其中空间理应不圆。若是不确定为方形的,就在这个方器之中,应该无有方形空间存在。你说不知这种义理所在,它的义理性质就是如此,为何还问它的义理所在?阿难!若复欲令入无方圆,只要除去方器圆器,空体之中自然无方无圆。这时不应该再来追问说,更除方器圆器之后,这个方形圆形跑到哪里去了?若是真如你所问的,入室之时,能够缩此见性令其变小;则你又去仰观日时,你难道是拉长这个见性,令其平齐于日面吗?若是筑成墙壁,能夹这个见性断绝;那么把墙打穿,钻一小洞之后,如何无有接续之迹呢?这种义理不是对的。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惑自己心性等同死物,失于本性真心,为死物所引诱转变,故而在这些迷惑尘象当中,时而观大时而观小。若是心能转物,则同如来一样,身心自然圆明朗照(,常住本性真心基原定态境界),不动所在道场,在一根毫毛端上,遍能含容十方国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楞严经       白话译文)(五明学佛网:楞严经       白话译文)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九、用《楞严经》的思想来指导修定 

 惟觉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楞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楞严经》决定可靠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九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八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七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第二篇 悟后依体起修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六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五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四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