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弘一法师与护生诗


   日期:2016/7/24 20:5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生物成千上万,就其大者而言,可分天上飞的禽类,陆上走的兽类和水中游的鳞类。弘一法师的护生诗,三类遍及,无一遗漏。例如禽类:“翩翩双飞鸟,作室高树巅,我欲劝此鸟,迁居南窗前。鸟说迁不得,近人心未安,若迁窗前住,为恐人摧残。我闻此鸟语,羞惭不可言,誓从今日后,普结众生缘。”“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二诗语浅意深,颇可警醒痴顽。更有怜雁诗云:“何事春郊杀气腾,疏狂游子猎飞禽,劝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此诗用鸿雁传书典故,更拉近了雁与人们的益友关系,使偷猎之人更增一分愧疚。在兽类中,法师深惜花鹿与麒麟,因为麟是百兽之王,鹿乃和平使者,两兽食草,不害生命,是以成为众兽之尊。其麒麟诗云:“麟为仁兽,灵秀所钟,不践生草,不履生虫。系吾人类,应知其义,举足下足,常须留意,既勿故杀,亦勿误伤,长我慈心,存我天良。”咏麟诗云:“有麟有麟在郊野,狼额马蹄善踊跃,不践生草不履虫,虽设武备不侵略。”敬麟之心,溢于言表。其鹿诗云:“万峰回绕一峰深,到此常修苦行心。自扫雪中归鹿迹,天明恐有猎人寻。”对于麟类,虽非走兽之壮大,却亦生命之攸关。其《看鱼》诗云:“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垂钓》云:“溪边不垂钓,山中不开门,开门山鸟惊,垂钓溪鱼浑。”仁慈之心,跃然纸上。

  家畜是人类训化野生动物后,长期饲养以供肉食的动物。法师深为护惜,以为牛尚耕耘、犬守夜、鸡司晨,并有劳绩。即便愚蠢如猪,亦以其粪肥田,助长庄稼。凡此家养禽畜,犹若人之良朋,朝夕相依,岂无感情。可叹人情薄似纸,一旦翻脸,六亲不认,牲畜弱者,若不规劝人类,其杀戮更将如何?诗云:“喜气溢门楣,如何惨杀戮,唯欲家人欢,那管畜生哭。”其批判之深,真可发人深剩牛是家畜中大动物之一,耕田耘地,毕生劳累。故爱惜劳力,理所当然。诗云:“耕牛虽异类,好逸与人同,愿得星期日,闲眠杨柳风。”狗虽不事农耕,但守户警盗,忠于职守,义气特盛。其护犬诗云:“为人看门,为人守闾,日夜皇皇,食人唾余。我心如矢,唯知忠义,努力负责,不希报赐。”“一川草长绿,四时那得辨,短褐衣妻儿,余粮及鸡犬。”法师在诗中,不但盛赞狗看门守闾之功,还赞其知忠义、不图报美德,故作为主人,宁愿节衣缩食,也欲以余粮养其生年。可见法师眼中,人与动物已无等级之分,一视同仁,令人钦止。

  鸡乃最平常家禽,大户杀猪,小户杀鸡,以享口福,百千年来,乃成旧俗。然法师以万物平等心态视家禽,其《何苦食鸡豚》云:“秋来霜露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又念及鸡的功劳,实在对人有益。诗云:“买得晨鸡共鸡语,常时不用等闲鸣。深山月黑风雨夜,欲近晓天啼一声。”

  猪是牺牲之一,长期来以已身献人类。但谁又知其卒年皆非天年。每念及此,不觉潸然泪下。诗云:“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仁人闻之,不亦起“君子远庖厨”之叹么?

  法师护生,大及禽畜,小及虫蚁。《看蛛网》云:“静看檐蛛结网低,无端妨碍小虫飞。蜻蜓倒挂蜂儿窘,催唤山童为解围。”《群蚁乔迁》云:“墙根有群蚁,乔迁向南岗,元首为向导,民众扛糇粮,浩荡复迤逦,横断路中央。我为取小凳,临时筑长廊,大队廊下过,不怕飞来殃。”一片仁慈,从字里行间汨汨流来,莫不催人善念。

  动物的生命固然是最尊贵的,无论人与蚁、兽与禽,生命只有一次,故护生惜生,最为上德。但草木植物,同样具有生命,不要以为草木无知而大施斤斧。滥伐树木,滥毁草藤,其报应不亚于杀伐生灵。法师深谙此理,人类栖息于大自然中,爱护一花一草,也是维护宇宙平衡的一种美德。故法师护生诗,不仅护爱有血有肉之生命,也爱及为人类提供息荫美化之草木。“遥知此去栋梁材,无复清阴护绿苔,只恐月明秋夜冷,误他千岁鹤归来。”这是抄录请人为保护一株百年古松而呈与当地太守的一首护树诗,转辗流抄,意诚讽婉而传颂不止。《冬青》云:“小小蝴蝶墓,左右种冬青,莫作儿戏想,犹存爱物情。”诗中歌颂的是护卫于坟墓的冬青树。“道旁杨柳枝,青青不可攀,回头攀折处,伤痕如泪潸,古人爱生物,仁德至今传,草木未摇落,斧斤不入山。”诗中述出古代仁人秋伐养生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准则。“大树被斩伐,生机不肯息。春来勤来抽条,气象何蓬勃。悠悠天地间,咸被好生德,无情且如此,有情不必说。”

  无情草木,尚要求生,何况有情之生命,岂容杀伐作对比,令人深思。法师有一首《小草》诗:“小草出墙腰,亦复饶佳致,我为勤灌溉,欣欣有生意。”短短20个字中,包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无限生机,真可法人。

  歌颂生态和谐

  天地万物,各适其时,互不干扰,各尽天年。在弘一法师眼中,生物是何等的祥和,何等的快乐。其《咏凤》云:“凤鸟来仪,兵戈不起。偃武修文,万邦庆喜。凤兮凤兮,何德之美。”《咏燕》云:“一年社日都忘了,忽见庭前燕子飞,禽鸟也知勤作室,衔泥带得落花归。”《咏小鸟》云:“夕日落江渚,炊烟起村墅, 小鸟亦归家,殷殷恋旧主。”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人无机心,海鸥绕船,物我两忘,世界大同。只有慈仁之心,斯可天地和平,此亦人间真理之一。法师有一首《咏蜂》诗云:“行遍江村未有梅,一花忽向暖枝开,黄蜂何处知消息,便解寻香隔舍来。”诗歌颇具逸致,从寻香采蜜中既颂蜂的勤劳,又及和平世界里人蜂和谐相处、互为欣赏的情趣。

  其实,在大千世界里,人有人的乐趣,动物有动物的乐趣,只是一般人无从顾及动物的感情而已。例如《母鸡》诗:“母鸡有群儿,一儿最偏爱,娇痴不肯行,常状母亲背。”就道出了母鸡与小鸡的真爱与快乐。另一首描写母鸡的诗更具动物的爱心,诗云:“母鸡得美食,啄啄呼小鸡,小鸡忽然集,团团如黄葵,母鸡忍饥立,得意自欢嬉。”其实,母鸡领小鸡的场景人人都见过,但能体味母鸡母爱之慈心,却为数鲜有。平常人往往漠不关心动物世界,正因为人对动物无情,敌生出杀戮之心。若是事事设身处地,将母鸡忍饥领雏之情比之自己,则人与动物之间,便能增一分感情,增一分理解;少一分冷漠,少一分杀机。

  动物和人并无大冲突,各种异常端因,往往都是人类加害于动物而引起。在平时,人归人,动物归动物,饥不争粮,渴不争水,和平相处,各有生机。譬如蚂蚁:“蚂蚁运粮,群策群力,陟彼高岗,攀彼绝壁。屡仆屡起,志在必克,区区小虫,具此美德。”它不但与人无争,还自强不息,努力进取,令人敬羡。

  在地球上,人类是强者,其他各种动物在人的面前都属于弱者。故此,只要人不去欺凌弱者,那宇宙之间就会雍睦和谐。法师有诗云:“盛世乐太平,民康而物阜,万类咸喁喁,同浴仁恩厚。昔日互残杀,而今共爱亲,何分物与我,大地一家春。”这种不分物我的境界,就是天地同春的先机。

  劝戒慈善护生

  去杀机,施慈悲,存善念,护生灵,这是法师一大心愿。但千百年来,可惜人类执迷不悟者众,造成了生物界“景色太凄惨,伤心不忍睹,夫复有何言,掩卷泪如雨”的局面。为此,法师十分悲哀地说:“干戈兵革斗为止,凤凰麒麟安在哉!吾徒胡为纵此乐,暴殄天物圣所哀。”要改善这种俗习,使世界充满和平,唯一能扭转乾坤的上策,就在于改造人的思想;要改造人的思想,最佳说教莫若从自身说起。于是,法师以身说法。(1)“人在牢狱,终日愁唏,鸟在樊笼,终日悲啼,聆此哀音,凄入心脾,何如放舍,任彼高飞。”诗以自身囚入牢笼,丧失自由来比喻笼鸟,富有亲和力。(2)“一指讷沸汤,浑身惊要裂,一针刺己肉,遍体如刀割。鱼死向人哀,鸡死临刀泣,哀切各分明,听者自不识。”诗以己身手指浸入沸汤,针刺皮肉作比喻,说明生者之痛楚是十分难受之事,更何况无辜杀戮,戕其生命,岂非罪过。(3)“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原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诗以自身纳入大千世界众生之中,认为生命平等,只是人、鸡、犬、虫等名称有异而已。既是生命相同,则享受和平,避免杀戮,当为众生界共同愿望。

  法师在叙述生命平等的同时,深深感叹人类纵乐,恣肆口腹之欲。并告诫人类,善有善报的真理。他说:“汝欲延生听我语,凡事惺惺须求己。如欲延生须放生,此是循环真道理。他若死时你救他,汝若死时人救你。”这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说教,最具说服心。当然,人的秉性不同,行为高下有别,圣人先行,贤哲紧随,普通人当以见贤思齐为修身要务。法师有诗云:“盥漱避虫蚁,亦是护生命,充此仁爱心,可以为贤圣。”便是教人只要有仁慈之心,人人皆可为圣贤的道理。

  如果人生中屡有残害性命之举,但一旦悟道,洗手不干,也是佛界“回头是岸”之证,仍可同登荣榜,此亦儒门“圣贤不分先后”、“朝闻道,夕死可矣”的阐释。所以,法师宽宏地说:“人非圣贤,其孰无过。犹如素衣,偶着尘涴。改过自新,若衣拭尘。一念慈心,天下归仁。”

  当世上一切人都幡然醒悟,当世上一切人都乐以蔬食,当世上一切人都具有仁慈之心而惜生护生,则世界是何等和谐。那时的天下,必将如法师所言:“朗月光华,照临万物,山川草木,清凉纯洁。蠕动飞沉,团圆和悦,共浴灵辉,如登乐国。”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弘一法师       护生)(五明学佛网:弘一法师       护生)  

 洪修平教授:从“念佛禅”看弘一法师修习念佛法门思想 

 杨曾文教授:以慈悲护生精神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温金玉教授:弘一法师弘律因缘探究 

 温金玉教授:佛教戒杀护生与生态文明——以吕碧城为中心的考 

 温金玉教授:吕碧城与戒杀护生 

 温金玉教授:中国律学研究的方法论检讨——以弘一法师为例 

 蔡惠明居士:弘一法师的书法 

 梦参法师:我与弘一法师的因缘 

 妙祥法师:放生·护生——上妙下祥法师在秦皇岛放生文化交流 

 妙祥法师:放生·护生——东林寺心开法师向大悲寺妙祥法师请 

 仁焕法师:为什么要护生放生 

 衍慈法师:护生行善